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引关注:探寻"发现即恶性"背后的医学逻辑与全民防癌路径

医学论坛网

21小时前

也有不少人质疑:骨转移需数年发展,其医疗团队为何从未察觉?纽约市现代泌尿科诊所泌尿科专家DavidShusterman博士暗示:“拜登可能早已知情。

美国东部时间5月18日下午,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布声明,82岁的拜登被确诊为恶性前列腺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声明写道:上周,拜登的泌尿系统症状日益严重,医生诊断他患有前列腺结节;周五,医生诊断他罹患癌症

图源:拜登办公室

病理报告显示,医生给出的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高达9分——这一评分体系下,9分意味着癌细胞形态“极不正常”,分化极差,侵袭性强到足以在短时间内突破前列腺屏障。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泌尿肿瘤学教授Benjamin Davis表示:一旦癌症扩散到骨骼,意味着它已无法治愈。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很多人表示不解:拜登并非普通患者,作为前总统,他曾享受着全球几乎顶级的医疗特权。虽然卸任后不再享受白宫医疗办公室的服务,但其依然享有比普通人优越的医疗和健康管理资源。然而,这些“光环”并未阻止悲剧的发生。

华盛顿邮报网页截图

按声明的表述,拜登从发现前列腺结节到确诊晚期前列腺癌之间只隔短短数天。恶疾潜藏了多久?答案无人知晓。拥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拜登尚且如此,那么普通人又将如何?癌症这个潜行的“杀手”,真的无法预防吗?

这场迟到的诊断敲响全球健康的警钟

前列腺癌的“沉默”与医学技术的局限

前列腺癌被人们称为“狡猾的男性杀手”,其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即使出现尿频和夜尿增多,也常被误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从而使人们降低警惕。拜登的遭遇亦是如此,他因“泌尿系统症状加剧”就诊,才偶然发现了这个致命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涛教授接受“光明卫生”采访时表示,由于前列腺癌存在隐匿性、潜伏性,不少患者经常是由于其他原因检查发现前列腺癌,然而此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机会。数据显示,我国仅30%的患者就诊时尚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其余70%的患者均为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这些患者无法接受局部根治性治疗,预后也较差。

更棘手的是,常规筛查手段存在天然短板。血液PSA检测虽能提示风险,但其特异性仅66.67%-85.19%,炎症、增生都可能导致假阳性;而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漏检率较高,尤其是在PSA水平较低(<4 ng/mL)的情况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所以,即便拜登的医疗团队拥有高端医疗技术,也难以捕捉骨髓中的“微转移”癌细胞。

美国筛查指南的争议:病情贻误的又一“真凶”

美国医学界对PSA筛查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PSA筛查可能导致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明确建议70岁以上男性停止常规PSA筛查,因为这一年龄段的男性通常预期寿命较短,且筛查可能导致过度的诊断和治疗风险。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也指出,对于70岁以上的男性,尤其是74岁以上的男性,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筛查有益。

图源: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过度诊断指筛查检测出本不会在患者一生中引发健康问题的疾病,导致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或心理负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与年龄和PSA水平密切相关,限制PSA筛查的年龄范围可以显著减少过度诊断。拜登团队可能严格遵循了相关指南,但其高侵袭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表明,高龄并非完全排除侵袭性癌的依据 。

此外,也有不少人质疑:骨转移需数年发展,其医疗团队为何从未察觉?纽约市现代泌尿科诊所泌尿科专家David Shusterman博士暗示:“拜登可能早已知情。”On Balance节目的主持人Leland Vittert则认为, 其确诊时机耐人寻味。声明发布恰逢一本质疑拜登心理状态的新书发布前夕。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此事背后的政治因素,但公众的质疑仍难打消。

图源:ABC News网站截图

晚期≠绝望

前列腺癌具有显著的年龄分布特点,80%的病例发生于65岁以上男性,且疾病呈多阶段进展特性。根据病程可分为局限性前列腺癌、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mHSPC)、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多数患者会进展为mCRPC,其中90%会发生骨转移,此时5年生存率仅3%。该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肿瘤局限阶段无明显不适,一旦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入晚期。

