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入选数量再创新高,印证中国创新药企研发竞争力实现跨越式突破,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
2025年一季度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同比激增258%,仅3个月时间就已接近2023年全年交易规模。这一数据凸显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技术输出能力进入新阶段。
近一个月以来,先是三生制药公布了一项总金额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BD(商务拓展)大单,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此前最高纪录;紧接着是石药集团宣布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
恒瑞医药:国内创新药出海先行者
2008年,恒瑞医药率先提出“创新+国际化”战略,并于次年向美国FDA申请创新药瑞格列汀的临床试验,成为我国首个实现中美双报的药企,为国内同行开辟了国际化路径。自2018年起,恒瑞医药累计完成14笔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交易额约140亿美元,展现出强大的创新研发与商业转化能力。
然而,创新药出海之路充满挑战。2023年8月,恒瑞医药将创新药SHR-1905授权给OneBio公司,仅获约2500万美元首付款。但不到半年,葛兰素史克以10亿美元高价收购OneBio,而该公司唯一的核心产品管线正是SHR-1905。这一交易中高达40倍的差价,虽印证了恒瑞医药的研发实力,却也暴露出早期出海策略在商业谈判与价值评估上的不足。
面对教训,恒瑞医药迅速调整策略,探索出更优化的出海模式。2024年,公司采用独特的Newco模式,将GLP-1产品组合的海外权益授权给Hercules公司,并获取其19.9%的股权。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产品的海外布局,更通过股权绑定锁定后续收益,有效规避了中间环节的价值损耗,标志着恒瑞医药在国际化战略上的成熟进阶,为国内药企的出海实践提供了新的范本。
而这部分股权收益也被计入了,2024年恒瑞医药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达到4.79亿元。
业绩创历史新高 开启创新药驱动向上新周期
公司2024年收入、利润均创新高,拐点向上趋势显著。公司2021-2022年受到集采影响,业绩承压。2023年随着集采压力释放,创新品种获批上市及纳入医保,业绩拐点向上。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85亿元、63.37亿元,同比增22.63%、47.28%,营收、净利均创新高。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表现亮眼。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增长29.4%。整体来看,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来源:Wind、华源证券
净利率回升。恒瑞医药的净利率由2021年的17.31%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6.04%,而净利率的提升也离不开授权交易的助力。
因为,授权交易并不是买卖产品,而是技术付费,国产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来赚取知识产权使用费,并将这部分收入直接计为净利润,无形中提升了净利率。
来源:Wind、华源证券
当然,拓展版图的野心要有与之匹配的研发实力。
2020-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率从17.99%增至29.4%。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为82.28亿元,同比增加33.79%,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598人,同比增加了488人。
来源:Wind、华源证券
值得关注的是,恒瑞医药的现金储备规模在创新药企中堪称亮眼——2024年公司货币资金达248.16亿元,远超复星医药的135.24亿元和华东医药的52.76亿元,充裕的资金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更难得的是,这种强劲的资金实力并非依赖融资维持:2024年其资产负债率仅8.07%,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药领域实属罕见。
那么,恒瑞医药刨除授权收入后的业绩表现如何?
