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指数观|无人机配送、空中出租车、吨级eVTOL首飞——低空经济如何改变生活

新华指数

1周前

无人机精准地将早餐送到20楼的窗台;暴雨天,应急救援直升机穿越云层转运重症病人;周末,你登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30分钟从城市CBD直达郊外温泉度假村……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崛起,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清晨7点,无人机精准地将早餐送到20楼的窗台;暴雨天,应急救援直升机穿越云层转运重症病人;周末,你登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30分钟从城市CBD直达郊外温泉度假村…… 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崛起,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图片1.jpg

图为参观者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拍摄飞行中的物流无人机。(来源:新华社)

政策“定调”的背后,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关注新闻就会发现,“低空经济”这四个字最近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和产业论坛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给产业发展划下“红线”: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既要防止盲目跟风建设,又要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等规范落地。

政策“定调”的背后,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局原局长车进军在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坦言,当前低空经济面临“人才缺、监管贵、协调难”三大挑战,但这恰恰说明产业潜力巨大。《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9万个,其中个人用户152.1万个;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比上年底增长98.5%。物流、巡检、应急等场景的付费能力越来越强。

各地更是摩拳擦掌。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领航城市指数”显示,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凭借优质空域资源“异军突起”,与东部城市形成差异化竞争。正如低空经济指数分析师潘宇昕所说:“低空经济不是‘摊大饼’,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赛道。”

图片2.jpg

图为中国低空经济领航城市指数(2025年6月)综合评价结果

低空经济正在改变哪些行业?

低空经济的魅力,藏在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里。

最接地气的是物流。在南京长江段,无人机给行驶中的货船“空投”物资已成为常态——以前船舶靠岸补给一次要花2小时,现在无人机5分钟就能搞定,成本直降60%。

AI技术正加快应用到低空领域,让低空物流配送更加精准。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陈伟透露,他们研发的“智算盒子”能让无人机在5级风浪中稳定跟踪船只,“就像给无人机装了‘超级大脑’,全程不用人操作”。

7月,峰飞航空科技向合利创兴智能交付了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这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为低空货运场景落地提供了更强支撑。

图片3.jpg

图为峰飞航空吨级以上eVTOL获中国民航局批准。(来源:新华财经)

最关乎安全的是应急。天津宝坻区早已用无人机巡查河道防洪,重庆的消防救援队伍用直升机在山火中转运物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张瑞庆指出,低空应急救援的核心是“快”:“空天信息技术能让救援力量‘看得见、到得快’,这背后是卫星遥感、5G通信和AI算法的协同。”

图片4.jpg

图为辽宁省海城市森林专业扑火队利用伊娃云智照明无人机在一处林场进行照明作业。(来源:新华社)

最具想象空间的是文旅。从深圳直航珠海东澳岛的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城海岛低空快线暨大湾区城际低空快线7月15日开通首发,大湾区“低空经济+高端旅游”融合迈入新阶段;7月16日,首条连接苏州昆山与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低空交通航线试飞成功,除了将城际通勤时间缩短至高峰时段的三分之一外,抵达杨浦滨江的旅客,也可乘坐直升机沿黄浦江飞往陆家嘴,俯瞰上海城市天际线;新疆那拉提机场新增多条短途航线,依托“环伊空中走廊”串联起那拉提、赛里木湖、昭苏等北疆热门旅游地,这些都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

低空经济能走多远?

要让低空经济“飞得稳、飞得远”,技术和生态是关键。

技术上,空天信息是“隐形翅膀”。蓝天实验室主任向锦武提出,要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无人机为主导,推动基础设施网、空中航路网、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低空服务网的融合化运行。通过整合气象、障碍物、飞行规则等数据,提供高精度导航、实时气象监测和空域管理支撑,以此构建一体化智慧模式,实现飞行控制信息传输、信息感知、服务管理及监管的协同联动,保障低空飞行安全与高效协同。

图片5.jpg

图为工程师对一架待交付的应急消防无人机进行安全检查。(来源:新华社)

生态上,需要“耐住寂寞”的耐心。陈伟常把低空经济比作“修高速”:“20年前修高速,大家也觉得周期长,但现在谁离得开?低空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慢,地方政府和企业得一起扛。”目前,中科星图已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共建生态,从通信网络到算力支撑,一点点补齐产业短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院长吴一戎说得透彻:“空天信息产业不是‘孤星独耀’,而是‘星云共生’。”当技术、政策、市场形成合力,低空经济不仅会重塑交通、物流、文旅等行业,更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高效、生活变得更多元。

或许过不了多久,抬头看见无人机配送、直升机救援将成为常态——那时我们会发现,低空经济带来的不只是产业变革,更是一场关于“空间”的生活革命。(靳萱)

