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杀过鸡宰过鸭
现在又把差旅抓
在目前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高庆玲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过。在这家大型农牧食品综合供应商企业里,前八年的时间,她一直在杀鸡厂一线的生产线上工作,后来成为后勤人员,在杀鸭厂的原料部工作,由于在集团活动上的积极表现,2013年,她被调任到集团总部,开始负责非生产性物资集采工作。
最开始,高庆玲负责的是保险集中采购,跟一般的公司相比,由于集团业务板块较多,涉及的区域广泛,暴雨、台风、暴雪等恶劣天气,都会涉及到理赔,险种也比较多,每家公司独立投保等,所以会更复杂。
但等到2017年,她正式轮岗开始负责差旅业务时,才发现是小巫见大巫。
在集团的非生产性物资划分中,目前占比最大的费用支出是差旅。在采购的十几个类目里,光是差旅一个项目就占了50%的精力,而其它的合计起来才占50%。
“差旅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需要及时保障,保证体验。物资的采购,比如电脑、空调定一个集采价格,买就好了;伴手礼、企业福利物资,一般都是过节时买,办公用品基本是定期买一次。但是商旅预订一天就可以有好多次,而且不论周末和节假日,随时随地要解决领导和员工的问题,还要面临各种投诉。”
高庆玲所在集团的集采开启于2013年,在她接手之前,集团的差旅集采已经覆盖了机票这个品类,也引入了两个服务商进行服务,一年的差旅量有两亿+,有好几万人需要经常出差。
但她接过手时,只知道两个服务商的名字,但具体服务商是做什么的,她并不清楚,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她决心在轮岗期间对业务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行业务上的创新。
而就是这样一个从0开始的差旅小白,带领了集团差旅走向更高阶段。
02
差旅系统是怎样建成的?
前一位负责差旅业务的同事,已经把机票集采搞定了,于是高庆玲选择对酒店下手,推行酒店集采。
从差旅业务来看,酒店的集采比机票业务复杂更多,因为国内航司最多也不过几十家,和酒店数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而酒店的价格也没有这么透明,大家还没有怎么推酒店集采,更没有什么先例可以学习。
虽然过程比较艰难,但高庆玲还是做起来了,而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促使她萌生自建差旅系统的想法。
首先面临的是结算问题,集团旗下有十几个板块,600+分、子公司,分别独立进行结算,这个量是很大的。
两个供应商之间没有进行系统打通,底下的分公司需要给两家供应商分别结账,而也由于供应商数据没有进行打通,所以给过来的商旅订单数据对集团而言并不是完整的,整合需要耗费时间。
商旅预订也没有和出差申请形成闭环,直属领导一批准,就可以进行预订了,无法辨别是因公出行还是因私出行,存在漏洞。
员工在预订的时候,大部分不会主动进行比价,会在两个供应商里选择自己习惯用的,对于集团来说,这样的预订价格就不是最优的。
此外,对供应商的主动权不够,如果要换供应商,无法保留数据,接入的流程也需要再走一遍,不但产生很多的对接费用,且过程也比较麻烦。
员工离职后,服务商账号关闭如果不及时,也会有空子。
建系统能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实现同屏比价,达到降本要求,而且通过出差申请-预订-结算的闭环管理,使流程更加透明、合规,还可以进行私有化部署,满足集团不同板块的个性化需求,更不用担心数据保密性、数据保存年限不够长等问题。
建系统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投入产出比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系统到底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少的效益?
集团的基本要求是每年行政管理费用要在预算基础上降10%,当时要申请自建差旅系统这个项目并不容易。但是高庆玲直觉这是一条值得走的路。
从0到1建商旅系统要付出什么?半年的时间里,高庆玲和负责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就没在凌晨一点前离开过办公室,也没有了周末。
但这仅仅是“痛苦”的开始,尤其高庆玲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
“手机是不能离手的,收到信息就会很紧张,担心耽误领导出行,担心审批晚了机票价格上涨……就会有负罪感,当时我曾经想过,如果离开我们集团,我再也不要碰商旅了。”
03
商旅系统建成之后
“值得”,是高庆玲回望这八年的商旅生涯提炼的关键词。
自建商旅系统是痛苦的,但商旅系统给集团带来了每年几百万费用的节省、从出差申请到费用报销全链路打通,员工出差变得更轻松了,也给高庆玲带来了成就感。
“即使都是从0到1进行项目的创新,但十几个采购项目里,只有差旅给我的收获最大,也更刻骨铭心。”
由于集团拥有十几个产业单元,在推行系统的时候,无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高庆玲不怕,她甚至选择了从集团总部率先进行试点,让领导们成为使用系统的“小白鼠”,即使铺天盖地的反馈和投诉要把她淹没,她也不气馁。
“我很欢迎大家给我提各种问题,员工给你提出问题说明ta在用,不用的话,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对提出问题多的人,我们之前还会给予奖励。”
一边推广系统,一边处理系统上线之后的各种问题,在进行了上千条优化之后,系统的使用投诉率从40%降至10%以下。而自从系统上线以来,就没再宕机过,没有出现过无法进行预订的情况,这让高庆玲十分自豪。
系统平稳运行之后,要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员工提出的价格方面的投诉。
“员工会把系统里的价格与C端的价格进行对比,就会对系统产生很多的质疑,但实际上,没有哪个系统可以一直做到全网最低,保持70%的价格优势率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如果决定了要做系统,高庆玲觉得就要有死磕的态度。
“一直用一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很舒服的,因为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很省事儿,但是做系统是一件漫长而正确的事情,要做好心理准备,数字化肯定是一个发展趋势。也需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遇到困难不要害怕。”
而商旅业务的优化是无止境的,今年,高庆玲计划把单体酒店的协议比例从五成提到七成。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集团一些差旅目的地会比较偏远,这就导致了很多单体酒店可能就是乡村小旅馆,如何触及这些小旅馆并把它们上线到系统?
