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在天上建个“巨型充电宝”,这家民企竟成关键伙伴!

自强小胖子

4天前

原创 老黄盯盘日记 老黄盯盘日记


2025年06月28日 12:36 上海


“太空真是太适合搞太阳能发电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世界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全系统地面验证时,不由得感慨。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单位面积发电功率是地面光伏电站的10-14倍,且不受昼夜天气和季节影响。这项名为“逐日工程”的太空三峡项目,计划在2030年建成兆瓦级系统,2050年前实现吉瓦级商业供电目标。

当人们以为这将是国家队专属舞台时,一家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却在2022年9月做出惊人之举: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首次将HPBC电池送入太空接受严苛环境考验。


这家民企如何成为中国太空能源战略的关键伙伴?答案正在揭晓


01、国家行动:太空三峡的宏伟蓝图

2018年,中国正式启动“逐日工程”,拉开太空三峡建设的序幕。这项超级工程的路线图清晰而坚定:

2021-2025年:建成第一个低轨道空间电站系统2026-2040年:发射太空电站系统并完成组装2036-2050年:实现吉瓦级商业太空电站运营

2022年6月5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前三年完成关键突破——全链路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通过验收,解决了微波能量传输聚光转换等核心技术难题


与传统地面电站相比,太空电站优势显著。在地面,太阳能利用率受云层大气等因素限制,而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发电功率可达每平方米10-14千瓦,是西北地区的14倍以上


但挑战同样巨大:整个电站重量预计达万吨级,相当于需要100次长征九号火箭(载重150吨)发射;还要解决36000公里微波能量传输太空组装等世界级难题。

02、 民企力量:隆基的太空征程

当太空三峡计划稳步推进时,一家来自陕西的光伏巨头做出了惊人之举。2022年9月15日,隆基绿能在西安宣告成立中国首个 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


这家光伏龙头企业迈出了中国民企太空探索的第一步。“很高兴看到隆基迈出了航天第一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光伏与航天的发展密不可分”


实验室成立后的首个重大项目极具象征意义:将隆基的HPBC电池送入太空验证。2022年11月29日,隆基HPBC电池搭载神舟十五号升空,在太空环境中经受半年严苛考验后成功返回地面


“我们通过太空搭载,探究新产品在太空环境的可靠性”,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解释。这次测试为光伏产品在太空电站的应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03 、天地协同:隆基与三峡的深度绑定

随着太空三峡计划推进,隆基与三峡集团的合作日益紧密。2025年3月,三方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隆基绿能与三峡能源三峡科研院签约共建“国家能源钙钛矿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钙钛矿量产工艺叠层电池效率提升等关键技术


“十年合作是信任的积累,更是创新的接力”,三峡能源副总经理刘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三峡科研院副院长唐博进则强调要“共同推动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的成熟落地”


三个月后(2025年6月18日),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带队前往武汉,与三峡集团总经理李富民座谈。双方决定深化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隆基已成为太空三峡项目重要的地面技术支撑力量。

04 、技术攻坚:从实验室到太空的跨越

支撑隆基参与国家太空战略的,是其深厚的技术积累。截至2023年,隆基:

累计研发投入超220亿元获得各类专利2525项研发人员占比达6.66%


在核心技术领域,隆基不断突破极限。其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效率达34.6%,刷新世界纪录;主导制定的《钙钛矿基叠层太阳电池I-V测试》成为我国该领域首项行业标准


针对太空电站的特殊需求,隆基提出明确攻关方向:光伏组件必须做到“非常薄非常轻,每平方米重量不超过200克”,同时突破高效率无线能量转换技术


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在太空实验室送样仪式上表示:“我们将通过地面模拟太空环境,监测产品性能变化,为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05 、全球竞速:太空能源的新赛道

在这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竞赛中,中国并非孤军奋战:

美国NASA推出 “阿尔法计划” ,由军工巨头诺格公司主导开发日本制定2050太空电站商业化路线图,计划建设10亿千瓦级空间电站欧洲加速推进 “太阳帆塔”计划 ,英国拟投资160亿英镑建设直径1.7公里太空电站

2025年2月,美印宣布建立 “INDUS创新”伙伴关系,将太空能源纳入核心技术合作领域。

在这场竞赛中,中国方案独具优势。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出的OMEGA方案,比美国ALPHA方案控制难度更低功质比提高24%。加上隆基等企业在光伏技术上的突破,中国在太空电站的光电转换环节已形成显著优势。

今年6月,三峡集团与隆基高层在武汉再度握手,将合作范围从钙钛矿实验室扩展到太空电站核心组件研发。随着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研发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太空三峡建设即将迎来首次轨道验证发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微波能量传输试验场仍在日夜运转,研究人员已开始模拟36000公里距离的能量传输精度。与此同时,隆基设在西咸新区的未来能源实验室里,最新一批太空级光伏组件正接受辐射和真空环境测试。

当英国宣布160亿英镑太空电站计划时,或许没有意识到中国民企与国家队的协同创新已成破局关键。随着隆基HPBC电池成功经受太空考验,中国太空三峡的梦想正加速照进现实。

