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日全球债券利率普遍上行,而日债、美债表现更为明显。截至5月21日,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行至1.53%,近一个月上涨超20BP;30年日债收益率向上触及2.98%,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4月以来上涨近50BP。10年美债收益率上行至4.58%,自4月低点上行近60BP;而30年美债收益率突破5.0%,触及2008年以来的高点。5月以来,德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0BP,报2.67%,30年上行26BP报3.16%;英国10年国债上行30BP,报4.75%,30年上行30BP,报5.52%。
美日长债利率大幅上升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债拍卖+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引发的需求担忧。日本20年国债投标倍数跌至2.5倍,为2012年以来最差表现,20年国债收益率上升至2.6%,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近期日本城商行、寿险等国内机构持续减持日债。隔夜(5.21)20年美债拍卖同样表现不佳,得标利率突破5%,投标倍数降至2.46(前值2.63),并带动10年美债利率单日上行超10BP。
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扩张+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叠加两国本身债务高企,导致长期的债务可持续问题在短期快速演绎。
第一,长期债务压力+财政宽松是本轮市场调整的源头。特朗普推出税改法案,若成功落地或将大幅提升近年赤字水平,叠加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市场对于未来国债供给增加的担忧。根据CRFB测算,该法案未来将使债务增加 3.3 万亿美元(含利息),由于新增借款集中在前期、成本抵消措施集中在后期,该法案将大幅推高近期赤字,2027财年赤字增加6000亿美元。为应对关税对经济的拖累,日本同样面临财政扩张下的债券供给冲击。日本政府4月25日出台紧急方案应对美关税政策影响,包括刺激国内消费、转变产业结构等,将进一步提高债务水平。
第二,美日央行维持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两国央行均在卖出国债,加剧了供需矛盾。当前美日通胀压力维持高位,日本3月核心CPI录得3.2%,美国4月核心CPI为2.8%,均高于央行合意目标区间。通胀压力导致两国央行均收紧其货币政策,持续QT并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美国在4月开始再次放缓QT)。由于缺少了央行购债的需求支撑,加大了债市的脆弱性。
第三,机构行为以及国际资金流向放大市场波动。美元走弱叠加债市调整,导致部分海外资金流出美债市场,EPFR数据显示,4月以来全球资金流入美债规模明显放缓。虽然美国财政部TIC数据显示3月海外投资者大幅增持美债,背后多源于美国一季度创纪录的贸易逆差,但在美国贸易逆差收窄后,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的需求或将系统性降低。对于日本而言,海外资金回流带来增量需求,但本土险资等在低利率时期持有较多超长端国债,在利率快速上行后,可能会因为浮亏而抛售。
后续展望
第一、短期重点在于投资者行为以及全球资金流向影响。
①对美日国债市场而言,需要担心的主要风险是利率大幅上升→杠杆交易被迫平仓/追缴保证金→继续卖出国债→利率进一步上行的负反馈循环。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有大体量投资者被迫卖出的相关报道,继续保持观察。
②大类资产视角,跨国别和资产类别的资金流动性可能更为关键:目前资金延续了年初以来从美国资产流向非美的趋势,后续关注其他高杠杆经济体是否会遭遇类似的资金流出、甚至导致全球风险偏好下行。资产表现来看,5月21日美国再度遭遇股债汇三杀,继续呈现资金流出美国、流入日欧和强货币属性品种(黄金+比特币)的态势。不过从资产价格变动幅度上看,对非美资产的影响仍相对有限,暂未产生连锁反应,套息交易大规模平仓的风险也相对有限。如果放任市场演绎,或出现进一步流动性冲击,其他高杠杆+偏紧货币的经济体不排除也会出现资金流出,引发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行。
第二、财政和货币当局的行动可能是关键变量,关注Fed put或Bessent put等何时会触发,届时美债等或有技术性反弹机会。4月上旬一度也出现过美国股债汇三杀,不过后续特朗普关税政策缓和+美国财长和美联储官员先后表态支持市场,波动逐渐平复,10y/30y美债利率分别从4.49/4.87%回落至4月底的4.16/4.65%。无论美国还是日本,目前面对的都是本币债务压力,如果有必要,无论是直接购买还是通过其他手段,美日财政和货币当局都有能力在短期平复市场波动。
第三、长期来看,“逆全球化”格局下各国财政“易松难紧”,不少经济体还承受着MMT带来的“高杠杆+高通胀”的后遗症,或导致债务担忧持续+长债利率维持高位,黄金等品种或持续受益。美国国会当前正在投票的“大而美法案”基本上宣告了特朗普政府初期以DOGE等为代表的减支计划的破产,选民政治下,财政一旦走上扩张的道路就难以回头。除美国外,在关税等影响下,德国等不少经济体均通过宽财政以对冲基本面压力,进一步支撑长债利率。
第四、中国资产重定价的核心逻辑仍在,有望受益于美元资金再配置,加上关税等风险短期降低,日美债市风波影响或有限。但日本超级央行面临的挑战,中国超长利率债的合理定价,都值得思考。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美国通胀超预期上行、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
