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机器人能否真正「心灵手巧」,关键就在这最后一厘米——灵巧手。它集机械、传感与 AI 技术之大成,突破了传统夹爪的局限,正从工业工具进化为更具自主性的「类人智能体」。具身智能热潮下,灵巧手也走到了台前。
星河频率特别策划灵巧手系列文章,深入这场关于「触觉」、「操控」与「创造」的技术革命核心。我们将不仅关注精巧关节背后的硬核科技,更将探讨技术狂热之下关于「能力边界」与「人机共生」的深层思考。
我们将与所有关注未来的同行者一起,共同探索那双「灵巧之手」所能触及的、人机协作的终极新边界。
作者|毛心如
前不久,马斯克用一小时的视频展示了旗下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最新成果。
这段视频提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目标——「未来人类有望通过脑机接口,直接控制人形机器人」,为下一步科技发展描绘出一个极具脑洞的蓝图。
脑机接口,顾名思义是一种建立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通信通道的技术。在《黑客帝国》、《阿凡达》中,对于该技术的未来应用也有相关展示。
当下,神经接口与人形机器人相结合是行业内的前沿探索方向,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进行积极探索。
国内赛道里,上海的傲意科技凭借「神经接口+灵巧手」的双重技术优势,已成为该赛道头部玩家。
切入仿生手,做难而正确的事
医疗领域是极具难度的核心应用场景,在产品应用端也存在切实的需求缺口。
傲意科技创立初期,并未注意到医疗领域的需求。当时它仍是一家专注于通过神经信号做人机交互的公司。
2013 年,创始人倪华良开启肌电传感器与手势识别技术项目研究;2015 年公司成立;多年来傲意一直专注于「硬技术」研究。
2017 年,AR、VR 概念爆发,傲意的产品路线是为 AR、VR 提供用肌电信号控制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构建元宇宙。
同年的 CES 展会成为傲意科技发展的转折点。其用肌电手环控制的 3D 打印手样机,引发了一句用户诉求:「它能给我的断臂朋友用吗?」这名观众不是唯一一个,有不少人殷切提出了相关期盼。
倪华良有些感动,他发现公司研发的产品原来还有这样更具现实价值的应用场景。回国后,他立马拜访了残联、多家假肢康复中心、多名截肢病人,并决定切入仿生手赛道,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
当时的资本市场看好互联网、房地产,像仿生手这种硬科技是冷门赛道,同时也是一条高壁垒的赛道,面临技术、市场、成本三重挑战:
技术壁垒:需融合神经接口、精密机械、AI 算法;
市场认知:用户对国产仿生手的认知有限,当时国外如德国的 Ottobock 知名度更高,但价格高昂,普遍在 30 万元以上;
成本困局:供应链不成熟,仿生手需要差异化定制,成本挑战大。
傲意从原有神经接口技术出发,凭借三大自研底层技术——肌电传感阵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算法和手势动作引擎,于 2017 年推出了 OHand 仿生手样机。
仿生手与肌电手环虽然共享底层技术,但工程难度截然不同。将原型机改进成一款成熟的产品,也面临几重难题:
硬件端:如何保证拥有 280 多个零件的仿生手能够可靠运行;
算法端:如何精确识别用户的意图以及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延时;
产品端:如何让仿生手更易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
为了控制成本并实现稳定量产,傲意选择自研动力电机,摆脱对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的德国电机的依赖。
如今,傲意已实现自研空心杯电机的量产,单颗成本控制在百元级,整体电机成本从过去几万元降到千元以内。
2019 年,傲意仿生手 OHand V1.0 版本完成研发,成功将终端价格降至国外同类产品的 1/5。
其内置 5 个超微型马达,可独立控制每个手指运动,配有肌电传感器感知用户的手势动作意图,实现主动自然切换,模拟人手实现精准抓取操作。
今年 5 月,傲意发布了两款 OHand™系列轻量化仿生手,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轻便版本。
目前,傲意科技的智能仿生手销量稳居首列,已入选上海残联辅具适配目录,残障人士最低支付 10% 费用即可适配使用。
同时,OHand™仿生手先后取得了 FDA/CE 认证、美国 PDAC 商保支付代码,率先开始面向美国、中东、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等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开展海外商业化,目前,其海外市场营收已超过国内。
仿生手跨界灵巧手:技术降维破局灵巧手赛道
将一项硬技术做专做精最需要的是时间和资金。
随着具身智能热潮来袭,寻求第二曲线、挖掘增量市场的傲意将产品线延伸到了工业应用潜力巨大的灵巧手赛道。
