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个头小的虾,地头价也就八元一斤。”5月17日,成都邛崃市小龙虾养殖户周伟,还是看到了他不愿看到的价格。
价格下滑,也传递到了销售端。川观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在成都多个批发市场,不少个头较小的小龙虾批发价已经低于10元/斤。这已经是连续两年,夏日的“夜宵王者”小龙虾单价跌入个位数。
那么,小龙虾还能养吗?
远去的黄金时代:
过去“不愁卖”,如今40多天降价逾五成
“要收摊了,这些打包只要9元一斤。”5月17日傍晚,成都人民公园附近的菜市场内,商贩王佳正在想办法“清仓”。或许是看到了顾客诧异的表情,王佳解释,最近个头较小的小龙虾降价太快,每到临近收摊,其“身价”往往不到10元/斤。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数据显示,五月份以来,市场内的小龙虾日均来货量达到了50万斤。其中,九成来自湖北,四川本地虾只占约十分之一。
消费者在选购小龙虾。图片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但价格的快速滑落,还是让四川本土的养殖户有了直观的感受。
作为全省最早的小龙虾集中连片养殖区,内江市的田坎上,曾有无数个关于小龙虾的财富故事。但眼下,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价格,真的是……”电话那头,内江养殖户周伟欲言又止。一周前,周伟刚刚收了上半年的最后一批虾,以8元/斤的价格抛售出去。在他看来,连续两年价格探底,说明小龙虾养殖户的黄金时代悄然过去。
作为全省最早的一批养虾人之一,周伟品尝过小龙虾产业的红利。十多年前,他刚刚回乡养殖小龙虾时,第一感受是“来钱真快”。例如,2015年春天,他家的第一批小龙虾还没上市,就有商贩提前来订货,“而且不讲价,头茬虾五六十一斤都能卖得出去。”还有的餐馆老板为了表达诚意,春节前后就开始预付订金。
但眼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成都邛崃,养殖户赵铭还在等待价格的反弹。他说,受近期气温连续高于30℃影响,各地小龙虾成熟速度加快、上市量大增,导致价格“坐上了滑梯”,且走势与去年如出一辙:4月初至今,不到50天的时间,个头较小的小龙虾每斤地头价从18元降到了8元,降幅超过50%。而去年以前,小龙虾虽然会在春末夏初价格下滑,但仍能稳定在15元/斤左右。
“过段时间湖北虾上市高峰期过了,价格或许会反弹。”赵铭说,他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就是为了卖得“贵一点”。
现实的难题:
8年间全国产能大幅增加,各地上市“洪峰期”高度重合
连续两年价格探底,小龙虾产业到底怎么了?
“首先是产能扩张得太快了。”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说,小龙虾适生性较强,且自身的养殖门槛并不算高。过去十余年间,受市场利好与政策引导影响,安徽、江苏、湖北等传统主产区大举扩产。同时,云贵川等原本边缘的产业陆续入局,在改写产业版图的同时,助推小龙虾进入扩产的快车道。
从全国来看,2023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达到316.1万吨,是2016年的近四倍。在四川,虽然起步比湖北、江苏、安徽等养殖大省晚了快20年,但速度一点也不慢。2014年首次从省级层面系统性布局小龙虾产业,到2016年就实现了产量首破万吨大关。至去年,全省养殖面积已突破100万亩、产量约10万吨,两者在八年时间内增长10倍。这个数据,也让四川从“后进生”跃升至全国小龙虾产量第六大省。
如果说产能扩张是小龙虾价格下跌的第一因素,那么其上市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则是第二因素。
放眼全国,小龙虾主产区排名前五的省份湖北、江苏和安徽、江西、湖南气候相近,每年几乎都是在五六月份迎来上市高峰期。这种集中上市的现象,被业内称为“洪峰期”。例如,占全国小龙虾产量40%的湖北,集中上市期集中在每年的五六月份。
与其他销售时间半径较长的农产品不同,对冷链物流要求极高的小龙虾养殖,在“洪峰期”内议价能力极弱。
“这么热的天,就是便宜点也要卖出去。”湖北潜江养殖户周元说,“洪峰期”对价格的回落效应明显。3月初,当地小龙虾地头价还有18元/斤,眼下不到6元/斤。
三条应对之策
发挥四川“起早赶晚”的优势,让小龙虾有更多“吃法”
小龙虾还能养吗?
