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迭代升级,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漏洞和人性弱点,设计出极具迷惑性的陷阱。银行一线员工作为资金流转的守门人,肩负识别风险,拦截诈骗的关键使命。
一、必须警惕的四大新型诈骗手法
1. “AI变脸+亲情恐吓”骗局: 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冒充客户子女、亲友或领导,通过视频通话谎称“车祸赔款”、“被拘留需保释金”等紧急情况,利用受害人慌乱心理诱导转账。
2. “屏幕共享+远程操控”陷阱:冒充银行客服、电商平台或公检法人员,谎称“账户异常”、“涉嫌洗钱”或“误开会员需关闭”,诱导受害人下载“屏幕共享”,在“指导操作”过程中窃取网银密码、验证码,或直接远程转账。
3. “数字人民币”钓鱼诈骗:发送假冒银行或官方的短信/链接,以“开通/升级数字钱包”、“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为诱饵,诱导点击钓鱼网站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导致资金被盗。
4. 取消自动续费扣款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以其账户涉及“自动续费扣款”为由进行恐吓,告知客户如果不取消就会一直扣款,诱导输入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甚至将卡内定期转为活期转走资金。
二、一线员工:敏锐识别风险信号,有效提醒客户
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需练就“火眼金睛”,并在服务过程中主动干预、有效提醒。如开户环节严把关,多问一句防风险,客户(尤其年轻人)开立银行卡、对公账户,开户用途表述不清或前后矛盾,对开户流程异常熟悉或异常紧张,由他人陪同开户且表现主导,这些可疑行为应加强尽职调查,必要时上报或暂缓办理;转账汇款细核查,关键四问不能少,特别是大额、异地、陌生收款人转账,发现客户神情慌张、不停接打电话,反复催促加快办理,转账金额与客户身份/表述不符,收款人姓名/账户陌生,汇款用途含糊等,应立即暂停操作,详细解释当前高发骗局手法,对于疑似遭遇“屏幕共享”诈骗的客户,立即指导其退出共享、修改密码、挂失账户。
反诈是一场持久战,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一线员工是守护客户“钱袋子”最关键的哨兵。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将风险识别与主动提醒融入每一次服务接触,用专业、细心和责任心,为我行客户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火墙!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迭代升级,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漏洞和人性弱点,设计出极具迷惑性的陷阱。银行一线员工作为资金流转的守门人,肩负识别风险,拦截诈骗的关键使命。
一、必须警惕的四大新型诈骗手法
1. “AI变脸+亲情恐吓”骗局: 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冒充客户子女、亲友或领导,通过视频通话谎称“车祸赔款”、“被拘留需保释金”等紧急情况,利用受害人慌乱心理诱导转账。
2. “屏幕共享+远程操控”陷阱:冒充银行客服、电商平台或公检法人员,谎称“账户异常”、“涉嫌洗钱”或“误开会员需关闭”,诱导受害人下载“屏幕共享”,在“指导操作”过程中窃取网银密码、验证码,或直接远程转账。
3. “数字人民币”钓鱼诈骗:发送假冒银行或官方的短信/链接,以“开通/升级数字钱包”、“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为诱饵,诱导点击钓鱼网站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导致资金被盗。
4. 取消自动续费扣款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以其账户涉及“自动续费扣款”为由进行恐吓,告知客户如果不取消就会一直扣款,诱导输入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甚至将卡内定期转为活期转走资金。
二、一线员工:敏锐识别风险信号,有效提醒客户
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需练就“火眼金睛”,并在服务过程中主动干预、有效提醒。如开户环节严把关,多问一句防风险,客户(尤其年轻人)开立银行卡、对公账户,开户用途表述不清或前后矛盾,对开户流程异常熟悉或异常紧张,由他人陪同开户且表现主导,这些可疑行为应加强尽职调查,必要时上报或暂缓办理;转账汇款细核查,关键四问不能少,特别是大额、异地、陌生收款人转账,发现客户神情慌张、不停接打电话,反复催促加快办理,转账金额与客户身份/表述不符,收款人姓名/账户陌生,汇款用途含糊等,应立即暂停操作,详细解释当前高发骗局手法,对于疑似遭遇“屏幕共享”诈骗的客户,立即指导其退出共享、修改密码、挂失账户。
反诈是一场持久战,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一线员工是守护客户“钱袋子”最关键的哨兵。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将风险识别与主动提醒融入每一次服务接触,用专业、细心和责任心,为我行客户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