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第一股”改名,能改命吗?

联商网

19小时前

此次改名是奈雪借十周年之机进行的,官方也给出了权威解读。...唯有将改名化作为战略聚焦的起点,而非资源分散的终点,奈雪才有可能在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寻得破局重生的关键转机。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周半仙

2025年5月,奈雪的茶迎来十周岁生日。这个曾经的新茶饮“顶流”,却在这个特殊时刻做出一系列令人意外的动作:先是把用了十年的“奈雪的茶”砍掉一半,变成简洁的“奈雪”;接着把英文名从拼音“NAIXUE”改成中英混搭的“Naisnow”;最后连LOGO也换成了雪花形状的新图案。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网友们直呼“认不出来了”,有人调侃这是“从奶茶店变成了滑雪场”。

这可不是简单的换装游戏。在经历了连续亏损、股价暴跌的至暗时刻后,奈雪显然是想借十周年这个节点来一场彻底的“改头换面”。但问题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品牌焕新,到底是奈雪重振旗鼓的转折点,还是又一次战略摇摆的开始?

奈雪的茶改名换标,拼音也变了!

近日,不少眼尖网友发现奈雪悄然变样。其一,品牌名由“奈雪的茶”简化为“奈雪”,更为简洁。

其二,英文名由汉语拼音“NAIXUE”变为中英混搭的“Naisnow”,颇具国际范。

其三,LOGO从方方正正的“奈雪的茶”变为奇特的“雪花形状”图案,由“雪花”和“果实”两大核心元素构成,且沿用经典绿色系。

据悉,此次改名是奈雪借十周年之机进行的,官方也给出了权威解读。“Naì”强化了中国基因与记忆点,融合了“N(自然)、A(艺术)、I(想象)”三大品牌核心价值,“Snow”呼应图形LOGO中的雪花,传递自然健康理念。

搜索发现,奈雪的茶官微、外卖平台、公众号等最新物料均已采用新名称与新LOGO。

为求证奈雪改名近况,众多媒体记者联系了奈雪客服与相关门店。经视直播记者联系武汉某家门店,店员称LOGO正在更换,但具体缘由不明;询问奈雪客服,客服表示未接到通知。这表明奈雪的茶LOGO更换正在进行,仅在对外渠道更改,全国认知同步工作尚未到位。

随后,奈雪的茶内部人士回应媒体,解答外部疑问称:“目前新LOGO已应用于部分新店,后续将逐步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预计品牌将于5月正式官宣LOGO切换。”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奈雪的茶就着手品牌全面升级。企查查显示,2月21日,奈雪注册文字商标“奈雪”;3月,奈雪的茶关联公司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Naisnow奈雪”商标,国际分类涵盖啤酒饮料、餐饮住宿、方便食品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对于奈雪此次改名与更换LOGO,网友议论纷纷,吐槽不断。不少网友认为新LOGO的雪花图案设计失败,视觉上若无品牌名提示,很难认出是雪花,辨识度极低。对于新名字“Naisnow”,网友也多有不满,普遍觉得中英混杂形式怪异,既不具拼音友好性,也不符合英文通用性,发音尴尬,似国际化进程中的“夹生饭”。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NAYUKI到NAIXUE再到Naisnow,其命名史仿佛一直在‘去日式化’与‘伪国际化’之间摇摆。”

“新茶饮第一股”改名,意欲何为?

作为“新茶饮第一股”,若想搞清楚奈雪的茶此次改名的意图,就需要需从战略逻辑和行业竞争2个维度综合考量。

从扩张维度来看,奈雪改名旨在推进国际化市场布局。随着国内茶饮市场竞争加剧、增长趋缓,众多品牌纷纷瞄准海外市场。喜茶在英国伦敦开设首店,茶百道试水北美市场,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拓展版图……奈雪早在2018年便迈出出海第一步,在新加坡开设首店。2024年,奈雪加快海外扩张步伐:在泰国连开7家门店,8月在曼谷打造首家集烘焙、茶饮、零售于一体的全球旗舰店;12月,吉隆坡TheExchangeTRX商场店盛大开业。2025年扩张势头更猛,3月泰国新增约20家门店,美国首店同期落地,海外版图持续扩大。

