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3 日,国内领先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厂商——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承泰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承泰科技成立于 2016 年,由陈承文与周珂共同创立,二人曾任职华为。其中陈承文曾在华为中央研究部担任部门技术主管,带队负责CPU产品的研究、测试工作。目前,陈承文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珂担任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
公司专注于毫米波雷达系统研发,产品涵盖前向雷达、角雷达,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主流量产车型。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 年按出货量计算,承泰科技是中国最大的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货商,同时位列国内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货商,市场份额分别为 9.3% 及 4.5%。
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承泰科技营业收入从 5765.1 万元增长至 3.48 亿元,三年增长超五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45.7%。同期,公司毛利率从 28.7% 提升至 34.0%,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与产品结构优化。然而,尽管营收大幅增长,承泰科技在报告期内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 年至 2024 年净亏损分别为 7917.4 万元、9659.8 万元及 2176.8 万元。
承泰科技解释称,亏损主要源于授予投资者的赎回权利产生的赎回负债账面值变动,以及较高的研发、行政和销售开支。
深度绑定比亚迪,产品降价压力大
承泰科技招股书披露,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经营业绩严重依赖第一大客户。2022 年至 2024 年,来自比亚迪的收入分别为 4720 万元、1.43 亿元及 3.26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 81.9% 攀升至 93.6%。
公司坦言,若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恶化,或客户定点项目延期、采购战略改变,都将对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除客户依赖外,承泰科技还面临产品降价压力与供应链风险。近年来,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产品平均售价从 2022 年的 249 元 / 件降至 2024 年的 184 元 / 件。
同时,公司对主要供应商依赖度较高,2024 年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达 48.2%,若供应商出现供应短缺、交货延迟或成本上涨,将冲击公司供应链稳定性与盈利能力。
技术实力强劲,持续融资补血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承泰科技的发展潜力同样不容忽视,公司2021年成为大陆汽车的指定供应商,2022年成为比亚迪汽车的指定供应商,并于2024年成为吉利汽车的指定供应商。
目前已建立深圳、苏州、武汉三大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超 80 人,并在深圳、苏州设有生产基地,年产能约 1350 万件。截至招股书递交日,公司累计获得超 86 项专利,技术实力处于行业前列。
自2017年9月以来,承泰科技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浙信资本、毅达资本、新雷能、杉杉股份、国科投资、方正证券、松禾资本等。2024年5月公司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已达13.2亿元。
此次赴港上市,承泰科技计划将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新技术研究、新应用领域产品开发、测试设备补充与生产线升级、市场营销及销售渠道建设、战略性并购或战略投资以及归还银行贷款。通过上市融资,公司有望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
在智能驾驶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载毫米波雷达需求持续增长。灼识咨询预计,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291 亿元增长至 2029 年的 63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6.7%。承泰科技若能借助上市契机,优化客户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有望在这一广阔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为投资者带来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