“能养,但是要解决‘怎么养’的问题。”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小龙虾行业确实过了“进门就能赚钱”的时代。但是,如果能够立足自身优势、打好“融合牌”、延长加工链,四川小龙虾产业大有可为。
何为四川的优势?
“上市早,下市晚。”四川省川虾农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范贤智介绍,在川南,小龙虾每年2月即可上市,时间较其他产区早50天左右。下市的时间迟至每年10月,较其他产区晚60天左右。从多年来的市场走势来看,小龙虾的“一头一尾”价格,高出“洪峰期”五成以上。因此,如果能“起早赶晚”,四川的养殖户就能躲开“洪峰期”。在宜宾兴文县等地,每年2月上市的“头茬虾”,售价可达100元/斤。
“我们正在把这个优势放大。”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正在谋划以宜宾、自贡和内江等为重点区域,打造川南早虾产业集群,以进一步发挥“起早赶晚”的优势。
其次,是产业融合。这也是各地目前常见的做法。
黄鹿镇出产的小龙虾。川观新闻资料图
“我们现在是产多少卖多少。”德阳中江县黄鹿镇党委书记蒋啸介绍,该镇以“小龙虾+水稻”为主导的省级“鱼米之乡”核心区已达6500亩。今春以来,当地小龙虾销售量已超120万斤。究其原因,是当地开发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既解决了小龙虾的销路和价格问题,又大大增加了产业的附加值。例如,从4月底启动并将持续三个月左右的黄鹿镇第六届龙虾美食季活动,通过“虾王”PK赛等活动,有望吸纳游客上百万人次。
最后,是延链补链。
目前,针对小龙虾的精深加工品越发成熟。在湖北潜江等地,已开始利用小龙虾生产虾青素、甲壳素、虾蛋白粉等衍生产品,对消化产能、价格托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要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建圈强链。”省水产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四川小龙虾产能的持续提升,在产地布局精深加工项目也将被摆上日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个头小的虾,地头价也就八元一斤。”5月17日,成都邛崃市小龙虾养殖户周伟,还是看到了他不愿看到的价格。
价格下滑,也传递到了销售端。川观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在成都多个批发市场,不少个头较小的小龙虾批发价已经低于10元/斤。这已经是连续两年,夏日的“夜宵王者”小龙虾单价跌入个位数。
那么,小龙虾还能养吗?
远去的黄金时代:
过去“不愁卖”,如今40多天降价逾五成
“要收摊了,这些打包只要9元一斤。”5月17日傍晚,成都人民公园附近的菜市场内,商贩王佳正在想办法“清仓”。或许是看到了顾客诧异的表情,王佳解释,最近个头较小的小龙虾降价太快,每到临近收摊,其“身价”往往不到10元/斤。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数据显示,五月份以来,市场内的小龙虾日均来货量达到了50万斤。其中,九成来自湖北,四川本地虾只占约十分之一。
消费者在选购小龙虾。图片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但价格的快速滑落,还是让四川本土的养殖户有了直观的感受。
作为全省最早的小龙虾集中连片养殖区,内江市的田坎上,曾有无数个关于小龙虾的财富故事。但眼下,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价格,真的是……”电话那头,内江养殖户周伟欲言又止。一周前,周伟刚刚收了上半年的最后一批虾,以8元/斤的价格抛售出去。在他看来,连续两年价格探底,说明小龙虾养殖户的黄金时代悄然过去。
作为全省最早的一批养虾人之一,周伟品尝过小龙虾产业的红利。十多年前,他刚刚回乡养殖小龙虾时,第一感受是“来钱真快”。例如,2015年春天,他家的第一批小龙虾还没上市,就有商贩提前来订货,“而且不讲价,头茬虾五六十一斤都能卖得出去。”还有的餐馆老板为了表达诚意,春节前后就开始预付订金。
但眼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成都邛崃,养殖户赵铭还在等待价格的反弹。他说,受近期气温连续高于30℃影响,各地小龙虾成熟速度加快、上市量大增,导致价格“坐上了滑梯”,且走势与去年如出一辙:4月初至今,不到50天的时间,个头较小的小龙虾每斤地头价从18元降到了8元,降幅超过50%。而去年以前,小龙虾虽然会在春末夏初价格下滑,但仍能稳定在15元/斤左右。
“过段时间湖北虾上市高峰期过了,价格或许会反弹。”赵铭说,他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就是为了卖得“贵一点”。
现实的难题:
8年间全国产能大幅增加,各地上市“洪峰期”高度重合
连续两年价格探底,小龙虾产业到底怎么了?