对于深耕仿生手赛道的傲意来讲,灵巧手赛道是一场做减法的降维打击。
2024 年 10 月,傲意推出了第一代灵巧手 ROHand,仅两个月收获了近千台订单。
这款灵巧手拥有 11 个自由度,其中 6 个主动自由度,单指承载 10kg,整手承载 30kg,适配 AGV、人形机器人和机械臂等多个终端。
傲意强调,灵巧手的价值不在于自由度的参数堆砌,更重要的点在于投入到实际场景后的适配性。目前,11 个自由度已能满足工业场景 60-70% 的基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傲意的推出时间较其他头部「做手」厂家稍晚,但凭借在仿生手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和市场口碑,其一代灵巧手产品一经上线,出货量便迅速跻身国内第一梯队,还获得了苹果等国际企业的采购意向。
在设计上,傲意科技灵巧手产品选择了「电机驱动+连杆传动」方案,它的优势在于负载力以及动态响应。
在当前市场,连杆传动方案也是不少灵巧手赛道的玩家的选择,因为它契合了灵巧手需要在紧凑空间内实现高精度、强有力、可靠且自然的仿人操作的核心需求,比如因时机器人亦是如此。
而在产品迭代方面,傲意选择的是一条稳健的、渐进式发展路线:团队优先解决了灵巧手的「成本-系统参数-稳定性」这个不可能三角,并且形成以下三个稳定优势:
依托仿生手产品线,复用大量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
医疗级标准跨界工业,过往积累参数具备领先优势;
已积累单批次上千台级别的批量生产和交付经验,供应链体系成熟、良率稳定。
在攻克不可能三角后,傲意科技继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针对细分市场、精细需求的产品。今年 5 月,傲意重磅发布了两款灵巧手:第二代灵巧手 ROH-AP001 和小型机器人专用灵巧手 ROH-LiteS。
二代灵巧手的升级之处在于其搭载了高密度点阵触觉传感器,为灵巧手装上了「神经末梢」,可实时感知 0.1N 至 25N 的压力变化。在满足基本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增强多模态感知能力更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灵巧手能否实现「智能操作」。
其第三代灵巧手预计于今年底或明年正式发布,将在二代触觉反馈功能的基础上将自由度提升到 15 到 16 个。
除此之外,傲意当前的灵巧手业务覆盖三大领域:具身智能、工业和特种领域。过去一年,傲意灵巧手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 2 倍,尤其在人形机器人客户中,覆盖率已处于行业前列。
做头部也做鲶鱼
随着灵巧手赛道的持续升温,行业内也出现了「灵巧手四小龙」的说法,其中傲意科技占据了一席之地。
跻身「四小龙」,一方面基于目前傲意 35% 的市占率,是当前国内出货量最大的灵巧手公司之一,另一方面,同样离不开资本市场和头部公司的认可。
傲意科技已成立 10 年,完成 7 轮融资,累计额度超 4 亿元,获得了浙江国资、珠海国资等投资。资本用真金白银奠定了傲意的行业地位。
同时,在具身智能领域,傲意科技的灵巧手产品已获得智元机器人等国内领先企业的广泛应用,并在日本等海外市场也取得良好反响。
如今,搭载了傲意灵巧手的服务机器人,具备在服务行业实施「配餐-送餐-收餐」、「迎宾-配送行李」等复杂任务理解与长程规划决策的能力,例如在餐厅中可独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盘等配餐动作。
采用该解决方案的工业机器人则已适配汽车制造、半导体制造、公共服务、生物科技等场景下的多样化任务。
作为具身智能的上游供应商,傲意科技早就走完了量产爬坡阶段,现在已经到了「Next Level」:其在珠海运营自建工厂,目前产能已达周产灵巧手 150 台,月产仿生手 200 台,生产工艺、交付能力以及供应链控制力全面成熟,产能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眼下,灵巧手已提前步入价格厮杀期,但傲意并不担忧。凭借自研能力、供应链控制力与假肢业务的成本分摊,他们在价格战中依然能够实现盈利,无需依赖资本输血。
同时,傲意也坚持公司自身稳健的节奏,不追求短期爆发,而是依托医疗康复等成熟业务线所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为灵巧手等前沿产品提供持续性支持。
创始人倪华良表示,傲意不靠一款产品打天下,更希望成为满足行业共性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者。而灵巧手的未来也不只是像人手,更是支撑具身智能真正走进现实世界的关键。
傲意科技的成长轨迹,始于一个用户朴素的疑问,成于对「难而正确」之路的坚持。
从仿生手到灵巧手的产业布局,不仅打通了从医疗康复到工业自动化的价值链,更在灵巧手这片新蓝海中,凭借深厚积累与独特路径,成为了搅动行业的「鲶鱼」与领跑的「头部」。
傲意的探索同时也证明,专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技术终将找到通往未来的桥梁。
原文标题 : 借仿生手实现突围,国产灵巧手破局“不可能三角”
