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始终是A股科技赛道重要主线之一。
双林股份是备受市场追捧的超级牛股。自去年9月24日以来,股价累计大涨485%,仅次于长盛轴承同期的510%。若再把时间线拉长,统计去年2月初至今,双林股份更是暴涨近12倍,涨幅遥遥领先。
不过,近期双林股份股价在高位盘整,并在5月16日板块整体上涨之际,盘中突然下杀10%,收盘仍大跌4%。
这一逆势表现,引发了一些投资者担忧:双林股份此前股价大幅飙升是否明显透支了未来成长性?
在2016年之前,双林股份营收、净利润均稳步上升。之后,公司注入澳大利亚DSI部分股权资产,增加了用于燃气车的变速箱业务,业绩开始大变脸。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17—2020年,DSI公司大幅亏损超4亿元,对双林股份母公司造成了承重打击。其中,2018—2019年,公司罕见连续大幅亏损0.62亿元、9.47亿元。
从2023年开始,双林股份逐步剥离变速箱业务,于2024年进行了资产减值,并彻底关闭了生产线。此外,公司切入新业务,包括开发EHB制动、机器人用滚柱丝杠等。
当前,双林股份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内外饰以及机电部件(保险杠、门板、立柱、中控等以及座椅水平驱动器、汽车座椅电机等)、轮毂轴承、新能源电机,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3.6%、26.6%、13.7%。
2024年,双林股份营收为49.1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为4.97亿元,同比大增超510%。扣除金石投资1.6亿元等非经常损益外,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6亿元,与DSI资产注入前的2016年大致相当。
2025年一季度,双林股份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82%。这一表现印证了主营业务的较高景气度,背后源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走高,以及公司绑定了下游更多客户带来的相关业务增长。
比如,水平滑轨电机在2024年通过了佛瑞亚、安道拓、李尔等座椅大客户的验证。要知道,这三家均为全球汽车座椅领域Tier1供应商,合计占据全球近50%市场份额。
因主营业务进展顺利以及DSI资产拖累减少,双林股份盈利能力也有所回升。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1.6%,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扣非净利率为10.29%,创下2012年以来新高。
双林股份基本面出现困境反转,是股价大幅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不过,接下来汽车主营业务不宜给予过高增长预期。
据Wind统计信达证券、中金公司、东北证券等14家券商机构中位数预测(11家在一季报业绩高增预告之后给出),2025年公司营收增长15.7%,但净利润增速将回落至3.3%,2026年双双回升至16%以上。
从逻辑上讲,双林股份除座椅水平驱动器核心产品外,其余业务经营壁垒不算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很难出现连续爆炸式增长。
这里,值得讲一下双林股份的HDM产品,对后来顺利切入丝杠业务至关重要。
HDM产品核心零部件较多,包括微电机、精密蜗轮、蜗杆、减速齿轮和丝杆等,加上传动误差需控制在±0.005mm以内、生产需高精度磨床设备以及较高工艺技术要求等,此前长期被德国博泽(Brose)、日本电装(Denso)等海外巨头垄断。
双林股份自2000年立项HDM,于近年来打破垄断,实现了大范围国产替代。2023年,公司HDM产品出货量高达3000万件,国内市占率40%排名第一,全球占比20%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供应商。
而HDM与行星滚柱丝杠在技术上具有很强同源性,包括传动方式、负载分布、承载能力、运动控制精度等方面。尤其是两者在螺纹加工、齿轮制造等核心工艺上相通。
2024年5月,双林股份立项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12月底,便建立了年产12000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试制产线。
今年1月,双林股份收购了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在内螺纹磨床加工精度可达C3、C2级,外螺纹床加工精度可达P3、P2级,技术实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这起收购案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方面,磨床是滚柱丝杠加工的技术壁垒之一,直接决定了其加工精度,也被认为是能够“卡脖子”的核心制造设备。另一方面,双林股份收购后,采购磨床成本从千万级大幅下降至300万元,且交付周期大幅缩短,有利于减少丝杠产品制造成本。
今年3月,双林股份发布了首款国产“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该款产品传动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承载能力较滚珠丝杠提升300%,使用寿命延长3倍等。
该产品同样打破了此前长期被德国博泽(Brose)、日本电装(Denso)、瑞士Rollvis和NSK等海外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而Brose、Denso等企业也正是双林股份在HDM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
