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木兮
编辑/娜娜
近日,盒马接连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市场关注。笔者了解到,近期盒马多个产品登上“黑榜”,包括盒马潍坊店销售的来自小町蛋业的保洁无抗鲜鸡蛋,地美硝唑和甲氧苄啶超标;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销售的即食绿心猕猴桃,氯吡脲超标;杭州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德清银泰城分公司销售的多宝鱼,甲硝唑超标;合肥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销售的库尔勒香梨,乙螨唑超标。
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品牌形象必然受到影响,企业第一管理者责无旁贷。据知情人士透露,盒马集团于今年4月16日发布组织公告,宣布盒马鲜生事业部原CEO赵家钰退休,并同时成立盒马鲜生经营管理部,由沈刚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线下业务。而自沈刚上任以来,作为盒马鲜生事业部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导致盒马鲜生接连被曝出食品安全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大家都知道,在当今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兴起,盒马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食品安全状况更加备受瞩目。然而,盒马最近却连续出现食安问题,明显出现重大管理失职,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对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深入分析盒马现行的食品安全机制以及源头管控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于解决盒马的食安危机以及推动整个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盒马现行食安机制解析
1、供应商准入与审核体系
盒马内部其实构建了一套“全链路品控体系”,该体系涵盖供应商资质审核、原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等多个环节。例如,在与鸡蛋供应商小町蛋业合作时,盒马曾要求其提供兽药残留检测报告。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该体系暴露出动态监管不足的问题。涉事鸡蛋在初次抽检不合格后,尽管供应商提交了第三方复检合格报告,但暴露盒马门店响应不及时问题。有效的动态监管能够显著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而盒马门店在这方面有待提升。
2、第三方检测与复检流程
盒马依赖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但此流程存在滞后性。以南京猕猴桃氯吡脲超标事件为例,检测结果公布后,盒马仅回应“处理客户投诉”,未主动披露复检进展。同时,供应商因流程问题未能及时提交复检申请,导致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种情况表明,盒马在第三方检测与复检流程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3、数字化追溯系统
盒马内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盲区。在库尔勒香梨乙螨唑超标事件中,盒马未能提供明确的供应链路径,仅以“与供应商终止合作”回应,从中暴露出盒马数字化追溯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快速定位问题源头,从而也无法提高食品安全管控效率。
4、区域化管理漏洞
盒马采取“总部统管+区域自治”模式,这导致不同城市门店执行标准不一。潍坊鸡蛋和南京猕猴桃问题分别由山东、江苏两地监管部门发现,但盒马总部统一应急响应机制不及时。这种区域管理的差异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使得盒马在应对跨区域食安问题时难以形成有效且快速的应对措施。
二、源头食安问题的管控失效关键节点
前几天,联商网发表了一篇题为《盒马鸡蛋摊上事儿,零售商如何走出食安责任困境?》的文章,非常有意思,特别是文章有个观点被多数零售同行认同。文章认为“为什么零售商老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背锅’?”文章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消费者认知的“品牌锚定效应”,然后是供应链管理的“长尾风险”,最后是法律责任的“终端归责原则”。为此,特告诫所有零售同行,就算“背锅”再委屈,食安问题责无旁贷!