编者按: 机器人能否真正「心灵手巧」,关键就在这最后一厘米——灵巧手。它集机械、传感与 AI 技术之大成,突破了传统夹爪的局限,正从工业工具进化为更具自主性的「类人智能体」。具身智能热潮下,灵巧手也走到了台前。
星河频率特别策划灵巧手系列文章,深入这场关于「触觉」、「操控」与「创造」的技术革命核心。我们将不仅关注精巧关节背后的硬核科技,更将探讨技术狂热之下关于「能力边界」与「人机共生」的深层思考。
我们将与所有关注未来的同行者一起,共同探索那双「灵巧之手」所能触及的、人机协作的终极新边界。
作者|毛心如
前不久,马斯克用一小时的视频展示了旗下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最新成果。
这段视频提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目标——「未来人类有望通过脑机接口,直接控制人形机器人」,为下一步科技发展描绘出一个极具脑洞的蓝图。
脑机接口,顾名思义是一种建立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通信通道的技术。在《黑客帝国》、《阿凡达》中,对于该技术的未来应用也有相关展示。
当下,神经接口与人形机器人相结合是行业内的前沿探索方向,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进行积极探索。
国内赛道里,上海的傲意科技凭借「神经接口+灵巧手」的双重技术优势,已成为该赛道头部玩家。
切入仿生手,做难而正确的事
医疗领域是极具难度的核心应用场景,在产品应用端也存在切实的需求缺口。
傲意科技创立初期,并未注意到医疗领域的需求。当时它仍是一家专注于通过神经信号做人机交互的公司。
2013 年,创始人倪华良开启肌电传感器与手势识别技术项目研究;2015 年公司成立;多年来傲意一直专注于「硬技术」研究。
2017 年,AR、VR 概念爆发,傲意的产品路线是为 AR、VR 提供用肌电信号控制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构建元宇宙。
同年的 CES 展会成为傲意科技发展的转折点。其用肌电手环控制的 3D 打印手样机,引发了一句用户诉求:「它能给我的断臂朋友用吗?」这名观众不是唯一一个,有不少人殷切提出了相关期盼。
倪华良有些感动,他发现公司研发的产品原来还有这样更具现实价值的应用场景。回国后,他立马拜访了残联、多家假肢康复中心、多名截肢病人,并决定切入仿生手赛道,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
当时的资本市场看好互联网、房地产,像仿生手这种硬科技是冷门赛道,同时也是一条高壁垒的赛道,面临技术、市场、成本三重挑战:
技术壁垒:需融合神经接口、精密机械、AI 算法;
市场认知:用户对国产仿生手的认知有限,当时国外如德国的 Ottobock 知名度更高,但价格高昂,普遍在 30 万元以上;
成本困局:供应链不成熟,仿生手需要差异化定制,成本挑战大。
傲意从原有神经接口技术出发,凭借三大自研底层技术——肌电传感阵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算法和手势动作引擎,于 2017 年推出了 OHand 仿生手样机。
仿生手与肌电手环虽然共享底层技术,但工程难度截然不同。将原型机改进成一款成熟的产品,也面临几重难题:
硬件端:如何保证拥有 280 多个零件的仿生手能够可靠运行;
算法端:如何精确识别用户的意图以及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延时;
产品端:如何让仿生手更易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
为了控制成本并实现稳定量产,傲意选择自研动力电机,摆脱对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的德国电机的依赖。
如今,傲意已实现自研空心杯电机的量产,单颗成本控制在百元级,整体电机成本从过去几万元降到千元以内。
2019 年,傲意仿生手 OHand V1.0 版本完成研发,成功将终端价格降至国外同类产品的 1/5。
其内置 5 个超微型马达,可独立控制每个手指运动,配有肌电传感器感知用户的手势动作意图,实现主动自然切换,模拟人手实现精准抓取操作。
今年 5 月,傲意发布了两款 OHand™系列轻量化仿生手,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轻便版本。
目前,傲意科技的智能仿生手销量稳居首列,已入选上海残联辅具适配目录,残障人士最低支付 10% 费用即可适配使用。
同时,OHand™仿生手先后取得了 FDA/CE 认证、美国 PDAC 商保支付代码,率先开始面向美国、中东、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等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开展海外商业化,目前,其海外市场营收已超过国内。
仿生手跨界灵巧手:技术降维破局灵巧手赛道
将一项硬技术做专做精最需要的是时间和资金。
随着具身智能热潮来袭,寻求第二曲线、挖掘增量市场的傲意将产品线延伸到了工业应用潜力巨大的灵巧手赛道。
对于深耕仿生手赛道的傲意来讲,灵巧手赛道是一场做减法的降维打击。
