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长能否迎来新一轮行情?

东方财富网

8小时前

2)融资支持方面,今年新创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货币信贷领域,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

01

6月以来,科技成长不断修复

若是以“中证TMT/中证全指”来衡量科技成长的相对表现,自6月以来,受益于前期科技调整后的性价比回归、产业事件催化不断以及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共振,科技板块不断修复,成为本轮市场新高的重要推动。另外,拆解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在海外CSP厂商capex乐观指引的带动下,6月以来海外算力(PCB、光模块)等细分方向涨幅超过20%,表现尤为亮眼。

02

科技成长当前交易热度如何?

一方面,从“中信TMT/万得全A”的成交额占比看,已从5月底的22%低点修复至30%,虽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但较40%左右的过热水平仍有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对比各个行业的交易拥挤度,可以发现TMT板块内部有所分化,由于计算机前期位置低、弹性高的特点,又有华为开发者大会催化,交易热度环比上行并来到历史高位;传媒、通信则边际有所回落。

03

科技成长当前性价比如何?

经过近期修复,当前TMT板块整体估值修复至历史中枢位置,板块内部估值呈现分化,计算机、电子、传媒估值偏高,或带来短期行情的波动,今日的调整是一个印证。但当前AI仍处于发展初期,估值容忍度较高,若后续AI产业链业绩得到兑现,高估值亦能被高业绩增速消化。短期来看,随着中报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来临,关注相关赛道及公司的业绩数据及盈利预期调整情况。

如何看后续科技成长的投资机会?

01

AI产业趋势持续推进,中期盈利有支撑

和过去几轮产业周期比较,当前AI行情仍处早期,演绎的时间或空间都尚未到达极致。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持续演进,模型可用性提升有望带动AI在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加速兑现。海外企业一季报显示,AI产业链各环节业绩均景气;A股盈利及相关预测数据亦显示,AI产业链处于景气上升期,中期有望从盈利端对行情形成支撑。

02

科创政策层出不穷,与产业趋势共振催化

今年科创支持政策持续推进,中长期视角政策红利释放或催化更多市场机遇。具体来看:1)顶层设计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近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研究课题,或仍将延续“十四五”规划导向,继续强调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2)融资支持方面,今年新创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货币信贷领域,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3)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债券市场方面,今年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扶持效力;股票市场方面,证监会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聚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03

人民币资产重估,对AI行情形成支撑

今年以来,国内降准降息落地,但美联储在高通胀担忧下“迟不降息”。展望下半年,中美货币政策有望共振宽松,成长风格或更加受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底部和中国股票资产的底部往往相呼应,若“美元落、人民币起”,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刚刚拉开序幕,AI此类与经济周期和外部风险关联度不高的产业转型突围方向有望成为流动性宽松下资金寻求有限回报的较优解。

04

AI重磅催化H2仍可期,科技行情未完待续

通过复盘历史上科技成长的“调整-上涨”期,科技成长止跌后再次步入主线行情,需要情绪上行的配合,除了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重磅催化剂事件也是一大动力。下半年看,仍有望出现AI行业相关重磅催化,包括DeepSeek和OpenAI的新版大模型的发布,以及各家大厂举行的重要发布会。此外,当前从软件到端侧,中国厂商AI的应用进度正在提速,后续若有爆款应用加速兑现,则将打开科技更广阔的上涨空间。

05

AI仍是下半年市场的一大核心主线

整体来看,下半年AI仍是市场的一大核心主线,关注行情上升周期的逢低布局机会。上游算力方面,海外算力产业链高景气度依旧,带动近期海外链相关标的上涨,投资机会可持续关注;国内算力因缺芯显著增加大厂短期AI投入的不确定性,近期行情表现有所承压。伴随缺芯有望缓解,资本开支有望反转,催生布局机会;叠加当前中美博弈下国内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仍在持续提升,算力产业链中的科技自主内循环和上游芯片环节的国产替代逻辑有望持续演绎。下游应用方向,AI中的有些应用在2025年或将从0-1阶段进入1-10阶段,关注AI Agent、智能驾驶、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向。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科技成长能否迎来新一轮行情?)

