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总投资规模为2.5亿元,剩余资金缺口将由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补足。这一战略调整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尚待股东大会批准。
光伏胶膜巨头紧急调头
海优新材此次终止的光伏胶膜项目原计划投资4.59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3.19亿元。截至2025年7月11日,该项目仅投入9,991.27万元,剩余资金占募集总额的32.7%。
项目终止的背后是光伏行业的急剧降温。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装机量乐观估计仅增长10%,保守估计甚至可能持平。
行业寒冬中,海优新材2024年胶膜出货量下滑至4.24亿平米,同比下降24.65%;营收降至25.04亿元,同比减少47.84%;毛利率更是跌至-0.54%,同比下滑3.61个百分点。
公司方面解释称,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增速放缓,组件扩产放缓导致胶膜扩产需求降低。现有产能已面临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从光伏黑马到多元探索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于2010年正式投产首条EVA胶膜生产线。作为光伏封装材料领域的标杆企业,该公司在2021年1月成功登陆科创板。
凭借持续技术创新,海优新材在光伏胶膜领域市占率约12%,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市占率55%-60%的福斯特。
在光伏领域,海优新材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2014年,公司率先实现了白色EVA胶膜的产业化;2018年,又成功推出了多层共挤POE胶膜;2024年3月,其平湖30GW基地正式投产,新增年产能高达3亿平方米。
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李民与李晓昱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34.23%,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3.80%股权,合计控股38.03%。
产能扩张遭遇光伏寒冬
2024年成为海优新材的业绩分水岭。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5.91亿元,同比下滑了46.81%;归母净利润亏损5.58亿元,同比扩大了144%。
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受三重压力的冲击。一是胶膜价格随主要原料树脂价格下跌,二是库存减值损失高达1.17亿元,三是固定资产折旧压力增加。
进入2025年一季度,公司仍未扭转颓势,营收为3.16亿元,同比下滑64.02%。然而,归母净利润亏损0.57亿元,亏损幅度环比收窄了81%,显示出业绩筑底的迹象。
面对行业调整,海优新材采取了多重防守策略,一是推出了覆盖TOPCon、HJT等新技术路线的六大新品;二是执行了谨慎的销售政策;三是成功降低了应收账款,使2024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回归正值。
押注汽车调光膜新赛道
海优新材转型寄望于转投的PDCLC调光膜项目,该项目由位于浙江平湖市的浙江海优威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预计建设周期为24个月。根据项目投资结构显示,90.8%的资金(即2.27亿元)将用于建设投资,设备购置占比高达67.84%,铺底流动资金占9.2%。
公司汽车业务布局始于2024年3月汽车事业部成立。目前,PDCLC调光膜产能为20万平米,可应用于10万辆车,并已获得4个定点项目。
其中,首个定点车型智己L6已于2025年4月上市,并于二季度开始交付。公司通过自研染料降低成本,预计远期成本将再降50%,有望推动产品下沉至20万元级别车型市场。
据行业预测,公司汽车材料业务将在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放量,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除调光膜外,AXPO皮革及PVE玻璃封装胶膜也有望为公司贡献增量业绩。
在光伏行业挣扎于负毛利率的至暗时刻,海优新材22亿资金的战略转向,既是应对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主动选择,也是布局新兴材料领域的长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