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编辑| 汪戈伐
7月1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科技”)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这家因在春晚舞台上展示机器人舞蹈而爆红的企业,正式启动IPO进程。
中信证券担任上市辅导机构,双方7月7日签署协议,按计划今年10月将完成上市条件评估。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公司34.76%股权,为冲刺IPO提供了稳定的治理结构。
这一动作发生的时机颇为巧妙。就在此前不久,同样专注人形机器人的智元机器人宣布以21亿元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的控股权,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抢占"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位置。两家头部企业几乎同步的资本化进程,让这场竞赛更加激烈。
与许多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的机器人企业不同,宇树科技已实现年营收超10亿元,并保持连续盈利。从2016年王兴兴独自创业开始,到如今拥有约1000名员工的规模化企业,宇树科技用九年时间验证了机器人商业化的可能性。
显然,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的当下,这次IPO不仅关乎宇树科技自身发展,更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事实上,宇树科技的上市准备工作早已悄然展开。今年5月底,公司完成了从有限责任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注册资本从不足300万元跃升至3.64亿元。这一变化幅度超过120倍,为后续上市程序扫清了制度障碍。
王兴兴在公司的控制权安排显示了他的长远考虑。除直接持有23.82%股权外,他还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另外10.94%股权。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决策效率,也为引入更多投资者留出了空间。
要知道,宇树科技最初并非瞄准人形机器人市场。2016年成立时,公司专注于四足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从早期的XDog到后来的Laikago、A1、Go1系列,宇树科技在这一细分领域逐步建立起技术和市场优势。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数据证实了这一成就:2023年宇树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狗市场占据69.75%的销量份额。
所以,转向人形机器人成了宇树科技的关键战略转折。2023年推出的H1人形机器人售价9万美元,在全球市场引起关注。
更重要的突破来自2024年5月发布的G1机型,9.9万元人民币的定价让人形机器人首次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可承受范围。这款产品不仅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还在今年初上线后迅速售罄。
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今年2月透露的数据显示,公司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已位列全球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宇树科技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
宇树树科技在行业中独具一格的地位,源自于其能够自主研发的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同时,公司在感知和运动控制算法领域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已提交专利申请超过200项,其中180余项获得授权。
财务表现是宇树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王兴兴曾公开表示,公司目前年营收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更难得的是,据早期投资人赵楠透露,宇树科技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实现盈利。这种持续盈利能力在普遍烧钱的机器人赛道中显得格外珍贵。
就在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共同中标中移杭州公司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订单总额达1.24亿元,创下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单笔采购记录。
这一订单不仅带来直接收入,更验证了宇树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回过头看,王兴兴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他拿着机器狗产品四处寻找投资时,多数机构都以"太早期"为由拒绝。
甚至在2017年乌镇的一次座谈会上,王兴兴当着雷军、王兴等大佬的面展示机器狗,结果产品在门槛边绊倒死机,现场气氛十分尴尬。硬科技创业就是这样,融不到资,根本就谈不了发展。
2020年成为宇树科技的分水岭,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进入为公司打开了知名投资机构的大门。红杉中国将王兴兴归类为"outlier"——认定其为没有显赫背景但能在竞争中胜出的创业者。此后,德迅投资、祥峰投资、顺为资本等机构相继跟进。
2022年开始的B轮系列融资标志着宇树科技进入资本追逐的核心圈层。经纬创投、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深创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轮番入场。天眼查数据显示,宇树科技累计完成10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5亿元。
最新的C轮融资阵容更加豪华。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资本等产业巨头共同领投,投前估值突破100亿元。这一估值水平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度看好。
当然,宇树科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正在加剧。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纬新材的方式试图抢跑,这一操作如果成功,将使智元机器人率先获得A股上市公司地位。两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较量,实质上是对"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标签的争夺。
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已达47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10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3%。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率先完成IPO的企业将在后续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对宇树科技而言,成功上市意味着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全球市场拓展。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的背景下,登陆资本市场将为公司提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大的战略空间。
王兴兴在国新办记者见面会上再次表示,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将加速落地,这一判断为宇树科技的上市时机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原文标题 : 宇树科技正在一路狂飙
