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刚拍了4次,玉米就“崩”了?

市场资讯

10小时前

其实严格来说,进口玉米拍卖对行情实质性影响有限,不至于说拍了这么几次玉米供应就宽松了。

来源:新农观

随着进口玉米拍卖的持续,拍卖结果也开始出现降温,成交率开始下滑,溢价幅度也明显降低。

截至目前,进口玉米拍卖在也仅仅是刚拍了4次,拍卖总量大约百万吨,成交量约半数,而玉米行情就已经由涨转跌了,并且是山东、东北齐跌的局面。

刚拍了4次,玉米为啥就“崩”了呢?

只能说4个字:无比脆弱。

别看之前玉米涨势如虹,但其实经不起推敲,而对于玉米的回调,我们在6月末的时候就有过担忧,说玉米回调是早晚的事。

后来是由于暴雨等天气因素影响,玉米的下跌才晚了一周。而这时候再加上进口玉米拍卖,于是玉米终于就撑不住,跌了。

为什么说终于呢?

前面说了,玉米回调是早晚的事。

为什么?

这就要先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现在不是牛市,而是熊市,玉米虽然在政策的力挺下供应偏紧,但是需求却依然偏弱。

比如深加工利润不佳,开机率一直在下滑,而饲料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上半年需求尚可,但下半年猪价上涨明显费力,再加上小麦替代等,需求必然也要下滑。

这都是牵制玉米上涨的重要原因,而之前大家都看到政策对玉米的力挺,看到小麦托市对玉米的支撑,但是却忽视了玉米是有底而寻顶,而这个顶并不会没有边际。

所以,玉米不会漫无边际地上涨,涨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回调,而进口玉米拍卖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已。

随着玉米的下跌,那么就又产生3个问题:

第一,玉米要跌多久?

第二,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

第三,还有上涨的机会吗?

咱们一个个来说。

先说第一个,玉米要跌多久?

现在玉米有点像霜打了的茄子,有点提不起气儿来。其实严格来说,进口玉米拍卖对行情实质性影响有限,不至于说拍了这么几次玉米供应就宽松了。

但是更大的影响是情绪,是市场对于后续行情的预期。

第一个担忧是,随着进口玉米持续拍卖,成交越来越低,溢价越来越少,那么下一步会怎么办?

会不会以价换量,通过降低拍卖底价来促进成交?

这是市场担忧的。

第二个担忧是另一个拍卖,也就是陈化稻谷的拍卖。

如果这个拍卖也开始启动,那么两大拍卖叠加,确实也够玉米市场喝一壶的了。

所以,在这样的预期下,选择卖粮变现的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山东明明上量并不多,但却依然照跌不误。

第二个问题,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呢?

预计跌幅不会太大。

因为本身拍卖只是给玉米限高、降温,而不是为了打压玉米,另一方面,玉米还得给小麦替代出力呢,如果玉米跌得狠了,那小麦替代就会受限,小麦的压力也就更大了。

所以预计跌归跌,下跌的空间有限。

第三个问题,玉米还有上涨的机会吗?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第一,玉米只会越用越少,不会越用越多。

虽然有进口玉米拍卖,可能还有陈稻谷拍卖,但都不能全部替代玉米,玉米供应偏紧这个大背景并没有改变。

另外七八月的天气十分多变,天气对新玉米产情扰动增加,玉米市场不会就此认账低头,必然还要波动。

所以,这轮震荡过后,玉米开始重新酝酿,寻找机会。

(转自:新农观)

其实严格来说,进口玉米拍卖对行情实质性影响有限,不至于说拍了这么几次玉米供应就宽松了。

来源:新农观

随着进口玉米拍卖的持续,拍卖结果也开始出现降温,成交率开始下滑,溢价幅度也明显降低。

截至目前,进口玉米拍卖在也仅仅是刚拍了4次,拍卖总量大约百万吨,成交量约半数,而玉米行情就已经由涨转跌了,并且是山东、东北齐跌的局面。

刚拍了4次,玉米为啥就“崩”了呢?

只能说4个字:无比脆弱。

别看之前玉米涨势如虹,但其实经不起推敲,而对于玉米的回调,我们在6月末的时候就有过担忧,说玉米回调是早晚的事。

后来是由于暴雨等天气因素影响,玉米的下跌才晚了一周。而这时候再加上进口玉米拍卖,于是玉米终于就撑不住,跌了。

为什么说终于呢?

前面说了,玉米回调是早晚的事。

为什么?

这就要先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现在不是牛市,而是熊市,玉米虽然在政策的力挺下供应偏紧,但是需求却依然偏弱。

比如深加工利润不佳,开机率一直在下滑,而饲料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上半年需求尚可,但下半年猪价上涨明显费力,再加上小麦替代等,需求必然也要下滑。

这都是牵制玉米上涨的重要原因,而之前大家都看到政策对玉米的力挺,看到小麦托市对玉米的支撑,但是却忽视了玉米是有底而寻顶,而这个顶并不会没有边际。

所以,玉米不会漫无边际地上涨,涨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回调,而进口玉米拍卖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已。

随着玉米的下跌,那么就又产生3个问题:

第一,玉米要跌多久?

第二,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

第三,还有上涨的机会吗?

咱们一个个来说。

先说第一个,玉米要跌多久?

现在玉米有点像霜打了的茄子,有点提不起气儿来。其实严格来说,进口玉米拍卖对行情实质性影响有限,不至于说拍了这么几次玉米供应就宽松了。

但是更大的影响是情绪,是市场对于后续行情的预期。

第一个担忧是,随着进口玉米持续拍卖,成交越来越低,溢价越来越少,那么下一步会怎么办?

会不会以价换量,通过降低拍卖底价来促进成交?

这是市场担忧的。

第二个担忧是另一个拍卖,也就是陈化稻谷的拍卖。

如果这个拍卖也开始启动,那么两大拍卖叠加,确实也够玉米市场喝一壶的了。

所以,在这样的预期下,选择卖粮变现的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山东明明上量并不多,但却依然照跌不误。

第二个问题,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呢?

预计跌幅不会太大。

因为本身拍卖只是给玉米限高、降温,而不是为了打压玉米,另一方面,玉米还得给小麦替代出力呢,如果玉米跌得狠了,那小麦替代就会受限,小麦的压力也就更大了。

所以预计跌归跌,下跌的空间有限。

第三个问题,玉米还有上涨的机会吗?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第一,玉米只会越用越少,不会越用越多。

虽然有进口玉米拍卖,可能还有陈稻谷拍卖,但都不能全部替代玉米,玉米供应偏紧这个大背景并没有改变。

另外七八月的天气十分多变,天气对新玉米产情扰动增加,玉米市场不会就此认账低头,必然还要波动。

所以,这轮震荡过后,玉米开始重新酝酿,寻找机会。

(转自:新农观)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