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灵巧手四大“最”争锋,撕开“不可能三角”

智车科技

1天前

采用自研无刷空心杯伺服电机、FOC电流环与力位混合控制算法,DH116灵巧手实现了抓握寿命超100万次,整手最大负载可达40公斤,单指最大负载10公斤。

编者按: 机器人能否真正「心灵手巧」,关键就在这最后一厘米——灵巧手。它集机械、传感与 AI 技术之大成,突破了传统夹爪的局限,正从工业工具进化为更具自主性的「类人智能体」。具身智能热潮下,灵巧手也走到了台前。

星河频率特别策划灵巧手系列文章,深入这场关于「触觉」、「操控」与「创造」的技术革命核心。我们将不仅关注精巧关节背后的硬核科技,更将探讨技术狂热之下关于「能力边界」与「人机共生」的深层思考。

我们将与所有关注未来的同行者一起,共同探索那双「灵巧之手」所能触及的、人机协作的终极新边界。

往期文章:《灵巧手「技术争锋」正当时》

《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最后一厘米」》

《国产灵巧手跑出了个「四小龙」》

《借仿生手实现突围,国产灵巧手破局「不可能三角」》

许多领域都存在「不可能三角」现象,指的是三种相互制约的目标难以同时达成,通常只能兼顾其二。

灵巧手领域也不例外,「成本-系统参数-稳定性」构成了其特有的不可能三角。

从性能设计看,这种矛盾尤为明显:追求高自由度往往导致本体质量偏重;实现高负载能力常需以牺牲自由度为代价;若专注于轻量化,则在自由度和负载能力上可能表现平平。

而一味追求高性能参数,往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推高灵巧手成本。

作为决定机器人作业上限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约 20% 的核心组件,各大灵巧手厂商正致力于突破这一「不可能三角」,力求打造兼具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性能怪兽」。

当下,灵巧手赛道百花齐放,同时也是「卷生卷死」,我们选取售价、自由度、质量和负载能力四个重要维度,梳理出在各个维度上表现最突出的「单项冠军」。

四大冠军共性:技术自研、响应够快、模块化设计

从售价、自由度、质量和负载能力这四个维度,这四款灵巧手获得了单项冠军:

售价最便宜:慧灵科技 eHand-6,售价 2999 元

自由度最高:灵心巧手 Linker Hand L30 科研版,42 个自由度

质量最轻:强脑科技 Revo 2,单手 383g

负载最大:雷赛智能 DH116,最大负载 40kg

这四家能拿下单项冠军,离不开它们特有的「自研基因」。

慧灵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公司,长期深耕电动夹爪和直驱机械臂领域,积累了微型电动推杆、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及控制算法的自研能力。

eHand-6 的核心部件全部自研,打破了关键技术的外部依赖,大幅降低了部件成本。

同时,慧灵科技在驱动器、减速器等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布局以及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优化了成本并提升了量产效率。

灵心巧手汇聚了多位来自知名机器人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和清华、北大背景的技术人才,在传动方案上实现了突破。

其采用的「连杆+腱绳」双结构技术是核心优势,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同时商业化量产这两种结构灵巧手的公司。

连杆结构负责基础关节驱动,确保了稳定性和负载能力;而腱绳结构用于指尖和指间关节,显著提升了灵活性和拟人性,使得每根手指都能独立实现 9 个自由度的运动控制。

而作为灵巧手四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通过自研电机、传感器和脑机接口算法在仿生手领域积累了十足的经验。

仿生手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重量,这决定了使用者能不能长久舒适地使用。强脑科技将仿生手产品的技术思路延伸至灵巧手,通过使用特殊复合材料并辅以模块化设计,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自重。

而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商,雷赛智能推出的第一代灵巧手产品 DH116,面向的是工业自动化与商业自动化等大批量、低成本应用场景。

采用自研无刷空心杯伺服电机、 FOC 电流环与力位混合控制算法,DH116 灵巧手实现了抓握寿命超 100 万次,整手最大负载可达 40 公斤,单指最大负载 10 公斤。

