芝能智芯出品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先进制程与系统级封装的协同成为定制芯片设计的核心路径。
世芯科技(Alchip)基于台积电N2制程推出的2nm设计平台,正是面向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场景,对异构集成、封装协同、功耗控制与设计复杂性管理等问题的一次系统性工程响应。
支持2nm计算芯片与3nm/5nm I/O芯片混合设计,并围绕GAAFET架构的布局挑战、热密度瓶颈和互连需求,构建出具备全流程优化能力的设计方法论,也为未来台积电A16工艺的演进铺平了路径。
Part 1GAAFET结构驱动设计:从规则适配到全流程协同
台积电N2节点引入的环栅晶体管(GAAFET),首次以纳米片架构取代FinFET,是半导体制程二十年来最根本的器件级变革。
这种结构能通过调整纳米片的数量和宽度获得更高的静电控制能力,从而在漏电、开关速度与尺寸缩减之间实现更优的平衡。
相较于N3E节点,GAAFET可带来10–15%的速度提升,或25–30%的功耗降低,也带来了空前的设计复杂性。
世芯科技的2nm平台针对GAAFET的几个核心挑战进行技术性适配:
◎标准单元库的复杂化管理:GAAFET结构导致设计规则显著变化,传统标准单元库在高度、间距与功耗特性上难以直接继承。Alchip重新定义了布局单元的栅宽组合方式,使其适配纳米片可堆叠特性,同时建立多版本PPA模型库,用于不同性能/功耗权衡的动态选择。◎早期布局与布线预测机制:N2节点的密度提高带来布线拥塞风险和电源完整性挑战。世芯平台在布局阶段引入了预测性布线评估算法,综合考虑金属阻抗、电源网分布与时钟树布局,对传统Place Route流程进行前移式干预,提高物理实现的成功率与效率。◎电源完整性规划强化:由于GAAFET通道更窄、电流密度更高,世芯在2nm平台中引入了更细粒度的电源网格压控分析,以及多模态EM/IR校验机制,避免局部功率热点和电源降压引发的可靠性问题。
这类从器件结构变化出发的系统性优化,意味着该平台已不再是传统设计流程的“缩小版”,而是为GAAFET量身定制的设计生态系统,推动定制ASIC设计从以“布局适应工艺”向“工艺驱动系统设计”方向演进。
Part 2异构集成与热功耗管理:从单芯片优化到系统级协同
除了晶体管结构层面的适配,2nm平台更具突破性之处在于它对多芯片异构设计与热功耗协同的全流程支持。后摩尔时代,单芯片的性能提升已不足以满足AI/HPC系统的高带宽、高算力需求,封装内多芯片协同成为主流趋势。
世芯在平台中提供了如下关键技术路径:
◎支持2nm + 3nm/5nm混合集成:在缺乏成熟2nm I/O制程的初期,平台允许将计算芯片采用N2工艺实现,而I/O芯片则保持在更成熟的N3或N5节点,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早期良率。同时,平台提供成熟的D2D互连IP,支持多芯片高速接口的跨节点电气兼容与协议映射,减少信号完整性损耗。◎支持TSMC 2.5D/3D封装技术栈:平台原生适配CoWoS-S/R/L、SoIC-X等台积电封装方案,且具备完整的TSV布线模板、热仿真模型和芯粒间电源共享设计支持。SoIC-X芯粒互连在Alchip平台上已通过首轮验证,确保其用于未来高密度3D堆叠的可量产性。◎热感知布局与功耗分布规划:由于2nm下的晶体管密度提升,每mm²功率密度急剧上升,热热点问题成为决定可靠性的关键因子。世芯平台在布局阶段引入热仿真反馈机制,将“冷区放置控制逻辑、热区避开存储阵列”的策略自动融入布局器。同时,通过电源分配的区域化管理,控制热点集中。◎首次流片验证与SoIC互连演示:世芯已基于该平台完成2nm试验芯片流片,采用AP-Link-3D I/O接口并实现SoIC-X封装互连,全流程稳定运行,表明其在2nm SoC+Chiplet混合架构下的可制造性和信号完整性均已达标。
这一平台并不局限于N2节点,而是向后兼容,向前适配。它为未来引入背面供电(BSPDN)和更高密度封装的台积电A16节点(1.6nm)打下基础。
通过在2nm阶段验证3D堆叠与跨节点异构互连能力,平台在客户未来转向A16工艺时,可实现设计迁移路径最小化。
小结
Alchip世芯科技的2nm设计平台围绕先进工艺节点所展开的一整套设计思维重构。从前端RTL设计到后端物理实现,从封装集成到热功耗管理,这是对新一代节点物理特性的深度理解与系统化应对。
原文标题 : 世芯科技2nm设计平台:GAAFET时代的定制ASIC路线图
