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关税威胁之下,阿斯利康不再观望,用500亿美元在美国“先落子为安”。
2025年7月22日,据外媒报道,阿斯利康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美国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扩大药物制造与研发产能。这一举措显示出这家英瑞制药巨头正在加速押注美国市场,并助力其实现到2030年营收达80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市场。
图源:Reuters.com
阿斯利康加码美国制造
阿斯利康此次宣布的投资计划中,重点项目为一座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先进药物原料制造工厂,预计将成为阿斯利康全球最大的单一制造投资。据悉,新工厂将用于生产多款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包括口服GLP-1减重药物、baxdrostat(降压/代谢药物)、用于胆固醇管理的口服PCSK9抑制剂及多种小分子组合药物。该基地将具备小分子、肽类和寡核苷酸的生产能力,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数据分析技术,以提升制造效率。
该计划将有力支撑阿斯利康实现到2030年全球营收达到800亿美元、其中50%来自美国市场的战略目标。同时,此轮投资也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预计将直接或间接创造数万个高技能就业岗位。
阿斯利康选择此时宣布投资计划,时机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在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强化“美国制造”政策的大背景下,药品进口关税成为焦点议题。美国商务部长Howard Lutnick在发布会上表示:“几十年来,美国对关键药品的供应过度依赖海外。特朗普总统的新关税政策,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弱点。”
据悉,特朗普已向制药行业发出明确信号:若企业无法在一年至一年半内加快本地化进程,将面临高额关税压力。这也被认为是促使阿斯利康提前大规模加码美国布局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推进“最惠国药价”政策,强力压低药品成本
一场跨国药企的集体押注
阿斯利康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全球多家制药巨头均在美国加码投资。
其中,瑞士竞争对手罗氏(Roche)早在今年4月便承诺同样规模的500亿美元投资。强生(Johnson Johnson)、诺华(Novartis)以及礼来(Eli Lilly)也先后宣布扩建其在美工厂或研发设施。
礼来(Eli Lilly)
礼来最近承诺在五年内向美国工厂投资 270 亿美元,在美新建 4 家制造厂,聚焦 GLP-1 等代谢病产品。
强生(Johnson Johnson)
强生计划未来四年将美国投资增加25%,总额超过550亿美元,建设四座新工厂。部分投资已提前规划。
诺华(Novartis)
今年4月,诺华计划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建设和扩建10个设施,包括6个制造工厂和加州圣地亚哥的研发中心,部分工厂将生产癌症疗法。旗下药物包括心力衰竭药Entresto和乳腺癌药Kisqali。
罗氏(Roche)
罗氏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建设项目将创造逾12,000个岗位,并使公司实现药品出口大于进口。此次大手笔投入是继诺华、礼来之后进行的。
这波投资潮表明:在“去全球化”趋势与美国制造回流政策双重驱动下,国际药企正集体加快在美本土化进程。而阿斯利康的投入,则成为其中标志性事件之一。
结语
在国际制药巨头纷纷重新“站队”的当下,全球药企加速本地化、定价机制重塑,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低价模式或难为继,如何摆脱路径依赖、稳住阵地、突破夹缝,迈向价值链高端,已成为全行业亟需思考的重要命题。
原文标题 : 关税阴影下,阿斯利康500亿押注美国
图源:网络
关税威胁之下,阿斯利康不再观望,用500亿美元在美国“先落子为安”。
2025年7月22日,据外媒报道,阿斯利康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美国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扩大药物制造与研发产能。这一举措显示出这家英瑞制药巨头正在加速押注美国市场,并助力其实现到2030年营收达80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市场。
图源:Reuters.com
阿斯利康加码美国制造
阿斯利康此次宣布的投资计划中,重点项目为一座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先进药物原料制造工厂,预计将成为阿斯利康全球最大的单一制造投资。据悉,新工厂将用于生产多款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包括口服GLP-1减重药物、baxdrostat(降压/代谢药物)、用于胆固醇管理的口服PCSK9抑制剂及多种小分子组合药物。该基地将具备小分子、肽类和寡核苷酸的生产能力,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数据分析技术,以提升制造效率。
该计划将有力支撑阿斯利康实现到2030年全球营收达到800亿美元、其中50%来自美国市场的战略目标。同时,此轮投资也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预计将直接或间接创造数万个高技能就业岗位。
阿斯利康选择此时宣布投资计划,时机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在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强化“美国制造”政策的大背景下,药品进口关税成为焦点议题。美国商务部长Howard Lutnick在发布会上表示:“几十年来,美国对关键药品的供应过度依赖海外。特朗普总统的新关税政策,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弱点。”
据悉,特朗普已向制药行业发出明确信号:若企业无法在一年至一年半内加快本地化进程,将面临高额关税压力。这也被认为是促使阿斯利康提前大规模加码美国布局的重要推手。特朗普推进“最惠国药价”政策,强力压低药品成本
一场跨国药企的集体押注
阿斯利康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全球多家制药巨头均在美国加码投资。
其中,瑞士竞争对手罗氏(Roche)早在今年4月便承诺同样规模的500亿美元投资。强生(Johnson Johnson)、诺华(Novartis)以及礼来(Eli Lilly)也先后宣布扩建其在美工厂或研发设施。
礼来(Eli Lilly)
礼来最近承诺在五年内向美国工厂投资 270 亿美元,在美新建 4 家制造厂,聚焦 GLP-1 等代谢病产品。
强生(Johnson Johnson)
强生计划未来四年将美国投资增加25%,总额超过550亿美元,建设四座新工厂。部分投资已提前规划。
诺华(Novartis)
今年4月,诺华计划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建设和扩建10个设施,包括6个制造工厂和加州圣地亚哥的研发中心,部分工厂将生产癌症疗法。旗下药物包括心力衰竭药Entresto和乳腺癌药Kisqali。
罗氏(Roche)
罗氏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建设项目将创造逾12,000个岗位,并使公司实现药品出口大于进口。此次大手笔投入是继诺华、礼来之后进行的。
这波投资潮表明:在“去全球化”趋势与美国制造回流政策双重驱动下,国际药企正集体加快在美本土化进程。而阿斯利康的投入,则成为其中标志性事件之一。
结语
在国际制药巨头纷纷重新“站队”的当下,全球药企加速本地化、定价机制重塑,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低价模式或难为继,如何摆脱路径依赖、稳住阵地、突破夹缝,迈向价值链高端,已成为全行业亟需思考的重要命题。
原文标题 : 关税阴影下,阿斯利康500亿押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