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王菁)“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在债券通迈过八周年之际,“南向通”业务迎来更多增量支持政策。
在此前就多次提及和释放信号的基础上,7月8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数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债券通“南向通”已经平稳运行将近四年,托管规模和成交量稳步提升,市场机构需求更趋多元化,系列扩容举措从主体、业务等多角度加强支持力度,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
“走出去”业务参与者扩容为非银机构打开投资新渠道
目前,债券通“南向通”已涵盖香港主要债券交易品种,对于丰富离岸市场投资者渠道和资金来源,推动债券发行、承销和交易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香港金融管理局稍早公布有关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的优化安排称,“经本次优化后,可进一步支持多币种外币结算,包括港元、美元和欧元,以便利参与机构按实际需要,以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债券持仓进行多币种资金融通,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也有助于提升在岸债券的吸引力。优化措施将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启动。”
某券商固收业务部门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在系列优化举措之下,境内证券公司可更好地进行自有外币资金的管理,提高外币资金的收益率。在当前境内高等级债券利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增配一部分境外中资债券,尤其是高收益债,有助于提高组合收益,同时借助境外债券市场与国内债券市场低相关性,降低整体净值波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境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日益增长是“南向通”的重要驱动力,叠加政策助力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向通”未来发展具备较大潜力。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对新华财经表示,“债券通‘南向通’试点扩至非银金融机构,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迈出坚实一步,这将有助于拓展境内外债市互联互通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香港债券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南向通’扩容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助力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
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对新华财经表示,债券“南向通” 扩容至非银行金融机构,即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券商等,这是中国在2025年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政策动向,为非银机构拓宽了全球资产配置渠道,有助于构建跨市场、跨币种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潜力。
“多币种、多市场的配置有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激发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业务拓展。”黄嘉诚称,扩容后的南向通会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和活跃度,深化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相关政策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优化。
“当然,对于新被纳入的机构而言,把握这一市场机遇,需要综合的高效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提升投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也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以及深入的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汪大海补充道。
人民币资产释放更强吸引力筑牢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据新华财经梳理,截至2025年5月末,上海清算所共托管债券3.5万只,托管余额合计48.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918只,余额5329.4亿元。
在2022年4月末,彼时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与投资余额仅有87只与296.7亿元,当年5月末也仅有178只、878.9亿元。测算发现,债券通“南向通”托管规模目前已是三年前的五倍有余(5.063倍)。
一直以来,发展香港离岸债券市场,离不开一级的持续供给与二级的流动性提升。据梁凤仪介绍,“财政部近年来加大在港发行国债的频率与规模,我们对财政部未来在香港加大不同期限的国债发行充满期待,尤其是增加中长期国债的比重。此外,除了特区政府会继续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外,非常欢迎更多的机构和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政府机构和企业。”
“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选择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点心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明显扩容,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融资的国际认可度。”黄嘉诚也表示,这有助于香港继续打造包括“南向通”“北向通”“沪港通”“深港通”等共同构建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
而对于二级市场来说,监管部门支持金融机构继续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的产品等,是丰富香港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箱和推动离岸债券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不少市场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业内希望香港大力发展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发挥离岸国债作为融资工具的作用。同时,优化配套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以及中后台配套系统等,也有助于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提供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及融资平台。
“具体到业务层面,一个完善的回购市场,可以提高更广泛类型投资者参与离岸国债市场的积极性,而扩大使用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的合资格抵押品,则有助于为更多市场参与者提供便利。”一家外资行香港分行负责人称。
正如梁凤仪稍早在周年论坛所说,“香港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重中之重便是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近期,围绕美元资产全球主导地位的讨论再次升温,投资者正加速资产重新配置来分散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正逢其时,香港定当抓住机遇。”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王菁)“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在债券通迈过八周年之际,“南向通”业务迎来更多增量支持政策。
在此前就多次提及和释放信号的基础上,7月8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数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债券通“南向通”已经平稳运行将近四年,托管规模和成交量稳步提升,市场机构需求更趋多元化,系列扩容举措从主体、业务等多角度加强支持力度,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
“走出去”业务参与者扩容为非银机构打开投资新渠道
目前,债券通“南向通”已涵盖香港主要债券交易品种,对于丰富离岸市场投资者渠道和资金来源,推动债券发行、承销和交易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香港金融管理局稍早公布有关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的优化安排称,“经本次优化后,可进一步支持多币种外币结算,包括港元、美元和欧元,以便利参与机构按实际需要,以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债券持仓进行多币种资金融通,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也有助于提升在岸债券的吸引力。优化措施将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启动。”
某券商固收业务部门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在系列优化举措之下,境内证券公司可更好地进行自有外币资金的管理,提高外币资金的收益率。在当前境内高等级债券利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增配一部分境外中资债券,尤其是高收益债,有助于提高组合收益,同时借助境外债券市场与国内债券市场低相关性,降低整体净值波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境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日益增长是“南向通”的重要驱动力,叠加政策助力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向通”未来发展具备较大潜力。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对新华财经表示,“债券通‘南向通’试点扩至非银金融机构,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迈出坚实一步,这将有助于拓展境内外债市互联互通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香港债券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南向通’扩容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助力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
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对新华财经表示,债券“南向通” 扩容至非银行金融机构,即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券商等,这是中国在2025年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政策动向,为非银机构拓宽了全球资产配置渠道,有助于构建跨市场、跨币种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潜力。
“多币种、多市场的配置有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激发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业务拓展。”黄嘉诚称,扩容后的南向通会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和活跃度,深化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相关政策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优化。
“当然,对于新被纳入的机构而言,把握这一市场机遇,需要综合的高效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提升投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也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以及深入的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汪大海补充道。
人民币资产释放更强吸引力筑牢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据新华财经梳理,截至2025年5月末,上海清算所共托管债券3.5万只,托管余额合计48.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918只,余额5329.4亿元。
在2022年4月末,彼时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与投资余额仅有87只与296.7亿元,当年5月末也仅有178只、878.9亿元。测算发现,债券通“南向通”托管规模目前已是三年前的五倍有余(5.063倍)。
一直以来,发展香港离岸债券市场,离不开一级的持续供给与二级的流动性提升。据梁凤仪介绍,“财政部近年来加大在港发行国债的频率与规模,我们对财政部未来在香港加大不同期限的国债发行充满期待,尤其是增加中长期国债的比重。此外,除了特区政府会继续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外,非常欢迎更多的机构和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政府机构和企业。”
“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选择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点心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明显扩容,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融资的国际认可度。”黄嘉诚也表示,这有助于香港继续打造包括“南向通”“北向通”“沪港通”“深港通”等共同构建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
而对于二级市场来说,监管部门支持金融机构继续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的产品等,是丰富香港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箱和推动离岸债券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不少市场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业内希望香港大力发展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发挥离岸国债作为融资工具的作用。同时,优化配套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以及中后台配套系统等,也有助于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提供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及融资平台。
“具体到业务层面,一个完善的回购市场,可以提高更广泛类型投资者参与离岸国债市场的积极性,而扩大使用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的合资格抵押品,则有助于为更多市场参与者提供便利。”一家外资行香港分行负责人称。
正如梁凤仪稍早在周年论坛所说,“香港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重中之重便是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近期,围绕美元资产全球主导地位的讨论再次升温,投资者正加速资产重新配置来分散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正逢其时,香港定当抓住机遇。”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