与其他出海茶饮品牌不同,奈雪在海外坚持中高端路线。价格是最有力的证明:泰国饮品售价90-145泰铢;马来西亚门店平均价格比国内高25%;新加坡门店高出约30%。原本以为高价会影响销量,实际市场反馈良好:泰国曼谷CentralWorld店开业三天营收近100万泰铢,马来西亚首店开业三天总营收超12万马币,可谓“叫好又叫座”。

此次改名是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一步。其一,原英文名“NAIXUE”中的“xue”,对外国人而言发音困难,新名字“Naisnow”融入英文单词“Snow”,更易记忆和发音;其二,新LOGO以“雪花”和“果实”为核心元素,既保留品牌经典绿,又传递自然健康理念,契合海外年轻群体对“低糖、健康”饮品的喜好;其三,门店设计对标星巴克、BlueBottle等国际大牌,进一步强化中高端定位,贴合海外品质化消费趋势。

另一方面,奈雪试图通过形象重塑驱动业务转型,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开辟健康细分赛道。近年来,奈雪始终将健康化作为核心战略,持续加大投入。产品创新方面,自2024年起,奈雪从“基础减糖”迈向“功能升级”。此外,品牌还将健康理念延伸至烘焙领域,推出全麦欧包、低卡甜点等产品,覆盖早餐、轻食等消费场景。

空间体验上,奈雪积极营造“健康生活方式”场景。2025年全新推出的“奈雪Green”店型,以“自然绿意,轻盈生活”为主题,专注提供轻饮轻食,从空间设计到产品组合,都旨在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健康消费体验。

“新茶饮第一股”改名,能改命吗?

2025年正值奈雪的茶创立十周年,此番品牌形象焕新,标志着奈雪试图以全新面貌开启下一阶段征程。但改名能否真正改写奈雪的命运?

短期来看,改名或许能为奈雪在健康赛道塑造差异化认知,并为出海战略铺路,却难以迅速扭转其财务困局。从新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观之,奈雪的发展之路依旧荆棘密布。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以“新茶饮第一股”之姿登陆港交所,然而上市后的表现却未能延续高光。

其一,盈利波动剧烈。2021至2022年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好不容易实现首次盈利(净利润4300万元),2024年却再度陷入亏损泥潭——全年营收49.2亿元,同比下滑4.7%;净亏损高达9.19亿元,利润同比降幅飙升至702.3%。

其二,股价持续承压。2021年7月,股价盘中跌破18.86港元的发行价,至2025年5月8日收盘时,已跌至0.78港元,总市值仅19.44亿港元,较上市初期的340亿港元,蒸发超320亿港元,市值缩水幅度令人咋舌。

为此,奈雪做过不少尝试,在门店扩张方面,加盟业务推动门店总数增长。截至2024年底,奈雪门店总数达1427家,较2023年的1256家增长171家,其中加盟门店从2023年的53家增长至345家,净增292家。但加盟业务提振业绩乏力,2024年加盟门店收入4.31亿元,仅占总营收8.8%,且销售及分销开支因加盟扩张同比增长41.1%。直营门店仍为收入主力(占比84.5%),但收入同比下滑6.3%。

奈雪还尝试切入轻食赛道,在2024年推出“奈雪Green”轻食门店以40㎡小店+简餐模式企图降低坪效压力,但“奈雪Green”门店与传统门店差异小,缺乏吸引力,未能有效拉动客流。

奈雪即便改名,仍面临诸多质疑,首先,品牌认知混乱。网友吐槽新名“Naisnow”中英混搭生硬、发音拗口,新LOGO雪花图案辨识度低,被调侃“不看名字认不出”。其次,定位摇摆争议。业内人士指出,从“NAYUKI”到“NAIXUE”再到“Naisnow”,奈雪命名史在“去日式化”与“伪国际化”间反复横跳,频繁改名易稀释消费者认知。

奈雪若想凭借改名实现“命运转折”,仍需跨越漫长征途。品牌更名虽是战略调整的必经之路,却绝非通向成功的唯一钥匙。真正意义上的“改命”,必须回归商业本质

其一,在健康化赛道筑牢技术护城河,通过研发专利成分、优化配方体系,打造难以复制的产品壁垒;

