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丨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幽门螺杆菌研究成果等了几十年才被“看见”,别在意是否马上被接受

川观新闻

3周前

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40多年前,他写了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但这篇“离经叛道”的论文并没有被选上。

巴里·马歇尔。摄影 郝飞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摄影 郝飞

“大家好,我叫马歇尔,我是西澳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用一段中文作为自己的开场白。

一段特殊的开场,是因为他和中国渊源颇深。上世纪90年代初,马歇尔结识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并在后者的建议下首次前往中国进行访问,中国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此次大会举办地——成都,马歇尔并不陌生,他说自己来过成都很多次,直言这是一座令人难忘的城市。

很多人知道马歇尔,是因为他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40多年前,他写了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但这篇“离经叛道”的论文并没有被选上。但马歇尔并不气馁,反而将这封拒绝信收藏好,几十年后,这篇论文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会议现场,马歇尔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需要不断迎接挑战,发现新成果,不要在意在哪个城市,也不要在意成果是否马上被接受。

近年来,马歇尔常被邀请来到中国举办讲座或进行学术交流,也和不少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探讨研究人类卫生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马歇尔说,他们也在开展科技合作计划,用于激励那些对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希望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谈到科技合作的重要性,巴里·马歇尔用了一段中国古话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40多年前,他写了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但这篇“离经叛道”的论文并没有被选上。

巴里·马歇尔。摄影 郝飞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摄影 郝飞

“大家好,我叫马歇尔,我是西澳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用一段中文作为自己的开场白。

一段特殊的开场,是因为他和中国渊源颇深。上世纪90年代初,马歇尔结识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并在后者的建议下首次前往中国进行访问,中国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此次大会举办地——成都,马歇尔并不陌生,他说自己来过成都很多次,直言这是一座令人难忘的城市。

很多人知道马歇尔,是因为他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40多年前,他写了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但这篇“离经叛道”的论文并没有被选上。但马歇尔并不气馁,反而将这封拒绝信收藏好,几十年后,这篇论文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会议现场,马歇尔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需要不断迎接挑战,发现新成果,不要在意在哪个城市,也不要在意成果是否马上被接受。

近年来,马歇尔常被邀请来到中国举办讲座或进行学术交流,也和不少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探讨研究人类卫生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马歇尔说,他们也在开展科技合作计划,用于激励那些对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希望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谈到科技合作的重要性,巴里·马歇尔用了一段中国古话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