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季早籼稻市场分析及操作建议

市场资讯

1周前

同时早籼稻既然基本已退出了口粮市场,那么从粉干制品对品种特性的需求来看,毫无疑问的是粉质率较高的圆颗粒早籼稻更符合需求方向,而长颗粒或早优的市场需求面则会越来越窄,只能在价差明显或者说晚籼稻产情受到影响,出现青黄不接的市场环境下才具备市场吸引力,这还有个前题是自身的品质也要具备优势。

(来源:中华粮网)

来源:中华粮网

中华粮网致力于成为中国粮食行业最权威、最专业的信息及数据服务提供商。

近年来,国内三大主粮市场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其中稻谷市场整体表现偏强,细分品类中圆颗粒早籼稻更是走出独立行情——已连续两年呈现显著上涨态势。那么在丰产已成定局的市场环境下,低调开秤的2025年早籼稻市场还能继续演绎强者归来的大戏吗?笔者结合近期和相关早籼稻主产区的朋友密集交流以及对江西的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并综合部分区域政策性储备早籼稻采购的成交情况来和大家做一些探讨。原创不易,如有所启发或收获,可在文末打赏作者!

Part.1

2025产季早籼稻的产情特征

1、总体播种面积下降,品种分化明显

受再生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的影响,2025产季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总体来看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核心主产区江西省。但在连续两年价格强势上涨的诱惑下,种植品种分化明显,圆颗粒早籼稻的播种面积占比同比上年继续上升,那么综合来看,即便是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圆颗粒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是稳定甚至有小幅增加的。

2、单产大幅增加,物理品质超预期

从几个主产区天气情况跟踪来看,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生育期内全程未遭遇恶劣的高温和持续大风阴雨天气,总体来看日照充沛,雨水适宜,属于近年来罕见的风调雨顺。7月上中旬进入收割期后,天气也是持续晴好。从对江西和湖南两个最大的主产区来看,单产折干后平均在500kg/亩左右,较常年增产不低于20%。

同时从物理指标来看,少见有病斑和出芽现象,出糙率基本是全面满足国标三等以上要求,部分区域的出糙率甚至超过了国标二等以上,出米率和整精米指标也较为理想。因此单纯从物理指标角度来考虑,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的有效供给同比常年是属于大幅增加的。

3、理化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从对江西和湖南的新季早籼稻品质情况了解来看,因生育期内雨水适宜,但还是属于偏少,因此重金属指标较常年偏高,部分区域超标现象明显,但总体来看江西还是属于可控范围内,结合区域内占比情况,对新季早籼稻的有效供给影响有限。

需要警惕和担心的是2025年新季早籼稻因出于台风天气预报的担忧,总体收割进度过快,这也导致了湿谷的烘干处理能力明显跟不上,加上场地受限,在晴热天气下后道储存能力也不匹配,从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部分烘干企业的烘干成品早籼稻有明显的异味,有可能导致酸败和脂肪酸值出现一定的偏差。这类有异味或脂肪酸值过高导致理化指标超标的早籼稻,如果去做政策性储备补库用途也是非常不安全的,我们从近期产区的政策性储备早籼稻采购成交价格远远弱于销区的现象上,也可以基本佐证,毕竟即便产生退货成本,在产区损失会远远小于销区。

Part.2

早籼稻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升级和集团化消费的趋弱,早籼稻这个品种已基本上退出了直接口粮市场需求,即便是通过粉干等制品间接性转换为口粮市场需求,从后熟期和淀粉转化率角度来考虑,基本也是对陈粮的需求占比更高一些,笔者在与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和粉干企业的沟通中,也了解到即便是当前新季早籼稻市场价格明显低于预期,因为后熟度不满足的因素,不能加工使用或者使用比例很少,考虑到仓储和资金成本,暂时也没有建仓的意愿,即便部分有建仓意愿也是从贸易销售角度来考虑的。

同时结合近期主销区同品种陈粮的轮出销售价格来看,也是明显低于新粮的。因此就早籼稻市场而言,新季登场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其主要或者说核心市场需求方向应该是政策性储备轮入采收购。

同时早籼稻既然基本已退出了口粮市场,那么从粉干制品对品种特性的需求来看,毫无疑问的是粉质率较高的圆颗粒早籼稻更符合需求方向,而长颗粒或早优的市场需求面则会越来越窄,只能在价差明显或者说晚籼稻产情受到影响,出现青黄不接的市场环境下才具备市场吸引力,这还有个前题是自身的品质也要具备优势。