这四款灵巧手除了都装备了自家自研技术外,在实时响应能力和模块化生态上,它们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雷赛智能的 DH116 和慧灵科技的 eHand-6 通过升级通讯协议,实现 10 毫秒级响应延迟。

DH116 使用的是标配 100MHz 的 EtherCAT 通讯,实现 100 倍提速的实时触觉反馈与小脑控制;eHand-6 使用的是 CAN FD,支持单帧 64 字节数据,可一次性传输所有关节指令和传感器数据。

强脑科技 Revo 2 和灵心巧手 Linker Hand 科研版则是通过边缘计算嵌入形成两级响应体系,以此提升响应速度。

Revo 2 将神经信号处理下沉至终端设备,使用嵌入式信号处理流水线和动态优先级调度机制,实现动作意图的实时解析;Linker Hand 科研版依托数据集训练的云端智脑,帮助灵巧手提高任务执行的准确性。

在模块化生态方面,主要有硬件可置换和软件开源两种路径,灵心巧手和雷赛智能选择前者,强脑科技和慧灵科技选择后者。

Linker Hand 的单指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更换,DH116 支持传感器拓展;Revo 2 开放完整 SDK、eHand-6 提供 ROS 接口,构建开发者生态反哺技术迭代。

四家冠军对比:各有千秋,勾勒未来趋势

这四款灵巧手代表了国内灵巧手领域的两类主要参与者:专业灵巧手厂商和具备核心硬件技术复用能力的厂商。

无论是对成本下限还是性能上限的探索,它们都已表明在灵巧手领域,国产产品相较于国外老牌厂商,已展现出「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同时它们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

从这四款产品的差异出发,结合各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可以窥见当下灵巧手发展的趋势。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成本始终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决定因素。慧灵科技的 eHand-6 用 2999 元的价格,首次将工业级灵巧手带入千元时代。

作为目前售价最便宜的灵巧手,其自由度同样是入门级,6 个自由度,是市面上灵巧手产品的主流自由度选择,也是常见的最低自由度配置。

事实上,6 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已经能完成 60-70% 的基础抓取任务,只是在医疗等需要高精细度操作以及非结构化的环境表现稍弱,但已能覆盖大部分的工业环境需求,这也是 eHand-6 特地加上工业级前缀的原因。

而且,往往自由度越高就代表着成本越高,像 eHand-6 选择的是连杆传动方案,增加一个自由度,就需要多加 1 个电机、1 组连杆,所以选择普适性高的低自由度方案成为了低价的重要因素。

通过「机械臂-夹爪-电缸-灵巧手」这样的产品生态布局,慧灵科技积累了大量标准化经验,其中大部分成熟模块都可直接复用在灵巧手上,利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加上自建生产基地保障了供应链和量产的稳定性,能够快速将产能投入到灵巧手生产,减少了外协加工的成本。

像国内的傲意科技在珠海拥有自建工厂、灵巧智能跟捷昌驱动合作的中试线也都是在推动量产的基础上,减少加工成本外溢。

把灵巧手自由度卷到 42 个,远超人手 27 个自由度极限的灵心巧手,是一位「既要又要」玩家。

今年 4 月,灵心巧手拿下超亿元种子轮融资,是灵巧手行业目前最大的种子轮投资。种子轮融资前,灵心巧手推出的系列产品成为了吸引资本大额下注的关键。

去年 9 月,灵心巧手推出了 Linker Hand 系列灵巧手产品,当时特斯拉还没有推出最新的使用腱绳方案的灵巧手,只有英国的 Shadow 采用了腱绳方案,其灵巧手有 26 个自由度,但售价上百万元。

Linker Hand 系列产品,自由度在 25-42 个,售价在 Shadow 的 5%-10% 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灵心巧手在今年也推出了 O 系列,主打科研和工业领域,售价 0.88 万元,预计 3 年内把 O 系列产品成本降到 499 元。

灵心巧手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在每一个环节都寻找最优解。

在传动方案上,腱绳传动理论上更利于解决「不可能三角」,因此在国内同行普遍采用连杆传动时,灵心巧手选择了腱绳传动。

为了让灵巧手拥有「类人直觉」,在数据端,灵心巧手通过大量真实模拟学习,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灵巧操作数据集 DexSkill-Net,目前已积累超过 200T 的手部数据。

