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上上千
编辑/娜娜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关税与经济动荡如同汹涌暗流,冲击着各行各业。
作为全球零售巨头的沃尔玛,近日投下一颗震撼弹:受关税和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5月起,部分商品价格将上调。这一消息不仅在零售领域激起千层浪,更引发了各界对关税政策、零售业未来走向以及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广泛关注与深度思考。
沃尔玛的此番涨价绝非偶然,而是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的无奈之举,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零售业在关税阴霾下的艰难处境。
一、沃尔玛的“低价神话”难再续
关税的冲击犹如一记重锤,直接砸向沃尔玛的供应链体系。长期以来,沃尔玛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尤其是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97%的婴儿推车来自中国,而这类高度依赖进口的商品,在关税的重压下成本飙升。不仅如此,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对于大量通过直邮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小型商品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直邮成本骤然增加。这使得沃尔玛在采购环节面临巨大成本挑战,许多商品进价大幅攀升,侵蚀了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供应链成本全面失控。2024年,物流费用飙升,燃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水涨船高。在原材料方面,如玻璃纤维等替代材料价格也一路走高。而沃尔玛秉持的低毛利模式,毛利率通常在20%-30%之间,面对如此汹涌的成本上涨潮,根本无力独自承担。以运输一批从亚洲进口的家具为例,物流成本的增加以及关税的提升,使得每件家具到达美国仓库时,成本较以往增加了近20%,这对于靠走量盈利的沃尔玛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为应对成本危机,沃尔玛不得不采取涨价策略。公司计划分阶段调价,本月底将率先对部分商品进行试点涨价,观察市场反应,到6月则会将涨价范围进一步铺开。这一决策意味着沃尔玛不得不放弃多年来引以为傲的“低价承诺”,以维持基本盈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将直接影响到购物支出,尤其是那些依赖沃尔玛日常购物的家庭,生活成本将显著增加。
二、行业的“左右手互博”
面对关税冲击,零售行业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但这些策略往往存在诸多局限性。部分企业试图通过供应链转移来降低成本,如玩具制造商会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迁至关税较低的国家。然而,这一过程耗时耗力,需要大量前期投资用于新工厂建设、员工培训以及供应链重新搭建。新工厂从筹备到正式投入生产,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期间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如当地政策变动、劳动力素质差异等问题,这使得供应链转移难以在短期内缓解成本压力。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提前囤货来对冲风险,如Shoe Carnival等零售商在关税政策变动前大量采购商品。但这种方式只能提供短暂的缓冲,随着库存逐渐消耗,企业仍需面对成本上升的现实。而且,提前囤货还存在库存积压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大量积压的货物将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从行业利润层面来看,摩根士丹利预测,零售业毛利可能下降16%,息税前利润(EBIT)更是会大跌30%。在商品需求方面,必需品与高利润品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食品杂货等生活必需品,由于消费者刚性需求,销量相对稳定,但这类商品本身利润较低,难以弥补整体利润下滑的缺口。而电子等非必需品,尽管利润较高,但消费者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往往会缩减开支,减少购买,这进一步加剧了零售商的利润困境。
对于零售商而言,还面临着消费者取舍的悖论。一方面,生活必需品是吸引消费者到店的重要因素,能为门店带来稳定客流;另一方面,非必需品的销售则对利润贡献较大。但在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而减少非必需品购买,并将目光转向二手市场时,零售商陷入了“保销量”与“保利润”的两难抉择。如果跟随沃尔玛涨价,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流失;若不涨价,则自身利润难以维系,整个行业陷入了艰难的结构性困境。
三、零售业的转型阵痛
在关税与经济动荡的持续影响下,美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分层。中产阶级群体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开始缩减非必需开支。例如,电子产品的更换周期明显延长,以往每两年更换一次手机的消费者,如今可能会将更换周期延长至三年甚至更久。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有限,对生活成本的变化更为敏感,他们更加依赖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提供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刚需品。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在食品杂货等必需品上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0%,这些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面对消费行为的分化,零售商被迫优化商品种类(SKU)。沃尔玛开始更加注重高性价比商品的采购与上架,减少一些高端、非必需且价格敏感度高的商品品类,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供应链本土化进程明显提速。沃尔玛积极与本土供应商加强合作,增加本土生产商品的比例,不仅可以降低关税风险,还能减少运输等中间环节成本。许多中小企业也纷纷转向“美国制造”等高溢价模式求生,尽管生产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但通过品牌塑造和产品差异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压力。
