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加速推进商业化进程 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上岸”

新华财经

1天前

尽管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回暖,不少公司股价反弹,但行业整体仍未跨过盈利门槛,“亚盛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公司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

新华财经上海7月18日电(记者胡洁菲)近日,亚盛医药宣布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附条件上市,继首款产品耐立克后,这家创新药企迎来了第二个商业化里程碑。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介绍,Bcl-2靶点的成药难度堪称药物研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过去20年,全球大药厂屡败屡战,最终成功上市的仅有一款,亚盛医药的则是第二款。下一步,公司将独立推动其商业化进程,预计公司将在2027年实现盈利。

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原创、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利生妥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蛋白,恢复肿瘤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杨大俊介绍,目前,全球首个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因安全性等问题采用长达5周的剂量递增方案,亚盛团队大胆设计出“每日剂量递增”方案,大幅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

就利生妥的商业化问题,杨大俊介绍,亚盛医药计划在中国独立推进商业化进程。一方面,利生妥的整个商业化流程将由公司自行操作;另一方面,尽管该药物的首个适应症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但公司将进一步挖掘该药物的更多适应症潜力。

当被问及亚盛是否已“上岸”时,杨大俊坦言:“还没有。”在他看来,真正的制药企业(Pharma)与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用自身产品产生的销售利润来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而不仅仅依赖融资。尽管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回暖,不少公司股价反弹,但行业整体仍未跨过盈利门槛,“亚盛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公司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

全球化是亚盛“上岸”战略的另一支柱。记者了解到,目前利生妥已获得5项美国FDA孤儿药认证,其针对CLL/SLL、AML、MDS的全球多中心III期注册临床试验正在推进。“我们的优势在于,两个核心产品(耐立克和利生妥)的海外临床数据已显示安全有效且具差异化,并获得了FDA的注册试验许可。这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杨大俊强调,亚盛具备国际化所需要的资金、团队和资源。今年1月24日,亚盛医药正式挂牌纳斯达克,实现港美两地双重上市。

展望未来,杨大俊描绘了亚盛在血液肿瘤领域的“雄心”:“我们正朝着两大目标迈进:一是实现‘无化疗’治疗;二是将急性白血病转化为慢性病,再进一步实现‘有限疗程’治疗甚至临床治愈(停药长期无进展),这将是革命性的。”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尽管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回暖,不少公司股价反弹,但行业整体仍未跨过盈利门槛,“亚盛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公司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

新华财经上海7月18日电(记者胡洁菲)近日,亚盛医药宣布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附条件上市,继首款产品耐立克后,这家创新药企迎来了第二个商业化里程碑。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介绍,Bcl-2靶点的成药难度堪称药物研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过去20年,全球大药厂屡败屡战,最终成功上市的仅有一款,亚盛医药的则是第二款。下一步,公司将独立推动其商业化进程,预计公司将在2027年实现盈利。

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原创、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利生妥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蛋白,恢复肿瘤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杨大俊介绍,目前,全球首个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因安全性等问题采用长达5周的剂量递增方案,亚盛团队大胆设计出“每日剂量递增”方案,大幅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

就利生妥的商业化问题,杨大俊介绍,亚盛医药计划在中国独立推进商业化进程。一方面,利生妥的整个商业化流程将由公司自行操作;另一方面,尽管该药物的首个适应症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但公司将进一步挖掘该药物的更多适应症潜力。

当被问及亚盛是否已“上岸”时,杨大俊坦言:“还没有。”在他看来,真正的制药企业(Pharma)与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用自身产品产生的销售利润来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而不仅仅依赖融资。尽管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回暖,不少公司股价反弹,但行业整体仍未跨过盈利门槛,“亚盛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公司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

全球化是亚盛“上岸”战略的另一支柱。记者了解到,目前利生妥已获得5项美国FDA孤儿药认证,其针对CLL/SLL、AML、MDS的全球多中心III期注册临床试验正在推进。“我们的优势在于,两个核心产品(耐立克和利生妥)的海外临床数据已显示安全有效且具差异化,并获得了FDA的注册试验许可。这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杨大俊强调,亚盛具备国际化所需要的资金、团队和资源。今年1月24日,亚盛医药正式挂牌纳斯达克,实现港美两地双重上市。

展望未来,杨大俊描绘了亚盛在血液肿瘤领域的“雄心”:“我们正朝着两大目标迈进:一是实现‘无化疗’治疗;二是将急性白血病转化为慢性病,再进一步实现‘有限疗程’治疗甚至临床治愈(停药长期无进展),这将是革命性的。”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