作者| 高凌朗编辑| 汪戈伐
7月1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科技”)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这家因在春晚舞台上展示机器人舞蹈而爆红的企业,正式启动IPO进程。
中信证券担任上市辅导机构,双方7月7日签署协议,按计划今年10月将完成上市条件评估。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公司34.76%股权,为冲刺IPO提供了稳定的治理结构。
这一动作发生的时机颇为巧妙。就在此前不久,同样专注人形机器人的智元机器人宣布以21亿元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的控股权,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抢占"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位置。两家头部企业几乎同步的资本化进程,让这场竞赛更加激烈。
与许多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的机器人企业不同,宇树科技已实现年营收超10亿元,并保持连续盈利。从2016年王兴兴独自创业开始,到如今拥有约1000名员工的规模化企业,宇树科技用九年时间验证了机器人商业化的可能性。
显然,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的当下,这次IPO不仅关乎宇树科技自身发展,更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事实上,宇树科技的上市准备工作早已悄然展开。今年5月底,公司完成了从有限责任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注册资本从不足300万元跃升至3.64亿元。这一变化幅度超过120倍,为后续上市程序扫清了制度障碍。
王兴兴在公司的控制权安排显示了他的长远考虑。除直接持有23.82%股权外,他还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另外10.94%股权。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决策效率,也为引入更多投资者留出了空间。
要知道,宇树科技最初并非瞄准人形机器人市场。2016年成立时,公司专注于四足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从早期的XDog到后来的Laikago、A1、Go1系列,宇树科技在这一细分领域逐步建立起技术和市场优势。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数据证实了这一成就:2023年宇树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狗市场占据69.75%的销量份额。
所以,转向人形机器人成了宇树科技的关键战略转折。2023年推出的H1人形机器人售价9万美元,在全球市场引起关注。
更重要的突破来自2024年5月发布的G1机型,9.9万元人民币的定价让人形机器人首次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可承受范围。这款产品不仅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还在今年初上线后迅速售罄。
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今年2月透露的数据显示,公司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已位列全球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宇树科技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
宇树树科技在行业中独具一格的地位,源自于其能够自主研发的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同时,公司在感知和运动控制算法领域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已提交专利申请超过200项,其中180余项获得授权。
财务表现是宇树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王兴兴曾公开表示,公司目前年营收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更难得的是,据早期投资人赵楠透露,宇树科技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实现盈利。这种持续盈利能力在普遍烧钱的机器人赛道中显得格外珍贵。
就在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共同中标中移杭州公司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订单总额达1.24亿元,创下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单笔采购记录。
这一订单不仅带来直接收入,更验证了宇树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回过头看,王兴兴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他拿着机器狗产品四处寻找投资时,多数机构都以"太早期"为由拒绝。
甚至在2017年乌镇的一次座谈会上,王兴兴当着雷军、王兴等大佬的面展示机器狗,结果产品在门槛边绊倒死机,现场气氛十分尴尬。硬科技创业就是这样,融不到资,根本就谈不了发展。
2020年成为宇树科技的分水岭,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进入为公司打开了知名投资机构的大门。红杉中国将王兴兴归类为"outlier"——认定其为没有显赫背景但能在竞争中胜出的创业者。此后,德迅投资、祥峰投资、顺为资本等机构相继跟进。
2022年开始的B轮系列融资标志着宇树科技进入资本追逐的核心圈层。经纬创投、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深创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轮番入场。天眼查数据显示,宇树科技累计完成10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5亿元。
最新的C轮融资阵容更加豪华。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资本等产业巨头共同领投,投前估值突破100亿元。这一估值水平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度看好。
当然,宇树科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正在加剧。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纬新材的方式试图抢跑,这一操作如果成功,将使智元机器人率先获得A股上市公司地位。两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较量,实质上是对"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标签的争夺。
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已达47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10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3%。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率先完成IPO的企业将在后续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对宇树科技而言,成功上市意味着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全球市场拓展。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的背景下,登陆资本市场将为公司提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大的战略空间。
王兴兴在国新办记者见面会上再次表示,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将加速落地,这一判断为宇树科技的上市时机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原文标题 : 宇树科技正在一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