因此,洞察源头食安问题的管控失效关键节点就显得至关重要,总结如下:
1、供应链环节失控
供应商筛选缺陷:相关数据显示,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如果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将增加食安隐患。
多级分销风险:例如在猕猴桃膨大剂超标事件中,问题可能源于种植环节,但如果零售商对原产地农残管控不足,过度依赖下游供应商自查,加上多级分销模式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零售商难以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导致源头食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生产加工环节隐患
代工模式风险:代工模式虽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零售商如缺乏对代工厂的有效监督,就会使得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较大的食安隐患。
冷链管理漏洞:冷链运输对于保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如果零售商在冷链管理方面的不足,就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影响食品安全。
3、流通与销售环节疏漏
门店品控薄弱:门店作为商品销售的最后一道关卡,其品控的薄弱容易导致问题商品流入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临期商品处理争议:有效的临期商品管理能够避免过期商品的销售,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如零售商在这方面出现管理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
三、行业食安问题反思与建议
1、对盒马的反思
战略扩张与品控失衡:2024年以来,盒马启动快速下沉扩张,虽然在品控方面持续投入,但近期引发了一系列食安问题暴露管理存在失职。
危机应对失当:面对舆情,多以“退款”“终止合作”应对,未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追责,而沈刚自上任以来就持续暴露多起食安问题,且未主动披露溯源进展,加剧了消费者信任危机,暴露出其管理能力缺失。还记得几年前盒马处理“胡萝卜事件”,雷厉风行拿下相关责任人,让食安警钟在盒马人头顶长鸣;而针对近期食安事件却并未看到盒马CEO百何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并公之于众。
相比之下,胖东来在这方面就十分果断,公开、透明。在信息时代,及时、透明的危机应对能够有效缓解消费者的担忧,而盒马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零售行业通病与改进方向
供应链透明化:建议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路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不可篡改的记录,确保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管控水平。
动态监管机制:建立“飞行检查+突击抽检”制度,如对供应商实施季度轮换评估。动态监管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消费者共治:开通食安问题实时反馈通道,参考欧盟“食品可追溯性条例”建立赔偿基金。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受益者和监督者,其参与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3、供应链体系重构建议
缩短供应链层级:减少代工环节,推广“基地直采+中央厨房”模式。缩短供应链层级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的不确定性,提高对源头的管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技术赋能品控:部署AI视觉检测设备,对生鲜产品异物、腐烂进行实时识别,降低人工误差。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品控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行业标准协同:统一的行业标准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规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写在最后
盒马的食安危机本质上是新零售扩张与生鲜品控体系的冲突。要破解这一困局,盒马需从“结果管控”转向“过程管控”,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重构信任基石。正如专家所言:“食品安全不是成本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未来,盒马及整个零售行业应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道防线,通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和供应链体系,让消费者在享受“盒区房”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安心。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将新兴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食品安全管控,以及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协同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挑战。
另外,食安问题警钟长鸣,对相关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追责,并公之于众,公开、透明,有效缓解在信息时代的消费者担忧,重塑品牌现象。
登录 | 注册
盒马鸡蛋摊上事儿,零售商如何走出食安责任困境?
盒马再上质量黑榜,生鲜巨头如何守住食安底线?
盒马带火的HPP果蔬汁拉动果汁市场重回增长
“养生水”风起,盒马如何抢占百亿赛道?
盒马NB、奥乐齐引发行业对标,社区折扣店是门好生意?
“脆皮打工人”带火养生水,盒马连推20款“水替”新品
1-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木兮
编辑/娜娜
近日,盒马接连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市场关注。笔者了解到,近期盒马多个产品登上“黑榜”,包括盒马潍坊店销售的来自小町蛋业的保洁无抗鲜鸡蛋,地美硝唑和甲氧苄啶超标;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销售的即食绿心猕猴桃,氯吡脲超标;杭州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德清银泰城分公司销售的多宝鱼,甲硝唑超标;合肥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销售的库尔勒香梨,乙螨唑超标。
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品牌形象必然受到影响,企业第一管理者责无旁贷。据知情人士透露,盒马集团于今年4月16日发布组织公告,宣布盒马鲜生事业部原CEO赵家钰退休,并同时成立盒马鲜生经营管理部,由沈刚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线下业务。而自沈刚上任以来,作为盒马鲜生事业部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导致盒马鲜生接连被曝出食品安全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大家都知道,在当今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兴起,盒马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食品安全状况更加备受瞩目。然而,盒马最近却连续出现食安问题,明显出现重大管理失职,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对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深入分析盒马现行的食品安全机制以及源头管控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于解决盒马的食安危机以及推动整个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盒马现行食安机制解析
1、供应商准入与审核体系
盒马内部其实构建了一套“全链路品控体系”,该体系涵盖供应商资质审核、原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等多个环节。例如,在与鸡蛋供应商小町蛋业合作时,盒马曾要求其提供兽药残留检测报告。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该体系暴露出动态监管不足的问题。涉事鸡蛋在初次抽检不合格后,尽管供应商提交了第三方复检合格报告,但暴露盒马门店响应不及时问题。有效的动态监管能够显著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而盒马门店在这方面有待提升。
2、第三方检测与复检流程
盒马依赖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但此流程存在滞后性。以南京猕猴桃氯吡脲超标事件为例,检测结果公布后,盒马仅回应“处理客户投诉”,未主动披露复检进展。同时,供应商因流程问题未能及时提交复检申请,导致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种情况表明,盒马在第三方检测与复检流程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3、数字化追溯系统
盒马内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盲区。在库尔勒香梨乙螨唑超标事件中,盒马未能提供明确的供应链路径,仅以“与供应商终止合作”回应,从中暴露出盒马数字化追溯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快速定位问题源头,从而也无法提高食品安全管控效率。
4、区域化管理漏洞
盒马采取“总部统管+区域自治”模式,这导致不同城市门店执行标准不一。潍坊鸡蛋和南京猕猴桃问题分别由山东、江苏两地监管部门发现,但盒马总部统一应急响应机制不及时。这种区域管理的差异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使得盒马在应对跨区域食安问题时难以形成有效且快速的应对措施。
二、源头食安问题的管控失效关键节点
前几天,联商网发表了一篇题为《盒马鸡蛋摊上事儿,零售商如何走出食安责任困境?》的文章,非常有意思,特别是文章有个观点被多数零售同行认同。文章认为“为什么零售商老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背锅’?”文章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消费者认知的“品牌锚定效应”,然后是供应链管理的“长尾风险”,最后是法律责任的“终端归责原则”。为此,特告诫所有零售同行,就算“背锅”再委屈,食安问题责无旁贷!