2024年恒瑞医药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的创新药营收达138.92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高于公司整体营收水平,展现出自主创新产品的强劲增长动能。目前公司已有15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上市,业绩增长并非单纯依赖授权交易,自身产品的销售收入已成为重要支撑。
恒瑞医药已上市24款新药
公司公告,医药魔方,华源证券
进一步分析其在研管线可见发展野心:2024年年报显示,未来三年公司预计有47项创新药获批上市。将这些在研项目分类后发现,其中30个属于非肿瘤领域,覆盖心血管与代谢、自身免疫疾病等方向,数量已超过抗肿瘤药,表明恒瑞医药正加速拓展创新药在更广泛治疗领域的布局,逐步从传统肿瘤治疗领域向多元化治疗赛道延伸,以构建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和长期增长引擎。
恒瑞医药未来三年(2025-2027年)预计获批上市创新产品及适应症
来源:公司公告,医药魔方,华源证券
再结合2025年的订单来看,恒瑞医药从默沙东手中拿下潜在总金额高达19.7亿美元(约130亿元)的订单。值得注意的是,斩获大单的在研产品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
种种迹象显示,作为“抗肿瘤药之王”的恒瑞医药正持续拓展在研管线,加速多元化布局。这一战略转向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因素:
一方面,抗肿瘤药领域竞争已趋白热化。以恒瑞医药的核心产品卡瑞利珠单抗为例,不仅要与百济神州的十亿美元大单品替雷利珠单抗直接竞争,还要面对全球药王“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市场挤压,行业内卷加剧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心血管药物市场展现出强劲需求潜力。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相关药物需求持续攀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220亿元增至2030年的2300亿元。恒瑞医药在该领域锚定了多个“无人区”赛道,例如其HRS-5346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二期的口服小分子Lp(a)抑制剂,目前全球尚无同类降脂药物获批,填补了临床空白。
此外,多元化的在研管线布局也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将研发重心向心血管与代谢、自身免疫等非肿瘤领域倾斜,恒瑞医药正逐步构建更均衡的产品矩阵,以降低对单一治疗领域的依赖,为长期增长注入多重动力。
盈利预测
随着内多领域新产品储备丰厚,海外权益持续授出,已成为利润重要贡献项目。
天风证券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13.43、356.68和408.40亿元;考虑到公司创新药产品持续放量,将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从63.04亿元上调至70.10亿元,预计2026-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为80.51、94.32亿元。
从行业开拓者的视角看,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出海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既通过早期授权交易积累了国际化经验,也在过程中经历过如SHR-1905交易差价的曲折。但正是这种在试错中前进的探索,为中国创新药行业趟出了国际化路径。当下,中国创新药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转型期,需要恒瑞医药这样敢于冲锋的领军企业——那些在出海征程中经历的挑战,终将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养分,推动其在全球医药创新赛道上走得更稳、更远。
……
扫码回复“8- 创新药”领取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中国创新药入选数量再创新高,印证中国创新药企研发竞争力实现跨越式突破,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
2025年一季度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同比激增258%,仅3个月时间就已接近2023年全年交易规模。这一数据凸显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技术输出能力进入新阶段。
近一个月以来,先是三生制药公布了一项总金额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BD(商务拓展)大单,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此前最高纪录;紧接着是石药集团宣布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
恒瑞医药:国内创新药出海先行者
2008年,恒瑞医药率先提出“创新+国际化”战略,并于次年向美国FDA申请创新药瑞格列汀的临床试验,成为我国首个实现中美双报的药企,为国内同行开辟了国际化路径。自2018年起,恒瑞医药累计完成14笔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交易额约140亿美元,展现出强大的创新研发与商业转化能力。
然而,创新药出海之路充满挑战。2023年8月,恒瑞医药将创新药SHR-1905授权给OneBio公司,仅获约2500万美元首付款。但不到半年,葛兰素史克以10亿美元高价收购OneBio,而该公司唯一的核心产品管线正是SHR-1905。这一交易中高达40倍的差价,虽印证了恒瑞医药的研发实力,却也暴露出早期出海策略在商业谈判与价值评估上的不足。
面对教训,恒瑞医药迅速调整策略,探索出更优化的出海模式。2024年,公司采用独特的Newco模式,将GLP-1产品组合的海外权益授权给Hercules公司,并获取其19.9%的股权。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产品的海外布局,更通过股权绑定锁定后续收益,有效规避了中间环节的价值损耗,标志着恒瑞医药在国际化战略上的成熟进阶,为国内药企的出海实践提供了新的范本。
而这部分股权收益也被计入了,2024年恒瑞医药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达到4.79亿元。
业绩创历史新高 开启创新药驱动向上新周期
公司2024年收入、利润均创新高,拐点向上趋势显著。公司2021-2022年受到集采影响,业绩承压。2023年随着集采压力释放,创新品种获批上市及纳入医保,业绩拐点向上。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85亿元、63.37亿元,同比增22.63%、47.28%,营收、净利均创新高。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表现亮眼。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增长29.4%。整体来看,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来源:Wind、华源证券
净利率回升。恒瑞医药的净利率由2021年的17.31%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6.04%,而净利率的提升也离不开授权交易的助力。
因为,授权交易并不是买卖产品,而是技术付费,国产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来赚取知识产权使用费,并将这部分收入直接计为净利润,无形中提升了净利率。
来源:Wind、华源证券
当然,拓展版图的野心要有与之匹配的研发实力。
2020-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率从17.99%增至29.4%。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为82.28亿元,同比增加33.79%,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598人,同比增加了488人。
来源:Wind、华源证券
值得关注的是,恒瑞医药的现金储备规模在创新药企中堪称亮眼——2024年公司货币资金达248.16亿元,远超复星医药的135.24亿元和华东医药的52.76亿元,充裕的资金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更难得的是,这种强劲的资金实力并非依赖融资维持:2024年其资产负债率仅8.07%,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药领域实属罕见。
那么,恒瑞医药刨除授权收入后的业绩表现如何?