其二,依托供应链深度整合压缩成本,从原料采购到物流配送全链条降本增效,破解直营模式的高成本困局;

其三,在海外市场以“文化叙事”替代“价格厮杀”,将东方茶美学与当地消费场景融合,构建差异化的品牌认知。

唯有将改名化作为战略聚焦的起点,而非资源分散的终点,奈雪才有可能在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寻得破局重生的关键转机。

小结:

十年沉浮,奈雪这场“换装秀”能否换来新生?当新LOGO的雪花飘落,当“Naisnow”的争议声渐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自我革新,更是整个新茶饮行业在红海厮杀中的集体焦虑。

改名易,改命难。从NAYUKI到NAIXUE再到Naisnow,奈雪在命名上的反复横跳,折射出中国新消费品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身份困惑。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改来改去,还不如把产品做好。”确实,当消费者在泰国为35元一杯的“奈雪特调”买单时,他们在乎的不是名字怎么拼,而是这杯茶是否值得这个价。

财报不会说谎。9个亿的亏损、94%的市值蒸发,这些冰冷数字提醒我们:品牌焕新只是手段,商业本质才是根本。奈雪需要证明的,不是自己能起多少个洋气的名字,而是能否在供应链、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真正突破。

新茶饮的下半场,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奈雪要做的或许不是急着改头换面,而是沉下心来,把每一杯茶都泡出该有的味道。毕竟,消费者最终记住的,永远是好喝的产品,而不是好看的名字。

登录 | 注册

新茶饮第一股,“换装”自救?

奈雪改名“Naìsnow”,能改命吗?

联商头条:沪上阿姨上市;奈雪换新LOGO

在十周年之际,奈雪的茶换新LOGO了

奈雪的茶2024年巨亏超9亿,单店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新茶饮的拐点来了?

周半仙

发表文章13篇

最近内容

“新茶饮第一股”改名,能改命吗?

2025-05-15 11:26

沪上阿姨上市,会成为又一个被流量反噬的泡沫吗?

2025-05-12 15:25

咖啡烘焙“跨界互啃”

2025-04-29 10:48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

此次改名是奈雪借十周年之机进行的,官方也给出了权威解读。...唯有将改名化作为战略聚焦的起点,而非资源分散的终点,奈雪才有可能在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寻得破局重生的关键转机。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周半仙

2025年5月,奈雪的茶迎来十周岁生日。这个曾经的新茶饮“顶流”,却在这个特殊时刻做出一系列令人意外的动作:先是把用了十年的“奈雪的茶”砍掉一半,变成简洁的“奈雪”;接着把英文名从拼音“NAIXUE”改成中英混搭的“Naisnow”;最后连LOGO也换成了雪花形状的新图案。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网友们直呼“认不出来了”,有人调侃这是“从奶茶店变成了滑雪场”。

这可不是简单的换装游戏。在经历了连续亏损、股价暴跌的至暗时刻后,奈雪显然是想借十周年这个节点来一场彻底的“改头换面”。但问题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品牌焕新,到底是奈雪重振旗鼓的转折点,还是又一次战略摇摆的开始?

奈雪的茶改名换标,拼音也变了!

近日,不少眼尖网友发现奈雪悄然变样。其一,品牌名由“奈雪的茶”简化为“奈雪”,更为简洁。

其二,英文名由汉语拼音“NAIXUE”变为中英混搭的“Naisnow”,颇具国际范。

其三,LOGO从方方正正的“奈雪的茶”变为奇特的“雪花形状”图案,由“雪花”和“果实”两大核心元素构成,且沿用经典绿色系。

据悉,此次改名是奈雪借十周年之机进行的,官方也给出了权威解读。“Naì”强化了中国基因与记忆点,融合了“N(自然)、A(艺术)、I(想象)”三大品牌核心价值,“Snow”呼应图形LOGO中的雪花,传递自然健康理念。

搜索发现,奈雪的茶官微、外卖平台、公众号等最新物料均已采用新名称与新LOGO。

为求证奈雪改名近况,众多媒体记者联系了奈雪客服与相关门店。经视直播记者联系武汉某家门店,店员称LOGO正在更换,但具体缘由不明;询问奈雪客服,客服表示未接到通知。这表明奈雪的茶LOGO更换正在进行,仅在对外渠道更改,全国认知同步工作尚未到位。