高庆玲选择的解法是,发动分公司的行政人员帮忙联系,找寻靠谱的合作商提供支持。在她眼里,没有做不成的事儿。
当年同期开展的另一个数字化项目已经夭折了,而高庆玲负责的商旅系统已经运行了五年,持续为集团创造更多的效益,为员工创造更丝滑的差旅体验。
04
后记
从“如果离开了集团后再也不要碰商旅业务”到“即使离开集团还想再继续深耕商旅领域”,高庆玲的转变是疫情结束后才开始的。
“疫情结束之后,商旅的活动重新开展起来了,商旅负责人的交流活动、先进商旅经验的分享会都让我收获很多,眼界和阅历也得到了提升,也认识了很多从事商旅行业的同路人,慢慢觉得商旅还是很有意思的。”
说实话,这是一个让笔者意想不到的回答。
GBTA(全球商务旅行协会)曾预测,2024年中国商旅市场支出总额将高达3725亿美元,万亿市场的背后,正是一个个像高庆玲一样的差旅人在不断深耕,为企业、也为行业提出新解法,挖掘更多可能。
或许,这正是商旅行业最动人的地方:无论经历怎样的起伏和挑战,总有人因为一份热爱,选择留下;因为一次共鸣,选择坚持。
由旅讯商旅与GBTA联合研发的《差旅管理基础课程》在4月上线,帮助商旅从业者提升自我和职场跃进。
扫码了解课程详情!
01
杀过鸡宰过鸭
现在又把差旅抓
在目前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高庆玲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过。在这家大型农牧食品综合供应商企业里,前八年的时间,她一直在杀鸡厂一线的生产线上工作,后来成为后勤人员,在杀鸭厂的原料部工作,由于在集团活动上的积极表现,2013年,她被调任到集团总部,开始负责非生产性物资集采工作。
最开始,高庆玲负责的是保险集中采购,跟一般的公司相比,由于集团业务板块较多,涉及的区域广泛,暴雨、台风、暴雪等恶劣天气,都会涉及到理赔,险种也比较多,每家公司独立投保等,所以会更复杂。
但等到2017年,她正式轮岗开始负责差旅业务时,才发现是小巫见大巫。
在集团的非生产性物资划分中,目前占比最大的费用支出是差旅。在采购的十几个类目里,光是差旅一个项目就占了50%的精力,而其它的合计起来才占50%。
“差旅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需要及时保障,保证体验。物资的采购,比如电脑、空调定一个集采价格,买就好了;伴手礼、企业福利物资,一般都是过节时买,办公用品基本是定期买一次。但是商旅预订一天就可以有好多次,而且不论周末和节假日,随时随地要解决领导和员工的问题,还要面临各种投诉。”
高庆玲所在集团的集采开启于2013年,在她接手之前,集团的差旅集采已经覆盖了机票这个品类,也引入了两个服务商进行服务,一年的差旅量有两亿+,有好几万人需要经常出差。
但她接过手时,只知道两个服务商的名字,但具体服务商是做什么的,她并不清楚,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她决心在轮岗期间对业务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行业务上的创新。
而就是这样一个从0开始的差旅小白,带领了集团差旅走向更高阶段。
02
差旅系统是怎样建成的?
