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天津国际航运展”)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此次国际航运展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港口与物流发展领域的标杆性活动。通过此次天津国际航运展开幕式上嘉宾的分享和参会企业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当前航运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首先,国际贸易投资与航运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受到冲击,国际航运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德路里航运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蒂姆·鲍尔(Tim Power)表示,海洋的贸易在持续出现上升的趋势,虽然我们面临一些扰动的因素,但贸易是非常具有韧性的。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一些风险,但是我们的航运行业非常快速地应对了这种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于一百年都是非常擅长于灵活应变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杨国栋发表主旨演讲时介绍,5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为50.6%,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消费物流需求增长明显,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三个月在55%以上的高景气区间,反映经营活跃度的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订单出口指数、采购量指数等持续提升,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在释放,国家宏观政策的综合效应在持续推进。
今年是智利与中国建交55周年。智利驻华大使巴勃罗·阿里亚兰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是双方贸易增长的基石。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80亿美元,其中智利出口额超过370亿美元,主要是来自矿业、食品服务业、清洁能源。中国在智利的投资也呈稳步增长状态,这些投资不仅带来的资金、更贡献了技术知识、就业机会,以及共同长远发展的愿景,智利多个行业实现持续增长。
其次,航运服务提升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点方向。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勇建议,天津大力发展航运法律、海事仲裁、航运租赁、保险、船舶经济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天津国际航运展期间,中远海运集团在天津成立了华北地区总部,服务京津冀、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山西和河南北部,还正式挂牌成立了国际航运科技中心,这一系列的行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新举措。
中国经济信息社在此次航运展开幕式上发布的《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蓝皮书(2024)》指出,航运服务的厚度决定了航运新区的高度。从2024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分维度结果看,天津航运服务业已逐步构建起航运金融优势突出,航运经营与经济稳健发展,海事法律服务快速增长的高端化、国际化航运服务生态格局。聚焦航运金融的优势领域,2024年,天津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90%以上,成为船舶租赁定价“风向标”、业务“晴雨表”,保险业务稳中有进,金融衍生品创新应用活跃,彰显了天津航运金融的强劲发展动力,这一点在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指数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此外,海事商事仲裁专业化服务能力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航运服务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最后,加快构建综合性供应链服务体系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今天,国际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已成为保障全球产业运转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天津为例,这里正向综合型港航物流运营商转变,市场化拓展内外贸航线,加快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系统,建设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
2023年,山东港口也提出了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战略部署。以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理念,把港口打造成连接各方的“万能接口”,统筹资源,集成功能,全面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致力于构建共生共荣的开放体系,实现供应链资源配置最优化。
杨国栋说,全链路服务提效降本提速,服务集成化,成本、效率、质量竞争是全球供应链竞争的永恒主题,工商企业要建立更高效能、更优成本的竞争优势,需要大型的港口企业、航运企业打破服务边界,以全链路的集成优化,助力客户提效降本。
杨国栋建议,地方政府可以积极运用链长制,综合协调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多种资源,培育壮大一批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主体,形成从生产到贸易再到港航的无缝衔接,提升产业链的综合效率,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志兰)
6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天津国际航运展”)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此次国际航运展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港口与物流发展领域的标杆性活动。通过此次天津国际航运展开幕式上嘉宾的分享和参会企业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当前航运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首先,国际贸易投资与航运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受到冲击,国际航运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德路里航运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蒂姆·鲍尔(Tim Power)表示,海洋的贸易在持续出现上升的趋势,虽然我们面临一些扰动的因素,但贸易是非常具有韧性的。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一些风险,但是我们的航运行业非常快速地应对了这种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于一百年都是非常擅长于灵活应变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杨国栋发表主旨演讲时介绍,5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为50.6%,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消费物流需求增长明显,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三个月在55%以上的高景气区间,反映经营活跃度的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订单出口指数、采购量指数等持续提升,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在释放,国家宏观政策的综合效应在持续推进。
今年是智利与中国建交55周年。智利驻华大使巴勃罗·阿里亚兰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是双方贸易增长的基石。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80亿美元,其中智利出口额超过370亿美元,主要是来自矿业、食品服务业、清洁能源。中国在智利的投资也呈稳步增长状态,这些投资不仅带来的资金、更贡献了技术知识、就业机会,以及共同长远发展的愿景,智利多个行业实现持续增长。
其次,航运服务提升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点方向。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勇建议,天津大力发展航运法律、海事仲裁、航运租赁、保险、船舶经济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天津国际航运展期间,中远海运集团在天津成立了华北地区总部,服务京津冀、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山西和河南北部,还正式挂牌成立了国际航运科技中心,这一系列的行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新举措。
中国经济信息社在此次航运展开幕式上发布的《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蓝皮书(2024)》指出,航运服务的厚度决定了航运新区的高度。从2024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分维度结果看,天津航运服务业已逐步构建起航运金融优势突出,航运经营与经济稳健发展,海事法律服务快速增长的高端化、国际化航运服务生态格局。聚焦航运金融的优势领域,2024年,天津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90%以上,成为船舶租赁定价“风向标”、业务“晴雨表”,保险业务稳中有进,金融衍生品创新应用活跃,彰显了天津航运金融的强劲发展动力,这一点在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指数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此外,海事商事仲裁专业化服务能力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航运服务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最后,加快构建综合性供应链服务体系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今天,国际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已成为保障全球产业运转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天津为例,这里正向综合型港航物流运营商转变,市场化拓展内外贸航线,加快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系统,建设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
2023年,山东港口也提出了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战略部署。以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理念,把港口打造成连接各方的“万能接口”,统筹资源,集成功能,全面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致力于构建共生共荣的开放体系,实现供应链资源配置最优化。
杨国栋说,全链路服务提效降本提速,服务集成化,成本、效率、质量竞争是全球供应链竞争的永恒主题,工商企业要建立更高效能、更优成本的竞争优势,需要大型的港口企业、航运企业打破服务边界,以全链路的集成优化,助力客户提效降本。
杨国栋建议,地方政府可以积极运用链长制,综合协调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多种资源,培育壮大一批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主体,形成从生产到贸易再到港航的无缝衔接,提升产业链的综合效率,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