在传感器方面,采用部分自研,部分合作的方式,逐步搭建多模态感知网络,通过触觉-视觉-力觉融合算法,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

在产品耐用度上,与万凯新材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该材料使得灵巧手重量降低 40%,负载能力提升 30%,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至行业平均水平的 2 倍以上。

强脑科技作为国内少有兼具「脑机接口+机器人」两大底层技术的公司,其产品更具「技术沿用+精度均衡」的特点。

其最新灵巧手产品 Revo 2 不仅是行业内目前最轻的灵巧手,同时也创下了握重比 52:1 的行业记录。握重比指的是负载能力与自重的比值,Revo 2 整手 383 g,6 个鸡蛋的重量,拥有 50N 握力和 20kg 提拉能力。

其中的关键就在借鉴人类手指的肌腱传动原理,进行仿生关节优化,减少金属部件使用以及在关键受力部位采用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

同时,在传感器方面,强脑智能也下足了功夫。传统触觉传感器会增加 30% 额外重量,而 Revo 2 通过内置集成三维触觉传感器,在保持克重的同时,赋予灵巧手感知物体硬度、纹理、受力方向及接近距离的能力。

其触觉分辨率还支持「戴手套操作」,无论是防刺、防水还是化学防护手套,Revo 2 都能保持「赤手操作」的感知精度,适用于化工、医疗等特殊场景。

此外,强脑科技还开放完整 SDK 开发包,开发者基于此平台可进行二次创新,目前也已规划高自由度仿生手和远程遥操作方案的开发路线。

区别于灵心巧手直接切入灵巧手赛道,强脑科技从仿生手拓展到灵巧手领域,虽然有共通底层技术,但工程难度还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强脑科技选择放大优势、开放生态的路线推动产品走向性能均衡。

同样选择先放大自身优势再迭代方案的,还有从核心运动控制部件跨界进入灵巧手领域的雷赛智能。

雷赛智能在今年推出了 DH 系列灵巧手解决方案,DH116 作为第一款灵巧手,定位是普及型灵巧手,自重 490 克,最大负载能力 40 公斤,单指负载 10 公斤,目前已进行试产试销。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灵巧手需要面对三重考验:高频次、高负载、长周期连续运行。DH116 采用 11 个总自由度,6 个主动自由度的设计,体现了其对工业场景的深度理解——在保证功能完备的前提下避免过度设计。

通过分布式触觉传感器网络实现碰前感知与软着陆功能,DH116 能在接触物体前调整抓取策略,大幅降低碰撞损坏风险。这种设计适合物流搬运、汽车装配等需要处理不规则重物的场景。

此外,灵巧手产品兼容 RS485/CAN 等工业总线协议,能无缝集成至现有自动化产线,应用场景覆盖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

目前 DH 系列灵巧手解决方案由子公司灵巧驱控负责研发、生产、销售,业务模式包括:提供高质价比的灵巧手零部件,提供灵巧手解决方案与成套组件以及为大客户联合开发灵巧手以及代工组装。

四大「单项冠军」的涌现,无疑是国产灵巧手技术突破和市场活力的有力证明:

慧灵科技 eHand-6 实现成本下探

灵心巧手 Linker Hand L30 科研版实现自由度登顶

强脑科技 Revo 2 打造极致轻量化感知

雷赛智能 DH116 的重载可靠性

它们各自开辟了差异化竞争的赛道,共同丰富了应用生态,但也揭示了尚未出现普适最优解的现状。

目前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单项优势不断放大成综合竞争力,持续缩小与理想中「全能选手」的差距。

材料升级、算法优化、感知精度提升、稳定批量化生产的稳定性,以及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仍是横亘在前的关键课题。

当下,国产灵巧手正处在从「功能实现」迈向「体验优化」的跃迁期,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穿越周期,打通「灵巧」,才能拥抱真正的星辰大海。