因此对于政策性储备企业而言,如果轮出轮入价差是由企业自身承担的,那么对早籼稻粒形和品种的选择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即便轮出轮入价差是由财政全额承担的,从责任心和节约财政亏损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去选择粉质率高的圆颗粒。

当然也有很多朋友担心,如果圆颗粒早籼稻的种植面积持续上升,两三年后轮出是否会形成挤压,其实这个担心笔者以为是多余的,毕竟从市场对早籼稻的需求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排除中晚籼稻产情出问题的概率事件,有理由相信圆颗粒早籼稻的轮出销售价和市场需求大概率是会高于长颗粒或早优的。

Part.3

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的市场情况

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收割进度非常之快,集中上市数量较为庞大,短期市场容量有限,叠加高温高湿天气,因此对于主产区来说,烘干收购成本同比上年大幅下降,甚至完全超出了市场预期。

以江西为例,圆颗粒早籼稻烘干后的半毛粮成本基本不超过2500元/吨,折合入库标粮成本也低于2560元/吨,长颗粒早籼稻的成本则更低,烘干后的半毛粮成本基本不超过2440元/吨,折合入库标粮成本也低于2500元/吨。

结合现阶段各类政策新储备的采购入库净价,还是有一定利润的,叠加市场主体对后市的期望值不高,因此惜售现象明显弱化,完全无法形成像前些年那样倒逼政策性储备企业持续上调采购底价的合力,我们从下方对广东销区和江西产区政策性储备采购统计表格中的成交率表现和折价率比例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江西7月)圆颗粒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江西7月)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广东7月)普早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广东7月)圆早

Part.4

当前产销区政策性储备早籼稻采购成交情况对比

2025年产早籼稻政策性储备粮招标采购成交情况对比

从上方这张7月份以来,中央储备粮和部分区域2025年新季早籼稻的采购成交情况对比图表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目前主要销区广东地方储备对新季早籼稻的采购数量最大,其中圆颗粒的采购数量占比是最高的,目前已超过其他类型采购数量的总和。

而主产区江西地方储备近10万吨新季早籼稻采购数量圆颗粒和不限粒形的占比更是夸张到接近9:1。而作为市场化程度标杆的中央储备粮圆颗粒早籼稻的采购数量也是大幅高于不限粒形早籼稻的,这也意味着政策性储备企业对早籼稻采购的偏好度也是没什么疑问的。

我们再结合成交均价来看,以广东地方储备为例,珍桂的成交均价要高于圆早370元/吨,高于不限粒形的早籼稻410元/吨,而圆早的成交均价只高于不限粒形的早籼稻已不到40元/吨,主产区江西的价差也就60元/吨,这个价差在前两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那么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政策性储备企业的采购重心偏向其实也是毫无疑问的。

Part.5

2025年新季早籼稻下一步走势预判及操作策略

综合以上对2025新产季早籼稻产情情况及主要市场需求面的分析,圆颗粒早籼稻的播种面积和单产增加将会导致有效供给大幅增加,按照丰年无牛市的商品市场规律,仅仅依托政策性储备的单一需求,是很难产生大的市场机会的。

但从阶段性节点来看,无论是产销区,政策性储备采购对圆颗粒的需求占比同样也是大幅增加的,而从价差角度来说,接下来产销区采购圆颗粒早籼稻的比例大概率还会继续提升,未来也应该是趋势所向。同时更要考虑到尽管物理指标非常安全,但酸败和脂肪酸值等理化指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

因此从供需角度来说,圆颗粒早籼稻市场价格,主产区将会小幅下跌并趋稳,主要销区成交价短期将会企稳,甚至不排除向上的可能,但政策性储备密集采购进入尾声后依然不容乐观。长颗粒早籼稻虽然因为播种面积的下降,产量较常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市场需求的趋弱以及再生稻播种面积的增加叠加现阶段的产情良好,进入8月份后,其价格走势大概率会继续趋弱,但因为相关指标均满足政策性储备要求,其市场安全度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从操作策略上来说,对于烘干企业和贸易商而言,圆颗粒早籼稻,具备安全存储条件的建议现阶段可谨慎持仓,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和熟悉的区域锁定销售去向或出货,但不宜恋战或者幻想前两年那般的市场机会。长颗粒早籼稻,具备安全储存条件的,对于满足政策性储备收采购指标要求的,逢低则可以吸纳。

政策性储备企业在现阶段市场预期较低,未形成明显惜售情绪的市场环境下,加大对圆颗粒早籼稻的采购或是不错的选择。而渠道库存企业,要考虑对品类的选择,便宜才是硬道理,毕竟再生稻和中晚籼稻的产情现阶段依然是存在变数的。