尽管拜登的病情凶险,临床仍为他保留了“与癌共存”的窗口。奥兰多健康中心Jamin Brahmbhatt医生指出:“即使骨转移患者,通过激素疗法、化疗、放疗的个性化组合,仍可维持数年高质量生存。”

图源:US News Health

拜登的癌症对激素敏感,这堪称不幸中的万幸。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能暂时压制癌细胞,而新型靶向药物如177Lu-PSMA,可将50%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至数年以上。不过,治疗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记忆衰退、骨质疏松可能加剧这位八旬老人的健康危机。

这场战役没有“治愈”的终点,却需要权衡生存质量与医疗干预的边界——这也是所有晚期癌症患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科学诊断与分层治疗构建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体系

当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男性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达141.43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4.1%,仅次于肺癌。从地域分布看,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癌种首位,2024年预计发病人数达29.90万;我国前列腺癌患者人数则从2016年的17万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44万,年均增长率超25%,预计2025年将增至108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诊疗超过50%的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处于进展期,导致5年生存率为71.1%,低于美国的97.5%,这与我国早期筛查普及不足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突破隐匿性的关键防线

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依赖于系统性筛查。对于40岁以上、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筛查前需向受检者充分说明检测的风险与获益。高危人群(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携带BRCA2等遗传突变基因者)应提前至40岁前启动筛查,并缩短检测间隔。临床诊断需结合直肠指检、多参数MRI等影像学检查,对疑似结节进一步行穿刺活检,通过病理分析(如格里森评分)明确肿瘤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分层治疗:基于疾病阶段的个体化策略

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或放疗实现临床治愈。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依赖雄激素驱动,内分泌疗法(如雄激素剥夺疗法ADT)贯穿治疗全程,是激素敏感阶段的核心手段。当疾病进展至去势抵抗阶段(CRPC),可采用二代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如阿比特龙、恩杂鲁胺)延缓病情;对于存在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基因分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提供了新选择。针对骨转移患者,需早期联合双膦酸盐、地诺单抗等药物,以降低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的发生风险。然而,目前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仍面临瓶颈,现有疗法多只能推迟病情数月,无法彻底阻断进展,亟需创新药物研发与治疗手段突破。

拜登病例为公众敲响了前列腺癌防治的警钟——这种"沉默的杀手"因其隐匿性与进展性,对个人健康管理与社会医疗体系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个体而言,培养健康生活习惯、重视定期筛查,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对社会而言,完善肿瘤三级预防体系、提升全周期健康管理能力,是守护公众健康的基石。从前列腺癌防治延伸至全民肿瘤防控,这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关乎全民健康福祉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团队与公众的共同参与,构筑起守护生命的立体防线。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检查没做对,得了癌症都不知道!20种常见恶性肿瘤筛查“金标准”来了[Z/OL].[2025-4].https://mp.weixin.qq.com/s/2C6QkiXxg1mAdAsyCHw5yw

2、CC情报局.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他曾数次患癌,这次有生命危险吗?[2025-5].https://mp.weixin.qq.com/s/8rSMakQmzPfHdMz9r4Ehgg

3、赫捷,陈万青,李霓,等.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国肿瘤,2022,31(01):1-30.

4、News Nation. Biden likely knew he had cancer for a long time: Urologist. 2025-5-19. https://www.newsnationnow.com/politics/joe-biden-prostate-cancer-diagnosis-doctor/.

5、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2018-5. https://odphp.health.gov/healthypeople/tools-action/browse-evidence-based-resources/prostate-cancer-screening.

6、Koulikov D, Mamber A, Fridmans A, et al. Why I cannot find the prostate? Behind the subjectivity of rectal exam. ISRN Urol. 2012;2012:456821.

7、Politico. Biden diagnosed with aggressive form of prostate cancer. 2025-5-18.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5/18/joe-biden-prostate-cancer-00356411.8. Khalid SY, Waraich TA, Elamin A. Evaluat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Derived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Density in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umor Aggressiveness. Cureus. 2024 Nov 24;16(11):e74368.