随着行业的调整,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深刻洗牌。塔吉特、Costco等竞争对手,凭借其差异化服务和独特的会员模式,正积极争夺中高端客群。这将促使整个零售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那些无法有效应对关税挑战、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小型零售商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曾经以低价策略主导的零售时代或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写在最后
沃尔玛的涨价事件,为整个零售业敲响了警钟。它清晰地折射出关税政策与全球化供应链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矛盾,对于那些依赖低利润模式运营的企业而言,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零售业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供应链韧性与成本结构,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从政策与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如果关税长期化,行业重构供应链布局将成为必然趋势。本土化与自动化有望成为关键破局点。通过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企业可以降低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减少关税风险;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强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涨价潮无疑增加了生活成本,但性价比仍将是他们购物决策的核心竞争维度。沃尔玛或许可以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商品种类,借机巩固在必需品市场的份额。然而,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将是沃尔玛以及整个零售行业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沃尔玛的“涨价潮”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经营决策,更是整个零售行业在关税时代面临困境与变革的缩影。在这场经济风暴中,只有那些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战略的企业,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站稳脚跟,而消费者也将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未来,零售业的走向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与变革。
登录 | 注册
沃尔玛中国公布最新业绩,山姆依旧能打
沃尔玛中国一季度净销售额482亿,同比增长22.5%
沃尔玛试水小店,“偷师”奥乐齐ALDI?
巨头认怂,沃尔玛连夜向中国供应商“求和”
联商头条:永辉四家调改店开业;天猫超市投30亿扶持品牌商家
沃尔玛供应商招募系统上线,为外贸企业开设绿色通道
上上千
|发表文章10篇
|最近内容
从沃尔玛“涨价潮”管窥零售业困局
2025-05-19 10:38
“京东牌”鲶鱼,到底是外卖搅局者还是破局者?
2025-05-15 11:06
淘宝、京东、美团,即时零售角逐战谁能更胜一筹?
2025-05-07 11:29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上上千
编辑/娜娜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关税与经济动荡如同汹涌暗流,冲击着各行各业。
作为全球零售巨头的沃尔玛,近日投下一颗震撼弹:受关税和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5月起,部分商品价格将上调。这一消息不仅在零售领域激起千层浪,更引发了各界对关税政策、零售业未来走向以及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广泛关注与深度思考。
沃尔玛的此番涨价绝非偶然,而是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的无奈之举,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零售业在关税阴霾下的艰难处境。
一、沃尔玛的“低价神话”难再续
关税的冲击犹如一记重锤,直接砸向沃尔玛的供应链体系。长期以来,沃尔玛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尤其是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97%的婴儿推车来自中国,而这类高度依赖进口的商品,在关税的重压下成本飙升。不仅如此,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对于大量通过直邮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小型商品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直邮成本骤然增加。这使得沃尔玛在采购环节面临巨大成本挑战,许多商品进价大幅攀升,侵蚀了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供应链成本全面失控。2024年,物流费用飙升,燃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水涨船高。在原材料方面,如玻璃纤维等替代材料价格也一路走高。而沃尔玛秉持的低毛利模式,毛利率通常在20%-30%之间,面对如此汹涌的成本上涨潮,根本无力独自承担。以运输一批从亚洲进口的家具为例,物流成本的增加以及关税的提升,使得每件家具到达美国仓库时,成本较以往增加了近20%,这对于靠走量盈利的沃尔玛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为应对成本危机,沃尔玛不得不采取涨价策略。公司计划分阶段调价,本月底将率先对部分商品进行试点涨价,观察市场反应,到6月则会将涨价范围进一步铺开。这一决策意味着沃尔玛不得不放弃多年来引以为傲的“低价承诺”,以维持基本盈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将直接影响到购物支出,尤其是那些依赖沃尔玛日常购物的家庭,生活成本将显著增加。
二、行业的“左右手互博”
