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亿低空经济独角兽落子青岛

智车科技

1周前

在青岛规划的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中,飞行汽车可完美切入医疗救援、越障运输等领域,这恰恰与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核心应用领域契合。

◎文 | F.Lin. ◎编辑 | 小木

青岛低空经济产业又有大动作。

6月19日,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专门举行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论坛,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滨州等市重点推介低空产业领域的合作机遇。

紧接着,6月22日,小鹏汇天与青岛青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青铁低空”)、山东岛城之翼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岛城之翼”)及山东齐鲁知翼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齐鲁知翼”)举行合作框架签约仪式,合力推动低空飞行汽车应用场景拓展建设。

这里面,青铁低空是青岛地铁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而青岛地铁集团的拟培育主业就是低空经济产业。

另外两家公司则是小鹏汇天的老朋友,从以往合作看,两家公司定位于小鹏汇天的生态合作伙伴,有点类似于专门为飞行汽车寻找、拓展应用场景的市场推广合作伙伴。

在低空经济领域,青岛具备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但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除了产业基础,还在于能否为低空飞行率先开放专业的应用场景,并为之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

尤为需要说明的是,开放专业场景,并不是简单的销售思维,不能停留在注册个销售公司的层面,而是将其作为低空经济试验-反馈-完善的必由之路加以重视。

(相关阅读:停飞三年,流亭机场要垂直“起飞”)

小鹏汇天的此次落地青岛,对于当前重点发力“海陆空”低空经济场景搭建的青岛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机遇。

根据相关报道,未来,四家企业将利用各自在基础设施配套、场景应用及数字化管理等关键环节形成的专业优势,联手在青岛探索飞行汽车新生态。

1

作为最早进入飞行汽车赛道的科技企业之一,小鹏汇天脱胎于2013年成立的东莞市汇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汇天科技”)。

2020年,汇天科技凭借此前自研飞行摩托的成功首飞,迎来首个重要转折。

这一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及小鹏汽车对其进行投资、控股。同年12月,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鹏汇天”)成立,变身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公司总部也从东莞搬至广州。

如今,小鹏汇天已成功研制出五代智能电动载人飞行器产品,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并在2024年凭借110亿元的企业估值入选“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以2023年10月首发的“陆地航母”为例,去年11月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目前正处于适航审定阶段的“陆地航母”已获得近5000台超前预订订单,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小鹏汇天此番落地青岛,有三个合作方。

其中,青铁低空成立于2025年6月18日,注册资本1500万元,系青岛地铁集团间接全资控股子公司。

目前,规划构建“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业融合新格局的青岛地铁集团,正在加快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

去年11月,青岛地铁集团牵头组建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并推动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设立。12月27日,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协同创新研究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揭牌。

目前,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青岛低空飞行监管及服务平台完成部署。

此外,今年5月,青岛地铁集团与青岛慈航机场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订,规划建设集低空物流、服务、研发、体验于一体的“低空+通航”示范园区,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和生态圈。

岛城之翼和齐鲁知翼两家公司,则是小鹏汇天的老朋友。

去年9月举行的小鹏汇天X2旅航者展,便是市南区政府与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岛城之翼及齐鲁知翼共同承办的。

2

进入2025年,以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无人机巢、充换电站及中转枢纽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与涵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预警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的低空新基建体系,正加速成为各地重点推进的发力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低空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规模化,目前受限的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商业化的运营场景和应用成本。

以低空观光领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0.1%的A级景区布局了低空观光。

再来看青岛。青岛的低空经济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场景应用搭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合肥、杭州、深圳等首批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以低空基础设施为例,目前,深圳已建成249个起降点,苏州已建成102个,并计划到年底建成超500个;杭州的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年支撑180万架次飞行。

青岛虽已建成投用4个通用机场,但在空域开放程度和起降点数量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先行城市。

而青岛弥补差距的关键,就在于专业开放场景的建设。

专业开放场景不仅可以为技术落地提供真实“试验田”,更可以助力城市抢占低空经济产业的高地,通过连接研发、制造、运营环节,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

去年10月发布的《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要开放多元场景,打造海洋特色低空示范场景、构建低空智能物流网络、拓展城市空中交通业态、新低空消费市场业态,以此加速低空赋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鹏汇天此次落地青岛,也是青岛加快场景驱动的一个缩影。

根据规划,小鹏汇天将围绕“低空+文旅”场景创新、智慧飞行营地建设、展销中心共建、品牌联合推广四大方向展开,计划建设2个飞行汽车应用示范点及10个以上起降点。

不过,对于青岛来说,此次合作不能局限于展销中心共建、品牌联合推广等销售思路,还是需要依托自身丰富的海洋、物流、城市交通等场景优势,推动全产业、全场景创新发展。

在青岛规划的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中,飞行汽车可完美切入医疗救援、越障运输等领域,这恰恰与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核心应用领域契合。

