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气温升高,用电需求不断攀升,煤炭保供迎来关键期、攻坚期。连日来,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多艘船舶接连到港作业,迎来了电煤装卸“小高峰”。
日前,装载着7.14万吨煤炭的巴拿马籍“多利斯”轮缓缓靠泊在东吴港区国投煤炭码头9号泊位上(如图)。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移民管理警察第一时间登船检查,确保船舶到港“零等待”,装卸作业“零延时”。今年以来,东吴港区国投煤炭码头累计作业煤炭船舶193艘次,吞吐量超800万吨。
作为“北煤南运”与“外煤内运”至关重要的战略枢纽,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国投煤炭码头凭借其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网络,承担起能源中转的关键使命。国际进口煤炭在此高效接卸后,通过多式联运快速分拨至福建、浙江、江西等各地火电厂,化身输送光明的“工业粮食”。2024年,东吴港区国投煤炭码头煤炭吞吐量突破2045万吨,同比增长5%,创下历史新纪录。
除国投煤炭码头之外,东吴港区还拥有罗屿码头、八方码头。为应对夏季电煤运输高峰,港区联合边检、海事等相关部门启动了全天候保供机制,通过智能指挥平台实时监测,同步协调引航、拖轮等资源,最大限度提升船舶通关效率。
“针对近期煤炭能源进口量激增的显著特点,边检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提前对接企业、船方掌握船舶靠泊计划,科学调度警力。从船舶入境申报、证件查验,到船员信息核对、在港安全监护,再到出境手续办理及放行,效率大大提升。”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移民管理警察林城尧说道。
从“北煤南运”枢纽到万家灯火背后,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正以智能化、高效化的保供体系,为“迎峰度夏”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