原文标题 : 国产灵巧手四大“最”争锋,撕开“不可能三角”

采用自研无刷空心杯伺服电机、FOC电流环与力位混合控制算法,DH116灵巧手实现了抓握寿命超100万次,整手最大负载可达40公斤,单指最大负载10公斤。

编者按: 机器人能否真正「心灵手巧」,关键就在这最后一厘米——灵巧手。它集机械、传感与 AI 技术之大成,突破了传统夹爪的局限,正从工业工具进化为更具自主性的「类人智能体」。具身智能热潮下,灵巧手也走到了台前。

星河频率特别策划灵巧手系列文章,深入这场关于「触觉」、「操控」与「创造」的技术革命核心。我们将不仅关注精巧关节背后的硬核科技,更将探讨技术狂热之下关于「能力边界」与「人机共生」的深层思考。

我们将与所有关注未来的同行者一起,共同探索那双「灵巧之手」所能触及的、人机协作的终极新边界。

往期文章:《灵巧手「技术争锋」正当时》

《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最后一厘米」》

《国产灵巧手跑出了个「四小龙」》

《借仿生手实现突围,国产灵巧手破局「不可能三角」》

许多领域都存在「不可能三角」现象,指的是三种相互制约的目标难以同时达成,通常只能兼顾其二。

灵巧手领域也不例外,「成本-系统参数-稳定性」构成了其特有的不可能三角。

从性能设计看,这种矛盾尤为明显:追求高自由度往往导致本体质量偏重;实现高负载能力常需以牺牲自由度为代价;若专注于轻量化,则在自由度和负载能力上可能表现平平。

而一味追求高性能参数,往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推高灵巧手成本。

作为决定机器人作业上限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约 20% 的核心组件,各大灵巧手厂商正致力于突破这一「不可能三角」,力求打造兼具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性能怪兽」。

当下,灵巧手赛道百花齐放,同时也是「卷生卷死」,我们选取售价、自由度、质量和负载能力四个重要维度,梳理出在各个维度上表现最突出的「单项冠军」。

四大冠军共性:技术自研、响应够快、模块化设计

从售价、自由度、质量和负载能力这四个维度,这四款灵巧手获得了单项冠军:

售价最便宜:慧灵科技 eHand-6,售价 2999 元

自由度最高:灵心巧手 Linker Hand L30 科研版,42 个自由度

质量最轻:强脑科技 Revo 2,单手 383g

负载最大:雷赛智能 DH116,最大负载 40kg

这四家能拿下单项冠军,离不开它们特有的「自研基因」。

慧灵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公司,长期深耕电动夹爪和直驱机械臂领域,积累了微型电动推杆、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及控制算法的自研能力。

eHand-6 的核心部件全部自研,打破了关键技术的外部依赖,大幅降低了部件成本。

同时,慧灵科技在驱动器、减速器等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布局以及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优化了成本并提升了量产效率。

灵心巧手汇聚了多位来自知名机器人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和清华、北大背景的技术人才,在传动方案上实现了突破。

其采用的「连杆+腱绳」双结构技术是核心优势,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同时商业化量产这两种结构灵巧手的公司。

连杆结构负责基础关节驱动,确保了稳定性和负载能力;而腱绳结构用于指尖和指间关节,显著提升了灵活性和拟人性,使得每根手指都能独立实现 9 个自由度的运动控制。

而作为灵巧手四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通过自研电机、传感器和脑机接口算法在仿生手领域积累了十足的经验。

仿生手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重量,这决定了使用者能不能长久舒适地使用。强脑科技将仿生手产品的技术思路延伸至灵巧手,通过使用特殊复合材料并辅以模块化设计,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自重。

而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商,雷赛智能推出的第一代灵巧手产品 DH116,面向的是工业自动化与商业自动化等大批量、低成本应用场景。

采用自研无刷空心杯伺服电机、 FOC 电流环与力位混合控制算法,DH116 灵巧手实现了抓握寿命超 100 万次,整手最大负载可达 40 公斤,单指最大负载 10 公斤。