随后,奈雪的茶内部人士回应媒体,解答外部疑问称:“目前新LOGO已应用于部分新店,后续将逐步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预计品牌将于5月正式官宣LOGO切换。”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奈雪的茶就着手品牌全面升级。企查查显示,2月21日,奈雪注册文字商标“奈雪”;3月,奈雪的茶关联公司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Naisnow奈雪”商标,国际分类涵盖啤酒饮料、餐饮住宿、方便食品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对于奈雪此次改名与更换LOGO,网友议论纷纷,吐槽不断。不少网友认为新LOGO的雪花图案设计失败,视觉上若无品牌名提示,很难认出是雪花,辨识度极低。对于新名字“Naisnow”,网友也多有不满,普遍觉得中英混杂形式怪异,既不具拼音友好性,也不符合英文通用性,发音尴尬,似国际化进程中的“夹生饭”。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NAYUKI到NAIXUE再到Naisnow,其命名史仿佛一直在‘去日式化’与‘伪国际化’之间摇摆。”

“新茶饮第一股”改名,意欲何为?

作为“新茶饮第一股”,若想搞清楚奈雪的茶此次改名的意图,就需要需从战略逻辑和行业竞争2个维度综合考量。

从扩张维度来看,奈雪改名旨在推进国际化市场布局。随着国内茶饮市场竞争加剧、增长趋缓,众多品牌纷纷瞄准海外市场。喜茶在英国伦敦开设首店,茶百道试水北美市场,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拓展版图……奈雪早在2018年便迈出出海第一步,在新加坡开设首店。2024年,奈雪加快海外扩张步伐:在泰国连开7家门店,8月在曼谷打造首家集烘焙、茶饮、零售于一体的全球旗舰店;12月,吉隆坡TheExchangeTRX商场店盛大开业。2025年扩张势头更猛,3月泰国新增约20家门店,美国首店同期落地,海外版图持续扩大。

与其他出海茶饮品牌不同,奈雪在海外坚持中高端路线。价格是最有力的证明:泰国饮品售价90-145泰铢;马来西亚门店平均价格比国内高25%;新加坡门店高出约30%。原本以为高价会影响销量,实际市场反馈良好:泰国曼谷CentralWorld店开业三天营收近100万泰铢,马来西亚首店开业三天总营收超12万马币,可谓“叫好又叫座”。

此次改名是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一步。其一,原英文名“NAIXUE”中的“xue”,对外国人而言发音困难,新名字“Naisnow”融入英文单词“Snow”,更易记忆和发音;其二,新LOGO以“雪花”和“果实”为核心元素,既保留品牌经典绿,又传递自然健康理念,契合海外年轻群体对“低糖、健康”饮品的喜好;其三,门店设计对标星巴克、BlueBottle等国际大牌,进一步强化中高端定位,贴合海外品质化消费趋势。

另一方面,奈雪试图通过形象重塑驱动业务转型,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开辟健康细分赛道。近年来,奈雪始终将健康化作为核心战略,持续加大投入。产品创新方面,自2024年起,奈雪从“基础减糖”迈向“功能升级”。此外,品牌还将健康理念延伸至烘焙领域,推出全麦欧包、低卡甜点等产品,覆盖早餐、轻食等消费场景。

空间体验上,奈雪积极营造“健康生活方式”场景。2025年全新推出的“奈雪Green”店型,以“自然绿意,轻盈生活”为主题,专注提供轻饮轻食,从空间设计到产品组合,都旨在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健康消费体验。

“新茶饮第一股”改名,能改命吗?

2025年正值奈雪的茶创立十周年,此番品牌形象焕新,标志着奈雪试图以全新面貌开启下一阶段征程。但改名能否真正改写奈雪的命运?

