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中核汇能吉林能源通榆绿色氢基能源一体化项目化工部分正式获备案。这一重大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20.8亿元,由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实施。
项目整体规划年产180万吨绿色甲醇,采用先进电解水制氢技术,通过二氧化碳合成工艺生产绿色甲醇。建设内容涵盖电解槽、电源系统、储氢装置、气化炉及甲醇合成装置等全套设施。
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12月正式开工,2028年12月竣工,建设周期三年。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正是实施单位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注册所在地。
事实上,通榆县与中核汇能的合作早有铺垫。今年3月20日,通榆县政府与中核集团汇能有限公司签署了氢基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当地招商和项目服务中心立即召开会议,协调项目前期工作。
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是中核汇能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达2.25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及光伏设备制造等领域。
据了解,中核汇能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的控股子公司,作为中核集团、中国核电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建设、运营的专业化平台。截至2024年,中国核电对中核汇能的持股比例为62.71%。
在公司结构上,中核汇能通过设立各地子公司开展业务。除吉林通榆项目外,今年4月17日,中核汇能(辽宁)能源有限公司还与辽宁大石桥市签约了中核大石桥市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在氢能方面,中核汇能在氢能领域的投资正全面提速。2024年12月,中核集团首个绿氢制氨项目——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备案。
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新建制氢规模达56000标方/小时的制氢站,计划2025年5月开建。
技术研发方面,中核集团于2024年12月24日宣布,田湾核电PEM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完成启动试运行,制备氢气浓度经纯化后达到99.999%,满足设计要求。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是中核集团在核能制氢领域的重要尝试。
随着中核汇能绿色甲醇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绿氢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而吉林通榆这片风资源丰富的土地,也将成为观察中国氢基能源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业绩方面,作为中核汇能的母公司,中国核电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光伏发电营收70.63亿元,增长20.08%;风电营收50.86亿元,增长29.51%。
净利润方面,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7.77亿元,同比下降17.38%。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3亿元,同比增长12.70%;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微增2.55%。
在装机量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核电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达3069.16万千瓦,其中风电1001.32万千瓦,光伏2067.84万千瓦。控股在建装机容量1353.68万千瓦。
在核电业务方面,漳州1号机组已于2025年1月1日投入商运,三门核电三期项目也在今年4月27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氢风悠扬)
6月25日,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中核汇能吉林能源通榆绿色氢基能源一体化项目化工部分正式获备案。这一重大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20.8亿元,由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实施。
项目整体规划年产180万吨绿色甲醇,采用先进电解水制氢技术,通过二氧化碳合成工艺生产绿色甲醇。建设内容涵盖电解槽、电源系统、储氢装置、气化炉及甲醇合成装置等全套设施。
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12月正式开工,2028年12月竣工,建设周期三年。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正是实施单位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注册所在地。
事实上,通榆县与中核汇能的合作早有铺垫。今年3月20日,通榆县政府与中核集团汇能有限公司签署了氢基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当地招商和项目服务中心立即召开会议,协调项目前期工作。
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是中核汇能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达2.25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及光伏设备制造等领域。
据了解,中核汇能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的控股子公司,作为中核集团、中国核电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建设、运营的专业化平台。截至2024年,中国核电对中核汇能的持股比例为62.71%。
在公司结构上,中核汇能通过设立各地子公司开展业务。除吉林通榆项目外,今年4月17日,中核汇能(辽宁)能源有限公司还与辽宁大石桥市签约了中核大石桥市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在氢能方面,中核汇能在氢能领域的投资正全面提速。2024年12月,中核集团首个绿氢制氨项目——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备案。
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新建制氢规模达56000标方/小时的制氢站,计划2025年5月开建。
技术研发方面,中核集团于2024年12月24日宣布,田湾核电PEM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完成启动试运行,制备氢气浓度经纯化后达到99.999%,满足设计要求。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是中核集团在核能制氢领域的重要尝试。
随着中核汇能绿色甲醇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绿氢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而吉林通榆这片风资源丰富的土地,也将成为观察中国氢基能源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业绩方面,作为中核汇能的母公司,中国核电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光伏发电营收70.63亿元,增长20.08%;风电营收50.86亿元,增长29.51%。
净利润方面,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7.77亿元,同比下降17.38%。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3亿元,同比增长12.70%;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微增2.55%。
在装机量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核电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达3069.16万千瓦,其中风电1001.32万千瓦,光伏2067.84万千瓦。控股在建装机容量1353.68万千瓦。
在核电业务方面,漳州1号机组已于2025年1月1日投入商运,三门核电三期项目也在今年4月27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氢风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