面对关税冲击,零售行业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但这些策略往往存在诸多局限性。部分企业试图通过供应链转移来降低成本,如玩具制造商会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迁至关税较低的国家。然而,这一过程耗时耗力,需要大量前期投资用于新工厂建设、员工培训以及供应链重新搭建。新工厂从筹备到正式投入生产,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期间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如当地政策变动、劳动力素质差异等问题,这使得供应链转移难以在短期内缓解成本压力。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提前囤货来对冲风险,如Shoe Carnival等零售商在关税政策变动前大量采购商品。但这种方式只能提供短暂的缓冲,随着库存逐渐消耗,企业仍需面对成本上升的现实。而且,提前囤货还存在库存积压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大量积压的货物将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从行业利润层面来看,摩根士丹利预测,零售业毛利可能下降16%,息税前利润(EBIT)更是会大跌30%。在商品需求方面,必需品与高利润品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食品杂货等生活必需品,由于消费者刚性需求,销量相对稳定,但这类商品本身利润较低,难以弥补整体利润下滑的缺口。而电子等非必需品,尽管利润较高,但消费者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往往会缩减开支,减少购买,这进一步加剧了零售商的利润困境。
对于零售商而言,还面临着消费者取舍的悖论。一方面,生活必需品是吸引消费者到店的重要因素,能为门店带来稳定客流;另一方面,非必需品的销售则对利润贡献较大。但在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而减少非必需品购买,并将目光转向二手市场时,零售商陷入了“保销量”与“保利润”的两难抉择。如果跟随沃尔玛涨价,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流失;若不涨价,则自身利润难以维系,整个行业陷入了艰难的结构性困境。
三、零售业的转型阵痛
在关税与经济动荡的持续影响下,美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分层。中产阶级群体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开始缩减非必需开支。例如,电子产品的更换周期明显延长,以往每两年更换一次手机的消费者,如今可能会将更换周期延长至三年甚至更久。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有限,对生活成本的变化更为敏感,他们更加依赖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提供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刚需品。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在食品杂货等必需品上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0%,这些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面对消费行为的分化,零售商被迫优化商品种类(SKU)。沃尔玛开始更加注重高性价比商品的采购与上架,减少一些高端、非必需且价格敏感度高的商品品类,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供应链本土化进程明显提速。沃尔玛积极与本土供应商加强合作,增加本土生产商品的比例,不仅可以降低关税风险,还能减少运输等中间环节成本。许多中小企业也纷纷转向“美国制造”等高溢价模式求生,尽管生产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但通过品牌塑造和产品差异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压力。
随着行业的调整,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深刻洗牌。塔吉特、Costco等竞争对手,凭借其差异化服务和独特的会员模式,正积极争夺中高端客群。这将促使整个零售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那些无法有效应对关税挑战、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小型零售商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曾经以低价策略主导的零售时代或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写在最后
沃尔玛的涨价事件,为整个零售业敲响了警钟。它清晰地折射出关税政策与全球化供应链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矛盾,对于那些依赖低利润模式运营的企业而言,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零售业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供应链韧性与成本结构,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从政策与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如果关税长期化,行业重构供应链布局将成为必然趋势。本土化与自动化有望成为关键破局点。通过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企业可以降低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减少关税风险;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强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涨价潮无疑增加了生活成本,但性价比仍将是他们购物决策的核心竞争维度。沃尔玛或许可以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商品种类,借机巩固在必需品市场的份额。然而,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将是沃尔玛以及整个零售行业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沃尔玛的“涨价潮”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经营决策,更是整个零售行业在关税时代面临困境与变革的缩影。在这场经济风暴中,只有那些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战略的企业,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站稳脚跟,而消费者也将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未来,零售业的走向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与变革。
登录 | 注册
沃尔玛中国公布最新业绩,山姆依旧能打
沃尔玛中国一季度净销售额482亿,同比增长22.5%
沃尔玛试水小店,“偷师”奥乐齐ALDI?
巨头认怂,沃尔玛连夜向中国供应商“求和”
联商头条:永辉四家调改店开业;天猫超市投30亿扶持品牌商家
沃尔玛供应商招募系统上线,为外贸企业开设绿色通道
上上千
|发表文章10篇
|最近内容
从沃尔玛“涨价潮”管窥零售业困局
2025-05-19 10:38
“京东牌”鲶鱼,到底是外卖搅局者还是破局者?
2025-05-15 11:06
淘宝、京东、美团,即时零售角逐战谁能更胜一筹?
2025-05-07 11:29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