目前,双林股份的行星滚柱丝杠已送样宇树科技、拓普集团(间接送特斯拉)等客户,并对接了国内两家新势力车企,或于2025年4月交付第一批样件。此外,公司灵巧手滚柱丝杠也已经送样宇树科技、兆威机电等客户,且同步开发TB及两家新势力车企等客户灵巧手微型滚柱丝杠。
值得一提的是,双林股份也具备了人形机器人用线性关节模组总成能力,正为国内两家新势力车企定制开发同款线性关节模组总成,或已于2025年4月交付。
要知道,关节模组包括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力矩传感器、编码器、轴承等众多零部件,占特斯拉机器人总成本的22%以上。目前,具备人形机器人关节总成能力的企业很少,主要是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原汽车总成商)以及潜在玩家震裕科技等。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但离大规模量产还需数年时间。因此,包括双林股份在内的众多机器人相关公司,目前均不会释放明显的业绩增量。
在我看来,当前资本市场最为在意的是谁家技术进展最快,谁家能绑定更多下游机器人主机厂,谁就将在未来抢占更多机器人零部件市场份额的可能,当前给到的估值也会更高。
试想,若没有机器人业务预期加持,资本市场给双林股份20倍估值可能都算比较乐观了,如今PE(TTM)高达50倍以上。
双林股份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飙涨这么多,除了业绩反转以及机器人业务激进预期外,还跟机构凶猛抱团密切相关。
今年一季度,国内公募基金收益率前十中,有7家重仓了机器人。其中,鹏华、永赢某两只机器人主题基金,市场规模均超100亿,分别持有双林股份1060万股(2.65%)、354万股(0.88%),分别位列公司第三大、第五大股东,而2025Q4仅为268万股、0。
外资同样对机器人感兴趣。截止一季度末,北向资金持股双林股份2.18%,较2024Q4末增持了1.73%。另外,以摩根士丹利为例,今年一季度,新入上市企业前十大股东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基础化工以及汽车,分别有55、25家、19家。而机械、汽车正是机器人企业扎堆赛道。
机构抱团包括双林股份在内的机器人是有风险的。一方面,一旦A股大盘因宏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市场风险偏好急剧收敛,机器人抱团瓦解风险增大,可能引发短时间内大幅回调。今年4月初就是其典型,诸多机器人公司在短短几个交易日之内回调了30%以上。
另一方面,机构极致抱团,双林股份股价大幅上涨,当前可能给到的估值明显偏高,接下来面临高位滞涨或补跌风险。
双林股份在5月16日逆势大跌,有一定可能是公募在内的机构调仓所致。接下来,双林同样面临长盛轴承的一样的风险,机构去捕捉和挖掘机器人板块补涨机会,而不是继续推高风险较高的十倍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全文完)
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始终是A股科技赛道重要主线之一。
双林股份是备受市场追捧的超级牛股。自去年9月24日以来,股价累计大涨485%,仅次于长盛轴承同期的510%。若再把时间线拉长,统计去年2月初至今,双林股份更是暴涨近12倍,涨幅遥遥领先。
不过,近期双林股份股价在高位盘整,并在5月16日板块整体上涨之际,盘中突然下杀10%,收盘仍大跌4%。
这一逆势表现,引发了一些投资者担忧:双林股份此前股价大幅飙升是否明显透支了未来成长性?
在2016年之前,双林股份营收、净利润均稳步上升。之后,公司注入澳大利亚DSI部分股权资产,增加了用于燃气车的变速箱业务,业绩开始大变脸。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17—2020年,DSI公司大幅亏损超4亿元,对双林股份母公司造成了承重打击。其中,2018—2019年,公司罕见连续大幅亏损0.62亿元、9.47亿元。
从2023年开始,双林股份逐步剥离变速箱业务,于2024年进行了资产减值,并彻底关闭了生产线。此外,公司切入新业务,包括开发EHB制动、机器人用滚柱丝杠等。
当前,双林股份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内外饰以及机电部件(保险杠、门板、立柱、中控等以及座椅水平驱动器、汽车座椅电机等)、轮毂轴承、新能源电机,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3.6%、26.6%、13.7%。
2024年,双林股份营收为49.1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为4.97亿元,同比大增超510%。扣除金石投资1.6亿元等非经常损益外,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6亿元,与DSI资产注入前的2016年大致相当。
2025年一季度,双林股份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82%。这一表现印证了主营业务的较高景气度,背后源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走高,以及公司绑定了下游更多客户带来的相关业务增长。
比如,水平滑轨电机在2024年通过了佛瑞亚、安道拓、李尔等座椅大客户的验证。要知道,这三家均为全球汽车座椅领域Tier1供应商,合计占据全球近50%市场份额。
因主营业务进展顺利以及DSI资产拖累减少,双林股份盈利能力也有所回升。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1.6%,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扣非净利率为10.29%,创下2012年以来新高。
双林股份基本面出现困境反转,是股价大幅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不过,接下来汽车主营业务不宜给予过高增长预期。