正文
近日全球债券利率普遍上行,而日债、美债表现更为明显。截至5月21日,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行至1.53%,近一个月上涨超20BP;30年日债收益率向上触及2.98%,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4月以来上涨近50BP。10年美债收益率上行至4.58%,自4月低点上行近60BP;而30年美债收益率突破5.0%,触及2008年以来的高点。5月以来,德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0BP,报2.67%,30年上行26BP报3.16%;英国10年国债上行30BP,报4.75%,30年上行30BP,报5.52%。
美日长债利率大幅上升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债拍卖+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引发的需求担忧。日本20年国债投标倍数跌至2.5倍,为2012年以来最差表现,20年国债收益率上升至2.6%,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近期日本城商行、寿险等国内机构持续减持日债。隔夜(5.21)20年美债拍卖同样表现不佳,得标利率突破5%,投标倍数降至2.46(前值2.63),并带动10年美债利率单日上行超10BP。
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扩张+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叠加两国本身债务高企,导致长期的债务可持续问题在短期快速演绎。
第一,长期债务压力+财政宽松是本轮市场调整的源头。特朗普推出税改法案,若成功落地或将大幅提升近年赤字水平,叠加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市场对于未来国债供给增加的担忧。根据CRFB测算,该法案未来将使债务增加 3.3 万亿美元(含利息),由于新增借款集中在前期、成本抵消措施集中在后期,该法案将大幅推高近期赤字,2027财年赤字增加6000亿美元。为应对关税对经济的拖累,日本同样面临财政扩张下的债券供给冲击。日本政府4月25日出台紧急方案应对美关税政策影响,包括刺激国内消费、转变产业结构等,将进一步提高债务水平。
第二,美日央行维持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两国央行均在卖出国债,加剧了供需矛盾。当前美日通胀压力维持高位,日本3月核心CPI录得3.2%,美国4月核心CPI为2.8%,均高于央行合意目标区间。通胀压力导致两国央行均收紧其货币政策,持续QT并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美国在4月开始再次放缓QT)。由于缺少了央行购债的需求支撑,加大了债市的脆弱性。
第三,机构行为以及国际资金流向放大市场波动。美元走弱叠加债市调整,导致部分海外资金流出美债市场,EPFR数据显示,4月以来全球资金流入美债规模明显放缓。虽然美国财政部TIC数据显示3月海外投资者大幅增持美债,背后多源于美国一季度创纪录的贸易逆差,但在美国贸易逆差收窄后,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的需求或将系统性降低。对于日本而言,海外资金回流带来增量需求,但本土险资等在低利率时期持有较多超长端国债,在利率快速上行后,可能会因为浮亏而抛售。
后续展望
第一、短期重点在于投资者行为以及全球资金流向影响。
①对美日国债市场而言,需要担心的主要风险是利率大幅上升→杠杆交易被迫平仓/追缴保证金→继续卖出国债→利率进一步上行的负反馈循环。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有大体量投资者被迫卖出的相关报道,继续保持观察。
②大类资产视角,跨国别和资产类别的资金流动性可能更为关键:目前资金延续了年初以来从美国资产流向非美的趋势,后续关注其他高杠杆经济体是否会遭遇类似的资金流出、甚至导致全球风险偏好下行。资产表现来看,5月21日美国再度遭遇股债汇三杀,继续呈现资金流出美国、流入日欧和强货币属性品种(黄金+比特币)的态势。不过从资产价格变动幅度上看,对非美资产的影响仍相对有限,暂未产生连锁反应,套息交易大规模平仓的风险也相对有限。如果放任市场演绎,或出现进一步流动性冲击,其他高杠杆+偏紧货币的经济体不排除也会出现资金流出,引发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行。
第二、财政和货币当局的行动可能是关键变量,关注Fed put或Bessent put等何时会触发,届时美债等或有技术性反弹机会。4月上旬一度也出现过美国股债汇三杀,不过后续特朗普关税政策缓和+美国财长和美联储官员先后表态支持市场,波动逐渐平复,10y/30y美债利率分别从4.49/4.87%回落至4月底的4.16/4.65%。无论美国还是日本,目前面对的都是本币债务压力,如果有必要,无论是直接购买还是通过其他手段,美日财政和货币当局都有能力在短期平复市场波动。
第三、长期来看,“逆全球化”格局下各国财政“易松难紧”,不少经济体还承受着MMT带来的“高杠杆+高通胀”的后遗症,或导致债务担忧持续+长债利率维持高位,黄金等品种或持续受益。美国国会当前正在投票的“大而美法案”基本上宣告了特朗普政府初期以DOGE等为代表的减支计划的破产,选民政治下,财政一旦走上扩张的道路就难以回头。除美国外,在关税等影响下,德国等不少经济体均通过宽财政以对冲基本面压力,进一步支撑长债利率。
第四、中国资产重定价的核心逻辑仍在,有望受益于美元资金再配置,加上关税等风险短期降低,日美债市风波影响或有限。但日本超级央行面临的挑战,中国超长利率债的合理定价,都值得思考。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美国通胀超预期上行、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