“首先是产能扩张得太快了。”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说,小龙虾适生性较强,且自身的养殖门槛并不算高。过去十余年间,受市场利好与政策引导影响,安徽、江苏、湖北等传统主产区大举扩产。同时,云贵川等原本边缘的产业陆续入局,在改写产业版图的同时,助推小龙虾进入扩产的快车道。
从全国来看,2023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达到316.1万吨,是2016年的近四倍。在四川,虽然起步比湖北、江苏、安徽等养殖大省晚了快20年,但速度一点也不慢。2014年首次从省级层面系统性布局小龙虾产业,到2016年就实现了产量首破万吨大关。至去年,全省养殖面积已突破100万亩、产量约10万吨,两者在八年时间内增长10倍。这个数据,也让四川从“后进生”跃升至全国小龙虾产量第六大省。
如果说产能扩张是小龙虾价格下跌的第一因素,那么其上市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则是第二因素。
放眼全国,小龙虾主产区排名前五的省份湖北、江苏和安徽、江西、湖南气候相近,每年几乎都是在五六月份迎来上市高峰期。这种集中上市的现象,被业内称为“洪峰期”。例如,占全国小龙虾产量40%的湖北,集中上市期集中在每年的五六月份。
与其他销售时间半径较长的农产品不同,对冷链物流要求极高的小龙虾养殖,在“洪峰期”内议价能力极弱。
“这么热的天,就是便宜点也要卖出去。”湖北潜江养殖户周元说,“洪峰期”对价格的回落效应明显。3月初,当地小龙虾地头价还有18元/斤,眼下不到6元/斤。
三条应对之策
发挥四川“起早赶晚”的优势,让小龙虾有更多“吃法”
小龙虾还能养吗?
“能养,但是要解决‘怎么养’的问题。”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小龙虾行业确实过了“进门就能赚钱”的时代。但是,如果能够立足自身优势、打好“融合牌”、延长加工链,四川小龙虾产业大有可为。
何为四川的优势?
“上市早,下市晚。”四川省川虾农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范贤智介绍,在川南,小龙虾每年2月即可上市,时间较其他产区早50天左右。下市的时间迟至每年10月,较其他产区晚60天左右。从多年来的市场走势来看,小龙虾的“一头一尾”价格,高出“洪峰期”五成以上。因此,如果能“起早赶晚”,四川的养殖户就能躲开“洪峰期”。在宜宾兴文县等地,每年2月上市的“头茬虾”,售价可达100元/斤。
“我们正在把这个优势放大。”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正在谋划以宜宾、自贡和内江等为重点区域,打造川南早虾产业集群,以进一步发挥“起早赶晚”的优势。
其次,是产业融合。这也是各地目前常见的做法。
黄鹿镇出产的小龙虾。川观新闻资料图
“我们现在是产多少卖多少。”德阳中江县黄鹿镇党委书记蒋啸介绍,该镇以“小龙虾+水稻”为主导的省级“鱼米之乡”核心区已达6500亩。今春以来,当地小龙虾销售量已超120万斤。究其原因,是当地开发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既解决了小龙虾的销路和价格问题,又大大增加了产业的附加值。例如,从4月底启动并将持续三个月左右的黄鹿镇第六届龙虾美食季活动,通过“虾王”PK赛等活动,有望吸纳游客上百万人次。
最后,是延链补链。
目前,针对小龙虾的精深加工品越发成熟。在湖北潜江等地,已开始利用小龙虾生产虾青素、甲壳素、虾蛋白粉等衍生产品,对消化产能、价格托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要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建圈强链。”省水产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四川小龙虾产能的持续提升,在产地布局精深加工项目也将被摆上日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