原创 老黄盯盘日记 老黄盯盘日记


2025年06月28日 12:36 上海


“太空真是太适合搞太阳能发电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世界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全系统地面验证时,不由得感慨。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单位面积发电功率是地面光伏电站的10-14倍,且不受昼夜天气和季节影响。这项名为“逐日工程”的太空三峡项目,计划在2030年建成兆瓦级系统,2050年前实现吉瓦级商业供电目标。

当人们以为这将是国家队专属舞台时,一家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却在2022年9月做出惊人之举: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首次将HPBC电池送入太空接受严苛环境考验。


这家民企如何成为中国太空能源战略的关键伙伴?答案正在揭晓


01、国家行动:太空三峡的宏伟蓝图

2018年,中国正式启动“逐日工程”,拉开太空三峡建设的序幕。这项超级工程的路线图清晰而坚定:

2021-2025年:建成第一个低轨道空间电站系统2026-2040年:发射太空电站系统并完成组装2036-2050年:实现吉瓦级商业太空电站运营

2022年6月5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前三年完成关键突破——全链路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通过验收,解决了微波能量传输聚光转换等核心技术难题


与传统地面电站相比,太空电站优势显著。在地面,太阳能利用率受云层大气等因素限制,而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发电功率可达每平方米10-14千瓦,是西北地区的14倍以上


但挑战同样巨大:整个电站重量预计达万吨级,相当于需要100次长征九号火箭(载重150吨)发射;还要解决36000公里微波能量传输太空组装等世界级难题。

02、 民企力量:隆基的太空征程

当太空三峡计划稳步推进时,一家来自陕西的光伏巨头做出了惊人之举。2022年9月15日,隆基绿能在西安宣告成立中国首个 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


这家光伏龙头企业迈出了中国民企太空探索的第一步。“很高兴看到隆基迈出了航天第一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光伏与航天的发展密不可分”


实验室成立后的首个重大项目极具象征意义:将隆基的HPBC电池送入太空验证。2022年11月29日,隆基HPBC电池搭载神舟十五号升空,在太空环境中经受半年严苛考验后成功返回地面


“我们通过太空搭载,探究新产品在太空环境的可靠性”,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解释。这次测试为光伏产品在太空电站的应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03 、天地协同:隆基与三峡的深度绑定

随着太空三峡计划推进,隆基与三峡集团的合作日益紧密。2025年3月,三方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隆基绿能与三峡能源三峡科研院签约共建“国家能源钙钛矿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钙钛矿量产工艺叠层电池效率提升等关键技术


“十年合作是信任的积累,更是创新的接力”,三峡能源副总经理刘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三峡科研院副院长唐博进则强调要“共同推动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的成熟落地”


三个月后(2025年6月18日),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带队前往武汉,与三峡集团总经理李富民座谈。双方决定深化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隆基已成为太空三峡项目重要的地面技术支撑力量。

04 、技术攻坚:从实验室到太空的跨越

支撑隆基参与国家太空战略的,是其深厚的技术积累。截至2023年,隆基:

累计研发投入超220亿元获得各类专利2525项研发人员占比达6.66%


在核心技术领域,隆基不断突破极限。其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效率达34.6%,刷新世界纪录;主导制定的《钙钛矿基叠层太阳电池I-V测试》成为我国该领域首项行业标准


针对太空电站的特殊需求,隆基提出明确攻关方向:光伏组件必须做到“非常薄非常轻,每平方米重量不超过200克”,同时突破高效率无线能量转换技术


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在太空实验室送样仪式上表示:“我们将通过地面模拟太空环境,监测产品性能变化,为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05 、全球竞速:太空能源的新赛道

在这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竞赛中,中国并非孤军奋战:

美国NASA推出 “阿尔法计划” ,由军工巨头诺格公司主导开发日本制定2050太空电站商业化路线图,计划建设10亿千瓦级空间电站欧洲加速推进 “太阳帆塔”计划 ,英国拟投资160亿英镑建设直径1.7公里太空电站

2025年2月,美印宣布建立 “INDUS创新”伙伴关系,将太空能源纳入核心技术合作领域。

在这场竞赛中,中国方案独具优势。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出的OMEGA方案,比美国ALPHA方案控制难度更低功质比提高24%。加上隆基等企业在光伏技术上的突破,中国在太空电站的光电转换环节已形成显著优势。

今年6月,三峡集团与隆基高层在武汉再度握手,将合作范围从钙钛矿实验室扩展到太空电站核心组件研发。随着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研发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太空三峡建设即将迎来首次轨道验证发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微波能量传输试验场仍在日夜运转,研究人员已开始模拟36000公里距离的能量传输精度。与此同时,隆基设在西咸新区的未来能源实验室里,最新一批太空级光伏组件正接受辐射和真空环境测试。

当英国宣布160亿英镑太空电站计划时,或许没有意识到中国民企与国家队的协同创新已成破局关键。随着隆基HPBC电池成功经受太空考验,中国太空三峡的梦想正加速照进现实。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