因此,洞察源头食安问题的管控失效关键节点就显得至关重要,总结如下:
1、供应链环节失控
供应商筛选缺陷:相关数据显示,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如果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将增加食安隐患。
多级分销风险:例如在猕猴桃膨大剂超标事件中,问题可能源于种植环节,但如果零售商对原产地农残管控不足,过度依赖下游供应商自查,加上多级分销模式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零售商难以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导致源头食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生产加工环节隐患
代工模式风险:代工模式虽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零售商如缺乏对代工厂的有效监督,就会使得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较大的食安隐患。
冷链管理漏洞:冷链运输对于保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如果零售商在冷链管理方面的不足,就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影响食品安全。
3、流通与销售环节疏漏
门店品控薄弱:门店作为商品销售的最后一道关卡,其品控的薄弱容易导致问题商品流入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临期商品处理争议:有效的临期商品管理能够避免过期商品的销售,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如零售商在这方面出现管理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
三、行业食安问题反思与建议
1、对盒马的反思
战略扩张与品控失衡:2024年以来,盒马启动快速下沉扩张,虽然在品控方面持续投入,但近期引发了一系列食安问题暴露管理存在失职。
危机应对失当:面对舆情,多以“退款”“终止合作”应对,未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追责,而沈刚自上任以来就持续暴露多起食安问题,且未主动披露溯源进展,加剧了消费者信任危机,暴露出其管理能力缺失。还记得几年前盒马处理“胡萝卜事件”,雷厉风行拿下相关责任人,让食安警钟在盒马人头顶长鸣;而针对近期食安事件却并未看到盒马CEO百何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并公之于众。
相比之下,胖东来在这方面就十分果断,公开、透明。在信息时代,及时、透明的危机应对能够有效缓解消费者的担忧,而盒马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零售行业通病与改进方向
供应链透明化:建议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路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不可篡改的记录,确保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管控水平。
动态监管机制:建立“飞行检查+突击抽检”制度,如对供应商实施季度轮换评估。动态监管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消费者共治:开通食安问题实时反馈通道,参考欧盟“食品可追溯性条例”建立赔偿基金。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受益者和监督者,其参与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3、供应链体系重构建议
缩短供应链层级:减少代工环节,推广“基地直采+中央厨房”模式。缩短供应链层级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的不确定性,提高对源头的管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技术赋能品控:部署AI视觉检测设备,对生鲜产品异物、腐烂进行实时识别,降低人工误差。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品控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行业标准协同:统一的行业标准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规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写在最后
盒马的食安危机本质上是新零售扩张与生鲜品控体系的冲突。要破解这一困局,盒马需从“结果管控”转向“过程管控”,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重构信任基石。正如专家所言:“食品安全不是成本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未来,盒马及整个零售行业应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道防线,通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和供应链体系,让消费者在享受“盒区房”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安心。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将新兴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食品安全管控,以及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协同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挑战。
另外,食安问题警钟长鸣,对相关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追责,并公之于众,公开、透明,有效缓解在信息时代的消费者担忧,重塑品牌现象。
登录 | 注册
盒马鸡蛋摊上事儿,零售商如何走出食安责任困境?
盒马再上质量黑榜,生鲜巨头如何守住食安底线?
盒马带火的HPP果蔬汁拉动果汁市场重回增长
“养生水”风起,盒马如何抢占百亿赛道?
盒马NB、奥乐齐引发行业对标,社区折扣店是门好生意?
“脆皮打工人”带火养生水,盒马连推20款“水替”新品
1-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