2024 年 10 月,傲意推出了第一代灵巧手 ROHand,仅两个月收获了近千台订单。
这款灵巧手拥有 11 个自由度,其中 6 个主动自由度,单指承载 10kg,整手承载 30kg,适配 AGV、人形机器人和机械臂等多个终端。
傲意强调,灵巧手的价值不在于自由度的参数堆砌,更重要的点在于投入到实际场景后的适配性。目前,11 个自由度已能满足工业场景 60-70% 的基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傲意的推出时间较其他头部「做手」厂家稍晚,但凭借在仿生手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和市场口碑,其一代灵巧手产品一经上线,出货量便迅速跻身国内第一梯队,还获得了苹果等国际企业的采购意向。
在设计上,傲意科技灵巧手产品选择了「电机驱动+连杆传动」方案,它的优势在于负载力以及动态响应。
在当前市场,连杆传动方案也是不少灵巧手赛道的玩家的选择,因为它契合了灵巧手需要在紧凑空间内实现高精度、强有力、可靠且自然的仿人操作的核心需求,比如因时机器人亦是如此。
而在产品迭代方面,傲意选择的是一条稳健的、渐进式发展路线:团队优先解决了灵巧手的「成本-系统参数-稳定性」这个不可能三角,并且形成以下三个稳定优势:
依托仿生手产品线,复用大量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
医疗级标准跨界工业,过往积累参数具备领先优势;
已积累单批次上千台级别的批量生产和交付经验,供应链体系成熟、良率稳定。
在攻克不可能三角后,傲意科技继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针对细分市场、精细需求的产品。今年 5 月,傲意重磅发布了两款灵巧手:第二代灵巧手 ROH-AP001 和小型机器人专用灵巧手 ROH-LiteS。
二代灵巧手的升级之处在于其搭载了高密度点阵触觉传感器,为灵巧手装上了「神经末梢」,可实时感知 0.1N 至 25N 的压力变化。在满足基本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增强多模态感知能力更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灵巧手能否实现「智能操作」。
其第三代灵巧手预计于今年底或明年正式发布,将在二代触觉反馈功能的基础上将自由度提升到 15 到 16 个。
除此之外,傲意当前的灵巧手业务覆盖三大领域:具身智能、工业和特种领域。过去一年,傲意灵巧手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 2 倍,尤其在人形机器人客户中,覆盖率已处于行业前列。
做头部也做鲶鱼
随着灵巧手赛道的持续升温,行业内也出现了「灵巧手四小龙」的说法,其中傲意科技占据了一席之地。
跻身「四小龙」,一方面基于目前傲意 35% 的市占率,是当前国内出货量最大的灵巧手公司之一,另一方面,同样离不开资本市场和头部公司的认可。
傲意科技已成立 10 年,完成 7 轮融资,累计额度超 4 亿元,获得了浙江国资、珠海国资等投资。资本用真金白银奠定了傲意的行业地位。
同时,在具身智能领域,傲意科技的灵巧手产品已获得智元机器人等国内领先企业的广泛应用,并在日本等海外市场也取得良好反响。
如今,搭载了傲意灵巧手的服务机器人,具备在服务行业实施「配餐-送餐-收餐」、「迎宾-配送行李」等复杂任务理解与长程规划决策的能力,例如在餐厅中可独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盘等配餐动作。
采用该解决方案的工业机器人则已适配汽车制造、半导体制造、公共服务、生物科技等场景下的多样化任务。
作为具身智能的上游供应商,傲意科技早就走完了量产爬坡阶段,现在已经到了「Next Level」:其在珠海运营自建工厂,目前产能已达周产灵巧手 150 台,月产仿生手 200 台,生产工艺、交付能力以及供应链控制力全面成熟,产能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眼下,灵巧手已提前步入价格厮杀期,但傲意并不担忧。凭借自研能力、供应链控制力与假肢业务的成本分摊,他们在价格战中依然能够实现盈利,无需依赖资本输血。
同时,傲意也坚持公司自身稳健的节奏,不追求短期爆发,而是依托医疗康复等成熟业务线所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为灵巧手等前沿产品提供持续性支持。
创始人倪华良表示,傲意不靠一款产品打天下,更希望成为满足行业共性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者。而灵巧手的未来也不只是像人手,更是支撑具身智能真正走进现实世界的关键。
傲意科技的成长轨迹,始于一个用户朴素的疑问,成于对「难而正确」之路的坚持。
从仿生手到灵巧手的产业布局,不仅打通了从医疗康复到工业自动化的价值链,更在灵巧手这片新蓝海中,凭借深厚积累与独特路径,成为了搅动行业的「鲶鱼」与领跑的「头部」。
傲意的探索同时也证明,专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技术终将找到通往未来的桥梁。
原文标题 : 借仿生手实现突围,国产灵巧手破局“不可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