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玄玄也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2025年7月,哈啰出行悄悄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上海闵行区莘庄商务区的哈啰总部大厦正式启用,3000多名员工搬进了新家;二是哈啰联手蚂蚁集团、宁德时代砸下30亿进军Robotaxi赛道。
没有锣鼓喧天的发布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家以“小蓝车”闻名的公司,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01 哈啰上海总部大厦启用
哈啰的新总部大楼来头不小。奉发鸣谷项目原本是保华国际广场,评估价38.75亿,但在拍卖市场上从27亿一路降到21.7亿,最后被奉发城投捡了漏。
哈啰拿下的1号楼,面积2.7万平方米,属于“竣工即交付”的快速落地项目。
虽然哈啰没公开说这楼是租还是买,但奉发鸣谷的规划信息显示1号楼“已售”。参考周边写字楼3万/平方米的行情,这笔交易可能花了哈啰好几亿。
从西子国际中心到莘庄商务区,哈啰的办公地点越来越“硬核”,背后是业务的快速扩张。
新大楼的位置也很讲究。莘庄商务区紧邻虹桥枢纽,15分钟车程直达机场和高铁站。
哈啰把总部放在这里,显然是为了方便人才流动和业务对接。闵行区政府对这家本土企业也很支持,区领导多次到访调研,政策上还有最高600万的资助。
02 Robotaxi战略:30亿押注自动驾驶
6月23日,哈啰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
新公司“造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哈啰、蚂蚁、宁德时代共同持股,首期砸了30亿。这个名字取自古代驾车高手“造父”,野心一目了然。
和百度、特斯拉这些自己搞技术的玩家不同,哈啰的第一步是做“聚合平台”。简单说,它想拉拢其他Robotaxi公司,把它们的车接入自己的App,用户打个车就能叫到不同品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哈啰的优势是线下运维体系,比如充换电、停车场、维修点,这些资源可以帮合作方降低成本。
在技术方面,哈啰Robotaxi业务强调安全。哈啰会引入激光雷达以及4D毫米波雷达,在系统级别上实现安全冗余。
同时,哈啰也会像特斯拉一样,用AI数据驱动的方式迭代模型。蚂蚁集团主要会提供AI的算力和算法支持,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和滑动底盘方案,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Robotaxi的运营效率。
按照计划,哈啰Robotaxi业务预计三年实现商业化落地,短期内聚焦于国内,长期将会拓展海外市场。
03 哈啰从共享单车到出行生态的跨越
哈啰从共享单车起家,逐步拓展到助力车、顺风车、打车等业务,如今又进军Robotaxi领域,其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哈啰的野心不仅仅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而是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出行生态平台。
在共享单车领域,哈啰位居市场第二,与美团、青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至今未跑通盈利模型,但哈啰通过提价、车身广告等手段,增加了收益。
在顺风车领域,哈啰的市场份额高达47.9%,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哈啰的网约车业务采用聚合模式,接入了众多网约车平台,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如今,哈啰进军Robotaxi领域,是其在出行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Robotaxi被认为是未来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市场规模巨大。哈啰希望通过打造聚合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在Robotax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哈啰在AI运维调度、高精度定位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也为其进军Robotaxi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哈啰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备受关注。今年3月,哈啰创始人杨磊斥资15亿元入主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成为其实际控制人。这一举动被广泛视为哈啰“曲线上市”的关键布局。
通过控制永安行,哈啰可以规避直接IPO的审核风险,未来或通过资产注入实现“曲线上市”。
总结 哈啰的“破圈”挑战
哈啰的2025年,关键词是“升级”。哈啰总部大厦的启用,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和办公环境,也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Robotaxi领域的布局,则是哈啰在出行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有望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
哈啰的野心不仅仅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而是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出行生态平台。从共享单车到Robotaxi,哈啰的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其在出行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Robotaxi业务的商业化落地,哈啰有望在出行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原文标题 : 总部大厦启用、入局Robotaxi 哈啰在下一步很大的棋
