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夜读丨云雾长城美如画;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华沙国际书展开幕

川观新闻

5天前

凌家滩遗址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遗存、关键节点、关键区域。

读者朋友们,晚上好!

川观夜读来了!

一组图片带你速览今日世界

云雾长城美如画

这是5月16日拍摄的洪山口长城晨景(无人机照片)。

当日清晨,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境内的洪山口长城云雾缭绕,巍峨的长城与连绵的山岭相互映衬,雄伟如画。

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

5月16日,参观人员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观看展品。

5月16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迎来开馆试运营,首次面向社会系统性展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

凌家滩遗址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遗存、关键节点、关键区域。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出土大批重要玉器,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5月16日,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铁路小学的学生在邯郸市博物馆参观。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各地开展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发(郝群英 摄)

第二十届光博会在武汉开幕

5月16日,观众在光博会上参观人形机器人。

当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光博会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来自光电子领域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参展。展会设置激光技术与应用、光学与精密光学、“光+机器人”等展区,多角度展现“光+智能应用”的产业热点。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湖南南县:火红龙虾节 千人龙虾宴

5月16日,在南县沿湖路,游客在品尝小龙虾(无人机照片)。

当日,2025第三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举行,通过长桌龙虾宴、小龙虾节美食消费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参与。

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62万亩,年产小龙虾12万吨,从业人员13.5万余人。近年来,南县重点聚焦小龙虾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健康餐饮、冷链物流、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稻虾种养”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通过交工验收

这是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5月16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为后续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是连接武汉都市圈与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社发(孙菁 摄)

成渝中线铁路重庆大足段首片箱梁成功架设

5月16日,成渝中线铁路重庆段大足石刻站四线道岔特大桥首片双线箱梁进入安装阶段(无人机照片)。

当日,随着首片长32.6米、重697吨的双线箱梁于成渝中线铁路大足石刻站四线道岔特大桥精准架设,标志着中铁十四局参建的成渝中线铁路重庆大足段正式进入架梁阶段。

成渝中线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线路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成渝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约50分钟,并与西成高铁、郑渝高铁等10余条线路互联互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效流动。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华沙国际书展开幕

5月15日,在波兰首都华沙,人们在华沙国际书展上选购图书。

当日,为期4天的华沙国际书展开幕,吸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20家出版商参展。

新华社发(亚普·阿林 摄)

电影节期间的法国海滨城市戛纳

5月15日,在法国戛纳,一名女子走过电影宫外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5月13日至24日举行。

新华社/美联

肯尼亚莱瓦野生动物保护区掠影

这是5月14日在肯尼亚莱瓦野生动物保护区拍摄的斑马。

新华社/路透

凌家滩遗址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遗存、关键节点、关键区域。

读者朋友们,晚上好!

川观夜读来了!

一组图片带你速览今日世界

云雾长城美如画

这是5月16日拍摄的洪山口长城晨景(无人机照片)。

当日清晨,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境内的洪山口长城云雾缭绕,巍峨的长城与连绵的山岭相互映衬,雄伟如画。

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

5月16日,参观人员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观看展品。

5月16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迎来开馆试运营,首次面向社会系统性展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

凌家滩遗址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遗存、关键节点、关键区域。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出土大批重要玉器,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5月16日,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铁路小学的学生在邯郸市博物馆参观。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各地开展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发(郝群英 摄)

第二十届光博会在武汉开幕

5月16日,观众在光博会上参观人形机器人。

当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光博会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来自光电子领域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参展。展会设置激光技术与应用、光学与精密光学、“光+机器人”等展区,多角度展现“光+智能应用”的产业热点。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湖南南县:火红龙虾节 千人龙虾宴

5月16日,在南县沿湖路,游客在品尝小龙虾(无人机照片)。

当日,2025第三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举行,通过长桌龙虾宴、小龙虾节美食消费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参与。

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62万亩,年产小龙虾12万吨,从业人员13.5万余人。近年来,南县重点聚焦小龙虾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健康餐饮、冷链物流、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稻虾种养”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通过交工验收

这是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5月16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武汉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为后续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是连接武汉都市圈与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社发(孙菁 摄)

成渝中线铁路重庆大足段首片箱梁成功架设

5月16日,成渝中线铁路重庆段大足石刻站四线道岔特大桥首片双线箱梁进入安装阶段(无人机照片)。

当日,随着首片长32.6米、重697吨的双线箱梁于成渝中线铁路大足石刻站四线道岔特大桥精准架设,标志着中铁十四局参建的成渝中线铁路重庆大足段正式进入架梁阶段。

成渝中线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线路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成渝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约50分钟,并与西成高铁、郑渝高铁等10余条线路互联互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效流动。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华沙国际书展开幕

5月15日,在波兰首都华沙,人们在华沙国际书展上选购图书。

当日,为期4天的华沙国际书展开幕,吸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20家出版商参展。

新华社发(亚普·阿林 摄)

电影节期间的法国海滨城市戛纳

5月15日,在法国戛纳,一名女子走过电影宫外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5月13日至24日举行。

新华社/美联

肯尼亚莱瓦野生动物保护区掠影

这是5月14日在肯尼亚莱瓦野生动物保护区拍摄的斑马。

新华社/路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