也有不少人质疑:骨转移需数年发展,其医疗团队为何从未察觉?纽约市现代泌尿科诊所泌尿科专家DavidShusterman博士暗示:“拜登可能早已知情。

美国东部时间5月18日下午,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布声明,82岁的拜登被确诊为恶性前列腺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声明写道:上周,拜登的泌尿系统症状日益严重,医生诊断他患有前列腺结节;周五,医生诊断他罹患癌症

图源:拜登办公室

病理报告显示,医生给出的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高达9分——这一评分体系下,9分意味着癌细胞形态“极不正常”,分化极差,侵袭性强到足以在短时间内突破前列腺屏障。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泌尿肿瘤学教授Benjamin Davis表示:一旦癌症扩散到骨骼,意味着它已无法治愈。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很多人表示不解:拜登并非普通患者,作为前总统,他曾享受着全球几乎顶级的医疗特权。虽然卸任后不再享受白宫医疗办公室的服务,但其依然享有比普通人优越的医疗和健康管理资源。然而,这些“光环”并未阻止悲剧的发生。

华盛顿邮报网页截图

按声明的表述,拜登从发现前列腺结节到确诊晚期前列腺癌之间只隔短短数天。恶疾潜藏了多久?答案无人知晓。拥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拜登尚且如此,那么普通人又将如何?癌症这个潜行的“杀手”,真的无法预防吗?

这场迟到的诊断敲响全球健康的警钟

前列腺癌的“沉默”与医学技术的局限

前列腺癌被人们称为“狡猾的男性杀手”,其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即使出现尿频和夜尿增多,也常被误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从而使人们降低警惕。拜登的遭遇亦是如此,他因“泌尿系统症状加剧”就诊,才偶然发现了这个致命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涛教授接受“光明卫生”采访时表示,由于前列腺癌存在隐匿性、潜伏性,不少患者经常是由于其他原因检查发现前列腺癌,然而此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机会。数据显示,我国仅30%的患者就诊时尚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其余70%的患者均为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这些患者无法接受局部根治性治疗,预后也较差。

更棘手的是,常规筛查手段存在天然短板。血液PSA检测虽能提示风险,但其特异性仅66.67%-85.19%,炎症、增生都可能导致假阳性;而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漏检率较高,尤其是在PSA水平较低(<4 ng/mL)的情况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所以,即便拜登的医疗团队拥有高端医疗技术,也难以捕捉骨髓中的“微转移”癌细胞。

美国筛查指南的争议:病情贻误的又一“真凶”

美国医学界对PSA筛查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PSA筛查可能导致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明确建议70岁以上男性停止常规PSA筛查,因为这一年龄段的男性通常预期寿命较短,且筛查可能导致过度的诊断和治疗风险。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也指出,对于70岁以上的男性,尤其是74岁以上的男性,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筛查有益。

图源: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过度诊断指筛查检测出本不会在患者一生中引发健康问题的疾病,导致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或心理负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与年龄和PSA水平密切相关,限制PSA筛查的年龄范围可以显著减少过度诊断。拜登团队可能严格遵循了相关指南,但其高侵袭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表明,高龄并非完全排除侵袭性癌的依据 。

此外,也有不少人质疑:骨转移需数年发展,其医疗团队为何从未察觉?纽约市现代泌尿科诊所泌尿科专家David Shusterman博士暗示:“拜登可能早已知情。”On Balance节目的主持人Leland Vittert则认为, 其确诊时机耐人寻味。声明发布恰逢一本质疑拜登心理状态的新书发布前夕。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此事背后的政治因素,但公众的质疑仍难打消。

图源:ABC News网站截图

晚期≠绝望

前列腺癌具有显著的年龄分布特点,80%的病例发生于65岁以上男性,且疾病呈多阶段进展特性。根据病程可分为局限性前列腺癌、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mHSPC)、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多数患者会进展为mCRPC,其中90%会发生骨转移,此时5年生存率仅3%。该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肿瘤局限阶段无明显不适,一旦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入晚期。