这四款灵巧手除了都装备了自家自研技术外,在实时响应能力和模块化生态上,它们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雷赛智能的 DH116 和慧灵科技的 eHand-6 通过升级通讯协议,实现 10 毫秒级响应延迟。

DH116 使用的是标配 100MHz 的 EtherCAT 通讯,实现 100 倍提速的实时触觉反馈与小脑控制;eHand-6 使用的是 CAN FD,支持单帧 64 字节数据,可一次性传输所有关节指令和传感器数据。

强脑科技 Revo 2 和灵心巧手 Linker Hand 科研版则是通过边缘计算嵌入形成两级响应体系,以此提升响应速度。

Revo 2 将神经信号处理下沉至终端设备,使用嵌入式信号处理流水线和动态优先级调度机制,实现动作意图的实时解析;Linker Hand 科研版依托数据集训练的云端智脑,帮助灵巧手提高任务执行的准确性。

在模块化生态方面,主要有硬件可置换和软件开源两种路径,灵心巧手和雷赛智能选择前者,强脑科技和慧灵科技选择后者。

Linker Hand 的单指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更换,DH116 支持传感器拓展;Revo 2 开放完整 SDK、eHand-6 提供 ROS 接口,构建开发者生态反哺技术迭代。

四家冠军对比:各有千秋,勾勒未来趋势

这四款灵巧手代表了国内灵巧手领域的两类主要参与者:专业灵巧手厂商和具备核心硬件技术复用能力的厂商。

无论是对成本下限还是性能上限的探索,它们都已表明在灵巧手领域,国产产品相较于国外老牌厂商,已展现出「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同时它们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

从这四款产品的差异出发,结合各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可以窥见当下灵巧手发展的趋势。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成本始终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决定因素。慧灵科技的 eHand-6 用 2999 元的价格,首次将工业级灵巧手带入千元时代。

作为目前售价最便宜的灵巧手,其自由度同样是入门级,6 个自由度,是市面上灵巧手产品的主流自由度选择,也是常见的最低自由度配置。

事实上,6 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已经能完成 60-70% 的基础抓取任务,只是在医疗等需要高精细度操作以及非结构化的环境表现稍弱,但已能覆盖大部分的工业环境需求,这也是 eHand-6 特地加上工业级前缀的原因。

而且,往往自由度越高就代表着成本越高,像 eHand-6 选择的是连杆传动方案,增加一个自由度,就需要多加 1 个电机、1 组连杆,所以选择普适性高的低自由度方案成为了低价的重要因素。

通过「机械臂-夹爪-电缸-灵巧手」这样的产品生态布局,慧灵科技积累了大量标准化经验,其中大部分成熟模块都可直接复用在灵巧手上,利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加上自建生产基地保障了供应链和量产的稳定性,能够快速将产能投入到灵巧手生产,减少了外协加工的成本。

像国内的傲意科技在珠海拥有自建工厂、灵巧智能跟捷昌驱动合作的中试线也都是在推动量产的基础上,减少加工成本外溢。

把灵巧手自由度卷到 42 个,远超人手 27 个自由度极限的灵心巧手,是一位「既要又要」玩家。

今年 4 月,灵心巧手拿下超亿元种子轮融资,是灵巧手行业目前最大的种子轮投资。种子轮融资前,灵心巧手推出的系列产品成为了吸引资本大额下注的关键。

去年 9 月,灵心巧手推出了 Linker Hand 系列灵巧手产品,当时特斯拉还没有推出最新的使用腱绳方案的灵巧手,只有英国的 Shadow 采用了腱绳方案,其灵巧手有 26 个自由度,但售价上百万元。

Linker Hand 系列产品,自由度在 25-42 个,售价在 Shadow 的 5%-10% 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灵心巧手在今年也推出了 O 系列,主打科研和工业领域,售价 0.88 万元,预计 3 年内把 O 系列产品成本降到 499 元。

灵心巧手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在每一个环节都寻找最优解。

在传动方案上,腱绳传动理论上更利于解决「不可能三角」,因此在国内同行普遍采用连杆传动时,灵心巧手选择了腱绳传动。

为了让灵巧手拥有「类人直觉」,在数据端,灵心巧手通过大量真实模拟学习,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灵巧操作数据集 DexSkill-Net,目前已积累超过 200T 的手部数据。

