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治疗新曙光!个性化癌症疫苗能否改写抗癌格局?

医学论坛网

3周前

此前,有研究旨在确定肾癌疫苗策略的有前景靶点,如Reustle等人就识别出了ccRCC中肿瘤特异性且高表达的HLAI类和II类呈递肽。

导语:在肿瘤治疗领域,肾癌(RCC)的治疗现状既有机遇也充满挑战。肾癌有多种组织学亚型,其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最为常见,占比超过75%。早期肾癌通过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可达95%。然而,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疗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长期成功率仍不理想。而且,(新)辅助免疫疗法对改善肾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有限,还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识别预后较差的患者。

肿瘤治疗遇瓶颈,个性化癌症疫苗能否破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癌症疫苗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2025年4月,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ation is emerging: lessons learnt from renal cancer and challenges for broader application’的文章。目前癌症疫苗应用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合适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呈递肿瘤抗原难以确定。

现有方法主要利用癌症突变衍生的新抗原表位作为抗原靶点,但肿瘤内异质性以及肿瘤细胞表面HLA限制的新抗原表位数量有限,使得通过基因组/转录组测序来确定合适靶点变得复杂。不过,基于质谱分析癌细胞的HLA配体组/免疫肽组,可直接识别肽靶点,有助于发现更多潜在抗原。

图1从抗原发现到癌症疫苗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肾癌疫苗初显成效,免疫抗癌能否更进一步?

这篇文章指出,个性化癌症疫苗(PCV)在肾癌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期待的前景。此前,有研究旨在确定肾癌疫苗策略的有前景靶点,如Reustle等人就识别出了ccRCC中肿瘤特异性且高表达的HLA I类和II类呈递肽。而Braun等人发表于《Nature》的一项I期试验则更进了一步,他们针对高风险、手术切除后的ccRCC患者开展PCV治疗,以包括关键RCC驱动体细胞突变的新抗原为靶点,引发抗肿瘤免疫。

在这项试验中,9名患者在中位随访40.2个月时均未出现复发,也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患者有效的疫苗中至少包含一种来自驱动基因突变的肽,且至少有一种肽源于移码插入或缺失,进而产生新的开放阅读框,这些疫苗抗原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多功能T细胞反应(主要是CD4+ T细胞反应)、T细胞克隆型扩增以及针对自体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但由于样本量仅9例,数据存在局限性,且随访时间较短(中位40个月),评估疫苗长期效果和5年疾病复发风险时还需考虑更多因素。

疫苗成分和接种时机同样关键。Braun等人使用的佐剂能激活抗原呈递细胞,新型佐剂制剂甚至可实现单次应用后持续免疫刺激,诱导抗癌T细胞反应持续数年。在晚期RCC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下,联合治疗是方向。该研究给部分患者皮下注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木单抗联合PCV,虽即刻免疫反应变化较小,但无患者出现严重毒性,提示联合治疗有可行性。同时,血浆样本免疫表型分析显示,接种疫苗后血管生成标志物和T细胞抑制标志物水平升高,为探索联合靶向治疗(如VEGF抑制剂)或表观遗传调节剂提供了方向。

肾癌治疗新希望:个性化疫苗的临床启示

综上所述,这篇综述的核心发现是,个性化癌症疫苗在肾癌辅助治疗中显示出一定潜力,尤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方面可能有效。PCV能够诱导免疫反应,激活T细胞对抗肿瘤细胞,为肾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从临床角度看,这一研究为肾癌治疗提供了诸多启发。首先,虽然目前PCV的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未来可开展更大规模、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其次,联合治疗策略值得深入探索,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或表观遗传调节剂等,有望增强免疫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再者,在疫苗研发过程中,精准识别合适的肿瘤抗原至关重要,基于质谱的免疫肽组分析等技术为抗原发现提供了新途径。

总结

总的来说,个性化癌症疫苗为肾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但要实现广泛的临床应用,还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克服现有挑战,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让更多肾癌患者受益。

参考资料

chaeffeler E, Walz J, Schwab M. 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ation is emerging: lessons learnt from renal cancer and challenges for broader application[J].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5, 10(1): 107.