据Wind统计信达证券、中金公司、东北证券等14家券商机构中位数预测(11家在一季报业绩高增预告之后给出),2025年公司营收增长15.7%,但净利润增速将回落至3.3%,2026年双双回升至16%以上。
从逻辑上讲,双林股份除座椅水平驱动器核心产品外,其余业务经营壁垒不算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很难出现连续爆炸式增长。
这里,值得讲一下双林股份的HDM产品,对后来顺利切入丝杠业务至关重要。
HDM产品核心零部件较多,包括微电机、精密蜗轮、蜗杆、减速齿轮和丝杆等,加上传动误差需控制在±0.005mm以内、生产需高精度磨床设备以及较高工艺技术要求等,此前长期被德国博泽(Brose)、日本电装(Denso)等海外巨头垄断。
双林股份自2000年立项HDM,于近年来打破垄断,实现了大范围国产替代。2023年,公司HDM产品出货量高达3000万件,国内市占率40%排名第一,全球占比20%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供应商。
而HDM与行星滚柱丝杠在技术上具有很强同源性,包括传动方式、负载分布、承载能力、运动控制精度等方面。尤其是两者在螺纹加工、齿轮制造等核心工艺上相通。
2024年5月,双林股份立项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12月底,便建立了年产12000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试制产线。
今年1月,双林股份收购了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在内螺纹磨床加工精度可达C3、C2级,外螺纹床加工精度可达P3、P2级,技术实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这起收购案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方面,磨床是滚柱丝杠加工的技术壁垒之一,直接决定了其加工精度,也被认为是能够“卡脖子”的核心制造设备。另一方面,双林股份收购后,采购磨床成本从千万级大幅下降至300万元,且交付周期大幅缩短,有利于减少丝杠产品制造成本。
今年3月,双林股份发布了首款国产“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该款产品传动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承载能力较滚珠丝杠提升300%,使用寿命延长3倍等。
该产品同样打破了此前长期被德国博泽(Brose)、日本电装(Denso)、瑞士Rollvis和NSK等海外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而Brose、Denso等企业也正是双林股份在HDM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
目前,双林股份的行星滚柱丝杠已送样宇树科技、拓普集团(间接送特斯拉)等客户,并对接了国内两家新势力车企,或于2025年4月交付第一批样件。此外,公司灵巧手滚柱丝杠也已经送样宇树科技、兆威机电等客户,且同步开发TB及两家新势力车企等客户灵巧手微型滚柱丝杠。
值得一提的是,双林股份也具备了人形机器人用线性关节模组总成能力,正为国内两家新势力车企定制开发同款线性关节模组总成,或已于2025年4月交付。
要知道,关节模组包括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力矩传感器、编码器、轴承等众多零部件,占特斯拉机器人总成本的22%以上。目前,具备人形机器人关节总成能力的企业很少,主要是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原汽车总成商)以及潜在玩家震裕科技等。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但离大规模量产还需数年时间。因此,包括双林股份在内的众多机器人相关公司,目前均不会释放明显的业绩增量。
在我看来,当前资本市场最为在意的是谁家技术进展最快,谁家能绑定更多下游机器人主机厂,谁就将在未来抢占更多机器人零部件市场份额的可能,当前给到的估值也会更高。
试想,若没有机器人业务预期加持,资本市场给双林股份20倍估值可能都算比较乐观了,如今PE(TTM)高达50倍以上。
双林股份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飙涨这么多,除了业绩反转以及机器人业务激进预期外,还跟机构凶猛抱团密切相关。
今年一季度,国内公募基金收益率前十中,有7家重仓了机器人。其中,鹏华、永赢某两只机器人主题基金,市场规模均超100亿,分别持有双林股份1060万股(2.65%)、354万股(0.88%),分别位列公司第三大、第五大股东,而2025Q4仅为268万股、0。
外资同样对机器人感兴趣。截止一季度末,北向资金持股双林股份2.18%,较2024Q4末增持了1.73%。另外,以摩根士丹利为例,今年一季度,新入上市企业前十大股东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基础化工以及汽车,分别有55、25家、19家。而机械、汽车正是机器人企业扎堆赛道。
机构抱团包括双林股份在内的机器人是有风险的。一方面,一旦A股大盘因宏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市场风险偏好急剧收敛,机器人抱团瓦解风险增大,可能引发短时间内大幅回调。今年4月初就是其典型,诸多机器人公司在短短几个交易日之内回调了30%以上。
另一方面,机构极致抱团,双林股份股价大幅上涨,当前可能给到的估值明显偏高,接下来面临高位滞涨或补跌风险。
双林股份在5月16日逆势大跌,有一定可能是公募在内的机构调仓所致。接下来,双林同样面临长盛轴承的一样的风险,机构去捕捉和挖掘机器人板块补涨机会,而不是继续推高风险较高的十倍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