在传感器方面,采用部分自研,部分合作的方式,逐步搭建多模态感知网络,通过触觉-视觉-力觉融合算法,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

在产品耐用度上,与万凯新材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该材料使得灵巧手重量降低 40%,负载能力提升 30%,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至行业平均水平的 2 倍以上。

强脑科技作为国内少有兼具「脑机接口+机器人」两大底层技术的公司,其产品更具「技术沿用+精度均衡」的特点。

其最新灵巧手产品 Revo 2 不仅是行业内目前最轻的灵巧手,同时也创下了握重比 52:1 的行业记录。握重比指的是负载能力与自重的比值,Revo 2 整手 383 g,6 个鸡蛋的重量,拥有 50N 握力和 20kg 提拉能力。

其中的关键就在借鉴人类手指的肌腱传动原理,进行仿生关节优化,减少金属部件使用以及在关键受力部位采用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

同时,在传感器方面,强脑智能也下足了功夫。传统触觉传感器会增加 30% 额外重量,而 Revo 2 通过内置集成三维触觉传感器,在保持克重的同时,赋予灵巧手感知物体硬度、纹理、受力方向及接近距离的能力。

其触觉分辨率还支持「戴手套操作」,无论是防刺、防水还是化学防护手套,Revo 2 都能保持「赤手操作」的感知精度,适用于化工、医疗等特殊场景。

此外,强脑科技还开放完整 SDK 开发包,开发者基于此平台可进行二次创新,目前也已规划高自由度仿生手和远程遥操作方案的开发路线。

区别于灵心巧手直接切入灵巧手赛道,强脑科技从仿生手拓展到灵巧手领域,虽然有共通底层技术,但工程难度还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强脑科技选择放大优势、开放生态的路线推动产品走向性能均衡。

同样选择先放大自身优势再迭代方案的,还有从核心运动控制部件跨界进入灵巧手领域的雷赛智能。

雷赛智能在今年推出了 DH 系列灵巧手解决方案,DH116 作为第一款灵巧手,定位是普及型灵巧手,自重 490 克,最大负载能力 40 公斤,单指负载 10 公斤,目前已进行试产试销。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灵巧手需要面对三重考验:高频次、高负载、长周期连续运行。DH116 采用 11 个总自由度,6 个主动自由度的设计,体现了其对工业场景的深度理解——在保证功能完备的前提下避免过度设计。

通过分布式触觉传感器网络实现碰前感知与软着陆功能,DH116 能在接触物体前调整抓取策略,大幅降低碰撞损坏风险。这种设计适合物流搬运、汽车装配等需要处理不规则重物的场景。

此外,灵巧手产品兼容 RS485/CAN 等工业总线协议,能无缝集成至现有自动化产线,应用场景覆盖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

目前 DH 系列灵巧手解决方案由子公司灵巧驱控负责研发、生产、销售,业务模式包括:提供高质价比的灵巧手零部件,提供灵巧手解决方案与成套组件以及为大客户联合开发灵巧手以及代工组装。

四大「单项冠军」的涌现,无疑是国产灵巧手技术突破和市场活力的有力证明:

慧灵科技 eHand-6 实现成本下探

灵心巧手 Linker Hand L30 科研版实现自由度登顶

强脑科技 Revo 2 打造极致轻量化感知

雷赛智能 DH116 的重载可靠性

它们各自开辟了差异化竞争的赛道,共同丰富了应用生态,但也揭示了尚未出现普适最优解的现状。

目前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单项优势不断放大成综合竞争力,持续缩小与理想中「全能选手」的差距。

材料升级、算法优化、感知精度提升、稳定批量化生产的稳定性,以及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仍是横亘在前的关键课题。

当下,国产灵巧手正处在从「功能实现」迈向「体验优化」的跃迁期,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穿越周期,打通「灵巧」,才能拥抱真正的星辰大海。

原文标题 : 国产灵巧手四大“最”争锋,撕开“不可能三角”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