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并逐步向更广泛的可持续金融方向迈进,在此背景下,中债资信陆续推出了碳排放数据库、环境效益测算工具、绿色主体筛选数据库和ESG数据库等绿色金融产品,本篇内容将对上述产品逐一介绍,快来看看吧!
2024年4月,人行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转型因素纳入资产组合管理考量” “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今年进入第二个披露年份,《指南》的发布,明确了不同类型绿色项目所应当披露的环境效益指标,包括必选指标、可选指标等,以及需按模板披露环境效益测算方法、测算值等,极大方便了债券发行人选取环境指标的披露工作,也标志着债券存续期环境效益相关信息披露进入强制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市场需要一种紧贴监管要求、方便易用的环境效益测算工具。
202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下发了2025年金融统计有关事项的通知及附件《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试行)》,其标准框架即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属于当前最新的绿色界定目录,目前主要用于绿色贷款统计。此前监管部门曾表态将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在产业指导目录的框架下,绿色金融界定标准或将逐步实现统一。
近年来,随着监管加强与投资者需求增长,国内ESG投资应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指导下,信息披露日趋完善,银行、保险等投资机构不断强化ESG风险管理,为ESG投资夯实了市场空间。在ESG理念与国家战略持续深度融合、鼓励性政策持续落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ESG投资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并逐步向更广泛的可持续金融方向迈进,在此背景下,中债资信陆续推出了碳排放数据库、环境效益测算工具、绿色主体筛选数据库和ESG数据库等绿色金融产品,本篇内容将对上述产品逐一介绍,快来看看吧!
2024年4月,人行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转型因素纳入资产组合管理考量” “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今年进入第二个披露年份,《指南》的发布,明确了不同类型绿色项目所应当披露的环境效益指标,包括必选指标、可选指标等,以及需按模板披露环境效益测算方法、测算值等,极大方便了债券发行人选取环境指标的披露工作,也标志着债券存续期环境效益相关信息披露进入强制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市场需要一种紧贴监管要求、方便易用的环境效益测算工具。
202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下发了2025年金融统计有关事项的通知及附件《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试行)》,其标准框架即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属于当前最新的绿色界定目录,目前主要用于绿色贷款统计。此前监管部门曾表态将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在产业指导目录的框架下,绿色金融界定标准或将逐步实现统一。
近年来,随着监管加强与投资者需求增长,国内ESG投资应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指导下,信息披露日趋完善,银行、保险等投资机构不断强化ESG风险管理,为ESG投资夯实了市场空间。在ESG理念与国家战略持续深度融合、鼓励性政策持续落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ESG投资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