尽管拜登的病情凶险,临床仍为他保留了“与癌共存”的窗口。奥兰多健康中心Jamin Brahmbhatt医生指出:“即使骨转移患者,通过激素疗法、化疗、放疗的个性化组合,仍可维持数年高质量生存。”

图源:US News Health

拜登的癌症对激素敏感,这堪称不幸中的万幸。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能暂时压制癌细胞,而新型靶向药物如177Lu-PSMA,可将50%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至数年以上。不过,治疗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记忆衰退、骨质疏松可能加剧这位八旬老人的健康危机。

这场战役没有“治愈”的终点,却需要权衡生存质量与医疗干预的边界——这也是所有晚期癌症患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科学诊断与分层治疗构建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体系

当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男性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达141.43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4.1%,仅次于肺癌。从地域分布看,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癌种首位,2024年预计发病人数达29.90万;我国前列腺癌患者人数则从2016年的17万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44万,年均增长率超25%,预计2025年将增至108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诊疗超过50%的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处于进展期,导致5年生存率为71.1%,低于美国的97.5%,这与我国早期筛查普及不足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突破隐匿性的关键防线

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依赖于系统性筛查。对于40岁以上、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筛查前需向受检者充分说明检测的风险与获益。高危人群(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携带BRCA2等遗传突变基因者)应提前至40岁前启动筛查,并缩短检测间隔。临床诊断需结合直肠指检、多参数MRI等影像学检查,对疑似结节进一步行穿刺活检,通过病理分析(如格里森评分)明确肿瘤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分层治疗:基于疾病阶段的个体化策略

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或放疗实现临床治愈。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依赖雄激素驱动,内分泌疗法(如雄激素剥夺疗法ADT)贯穿治疗全程,是激素敏感阶段的核心手段。当疾病进展至去势抵抗阶段(CRPC),可采用二代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如阿比特龙、恩杂鲁胺)延缓病情;对于存在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基因分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提供了新选择。针对骨转移患者,需早期联合双膦酸盐、地诺单抗等药物,以降低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的发生风险。然而,目前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仍面临瓶颈,现有疗法多只能推迟病情数月,无法彻底阻断进展,亟需创新药物研发与治疗手段突破。

拜登病例为公众敲响了前列腺癌防治的警钟——这种"沉默的杀手"因其隐匿性与进展性,对个人健康管理与社会医疗体系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个体而言,培养健康生活习惯、重视定期筛查,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对社会而言,完善肿瘤三级预防体系、提升全周期健康管理能力,是守护公众健康的基石。从前列腺癌防治延伸至全民肿瘤防控,这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关乎全民健康福祉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团队与公众的共同参与,构筑起守护生命的立体防线。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检查没做对,得了癌症都不知道!20种常见恶性肿瘤筛查“金标准”来了[Z/OL].[2025-4].https://mp.weixin.qq.com/s/2C6QkiXxg1mAdAsyCHw5yw

2、CC情报局.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他曾数次患癌,这次有生命危险吗?[2025-5].https://mp.weixin.qq.com/s/8rSMakQmzPfHdMz9r4Ehgg

3、赫捷,陈万青,李霓,等.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国肿瘤,2022,31(01):1-30.

4、News Nation. Biden likely knew he had cancer for a long time: Urologist. 2025-5-19. https://www.newsnationnow.com/politics/joe-biden-prostate-cancer-diagnosis-doctor/.

5、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2018-5. https://odphp.health.gov/healthypeople/tools-action/browse-evidence-based-resources/prostate-cancer-screening.

6、Koulikov D, Mamber A, Fridmans A, et al. Why I cannot find the prostate? Behind the subjectivity of rectal exam. ISRN Urol. 2012;2012:456821.

7、Politico. Biden diagnosed with aggressive form of prostate cancer. 2025-5-18.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5/18/joe-biden-prostate-cancer-00356411.8. Khalid SY, Waraich TA, Elamin A. Evaluat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Derived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Density in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umor Aggressiveness. Cureus. 2024 Nov 24;16(11):e74368.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