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评:上证指数跌0.1% 稀土等板块跌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低开,上证指数跌0.1%,深证成指跌0.02%,创业板指跌0.07%。盘面上,乳业概念、硅能源、光伏玻璃等板块涨幅居前,稀土、算力租赁等板块跌幅居前。(e公司)
恒生指数开盘涨0.12% 恒生科技指数跌0.02%
港股开盘,恒生指数涨0.12%,恒生科技指数跌0.02%,舜宇光学科技涨超2%。(e公司)
安信基金:张翼飞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安信基金)
千亿公募董事长变更!年内100家基金公司高管变动
7月16日,中加基金公告,杨琳接棒夏远洋出任中加基金董事长,成为中加基金2013年成立以来的第四任董事长。和夏远洋一样,杨琳同样是来自大股东北京银行。包括中加基金在内,截至7月16日,年内变更的公募高管人数已达224位,涉及100家基金公司。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人数分别为49人和48人。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变更的高管,个别变更案例是由于高管到龄退休,包括兴证全球基金的杨华辉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谢卫等人。但从数量上看,年内大部分的高管变更,依然是中小公募。明亚基金等公募甚至还出现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同时离任的现象。分析人士表示,高管频繁变更会影响到基金公司经营战略实施和内部治理水平,在制度供给增加基础上应避免出现治理僵局或大股东不当干预情况,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券商中国)
绩优基金抓住风口 小众产品登堂入室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的陆续披露,上半年的绩优基金持仓曝光。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回报率较高的基金,大多聚焦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赛道。
中国证券报记者关注到,由于近年来结构化行情突出,基金公司或出于“抢占布局先机”的原因,布局了不少聚焦单一行业主题的基金。除了机器人等热门赛道基金外,还出现了短剧主题基金、深海科技基金、可控核聚变基金等各类小众产品。其中不乏今年来表现较好的产品。(中国证券报)
“AI选手”强势归来 基金经理乘胜出击
7月15日,AI算力板块强势上涨,多只被业界视为“AI算力基”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净值大幅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相关ETF产品。其中,基金经理周建胜管理的诺德新生活A当日净值增长率高达9.42%,居全市场第一;金梓才管理的财通集成电路产业A等6只产品净值增长率都在8%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光通信、PCB领域在过去两年的AI大发展中实现了高速增长。随着全球大客户需求持续扩张以及AI产业长期向好,中国厂商有望持续分享全球AI发展红利。目前AI算力领域的价值正被市场重估,需要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中国证券报)
从“赎回潮”到“认购热” 主动权益类基金信任重构进行时
业绩是影响投资者信任度的关键因素。在2022年至2024年的调整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经历了一场深度的“压力测试”——净值回撤、规模缩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折戟。2025年以来,随着赚钱效应回归,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显著回暖,200多只基金年内收益超30%,新发市场掀起小高潮,14只基金发行规模突破10亿元,这一数量是去年全年的2倍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信任重构,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新局”。当行业真正从“规模竞赛”转向“回报竞赛”,从“明星依赖”转向“体系支撑”,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上海证券报)
“每个基点都要锱铢必较” 低利率时代固收投资“精耕细作”
“现在做固收投资,每个基点都要锱铢必较。”近日,某基金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坦言。锱铢必较的背后,是在当前低利率、波动趋窄的债券市场环境下,固收投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加剧压力。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过往依赖久期、杠杆、票息积累或大波段择时的传统策略已经面临挑战,投资人必须紧密盯盘、实时调整,提升操作敏捷性和判断力。
“在低利率的债市环境下,固收投资已经进入‘每个基点都要精抠’的新阶段,需要精耕细作才能争取获得超额收益。”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债券投资总监张一格坦言。(上海证券报)
规避“单押” 基金多元化投资也能获取高收益
在当前的公募行业,基金能够保持自己产品的特色,又能实现不错业绩的基金经理,几乎也是一种“稀缺品”。在全市场主题赛道盛行的背景下,简单粗暴的赛道化持仓偶尔能够在基金排名上占据优势,但也有不少基金经理凭借对风险和业绩的均衡考虑,保留自己所管产品的风格特色,进行适合自己投资风格和产品特色的多元化投资,取得了不俗的投资业绩。(证券时报)
提升资金向“新”力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今日上市
首批科创债ETF在快批快发、一日募结之后,火速进入到上市环节。7月17日,科创债ETF广发(511120.SH)等首批10只科创债ETF在沪深交易所同步上市。不到一个月,科创债ETF完成了从申报、获批、发行、成立到上市的全流程,这一“闪电”速度也体现出市场各方对这一品种的高度重视。(证券时报)
二季度多只绩优基金补充权益“弹药” 科技与医药或成核心配置方向
二季度公募基金调仓图谱揭开面纱,多只业绩领跑的权益类基金操作路径逐渐清晰。记者梳理发现,截至7月16日,已披露二季报的公募基金中,有多只绩优基金提升了权益资产仓位,通过大规模调仓换股捕捉结构性机会,其中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核心配置方向。(证券日报)
红利低波策略升温 有望成为“长钱长投”重要方向
近期,红利低波策略热度提升,相关ETF规模增长迅速。公募机构加速布局红利低波策略产品。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分红机制持续完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无风险利率下行等背景下,兼具高股息与低波动特征的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有望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权益工具之一。(证券日报)
