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天津航运展|瞰——这就是天津港

新华指数

3周前

在开放合作上,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有力支撑了天津港新航线开辟和服务优化:海向,集装箱航线达147条,其中69条通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陆向,海铁联运通道40余条,海铁联运量持续高速增长,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将港口服务延伸至腹地深处。

近日,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此次国际航运展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

海河奔涌,巨轮穿梭。在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智能运输机器人往来如织,自动化装卸机械臂精准运行正是天津以数字化为引擎,深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奋力书写“津”彩篇章的生动缩影。

天津依港而生,因港而兴,如今更乘“数”而上,借“智”腾飞一座百年大港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蓬勃新气象

天津港02.jpg

数字筑基,智慧港口释放枢纽新效能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港产城融合的基石。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是激发产业磁聚效应、释放港口经济活力的关键,而数字化正是这把“金钥匙”。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诞生,是天津港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码头内不仅采用全自动化作业,更通过“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以100%绿电供能实现零碳排放,实现智能与绿色的完美融合。不止于此,天津港持续突破创新: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自动化率超66%,新一代智能化码头管控系统JTOS高效运行,“津港通”平台试运营,“抵港直装”“船边直提”效率领跑全国。天津港集装箱智慧码头实现“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全工况、全场景泛在智能,较同规模传统码头人员降低60%,减少集装箱作业倒运环节50%,能耗降低17%港口“智慧大脑”的不断升级,物联网、5G+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将天津港锻造为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枢纽港口,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筑牢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天津港03.png

数字联通,产业生态激发融合新活力

数字化赋能,不仅在于提升港口自身效率,更在于打破信息壁垒,重组要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物流通道”向“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的质变跃升。天津精准把握这一关键,着力构建开放的数字端港航生态圈。

数字化深度激活了天津适港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全链路港航物流智慧云平台的建设,正逐步联通物流链上下游信息孤岛,增强腹地黏性依托天津口岸优势和政策创新,东疆综保区汇聚600余家冷链企业,成为服务京津冀的“城市大冰箱”;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海外仓布局全球,2024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03%;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全国最全,增速迅猛;邮轮经济强势复苏,2024年以来接待出入境游客16.8万人次,稳居北方首位;“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有力支撑了融资租赁特色产业及供应链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数字技术如同强力粘合剂,将港口功能、产业特色与城市资源紧密联结,催生出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天津产业集群。

天津港4.png

数字引领,开放创新塑造天津新格局

港产城深度融合,最终服务于城市能级的提升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构建数字化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空间布局上,以“津城”“滨城”为载体,依托小白楼、远洋大厦、东疆、于家堡-响螺湾等片区,天津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航运服务集聚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航运巨头和龙头企业。在开放合作上,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有力支撑了天津港新航线开辟和服务优化海向,集装箱航线达147条,其中69条通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陆向,海铁联运通道40余条,海铁联运量持续高速增长,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将港口服务延伸至腹地深处。一年一度的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更成为汇聚全球资源、扩大“航运朋友圈”、提升港口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数字人民币在港航场景的探索、自贸区跨境数字贸易新赛道的谋划、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的建设、PortGPT1.0港口大模型的开发,天津正以数字化为支点,撬动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智慧码头上的机器人穿梭,到冷链物流的全球通达;从船舶租赁的全球领跑,到邮轮母港的八方来客;从政策机制的创新突破,到产业要素的加速集聚——天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数字化如何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度赋能。

海河与渤海交汇之处,一座智慧、绿色、开放、繁荣的世界级港口城市图景,正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奔涌而愈发清晰壮阔。

天津正以改革为楫,以创新为帆,以数字化为引擎,持续书写港产城融合这篇大文章。(王泽君)

在开放合作上,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有力支撑了天津港新航线开辟和服务优化:海向,集装箱航线达147条,其中69条通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陆向,海铁联运通道40余条,海铁联运量持续高速增长,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将港口服务延伸至腹地深处。

近日,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此次国际航运展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

海河奔涌,巨轮穿梭。在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智能运输机器人往来如织,自动化装卸机械臂精准运行正是天津以数字化为引擎,深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奋力书写“津”彩篇章的生动缩影。

天津依港而生,因港而兴,如今更乘“数”而上,借“智”腾飞一座百年大港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蓬勃新气象

天津港02.jpg

数字筑基,智慧港口释放枢纽新效能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港产城融合的基石。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是激发产业磁聚效应、释放港口经济活力的关键,而数字化正是这把“金钥匙”。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诞生,是天津港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码头内不仅采用全自动化作业,更通过“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以100%绿电供能实现零碳排放,实现智能与绿色的完美融合。不止于此,天津港持续突破创新: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自动化率超66%,新一代智能化码头管控系统JTOS高效运行,“津港通”平台试运营,“抵港直装”“船边直提”效率领跑全国。天津港集装箱智慧码头实现“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全工况、全场景泛在智能,较同规模传统码头人员降低60%,减少集装箱作业倒运环节50%,能耗降低17%港口“智慧大脑”的不断升级,物联网、5G+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将天津港锻造为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枢纽港口,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筑牢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天津港03.png

数字联通,产业生态激发融合新活力

数字化赋能,不仅在于提升港口自身效率,更在于打破信息壁垒,重组要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物流通道”向“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的质变跃升。天津精准把握这一关键,着力构建开放的数字端港航生态圈。

数字化深度激活了天津适港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全链路港航物流智慧云平台的建设,正逐步联通物流链上下游信息孤岛,增强腹地黏性依托天津口岸优势和政策创新,东疆综保区汇聚600余家冷链企业,成为服务京津冀的“城市大冰箱”;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海外仓布局全球,2024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03%;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全国最全,增速迅猛;邮轮经济强势复苏,2024年以来接待出入境游客16.8万人次,稳居北方首位;“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有力支撑了融资租赁特色产业及供应链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数字技术如同强力粘合剂,将港口功能、产业特色与城市资源紧密联结,催生出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天津产业集群。

天津港4.png

数字引领,开放创新塑造天津新格局

港产城深度融合,最终服务于城市能级的提升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构建数字化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空间布局上,以“津城”“滨城”为载体,依托小白楼、远洋大厦、东疆、于家堡-响螺湾等片区,天津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航运服务集聚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航运巨头和龙头企业。在开放合作上,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有力支撑了天津港新航线开辟和服务优化海向,集装箱航线达147条,其中69条通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陆向,海铁联运通道40余条,海铁联运量持续高速增长,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将港口服务延伸至腹地深处。一年一度的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更成为汇聚全球资源、扩大“航运朋友圈”、提升港口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数字人民币在港航场景的探索、自贸区跨境数字贸易新赛道的谋划、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的建设、PortGPT1.0港口大模型的开发,天津正以数字化为支点,撬动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智慧码头上的机器人穿梭,到冷链物流的全球通达;从船舶租赁的全球领跑,到邮轮母港的八方来客;从政策机制的创新突破,到产业要素的加速集聚——天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数字化如何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度赋能。

海河与渤海交汇之处,一座智慧、绿色、开放、繁荣的世界级港口城市图景,正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奔涌而愈发清晰壮阔。

天津正以改革为楫,以创新为帆,以数字化为引擎,持续书写港产城融合这篇大文章。(王泽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