芝能智芯出品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先进制程与系统级封装的协同成为定制芯片设计的核心路径。
世芯科技(Alchip)基于台积电N2制程推出的2nm设计平台,正是面向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场景,对异构集成、封装协同、功耗控制与设计复杂性管理等问题的一次系统性工程响应。
支持2nm计算芯片与3nm/5nm I/O芯片混合设计,并围绕GAAFET架构的布局挑战、热密度瓶颈和互连需求,构建出具备全流程优化能力的设计方法论,也为未来台积电A16工艺的演进铺平了路径。
Part 1GAAFET结构驱动设计:从规则适配到全流程协同
台积电N2节点引入的环栅晶体管(GAAFET),首次以纳米片架构取代FinFET,是半导体制程二十年来最根本的器件级变革。
这种结构能通过调整纳米片的数量和宽度获得更高的静电控制能力,从而在漏电、开关速度与尺寸缩减之间实现更优的平衡。
相较于N3E节点,GAAFET可带来10–15%的速度提升,或25–30%的功耗降低,也带来了空前的设计复杂性。
世芯科技的2nm平台针对GAAFET的几个核心挑战进行技术性适配:
◎标准单元库的复杂化管理:GAAFET结构导致设计规则显著变化,传统标准单元库在高度、间距与功耗特性上难以直接继承。Alchip重新定义了布局单元的栅宽组合方式,使其适配纳米片可堆叠特性,同时建立多版本PPA模型库,用于不同性能/功耗权衡的动态选择。◎早期布局与布线预测机制:N2节点的密度提高带来布线拥塞风险和电源完整性挑战。世芯平台在布局阶段引入了预测性布线评估算法,综合考虑金属阻抗、电源网分布与时钟树布局,对传统Place Route流程进行前移式干预,提高物理实现的成功率与效率。◎电源完整性规划强化:由于GAAFET通道更窄、电流密度更高,世芯在2nm平台中引入了更细粒度的电源网格压控分析,以及多模态EM/IR校验机制,避免局部功率热点和电源降压引发的可靠性问题。
这类从器件结构变化出发的系统性优化,意味着该平台已不再是传统设计流程的“缩小版”,而是为GAAFET量身定制的设计生态系统,推动定制ASIC设计从以“布局适应工艺”向“工艺驱动系统设计”方向演进。
Part 2异构集成与热功耗管理:从单芯片优化到系统级协同
除了晶体管结构层面的适配,2nm平台更具突破性之处在于它对多芯片异构设计与热功耗协同的全流程支持。后摩尔时代,单芯片的性能提升已不足以满足AI/HPC系统的高带宽、高算力需求,封装内多芯片协同成为主流趋势。
世芯在平台中提供了如下关键技术路径:
◎支持2nm + 3nm/5nm混合集成:在缺乏成熟2nm I/O制程的初期,平台允许将计算芯片采用N2工艺实现,而I/O芯片则保持在更成熟的N3或N5节点,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早期良率。同时,平台提供成熟的D2D互连IP,支持多芯片高速接口的跨节点电气兼容与协议映射,减少信号完整性损耗。◎支持TSMC 2.5D/3D封装技术栈:平台原生适配CoWoS-S/R/L、SoIC-X等台积电封装方案,且具备完整的TSV布线模板、热仿真模型和芯粒间电源共享设计支持。SoIC-X芯粒互连在Alchip平台上已通过首轮验证,确保其用于未来高密度3D堆叠的可量产性。◎热感知布局与功耗分布规划:由于2nm下的晶体管密度提升,每mm²功率密度急剧上升,热热点问题成为决定可靠性的关键因子。世芯平台在布局阶段引入热仿真反馈机制,将“冷区放置控制逻辑、热区避开存储阵列”的策略自动融入布局器。同时,通过电源分配的区域化管理,控制热点集中。◎首次流片验证与SoIC互连演示:世芯已基于该平台完成2nm试验芯片流片,采用AP-Link-3D I/O接口并实现SoIC-X封装互连,全流程稳定运行,表明其在2nm SoC+Chiplet混合架构下的可制造性和信号完整性均已达标。
这一平台并不局限于N2节点,而是向后兼容,向前适配。它为未来引入背面供电(BSPDN)和更高密度封装的台积电A16节点(1.6nm)打下基础。
通过在2nm阶段验证3D堆叠与跨节点异构互连能力,平台在客户未来转向A16工艺时,可实现设计迁移路径最小化。
小结
Alchip世芯科技的2nm设计平台围绕先进工艺节点所展开的一整套设计思维重构。从前端RTL设计到后端物理实现,从封装集成到热功耗管理,这是对新一代节点物理特性的深度理解与系统化应对。
原文标题 : 世芯科技2nm设计平台:GAAFET时代的定制ASIC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