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田:桑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今日永州

1周前

截至目前,新田县种植桑树面积达7000多亩,从事桑蚕产业的农户有80多户,覆盖了13个乡镇(街道),桑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地利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群众织就了一张增收“致富网”。

种桑养蚕产业具有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可观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这几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各地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积极发展桑蚕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提速。

走进陶岭镇郑家村的鸿华桑蚕养殖基地,记者见到,工人们正忙着一边清理蚕窝,一边投喂新鲜的桑叶。二十多万条胖乎乎的蚕宝宝伏在桑叶堆中蠕动进食,雪白的身躯与嫩绿的叶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

基地负责人胡燕介绍,基地自2024年投产以来,已连续产出五批蚕茧。每次饲养两到三张蚕种,每月可完成两轮养殖。扣除人工成本、桑叶培育、消毒防疫等开支,单批次净利润可稳定在八千元左右。可观的经济效益背后,是科学规范的养殖流程支撑。

“养这个蚕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胡燕分享道:“比如说产房的消毒,还有桑叶的新鲜度要保证,每天早上喂蚕之前,首先要用石灰给蚕全部消毒,然后再撒桑叶。”

产业落地激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养蚕基地选建在曾是杂草丛生、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坡地,胡燕还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一百七十多亩低效荒山种植桑树,曾经撂荒的山地如今桑树成林。

陶岭镇郑家村干部郑顶枝表示:“作为村委,我们非常看好种桑养蚕这个项目。我们村的这座山头以前是荒山,杂草丛生,现在种上了桑树,整座山都绿油油的。”

种桑养蚕不仅绿了荒山,基地还聘请当地村民从事桑叶采摘、喂养桑蚕、清洁蚕房等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一棵棵桑树、一根根蚕丝,正铺就了乡村振兴新“丝路”。

胡燕说:“我觉得种桑养蚕这个项目很不错,是政府引进的产业。在家里,我既能陪伴年迈的父母,又能照顾小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会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好。”

截至目前,新田县种植桑树面积达7000多亩,从事桑蚕产业的农户有80多户,覆盖了13个乡镇(街道),桑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地利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群众织就了一张增收“致富网”。

截至目前,新田县种植桑树面积达7000多亩,从事桑蚕产业的农户有80多户,覆盖了13个乡镇(街道),桑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地利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群众织就了一张增收“致富网”。

种桑养蚕产业具有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可观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这几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各地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积极发展桑蚕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提速。

走进陶岭镇郑家村的鸿华桑蚕养殖基地,记者见到,工人们正忙着一边清理蚕窝,一边投喂新鲜的桑叶。二十多万条胖乎乎的蚕宝宝伏在桑叶堆中蠕动进食,雪白的身躯与嫩绿的叶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

基地负责人胡燕介绍,基地自2024年投产以来,已连续产出五批蚕茧。每次饲养两到三张蚕种,每月可完成两轮养殖。扣除人工成本、桑叶培育、消毒防疫等开支,单批次净利润可稳定在八千元左右。可观的经济效益背后,是科学规范的养殖流程支撑。

“养这个蚕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胡燕分享道:“比如说产房的消毒,还有桑叶的新鲜度要保证,每天早上喂蚕之前,首先要用石灰给蚕全部消毒,然后再撒桑叶。”

产业落地激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养蚕基地选建在曾是杂草丛生、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坡地,胡燕还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一百七十多亩低效荒山种植桑树,曾经撂荒的山地如今桑树成林。

陶岭镇郑家村干部郑顶枝表示:“作为村委,我们非常看好种桑养蚕这个项目。我们村的这座山头以前是荒山,杂草丛生,现在种上了桑树,整座山都绿油油的。”

种桑养蚕不仅绿了荒山,基地还聘请当地村民从事桑叶采摘、喂养桑蚕、清洁蚕房等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一棵棵桑树、一根根蚕丝,正铺就了乡村振兴新“丝路”。

胡燕说:“我觉得种桑养蚕这个项目很不错,是政府引进的产业。在家里,我既能陪伴年迈的父母,又能照顾小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会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好。”

截至目前,新田县种植桑树面积达7000多亩,从事桑蚕产业的农户有80多户,覆盖了13个乡镇(街道),桑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地利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群众织就了一张增收“致富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