(责任编辑:66)

2)融资支持方面,今年新创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货币信贷领域,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

01

6月以来,科技成长不断修复

若是以“中证TMT/中证全指”来衡量科技成长的相对表现,自6月以来,受益于前期科技调整后的性价比回归、产业事件催化不断以及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共振,科技板块不断修复,成为本轮市场新高的重要推动。另外,拆解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在海外CSP厂商capex乐观指引的带动下,6月以来海外算力(PCB、光模块)等细分方向涨幅超过20%,表现尤为亮眼。

02

科技成长当前交易热度如何?

一方面,从“中信TMT/万得全A”的成交额占比看,已从5月底的22%低点修复至30%,虽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但较40%左右的过热水平仍有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对比各个行业的交易拥挤度,可以发现TMT板块内部有所分化,由于计算机前期位置低、弹性高的特点,又有华为开发者大会催化,交易热度环比上行并来到历史高位;传媒、通信则边际有所回落。

03

科技成长当前性价比如何?

经过近期修复,当前TMT板块整体估值修复至历史中枢位置,板块内部估值呈现分化,计算机、电子、传媒估值偏高,或带来短期行情的波动,今日的调整是一个印证。但当前AI仍处于发展初期,估值容忍度较高,若后续AI产业链业绩得到兑现,高估值亦能被高业绩增速消化。短期来看,随着中报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来临,关注相关赛道及公司的业绩数据及盈利预期调整情况。

如何看后续科技成长的投资机会?

01

AI产业趋势持续推进,中期盈利有支撑

和过去几轮产业周期比较,当前AI行情仍处早期,演绎的时间或空间都尚未到达极致。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持续演进,模型可用性提升有望带动AI在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加速兑现。海外企业一季报显示,AI产业链各环节业绩均景气;A股盈利及相关预测数据亦显示,AI产业链处于景气上升期,中期有望从盈利端对行情形成支撑。

02

科创政策层出不穷,与产业趋势共振催化

今年科创支持政策持续推进,中长期视角政策红利释放或催化更多市场机遇。具体来看:1)顶层设计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近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研究课题,或仍将延续“十四五”规划导向,继续强调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2)融资支持方面,今年新创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货币信贷领域,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3)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债券市场方面,今年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扶持效力;股票市场方面,证监会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聚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03

人民币资产重估,对AI行情形成支撑

今年以来,国内降准降息落地,但美联储在高通胀担忧下“迟不降息”。展望下半年,中美货币政策有望共振宽松,成长风格或更加受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底部和中国股票资产的底部往往相呼应,若“美元落、人民币起”,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刚刚拉开序幕,AI此类与经济周期和外部风险关联度不高的产业转型突围方向有望成为流动性宽松下资金寻求有限回报的较优解。

04

AI重磅催化H2仍可期,科技行情未完待续

通过复盘历史上科技成长的“调整-上涨”期,科技成长止跌后再次步入主线行情,需要情绪上行的配合,除了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重磅催化剂事件也是一大动力。下半年看,仍有望出现AI行业相关重磅催化,包括DeepSeek和OpenAI的新版大模型的发布,以及各家大厂举行的重要发布会。此外,当前从软件到端侧,中国厂商AI的应用进度正在提速,后续若有爆款应用加速兑现,则将打开科技更广阔的上涨空间。

05

AI仍是下半年市场的一大核心主线

整体来看,下半年AI仍是市场的一大核心主线,关注行情上升周期的逢低布局机会。上游算力方面,海外算力产业链高景气度依旧,带动近期海外链相关标的上涨,投资机会可持续关注;国内算力因缺芯显著增加大厂短期AI投入的不确定性,近期行情表现有所承压。伴随缺芯有望缓解,资本开支有望反转,催生布局机会;叠加当前中美博弈下国内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仍在持续提升,算力产业链中的科技自主内循环和上游芯片环节的国产替代逻辑有望持续演绎。下游应用方向,AI中的有些应用在2025年或将从0-1阶段进入1-10阶段,关注AI Agent、智能驾驶、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向。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科技成长能否迎来新一轮行情?)

(责任编辑:66)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