此前,有研究旨在确定肾癌疫苗策略的有前景靶点,如Reustle等人就识别出了ccRCC中肿瘤特异性且高表达的HLAI类和II类呈递肽。

导语:在肿瘤治疗领域,肾癌(RCC)的治疗现状既有机遇也充满挑战。肾癌有多种组织学亚型,其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最为常见,占比超过75%。早期肾癌通过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可达95%。然而,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疗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长期成功率仍不理想。而且,(新)辅助免疫疗法对改善肾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有限,还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识别预后较差的患者。

肿瘤治疗遇瓶颈,个性化癌症疫苗能否破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癌症疫苗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2025年4月,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ation is emerging: lessons learnt from renal cancer and challenges for broader application’的文章。目前癌症疫苗应用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合适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呈递肿瘤抗原难以确定。

现有方法主要利用癌症突变衍生的新抗原表位作为抗原靶点,但肿瘤内异质性以及肿瘤细胞表面HLA限制的新抗原表位数量有限,使得通过基因组/转录组测序来确定合适靶点变得复杂。不过,基于质谱分析癌细胞的HLA配体组/免疫肽组,可直接识别肽靶点,有助于发现更多潜在抗原。

图1从抗原发现到癌症疫苗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肾癌疫苗初显成效,免疫抗癌能否更进一步?

这篇文章指出,个性化癌症疫苗(PCV)在肾癌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期待的前景。此前,有研究旨在确定肾癌疫苗策略的有前景靶点,如Reustle等人就识别出了ccRCC中肿瘤特异性且高表达的HLA I类和II类呈递肽。而Braun等人发表于《Nature》的一项I期试验则更进了一步,他们针对高风险、手术切除后的ccRCC患者开展PCV治疗,以包括关键RCC驱动体细胞突变的新抗原为靶点,引发抗肿瘤免疫。

在这项试验中,9名患者在中位随访40.2个月时均未出现复发,也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患者有效的疫苗中至少包含一种来自驱动基因突变的肽,且至少有一种肽源于移码插入或缺失,进而产生新的开放阅读框,这些疫苗抗原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多功能T细胞反应(主要是CD4+ T细胞反应)、T细胞克隆型扩增以及针对自体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但由于样本量仅9例,数据存在局限性,且随访时间较短(中位40个月),评估疫苗长期效果和5年疾病复发风险时还需考虑更多因素。

疫苗成分和接种时机同样关键。Braun等人使用的佐剂能激活抗原呈递细胞,新型佐剂制剂甚至可实现单次应用后持续免疫刺激,诱导抗癌T细胞反应持续数年。在晚期RCC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下,联合治疗是方向。该研究给部分患者皮下注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木单抗联合PCV,虽即刻免疫反应变化较小,但无患者出现严重毒性,提示联合治疗有可行性。同时,血浆样本免疫表型分析显示,接种疫苗后血管生成标志物和T细胞抑制标志物水平升高,为探索联合靶向治疗(如VEGF抑制剂)或表观遗传调节剂提供了方向。

肾癌治疗新希望:个性化疫苗的临床启示

综上所述,这篇综述的核心发现是,个性化癌症疫苗在肾癌辅助治疗中显示出一定潜力,尤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方面可能有效。PCV能够诱导免疫反应,激活T细胞对抗肿瘤细胞,为肾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从临床角度看,这一研究为肾癌治疗提供了诸多启发。首先,虽然目前PCV的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未来可开展更大规模、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其次,联合治疗策略值得深入探索,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或表观遗传调节剂等,有望增强免疫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再者,在疫苗研发过程中,精准识别合适的肿瘤抗原至关重要,基于质谱的免疫肽组分析等技术为抗原发现提供了新途径。

总结

总的来说,个性化癌症疫苗为肾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但要实现广泛的临床应用,还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克服现有挑战,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让更多肾癌患者受益。

参考资料

chaeffeler E, Walz J, Schwab M. 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ation is emerging: lessons learnt from renal cancer and challenges for broader application[J].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5, 10(1): 107.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