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告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凯尔达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为197万元至25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53.96万元至2,094.96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91.62%至89.11%。
此外,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达253.92万至312.9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金额为2,185.51万元至2,126.51万元,同比降幅达到116.71%至113.56%。

这一 “断崖式” 下滑不仅与2024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61% 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更折射出国产焊接机器人企业在技术攻坚与市场竞争中的挑战。
从财务数据来看,凯尔达的业绩下滑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这虽然有助于长期技术积累和产品升级,但短期内却增加了研发费用的支出。其次,管理费用和股份支付费用的增加也对利润造成了较大压力。同时,毛利率的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增加以及利息收入的减少,也是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情况下滑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初现端倪:当季净利润同比下滑59.41%,扣非净利润降幅更达67.77%,显示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低迷。
公开信息显示,凯尔达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辆船舶、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金属家具、五金制品、医疗器械、健身器材等行业。

凯尔达在埃森展
焊接机器人对轨迹精度、协同控制等技术要求极高,近两年凯尔达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投入。凯尔达2023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45%至3235.76万元,2024 年研发投入进一步增至 3764.18万元,同比增长16.33%,重点突破机器人控制算法、伺服焊接技术等核心领域。
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加大,更像是这些年坚定研发投入的惯性结果,也是凯尔达企业发展的技术本色。
另外,近两年凯尔达不断加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布局。
2024年6月投资镜识科技(持股19.8%),合作开发四足机器人“黑豹Ⅱ”(速度达 10m/s)及一体化关节、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2024年12月投资 2 亿元设立杭州凯尔达人形机器人公司,聚焦整机组装与零部件供应。
2025年1月完成对凯维力传感的控股,聚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研发,3月凯维力传感正式入驻凯尔达生产基地,加速高精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推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规模化生产与广泛应用。
凯尔达的业绩 “变脸” 并非孤例,而是国产焊接机器人企业在技术攻坚期的典型缩影。在行业需求结构性分化、外资品牌技术压制与本土竞争白热化的多重压力下,企业需在短期盈利与长期投入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凯尔达而言,能否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自产机器人销量回升与毛利率修复,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穿越行业寒冬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