原文标题 : 110亿低空经济独角兽落子青岛

在青岛规划的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中,飞行汽车可完美切入医疗救援、越障运输等领域,这恰恰与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核心应用领域契合。

◎文 | F.Lin. ◎编辑 | 小木

青岛低空经济产业又有大动作。

6月19日,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专门举行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论坛,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滨州等市重点推介低空产业领域的合作机遇。

紧接着,6月22日,小鹏汇天与青岛青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青铁低空”)、山东岛城之翼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岛城之翼”)及山东齐鲁知翼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齐鲁知翼”)举行合作框架签约仪式,合力推动低空飞行汽车应用场景拓展建设。

这里面,青铁低空是青岛地铁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而青岛地铁集团的拟培育主业就是低空经济产业。

另外两家公司则是小鹏汇天的老朋友,从以往合作看,两家公司定位于小鹏汇天的生态合作伙伴,有点类似于专门为飞行汽车寻找、拓展应用场景的市场推广合作伙伴。

在低空经济领域,青岛具备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但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除了产业基础,还在于能否为低空飞行率先开放专业的应用场景,并为之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

尤为需要说明的是,开放专业场景,并不是简单的销售思维,不能停留在注册个销售公司的层面,而是将其作为低空经济试验-反馈-完善的必由之路加以重视。

(相关阅读:停飞三年,流亭机场要垂直“起飞”)

小鹏汇天的此次落地青岛,对于当前重点发力“海陆空”低空经济场景搭建的青岛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机遇。

根据相关报道,未来,四家企业将利用各自在基础设施配套、场景应用及数字化管理等关键环节形成的专业优势,联手在青岛探索飞行汽车新生态。

1

作为最早进入飞行汽车赛道的科技企业之一,小鹏汇天脱胎于2013年成立的东莞市汇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汇天科技”)。

2020年,汇天科技凭借此前自研飞行摩托的成功首飞,迎来首个重要转折。

这一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及小鹏汽车对其进行投资、控股。同年12月,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鹏汇天”)成立,变身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公司总部也从东莞搬至广州。

如今,小鹏汇天已成功研制出五代智能电动载人飞行器产品,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并在2024年凭借110亿元的企业估值入选“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以2023年10月首发的“陆地航母”为例,去年11月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目前正处于适航审定阶段的“陆地航母”已获得近5000台超前预订订单,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小鹏汇天此番落地青岛,有三个合作方。

其中,青铁低空成立于2025年6月18日,注册资本1500万元,系青岛地铁集团间接全资控股子公司。

目前,规划构建“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业融合新格局的青岛地铁集团,正在加快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

去年11月,青岛地铁集团牵头组建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并推动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设立。12月27日,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协同创新研究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揭牌。

目前,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青岛低空飞行监管及服务平台完成部署。

此外,今年5月,青岛地铁集团与青岛慈航机场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订,规划建设集低空物流、服务、研发、体验于一体的“低空+通航”示范园区,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和生态圈。

岛城之翼和齐鲁知翼两家公司,则是小鹏汇天的老朋友。

去年9月举行的小鹏汇天X2旅航者展,便是市南区政府与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岛城之翼及齐鲁知翼共同承办的。

2

进入2025年,以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无人机巢、充换电站及中转枢纽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与涵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预警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的低空新基建体系,正加速成为各地重点推进的发力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低空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规模化,目前受限的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商业化的运营场景和应用成本。

以低空观光领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0.1%的A级景区布局了低空观光。

再来看青岛。青岛的低空经济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场景应用搭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合肥、杭州、深圳等首批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以低空基础设施为例,目前,深圳已建成249个起降点,苏州已建成102个,并计划到年底建成超500个;杭州的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年支撑180万架次飞行。

青岛虽已建成投用4个通用机场,但在空域开放程度和起降点数量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先行城市。

而青岛弥补差距的关键,就在于专业开放场景的建设。

专业开放场景不仅可以为技术落地提供真实“试验田”,更可以助力城市抢占低空经济产业的高地,通过连接研发、制造、运营环节,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

去年10月发布的《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要开放多元场景,打造海洋特色低空示范场景、构建低空智能物流网络、拓展城市空中交通业态、新低空消费市场业态,以此加速低空赋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鹏汇天此次落地青岛,也是青岛加快场景驱动的一个缩影。

根据规划,小鹏汇天将围绕“低空+文旅”场景创新、智慧飞行营地建设、展销中心共建、品牌联合推广四大方向展开,计划建设2个飞行汽车应用示范点及10个以上起降点。

不过,对于青岛来说,此次合作不能局限于展销中心共建、品牌联合推广等销售思路,还是需要依托自身丰富的海洋、物流、城市交通等场景优势,推动全产业、全场景创新发展。

在青岛规划的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中,飞行汽车可完美切入医疗救援、越障运输等领域,这恰恰与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核心应用领域契合。

原文标题 : 110亿低空经济独角兽落子青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