开评:上证指数跌0.1% 稀土等板块跌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低开,上证指数跌0.1%,深证成指跌0.02%,创业板指跌0.07%。盘面上,乳业概念、硅能源、光伏玻璃等板块涨幅居前,稀土、算力租赁等板块跌幅居前。(e公司)
恒生指数开盘涨0.12% 恒生科技指数跌0.02%
港股开盘,恒生指数涨0.12%,恒生科技指数跌0.02%,舜宇光学科技涨超2%。(e公司)
安信基金:张翼飞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安信基金)
千亿公募董事长变更!年内100家基金公司高管变动
7月16日,中加基金公告,杨琳接棒夏远洋出任中加基金董事长,成为中加基金2013年成立以来的第四任董事长。和夏远洋一样,杨琳同样是来自大股东北京银行。包括中加基金在内,截至7月16日,年内变更的公募高管人数已达224位,涉及100家基金公司。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人数分别为49人和48人。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变更的高管,个别变更案例是由于高管到龄退休,包括兴证全球基金的杨华辉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谢卫等人。但从数量上看,年内大部分的高管变更,依然是中小公募。明亚基金等公募甚至还出现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同时离任的现象。分析人士表示,高管频繁变更会影响到基金公司经营战略实施和内部治理水平,在制度供给增加基础上应避免出现治理僵局或大股东不当干预情况,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券商中国)
绩优基金抓住风口 小众产品登堂入室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的陆续披露,上半年的绩优基金持仓曝光。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回报率较高的基金,大多聚焦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赛道。
中国证券报记者关注到,由于近年来结构化行情突出,基金公司或出于“抢占布局先机”的原因,布局了不少聚焦单一行业主题的基金。除了机器人等热门赛道基金外,还出现了短剧主题基金、深海科技基金、可控核聚变基金等各类小众产品。其中不乏今年来表现较好的产品。(中国证券报)
“AI选手”强势归来 基金经理乘胜出击
7月15日,AI算力板块强势上涨,多只被业界视为“AI算力基”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净值大幅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相关ETF产品。其中,基金经理周建胜管理的诺德新生活A当日净值增长率高达9.42%,居全市场第一;金梓才管理的财通集成电路产业A等6只产品净值增长率都在8%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光通信、PCB领域在过去两年的AI大发展中实现了高速增长。随着全球大客户需求持续扩张以及AI产业长期向好,中国厂商有望持续分享全球AI发展红利。目前AI算力领域的价值正被市场重估,需要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中国证券报)
从“赎回潮”到“认购热” 主动权益类基金信任重构进行时
业绩是影响投资者信任度的关键因素。在2022年至2024年的调整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经历了一场深度的“压力测试”——净值回撤、规模缩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折戟。2025年以来,随着赚钱效应回归,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显著回暖,200多只基金年内收益超30%,新发市场掀起小高潮,14只基金发行规模突破10亿元,这一数量是去年全年的2倍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信任重构,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新局”。当行业真正从“规模竞赛”转向“回报竞赛”,从“明星依赖”转向“体系支撑”,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上海证券报)
“每个基点都要锱铢必较” 低利率时代固收投资“精耕细作”
“现在做固收投资,每个基点都要锱铢必较。”近日,某基金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坦言。锱铢必较的背后,是在当前低利率、波动趋窄的债券市场环境下,固收投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加剧压力。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过往依赖久期、杠杆、票息积累或大波段择时的传统策略已经面临挑战,投资人必须紧密盯盘、实时调整,提升操作敏捷性和判断力。
“在低利率的债市环境下,固收投资已经进入‘每个基点都要精抠’的新阶段,需要精耕细作才能争取获得超额收益。”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债券投资总监张一格坦言。(上海证券报)
规避“单押” 基金多元化投资也能获取高收益
在当前的公募行业,基金能够保持自己产品的特色,又能实现不错业绩的基金经理,几乎也是一种“稀缺品”。在全市场主题赛道盛行的背景下,简单粗暴的赛道化持仓偶尔能够在基金排名上占据优势,但也有不少基金经理凭借对风险和业绩的均衡考虑,保留自己所管产品的风格特色,进行适合自己投资风格和产品特色的多元化投资,取得了不俗的投资业绩。(证券时报)
提升资金向“新”力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今日上市
首批科创债ETF在快批快发、一日募结之后,火速进入到上市环节。7月17日,科创债ETF广发(511120.SH)等首批10只科创债ETF在沪深交易所同步上市。不到一个月,科创债ETF完成了从申报、获批、发行、成立到上市的全流程,这一“闪电”速度也体现出市场各方对这一品种的高度重视。(证券时报)
二季度多只绩优基金补充权益“弹药” 科技与医药或成核心配置方向
二季度公募基金调仓图谱揭开面纱,多只业绩领跑的权益类基金操作路径逐渐清晰。记者梳理发现,截至7月16日,已披露二季报的公募基金中,有多只绩优基金提升了权益资产仓位,通过大规模调仓换股捕捉结构性机会,其中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核心配置方向。(证券日报)
红利低波策略升温 有望成为“长钱长投”重要方向
近期,红利低波策略热度提升,相关ETF规模增长迅速。公募机构加速布局红利低波策略产品。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分红机制持续完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无风险利率下行等背景下,兼具高股息与低波动特征的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有望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权益工具之一。(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