前一位负责差旅业务的同事,已经把机票集采搞定了,于是高庆玲选择对酒店下手,推行酒店集采。
从差旅业务来看,酒店的集采比机票业务复杂更多,因为国内航司最多也不过几十家,和酒店数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而酒店的价格也没有这么透明,大家还没有怎么推酒店集采,更没有什么先例可以学习。
虽然过程比较艰难,但高庆玲还是做起来了,而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促使她萌生自建差旅系统的想法。
首先面临的是结算问题,集团旗下有十几个板块,600+分、子公司,分别独立进行结算,这个量是很大的。
两个供应商之间没有进行系统打通,底下的分公司需要给两家供应商分别结账,而也由于供应商数据没有进行打通,所以给过来的商旅订单数据对集团而言并不是完整的,整合需要耗费时间。
商旅预订也没有和出差申请形成闭环,直属领导一批准,就可以进行预订了,无法辨别是因公出行还是因私出行,存在漏洞。
员工在预订的时候,大部分不会主动进行比价,会在两个供应商里选择自己习惯用的,对于集团来说,这样的预订价格就不是最优的。
此外,对供应商的主动权不够,如果要换供应商,无法保留数据,接入的流程也需要再走一遍,不但产生很多的对接费用,且过程也比较麻烦。
员工离职后,服务商账号关闭如果不及时,也会有空子。
建系统能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实现同屏比价,达到降本要求,而且通过出差申请-预订-结算的闭环管理,使流程更加透明、合规,还可以进行私有化部署,满足集团不同板块的个性化需求,更不用担心数据保密性、数据保存年限不够长等问题。
建系统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投入产出比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系统到底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少的效益?
集团的基本要求是每年行政管理费用要在预算基础上降10%,当时要申请自建差旅系统这个项目并不容易。但是高庆玲直觉这是一条值得走的路。
从0到1建商旅系统要付出什么?半年的时间里,高庆玲和负责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就没在凌晨一点前离开过办公室,也没有了周末。
但这仅仅是“痛苦”的开始,尤其高庆玲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
“手机是不能离手的,收到信息就会很紧张,担心耽误领导出行,担心审批晚了机票价格上涨……就会有负罪感,当时我曾经想过,如果离开我们集团,我再也不要碰商旅了。”
03
商旅系统建成之后
“值得”,是高庆玲回望这八年的商旅生涯提炼的关键词。
自建商旅系统是痛苦的,但商旅系统给集团带来了每年几百万费用的节省、从出差申请到费用报销全链路打通,员工出差变得更轻松了,也给高庆玲带来了成就感。
“即使都是从0到1进行项目的创新,但十几个采购项目里,只有差旅给我的收获最大,也更刻骨铭心。”
由于集团拥有十几个产业单元,在推行系统的时候,无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高庆玲不怕,她甚至选择了从集团总部率先进行试点,让领导们成为使用系统的“小白鼠”,即使铺天盖地的反馈和投诉要把她淹没,她也不气馁。
“我很欢迎大家给我提各种问题,员工给你提出问题说明ta在用,不用的话,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对提出问题多的人,我们之前还会给予奖励。”
一边推广系统,一边处理系统上线之后的各种问题,在进行了上千条优化之后,系统的使用投诉率从40%降至10%以下。而自从系统上线以来,就没再宕机过,没有出现过无法进行预订的情况,这让高庆玲十分自豪。
系统平稳运行之后,要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员工提出的价格方面的投诉。
“员工会把系统里的价格与C端的价格进行对比,就会对系统产生很多的质疑,但实际上,没有哪个系统可以一直做到全网最低,保持70%的价格优势率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如果决定了要做系统,高庆玲觉得就要有死磕的态度。
“一直用一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很舒服的,因为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很省事儿,但是做系统是一件漫长而正确的事情,要做好心理准备,数字化肯定是一个发展趋势。也需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遇到困难不要害怕。”
而商旅业务的优化是无止境的,今年,高庆玲计划把单体酒店的协议比例从五成提到七成。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集团一些差旅目的地会比较偏远,这就导致了很多单体酒店可能就是乡村小旅馆,如何触及这些小旅馆并把它们上线到系统?
高庆玲选择的解法是,发动分公司的行政人员帮忙联系,找寻靠谱的合作商提供支持。在她眼里,没有做不成的事儿。
当年同期开展的另一个数字化项目已经夭折了,而高庆玲负责的商旅系统已经运行了五年,持续为集团创造更多的效益,为员工创造更丝滑的差旅体验。
04
后记
从“如果离开了集团后再也不要碰商旅业务”到“即使离开集团还想再继续深耕商旅领域”,高庆玲的转变是疫情结束后才开始的。
“疫情结束之后,商旅的活动重新开展起来了,商旅负责人的交流活动、先进商旅经验的分享会都让我收获很多,眼界和阅历也得到了提升,也认识了很多从事商旅行业的同路人,慢慢觉得商旅还是很有意思的。”
说实话,这是一个让笔者意想不到的回答。
GBTA(全球商务旅行协会)曾预测,2024年中国商旅市场支出总额将高达3725亿美元,万亿市场的背后,正是一个个像高庆玲一样的差旅人在不断深耕,为企业、也为行业提出新解法,挖掘更多可能。
或许,这正是商旅行业最动人的地方:无论经历怎样的起伏和挑战,总有人因为一份热爱,选择留下;因为一次共鸣,选择坚持。
由旅讯商旅与GBTA联合研发的《差旅管理基础课程》在4月上线,帮助商旅从业者提升自我和职场跃进。
扫码了解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