无人机精准地将早餐送到20楼的窗台;暴雨天,应急救援直升机穿越云层转运重症病人;周末,你登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30分钟从城市CBD直达郊外温泉度假村……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崛起,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清晨7点,无人机精准地将早餐送到20楼的窗台;暴雨天,应急救援直升机穿越云层转运重症病人;周末,你登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30分钟从城市CBD直达郊外温泉度假村…… 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崛起,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图片1.jpg

图为参观者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拍摄飞行中的物流无人机。(来源:新华社)

政策“定调”的背后,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关注新闻就会发现,“低空经济”这四个字最近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和产业论坛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给产业发展划下“红线”: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既要防止盲目跟风建设,又要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等规范落地。

政策“定调”的背后,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局原局长车进军在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坦言,当前低空经济面临“人才缺、监管贵、协调难”三大挑战,但这恰恰说明产业潜力巨大。《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9万个,其中个人用户152.1万个;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比上年底增长98.5%。物流、巡检、应急等场景的付费能力越来越强。

各地更是摩拳擦掌。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领航城市指数”显示,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凭借优质空域资源“异军突起”,与东部城市形成差异化竞争。正如低空经济指数分析师潘宇昕所说:“低空经济不是‘摊大饼’,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赛道。”

图片2.jpg

图为中国低空经济领航城市指数(2025年6月)综合评价结果

低空经济正在改变哪些行业?

低空经济的魅力,藏在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里。

最接地气的是物流。在南京长江段,无人机给行驶中的货船“空投”物资已成为常态——以前船舶靠岸补给一次要花2小时,现在无人机5分钟就能搞定,成本直降60%。

AI技术正加快应用到低空领域,让低空物流配送更加精准。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陈伟透露,他们研发的“智算盒子”能让无人机在5级风浪中稳定跟踪船只,“就像给无人机装了‘超级大脑’,全程不用人操作”。

7月,峰飞航空科技向合利创兴智能交付了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这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为低空货运场景落地提供了更强支撑。

图片3.jpg

图为峰飞航空吨级以上eVTOL获中国民航局批准。(来源:新华财经)

最关乎安全的是应急。天津宝坻区早已用无人机巡查河道防洪,重庆的消防救援队伍用直升机在山火中转运物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张瑞庆指出,低空应急救援的核心是“快”:“空天信息技术能让救援力量‘看得见、到得快’,这背后是卫星遥感、5G通信和AI算法的协同。”

图片4.jpg

图为辽宁省海城市森林专业扑火队利用伊娃云智照明无人机在一处林场进行照明作业。(来源:新华社)

最具想象空间的是文旅。从深圳直航珠海东澳岛的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城海岛低空快线暨大湾区城际低空快线7月15日开通首发,大湾区“低空经济+高端旅游”融合迈入新阶段;7月16日,首条连接苏州昆山与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低空交通航线试飞成功,除了将城际通勤时间缩短至高峰时段的三分之一外,抵达杨浦滨江的旅客,也可乘坐直升机沿黄浦江飞往陆家嘴,俯瞰上海城市天际线;新疆那拉提机场新增多条短途航线,依托“环伊空中走廊”串联起那拉提、赛里木湖、昭苏等北疆热门旅游地,这些都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

低空经济能走多远?

要让低空经济“飞得稳、飞得远”,技术和生态是关键。

技术上,空天信息是“隐形翅膀”。蓝天实验室主任向锦武提出,要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无人机为主导,推动基础设施网、空中航路网、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低空服务网的融合化运行。通过整合气象、障碍物、飞行规则等数据,提供高精度导航、实时气象监测和空域管理支撑,以此构建一体化智慧模式,实现飞行控制信息传输、信息感知、服务管理及监管的协同联动,保障低空飞行安全与高效协同。

图片5.jpg

图为工程师对一架待交付的应急消防无人机进行安全检查。(来源:新华社)

生态上,需要“耐住寂寞”的耐心。陈伟常把低空经济比作“修高速”:“20年前修高速,大家也觉得周期长,但现在谁离得开?低空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慢,地方政府和企业得一起扛。”目前,中科星图已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共建生态,从通信网络到算力支撑,一点点补齐产业短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院长吴一戎说得透彻:“空天信息产业不是‘孤星独耀’,而是‘星云共生’。”当技术、政策、市场形成合力,低空经济不仅会重塑交通、物流、文旅等行业,更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高效、生活变得更多元。

或许过不了多久,抬头看见无人机配送、直升机救援将成为常态——那时我们会发现,低空经济带来的不只是产业变革,更是一场关于“空间”的生活革命。(靳萱)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