短期来看,改名或许能为奈雪在健康赛道塑造差异化认知,并为出海战略铺路,却难以迅速扭转其财务困局。从新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观之,奈雪的发展之路依旧荆棘密布。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以“新茶饮第一股”之姿登陆港交所,然而上市后的表现却未能延续高光。

其一,盈利波动剧烈。2021至2022年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好不容易实现首次盈利(净利润4300万元),2024年却再度陷入亏损泥潭——全年营收49.2亿元,同比下滑4.7%;净亏损高达9.19亿元,利润同比降幅飙升至702.3%。

其二,股价持续承压。2021年7月,股价盘中跌破18.86港元的发行价,至2025年5月8日收盘时,已跌至0.78港元,总市值仅19.44亿港元,较上市初期的340亿港元,蒸发超320亿港元,市值缩水幅度令人咋舌。

为此,奈雪做过不少尝试,在门店扩张方面,加盟业务推动门店总数增长。截至2024年底,奈雪门店总数达1427家,较2023年的1256家增长171家,其中加盟门店从2023年的53家增长至345家,净增292家。但加盟业务提振业绩乏力,2024年加盟门店收入4.31亿元,仅占总营收8.8%,且销售及分销开支因加盟扩张同比增长41.1%。直营门店仍为收入主力(占比84.5%),但收入同比下滑6.3%。

奈雪还尝试切入轻食赛道,在2024年推出“奈雪Green”轻食门店以40㎡小店+简餐模式企图降低坪效压力,但“奈雪Green”门店与传统门店差异小,缺乏吸引力,未能有效拉动客流。

奈雪即便改名,仍面临诸多质疑,首先,品牌认知混乱。网友吐槽新名“Naisnow”中英混搭生硬、发音拗口,新LOGO雪花图案辨识度低,被调侃“不看名字认不出”。其次,定位摇摆争议。业内人士指出,从“NAYUKI”到“NAIXUE”再到“Naisnow”,奈雪命名史在“去日式化”与“伪国际化”间反复横跳,频繁改名易稀释消费者认知。

奈雪若想凭借改名实现“命运转折”,仍需跨越漫长征途。品牌更名虽是战略调整的必经之路,却绝非通向成功的唯一钥匙。真正意义上的“改命”,必须回归商业本质

其一,在健康化赛道筑牢技术护城河,通过研发专利成分、优化配方体系,打造难以复制的产品壁垒;

其二,依托供应链深度整合压缩成本,从原料采购到物流配送全链条降本增效,破解直营模式的高成本困局;

其三,在海外市场以“文化叙事”替代“价格厮杀”,将东方茶美学与当地消费场景融合,构建差异化的品牌认知。

唯有将改名化作为战略聚焦的起点,而非资源分散的终点,奈雪才有可能在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寻得破局重生的关键转机。

小结:

十年沉浮,奈雪这场“换装秀”能否换来新生?当新LOGO的雪花飘落,当“Naisnow”的争议声渐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自我革新,更是整个新茶饮行业在红海厮杀中的集体焦虑。

改名易,改命难。从NAYUKI到NAIXUE再到Naisnow,奈雪在命名上的反复横跳,折射出中国新消费品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身份困惑。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改来改去,还不如把产品做好。”确实,当消费者在泰国为35元一杯的“奈雪特调”买单时,他们在乎的不是名字怎么拼,而是这杯茶是否值得这个价。

财报不会说谎。9个亿的亏损、94%的市值蒸发,这些冰冷数字提醒我们:品牌焕新只是手段,商业本质才是根本。奈雪需要证明的,不是自己能起多少个洋气的名字,而是能否在供应链、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真正突破。

新茶饮的下半场,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奈雪要做的或许不是急着改头换面,而是沉下心来,把每一杯茶都泡出该有的味道。毕竟,消费者最终记住的,永远是好喝的产品,而不是好看的名字。

登录 | 注册

新茶饮第一股,“换装”自救?

奈雪改名“Naìsnow”,能改命吗?

联商头条:沪上阿姨上市;奈雪换新LOGO

在十周年之际,奈雪的茶换新LOGO了

奈雪的茶2024年巨亏超9亿,单店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新茶饮的拐点来了?

周半仙

发表文章13篇

最近内容

“新茶饮第一股”改名,能改命吗?

2025-05-15 11:26

沪上阿姨上市,会成为又一个被流量反噬的泡沫吗?

2025-05-12 15:25

咖啡烘焙“跨界互啃”

2025-04-29 10:48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