2024年恒瑞医药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的创新药营收达138.92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高于公司整体营收水平,展现出自主创新产品的强劲增长动能。目前公司已有15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上市,业绩增长并非单纯依赖授权交易,自身产品的销售收入已成为重要支撑。
恒瑞医药已上市24款新药
公司公告,医药魔方,华源证券
进一步分析其在研管线可见发展野心:2024年年报显示,未来三年公司预计有47项创新药获批上市。将这些在研项目分类后发现,其中30个属于非肿瘤领域,覆盖心血管与代谢、自身免疫疾病等方向,数量已超过抗肿瘤药,表明恒瑞医药正加速拓展创新药在更广泛治疗领域的布局,逐步从传统肿瘤治疗领域向多元化治疗赛道延伸,以构建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和长期增长引擎。
恒瑞医药未来三年(2025-2027年)预计获批上市创新产品及适应症
来源:公司公告,医药魔方,华源证券
再结合2025年的订单来看,恒瑞医药从默沙东手中拿下潜在总金额高达19.7亿美元(约130亿元)的订单。值得注意的是,斩获大单的在研产品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
种种迹象显示,作为“抗肿瘤药之王”的恒瑞医药正持续拓展在研管线,加速多元化布局。这一战略转向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因素:
一方面,抗肿瘤药领域竞争已趋白热化。以恒瑞医药的核心产品卡瑞利珠单抗为例,不仅要与百济神州的十亿美元大单品替雷利珠单抗直接竞争,还要面对全球药王“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市场挤压,行业内卷加剧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心血管药物市场展现出强劲需求潜力。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相关药物需求持续攀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220亿元增至2030年的2300亿元。恒瑞医药在该领域锚定了多个“无人区”赛道,例如其HRS-5346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二期的口服小分子Lp(a)抑制剂,目前全球尚无同类降脂药物获批,填补了临床空白。
此外,多元化的在研管线布局也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将研发重心向心血管与代谢、自身免疫等非肿瘤领域倾斜,恒瑞医药正逐步构建更均衡的产品矩阵,以降低对单一治疗领域的依赖,为长期增长注入多重动力。
盈利预测
随着内多领域新产品储备丰厚,海外权益持续授出,已成为利润重要贡献项目。
天风证券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13.43、356.68和408.40亿元;考虑到公司创新药产品持续放量,将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从63.04亿元上调至70.10亿元,预计2026-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为80.51、94.32亿元。
从行业开拓者的视角看,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出海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既通过早期授权交易积累了国际化经验,也在过程中经历过如SHR-1905交易差价的曲折。但正是这种在试错中前进的探索,为中国创新药行业趟出了国际化路径。当下,中国创新药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转型期,需要恒瑞医药这样敢于冲锋的领军企业——那些在出海征程中经历的挑战,终将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养分,推动其在全球医药创新赛道上走得更稳、更远。
……
扫码回复“8- 创新药”领取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