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装上“最强大脑”!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大模型

智车科技

12小时前

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大模型的应用扩展到其余11个业务域、62个关键应用场景,完成超60个智能体的研发工作。

6月28日,由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发电行业大模型在京正式发布。这不仅是人工智能在发电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引领着我国能源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大步迈进。

为什么说“擎源”如此特别?它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首先,作为全球首个专门面向发电行业的大模型,“擎源”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级,在模型体量、算力要求以及系统架构方面,已全面对标乃至超越了目前国际上同类模型的水准。它的出现,填补了国际能源行业长期以来在大模型领域缺乏垂直专属平台的空白。它就像一个专门为发电行业“量身定制”的拥有超强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超级大脑”,深刻理解发电产业场景复杂、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的特点。国家能源集团作为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拥有极其庞大的装机规模,这为“擎源”提供了海量的、真实的运行数据作为“学习资料”,让它能不断成长、优化。

通过高度集成的数据平台和智能体部署,模型实现了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全场景覆盖。在实际落地中,“擎源”已实现对发电生产、调度中枢、设备检修、安全运行等关键业务的AI全覆盖。尤其在火电运行寻优方面,模型能在15分钟内做出预判调节能力的建议,预测准确率达90%,技术能力已处于全球领先。

其次,“擎源”实现了三大关键创新。它开创了“多能协同动态优化新引擎”,让火电、水电、新能源等多种发电方式能在AI的指挥下更默契、高效地配合运行;它树立了“发电行业垂直深耕新范式”,意味着AI技术真正深入到了发电的核心业务环节,而非浮于表面;它还构建了“全栈自主可控智能决策新体系”,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全可靠。

目前,“擎源”已在安全环保、电力交易、生产调度、设备检修四大业务领域成功应用,覆盖了13个具体场景,部署了41个智能体,有效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风险高、交易决策难、多能协同复杂、设备运维被动等关键痛点,未来将进一步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对于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场景应用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放眼整个发电行业,拥抱人工智能早已是共识。和国家能源集团并称为“五大”的其它发电央企——中国华能、中国华电、国家电投、大唐集团,也都在积极推进AI应用。大家普遍采用了像DeepSeek这样先进的国产大模型作为技术基础,并在本地安全部署。当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利用AI提高办公效率(比如智能处理公文、撰写报告、整理会议纪要)、辅助设备维护(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构建企业知识库等方面。这些应用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然而,国家能源集团的“擎源”大模型,在深度和广度上迈出了更关键的一步。如果说其他集团目前主要是在利用AI“优化工具”和“辅助管理”,那么国家能源集团则是利用“擎源”这个强大的“行业大脑”,尝试对发电的核心业务流程——从电力市场交易博弈、到多能源协同生产调度、再到设备预测性维护和安全风险管控——进行一场全链条的智能化重构和决策升级。它不仅仅是一个好用的工具,更在努力成为驱动整个发电系统更智能、更经济、更安全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

未来已来,AI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擎源”大模型只是一个开始。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大模型的应用扩展到其余11个业务域、62个关键应用场景,完成超60个智能体的研发工作。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随着像“擎源”这样专业化、场景化大模型的深入应用,未来的发电厂将变得更加“聪明”。AI不仅能辅助决策,甚至能自主优化运行策略,动态适应复杂的电力市场环境和多变的能源结构。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如何让AI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物理设备机理、如何处理罕见故障的小样本学习问题等。但方向是清晰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能源革命的关键驱动力,而国家能源集团的“擎源”大模型,无疑在这一进程中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引领着发电行业向更加数智化的未来加速前进。

原文标题 : 发电厂装上“最强大脑”!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大模型

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大模型的应用扩展到其余11个业务域、62个关键应用场景,完成超60个智能体的研发工作。

6月28日,由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发电行业大模型在京正式发布。这不仅是人工智能在发电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引领着我国能源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大步迈进。

为什么说“擎源”如此特别?它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首先,作为全球首个专门面向发电行业的大模型,“擎源”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级,在模型体量、算力要求以及系统架构方面,已全面对标乃至超越了目前国际上同类模型的水准。它的出现,填补了国际能源行业长期以来在大模型领域缺乏垂直专属平台的空白。它就像一个专门为发电行业“量身定制”的拥有超强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超级大脑”,深刻理解发电产业场景复杂、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的特点。国家能源集团作为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拥有极其庞大的装机规模,这为“擎源”提供了海量的、真实的运行数据作为“学习资料”,让它能不断成长、优化。

通过高度集成的数据平台和智能体部署,模型实现了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全场景覆盖。在实际落地中,“擎源”已实现对发电生产、调度中枢、设备检修、安全运行等关键业务的AI全覆盖。尤其在火电运行寻优方面,模型能在15分钟内做出预判调节能力的建议,预测准确率达90%,技术能力已处于全球领先。

其次,“擎源”实现了三大关键创新。它开创了“多能协同动态优化新引擎”,让火电、水电、新能源等多种发电方式能在AI的指挥下更默契、高效地配合运行;它树立了“发电行业垂直深耕新范式”,意味着AI技术真正深入到了发电的核心业务环节,而非浮于表面;它还构建了“全栈自主可控智能决策新体系”,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全可靠。

目前,“擎源”已在安全环保、电力交易、生产调度、设备检修四大业务领域成功应用,覆盖了13个具体场景,部署了41个智能体,有效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风险高、交易决策难、多能协同复杂、设备运维被动等关键痛点,未来将进一步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对于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场景应用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放眼整个发电行业,拥抱人工智能早已是共识。和国家能源集团并称为“五大”的其它发电央企——中国华能、中国华电、国家电投、大唐集团,也都在积极推进AI应用。大家普遍采用了像DeepSeek这样先进的国产大模型作为技术基础,并在本地安全部署。当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利用AI提高办公效率(比如智能处理公文、撰写报告、整理会议纪要)、辅助设备维护(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构建企业知识库等方面。这些应用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然而,国家能源集团的“擎源”大模型,在深度和广度上迈出了更关键的一步。如果说其他集团目前主要是在利用AI“优化工具”和“辅助管理”,那么国家能源集团则是利用“擎源”这个强大的“行业大脑”,尝试对发电的核心业务流程——从电力市场交易博弈、到多能源协同生产调度、再到设备预测性维护和安全风险管控——进行一场全链条的智能化重构和决策升级。它不仅仅是一个好用的工具,更在努力成为驱动整个发电系统更智能、更经济、更安全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

未来已来,AI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擎源”大模型只是一个开始。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大模型的应用扩展到其余11个业务域、62个关键应用场景,完成超60个智能体的研发工作。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随着像“擎源”这样专业化、场景化大模型的深入应用,未来的发电厂将变得更加“聪明”。AI不仅能辅助决策,甚至能自主优化运行策略,动态适应复杂的电力市场环境和多变的能源结构。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如何让AI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物理设备机理、如何处理罕见故障的小样本学习问题等。但方向是清晰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能源革命的关键驱动力,而国家能源集团的“擎源”大模型,无疑在这一进程中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引领着发电行业向更加数智化的未来加速前进。

原文标题 : 发电厂装上“最强大脑”!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大模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