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华工科技公告称,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并签署《投资协议》。
此前不久,业界也传出过华工激光与瑞士Synova在北京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等消息(详情请回顾《中外合资!这家激光企业的举动“大有看头”》)。今年华工激光的“落子”动作不停,都集中在哪些方向?目前的整体布局情况如何?
对外“瞄准”三大领域发力
当前,全球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3D增材SLM制造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这也是华工激光与立铠精密合作的重要原因。
合资公司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华工激光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 1.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 70%,从这也能看出,华工激光对这一方向的重视程度。
华工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与立铠精密成立合资公司是为进一步提升在3D增材SLM 制造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市场核心竞争力,拓展增材制造在3C消费、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未来,合资公司将整合技术资源与产业生态优势,将加大对3D增材 SLM 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共同探索前沿技术,提高打印精度、速度和材料适用性等,为客户提供“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高精度、复杂结构金属零部件的量产需求。
除了在3D增材SLM 制造领域发力外,华工激光还在水导激光工业化应用及医疗器械领域进行深耕。
4月22日,华工激光与瑞士Synova在北京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将Synova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华工激光在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化、全球化优势深度融合,推进水导激光工业化应用的国产化进程。
1月15日,华工激光与恺皓科技签署了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以双方资源深度整合与技术创新突破为核心,旨在通过先进激光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深度挖掘口腔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探索隐形正畸产业链上游合作的新模式,赋能客户获得材料与加工工艺整体解决方案。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业务板块CTO戴恒曾对外表示,华工科技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激光在体外诊断(IVD)领域的加工优势,不断拓展“激光+智能制造”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边界。华工激光与恺皓科技的合作再一次印证了其对医疗器械方向的看好。
练好三大“内功”
在加强对外合作之外,2025年以来,华工激光内部在全球化布局、产品研发、创新人才和技术培育等方面进行淬炼。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4月15日,华工激光越南北宁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举办开业仪式暨首届客户开放日活动,标志着华工激光聚焦消费电子、PCB微电子、汽车制造、量测等核心领域,依托越南技术服务中心搭建起专业的本地技术服务团队,华工激光已实现东南亚市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四位一体国际化部署。
在产品研发方面,4月25日消息,华工激光对外透露,围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积极布局,现已推出十余款“激光+量测”先进智能装备,并在多家半导体厂商实现批量应用;4月21日,华工激光携两款工业母机明星产品亮相中国国际机床展,呈现汽车制造、钣金加工、船舶桥梁等行业“激光+智造”解决方案;3月26日,华工激光将激光技术用于氢能产业关键部件制造,为客户带来了碱槽极板双面智控焊接机器人和碱性电解槽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在创新人才和技术培育方面,3月7日,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召开2025人才&技术工作会议,华工激光智装事业群CTO蒋威在会上发布了公司2025年重点研发计划,从全球首发、核心单元技术、未来产品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司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并介绍华工科技首届“V5创新创业大赛”,号召员工积极参赛,以创新驱动公司发展。
正是华工激光的“内外兼修”,其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可圈可点。
4月20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成立大会暨“光智造”论坛在北京举办,华工激光当选为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秘书处单位,这也是其行业影响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另外,华工激光的市场业绩表现是其综合价值的最佳注解。根据华工科技公布的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33.6亿元,同比上升54.6%;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上升41.4%;扣非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上升37.0%。
整体来看,华工激光在2025年以来,可谓是频频“落子”,对外加强企业合作、瞄准三大领域发力,对内修炼三大内功,以内外兼修之势扎实铸造华工激光的“实功”。
相信正是这样的“实功”,让华工激光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激光市场中脱颖而出。期待其在未来的市场表现。
5月14日,华工科技公告称,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并签署《投资协议》。
此前不久,业界也传出过华工激光与瑞士Synova在北京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等消息(详情请回顾《中外合资!这家激光企业的举动“大有看头”》)。今年华工激光的“落子”动作不停,都集中在哪些方向?目前的整体布局情况如何?
对外“瞄准”三大领域发力
当前,全球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3D增材SLM制造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这也是华工激光与立铠精密合作的重要原因。
合资公司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华工激光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 1.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 70%,从这也能看出,华工激光对这一方向的重视程度。
华工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与立铠精密成立合资公司是为进一步提升在3D增材SLM 制造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市场核心竞争力,拓展增材制造在3C消费、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未来,合资公司将整合技术资源与产业生态优势,将加大对3D增材 SLM 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共同探索前沿技术,提高打印精度、速度和材料适用性等,为客户提供“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高精度、复杂结构金属零部件的量产需求。
除了在3D增材SLM 制造领域发力外,华工激光还在水导激光工业化应用及医疗器械领域进行深耕。
4月22日,华工激光与瑞士Synova在北京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将Synova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华工激光在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化、全球化优势深度融合,推进水导激光工业化应用的国产化进程。
1月15日,华工激光与恺皓科技签署了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以双方资源深度整合与技术创新突破为核心,旨在通过先进激光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深度挖掘口腔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探索隐形正畸产业链上游合作的新模式,赋能客户获得材料与加工工艺整体解决方案。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业务板块CTO戴恒曾对外表示,华工科技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激光在体外诊断(IVD)领域的加工优势,不断拓展“激光+智能制造”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边界。华工激光与恺皓科技的合作再一次印证了其对医疗器械方向的看好。
练好三大“内功”
在加强对外合作之外,2025年以来,华工激光内部在全球化布局、产品研发、创新人才和技术培育等方面进行淬炼。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4月15日,华工激光越南北宁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举办开业仪式暨首届客户开放日活动,标志着华工激光聚焦消费电子、PCB微电子、汽车制造、量测等核心领域,依托越南技术服务中心搭建起专业的本地技术服务团队,华工激光已实现东南亚市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四位一体国际化部署。
在产品研发方面,4月25日消息,华工激光对外透露,围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积极布局,现已推出十余款“激光+量测”先进智能装备,并在多家半导体厂商实现批量应用;4月21日,华工激光携两款工业母机明星产品亮相中国国际机床展,呈现汽车制造、钣金加工、船舶桥梁等行业“激光+智造”解决方案;3月26日,华工激光将激光技术用于氢能产业关键部件制造,为客户带来了碱槽极板双面智控焊接机器人和碱性电解槽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在创新人才和技术培育方面,3月7日,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召开2025人才&技术工作会议,华工激光智装事业群CTO蒋威在会上发布了公司2025年重点研发计划,从全球首发、核心单元技术、未来产品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司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并介绍华工科技首届“V5创新创业大赛”,号召员工积极参赛,以创新驱动公司发展。
正是华工激光的“内外兼修”,其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可圈可点。
4月20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激光与增材制造分会成立大会暨“光智造”论坛在北京举办,华工激光当选为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秘书处单位,这也是其行业影响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另外,华工激光的市场业绩表现是其综合价值的最佳注解。根据华工科技公布的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33.6亿元,同比上升54.6%;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上升41.4%;扣非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上升37.0%。
整体来看,华工激光在2025年以来,可谓是频频“落子”,对外加强企业合作、瞄准三大领域发力,对内修炼三大内功,以内外兼修之势扎实铸造华工激光的“实功”。
相信正是这样的“实功”,让华工激光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激光市场中脱颖而出。期待其在未来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