同时早籼稻既然基本已退出了口粮市场,那么从粉干制品对品种特性的需求来看,毫无疑问的是粉质率较高的圆颗粒早籼稻更符合需求方向,而长颗粒或早优的市场需求面则会越来越窄,只能在价差明显或者说晚籼稻产情受到影响,出现青黄不接的市场环境下才具备市场吸引力,这还有个前题是自身的品质也要具备优势。

(来源:中华粮网)

来源:中华粮网

中华粮网致力于成为中国粮食行业最权威、最专业的信息及数据服务提供商。

近年来,国内三大主粮市场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其中稻谷市场整体表现偏强,细分品类中圆颗粒早籼稻更是走出独立行情——已连续两年呈现显著上涨态势。那么在丰产已成定局的市场环境下,低调开秤的2025年早籼稻市场还能继续演绎强者归来的大戏吗?笔者结合近期和相关早籼稻主产区的朋友密集交流以及对江西的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并综合部分区域政策性储备早籼稻采购的成交情况来和大家做一些探讨。原创不易,如有所启发或收获,可在文末打赏作者!

Part.1

2025产季早籼稻的产情特征

1、总体播种面积下降,品种分化明显

受再生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的影响,2025产季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总体来看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核心主产区江西省。但在连续两年价格强势上涨的诱惑下,种植品种分化明显,圆颗粒早籼稻的播种面积占比同比上年继续上升,那么综合来看,即便是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圆颗粒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是稳定甚至有小幅增加的。

2、单产大幅增加,物理品质超预期

从几个主产区天气情况跟踪来看,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生育期内全程未遭遇恶劣的高温和持续大风阴雨天气,总体来看日照充沛,雨水适宜,属于近年来罕见的风调雨顺。7月上中旬进入收割期后,天气也是持续晴好。从对江西和湖南两个最大的主产区来看,单产折干后平均在500kg/亩左右,较常年增产不低于20%。

同时从物理指标来看,少见有病斑和出芽现象,出糙率基本是全面满足国标三等以上要求,部分区域的出糙率甚至超过了国标二等以上,出米率和整精米指标也较为理想。因此单纯从物理指标角度来考虑,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的有效供给同比常年是属于大幅增加的。

3、理化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从对江西和湖南的新季早籼稻品质情况了解来看,因生育期内雨水适宜,但还是属于偏少,因此重金属指标较常年偏高,部分区域超标现象明显,但总体来看江西还是属于可控范围内,结合区域内占比情况,对新季早籼稻的有效供给影响有限。

需要警惕和担心的是2025年新季早籼稻因出于台风天气预报的担忧,总体收割进度过快,这也导致了湿谷的烘干处理能力明显跟不上,加上场地受限,在晴热天气下后道储存能力也不匹配,从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部分烘干企业的烘干成品早籼稻有明显的异味,有可能导致酸败和脂肪酸值出现一定的偏差。这类有异味或脂肪酸值过高导致理化指标超标的早籼稻,如果去做政策性储备补库用途也是非常不安全的,我们从近期产区的政策性储备早籼稻采购成交价格远远弱于销区的现象上,也可以基本佐证,毕竟即便产生退货成本,在产区损失会远远小于销区。

Part.2

早籼稻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升级和集团化消费的趋弱,早籼稻这个品种已基本上退出了直接口粮市场需求,即便是通过粉干等制品间接性转换为口粮市场需求,从后熟期和淀粉转化率角度来考虑,基本也是对陈粮的需求占比更高一些,笔者在与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和粉干企业的沟通中,也了解到即便是当前新季早籼稻市场价格明显低于预期,因为后熟度不满足的因素,不能加工使用或者使用比例很少,考虑到仓储和资金成本,暂时也没有建仓的意愿,即便部分有建仓意愿也是从贸易销售角度来考虑的。

同时结合近期主销区同品种陈粮的轮出销售价格来看,也是明显低于新粮的。因此就早籼稻市场而言,新季登场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其主要或者说核心市场需求方向应该是政策性储备轮入采收购。

同时早籼稻既然基本已退出了口粮市场,那么从粉干制品对品种特性的需求来看,毫无疑问的是粉质率较高的圆颗粒早籼稻更符合需求方向,而长颗粒或早优的市场需求面则会越来越窄,只能在价差明显或者说晚籼稻产情受到影响,出现青黄不接的市场环境下才具备市场吸引力,这还有个前题是自身的品质也要具备优势。

因此对于政策性储备企业而言,如果轮出轮入价差是由企业自身承担的,那么对早籼稻粒形和品种的选择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即便轮出轮入价差是由财政全额承担的,从责任心和节约财政亏损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去选择粉质率高的圆颗粒。

