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出清不良资产

证券日报

18小时前

但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来看,大多数机构选择挂牌转让,且持续加大出清不良资产力度。

5月19日,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官网发布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银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项目公告。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涉及20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

经梳理,截至5月20日,年内已有超过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转让不良资产,并呈现多期数、转让价格低的特点。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资产出清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较广,这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消费金融公司主动加速不良资产出清,有助于通过压降不良贷款规模改善资产质量,及时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源于同业借款,不良资产积压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通过不良资产及时出清,能够帮助公司快速回笼资金,释放更大的信贷空间用以支持新增贷款的投放,最终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记者表示,可以预见,针对不良资产转让,资源雄厚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批量转让快速“减负”。但部分中小型公司受限于资本实力和处置能力,则面临合规成本上升和盈利空间压缩的双重压力。

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挂牌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来看,高频次、大规模、低折扣的批量转让,是消费金融公司转让不良资产的普遍特点,其中部分项目的起拍价不到账面价值的一折。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记者分析称:“价格形成基于市场反馈,消金挂牌不良资产包价格较低,与其小额、短期、无抵押的信贷业务特性等因素有关。此外,不良资产的逾期天数等也会影响挂牌价格。”

通常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除了挂牌转让,还可以采取债务重组、委托专业催收机构催收、资产证券化、司法诉讼或自主催收追偿等措施。但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来看,大多数机构选择挂牌转让,且持续加大出清不良资产力度。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的动作仍将持续。”杜娟说。

李一帆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不良资产管理,一是加快对接沟通,密切关注监管动态,确保业务合规稳健开展,将不良资产风险遏制在源头。二是加大风险处置力度,保障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合理水平。三是依托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加持,强化智能催收和贷款管理。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但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来看,大多数机构选择挂牌转让,且持续加大出清不良资产力度。

5月19日,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官网发布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银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项目公告。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涉及20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

经梳理,截至5月20日,年内已有超过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转让不良资产,并呈现多期数、转让价格低的特点。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资产出清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较广,这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消费金融公司主动加速不良资产出清,有助于通过压降不良贷款规模改善资产质量,及时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源于同业借款,不良资产积压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通过不良资产及时出清,能够帮助公司快速回笼资金,释放更大的信贷空间用以支持新增贷款的投放,最终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记者表示,可以预见,针对不良资产转让,资源雄厚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批量转让快速“减负”。但部分中小型公司受限于资本实力和处置能力,则面临合规成本上升和盈利空间压缩的双重压力。

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挂牌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来看,高频次、大规模、低折扣的批量转让,是消费金融公司转让不良资产的普遍特点,其中部分项目的起拍价不到账面价值的一折。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记者分析称:“价格形成基于市场反馈,消金挂牌不良资产包价格较低,与其小额、短期、无抵押的信贷业务特性等因素有关。此外,不良资产的逾期天数等也会影响挂牌价格。”

通常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除了挂牌转让,还可以采取债务重组、委托专业催收机构催收、资产证券化、司法诉讼或自主催收追偿等措施。但从年内消费金融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来看,大多数机构选择挂牌转让,且持续加大出清不良资产力度。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的动作仍将持续。”杜娟说。

李一帆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不良资产管理,一是加快对接沟通,密切关注监管动态,确保业务合规稳健开展,将不良资产风险遏制在源头。二是加大风险处置力度,保障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合理水平。三是依托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加持,强化智能催收和贷款管理。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