文 / 玄玄也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2025年7月,哈啰出行悄悄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上海闵行区莘庄商务区的哈啰总部大厦正式启用,3000多名员工搬进了新家;二是哈啰联手蚂蚁集团、宁德时代砸下30亿进军Robotaxi赛道。
没有锣鼓喧天的发布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家以“小蓝车”闻名的公司,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01 哈啰上海总部大厦启用
哈啰的新总部大楼来头不小。奉发鸣谷项目原本是保华国际广场,评估价38.75亿,但在拍卖市场上从27亿一路降到21.7亿,最后被奉发城投捡了漏。
哈啰拿下的1号楼,面积2.7万平方米,属于“竣工即交付”的快速落地项目。
虽然哈啰没公开说这楼是租还是买,但奉发鸣谷的规划信息显示1号楼“已售”。参考周边写字楼3万/平方米的行情,这笔交易可能花了哈啰好几亿。
从西子国际中心到莘庄商务区,哈啰的办公地点越来越“硬核”,背后是业务的快速扩张。
新大楼的位置也很讲究。莘庄商务区紧邻虹桥枢纽,15分钟车程直达机场和高铁站。
哈啰把总部放在这里,显然是为了方便人才流动和业务对接。闵行区政府对这家本土企业也很支持,区领导多次到访调研,政策上还有最高600万的资助。
02 Robotaxi战略:30亿押注自动驾驶
6月23日,哈啰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
新公司“造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哈啰、蚂蚁、宁德时代共同持股,首期砸了30亿。这个名字取自古代驾车高手“造父”,野心一目了然。
和百度、特斯拉这些自己搞技术的玩家不同,哈啰的第一步是做“聚合平台”。简单说,它想拉拢其他Robotaxi公司,把它们的车接入自己的App,用户打个车就能叫到不同品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哈啰的优势是线下运维体系,比如充换电、停车场、维修点,这些资源可以帮合作方降低成本。
在技术方面,哈啰Robotaxi业务强调安全。哈啰会引入激光雷达以及4D毫米波雷达,在系统级别上实现安全冗余。
同时,哈啰也会像特斯拉一样,用AI数据驱动的方式迭代模型。蚂蚁集团主要会提供AI的算力和算法支持,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和滑动底盘方案,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Robotaxi的运营效率。
按照计划,哈啰Robotaxi业务预计三年实现商业化落地,短期内聚焦于国内,长期将会拓展海外市场。
03 哈啰从共享单车到出行生态的跨越
哈啰从共享单车起家,逐步拓展到助力车、顺风车、打车等业务,如今又进军Robotaxi领域,其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哈啰的野心不仅仅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而是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出行生态平台。
在共享单车领域,哈啰位居市场第二,与美团、青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至今未跑通盈利模型,但哈啰通过提价、车身广告等手段,增加了收益。
在顺风车领域,哈啰的市场份额高达47.9%,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哈啰的网约车业务采用聚合模式,接入了众多网约车平台,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如今,哈啰进军Robotaxi领域,是其在出行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Robotaxi被认为是未来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市场规模巨大。哈啰希望通过打造聚合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在Robotax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哈啰在AI运维调度、高精度定位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也为其进军Robotaxi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哈啰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备受关注。今年3月,哈啰创始人杨磊斥资15亿元入主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成为其实际控制人。这一举动被广泛视为哈啰“曲线上市”的关键布局。
通过控制永安行,哈啰可以规避直接IPO的审核风险,未来或通过资产注入实现“曲线上市”。
总结 哈啰的“破圈”挑战
哈啰的2025年,关键词是“升级”。哈啰总部大厦的启用,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和办公环境,也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Robotaxi领域的布局,则是哈啰在出行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有望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
哈啰的野心不仅仅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而是要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出行生态平台。从共享单车到Robotaxi,哈啰的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其在出行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Robotaxi业务的商业化落地,哈啰有望在出行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原文标题 : 总部大厦启用、入局Robotaxi 哈啰在下一步很大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