当然也有很多朋友担心,如果圆颗粒早籼稻的种植面积持续上升,两三年后轮出是否会形成挤压,其实这个担心笔者以为是多余的,毕竟从市场对早籼稻的需求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排除中晚籼稻产情出问题的概率事件,有理由相信圆颗粒早籼稻的轮出销售价和市场需求大概率是会高于长颗粒或早优的。

Part.3

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的市场情况

2025年新产季早籼稻收割进度非常之快,集中上市数量较为庞大,短期市场容量有限,叠加高温高湿天气,因此对于主产区来说,烘干收购成本同比上年大幅下降,甚至完全超出了市场预期。

以江西为例,圆颗粒早籼稻烘干后的半毛粮成本基本不超过2500元/吨,折合入库标粮成本也低于2560元/吨,长颗粒早籼稻的成本则更低,烘干后的半毛粮成本基本不超过2440元/吨,折合入库标粮成本也低于2500元/吨。

结合现阶段各类政策新储备的采购入库净价,还是有一定利润的,叠加市场主体对后市的期望值不高,因此惜售现象明显弱化,完全无法形成像前些年那样倒逼政策性储备企业持续上调采购底价的合力,我们从下方对广东销区和江西产区政策性储备采购统计表格中的成交率表现和折价率比例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江西7月)圆颗粒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江西7月)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广东7月)普早

部分省市地方储备2025年产早籼稻招标采购成交统计表 (广东7月)圆早

Part.4

当前产销区政策性储备早籼稻采购成交情况对比

2025年产早籼稻政策性储备粮招标采购成交情况对比

从上方这张7月份以来,中央储备粮和部分区域2025年新季早籼稻的采购成交情况对比图表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目前主要销区广东地方储备对新季早籼稻的采购数量最大,其中圆颗粒的采购数量占比是最高的,目前已超过其他类型采购数量的总和。

而主产区江西地方储备近10万吨新季早籼稻采购数量圆颗粒和不限粒形的占比更是夸张到接近9:1。而作为市场化程度标杆的中央储备粮圆颗粒早籼稻的采购数量也是大幅高于不限粒形早籼稻的,这也意味着政策性储备企业对早籼稻采购的偏好度也是没什么疑问的。

我们再结合成交均价来看,以广东地方储备为例,珍桂的成交均价要高于圆早370元/吨,高于不限粒形的早籼稻410元/吨,而圆早的成交均价只高于不限粒形的早籼稻已不到40元/吨,主产区江西的价差也就60元/吨,这个价差在前两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那么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政策性储备企业的采购重心偏向其实也是毫无疑问的。

Part.5

2025年新季早籼稻下一步走势预判及操作策略

综合以上对2025新产季早籼稻产情情况及主要市场需求面的分析,圆颗粒早籼稻的播种面积和单产增加将会导致有效供给大幅增加,按照丰年无牛市的商品市场规律,仅仅依托政策性储备的单一需求,是很难产生大的市场机会的。

但从阶段性节点来看,无论是产销区,政策性储备采购对圆颗粒的需求占比同样也是大幅增加的,而从价差角度来说,接下来产销区采购圆颗粒早籼稻的比例大概率还会继续提升,未来也应该是趋势所向。同时更要考虑到尽管物理指标非常安全,但酸败和脂肪酸值等理化指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

因此从供需角度来说,圆颗粒早籼稻市场价格,主产区将会小幅下跌并趋稳,主要销区成交价短期将会企稳,甚至不排除向上的可能,但政策性储备密集采购进入尾声后依然不容乐观。长颗粒早籼稻虽然因为播种面积的下降,产量较常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市场需求的趋弱以及再生稻播种面积的增加叠加现阶段的产情良好,进入8月份后,其价格走势大概率会继续趋弱,但因为相关指标均满足政策性储备要求,其市场安全度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从操作策略上来说,对于烘干企业和贸易商而言,圆颗粒早籼稻,具备安全存储条件的建议现阶段可谨慎持仓,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和熟悉的区域锁定销售去向或出货,但不宜恋战或者幻想前两年那般的市场机会。长颗粒早籼稻,具备安全储存条件的,对于满足政策性储备收采购指标要求的,逢低则可以吸纳。

政策性储备企业在现阶段市场预期较低,未形成明显惜售情绪的市场环境下,加大对圆颗粒早籼稻的采购或是不错的选择。而渠道库存企业,要考虑对品类的选择,便宜才是硬道理,毕竟再生稻和中晚籼稻的产情现阶段依然是存在变数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