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建设分析: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建设的多路径探索

前瞻网

11小时前

从已运营及在建设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类别上看,国内发展路线以托卡马克为主,其中常规托卡马克装置8台,球形托卡马克装置4台,此外尚有两台仿星器装置尚在建设中,多路径研制的方式,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SZ),中国广核(003816.SZ),永鼎股份(600105.SH),西部超导(688122.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汇总;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技术构成;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区域分布

1、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8个在运行,7个在建设中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已开始可控核聚变研究。在当下能源需求增长和科技发展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进一步加快,持续建设相关实验装置。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发和维护的聚变装置信息系统(FusDIS)汇总,以及其他网上公开信息,截至2025年3月25日,国内在运行可控核聚变装置有8个,建设中的有7个。这些装置包括常规托卡马克、球形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等多种类型,体现了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的多路径探索和全面布局,为未来实现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表1: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建设情况(单位:台,%)

基于公开信息整理,截至2025年3月25日,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核心实验装置及研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图表2:截止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汇总

2、当前我国可控核聚变设施以公有、托卡马克类别为主,另有两台仿星器处于建设阶段

从已运营及在建设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类别上看,国内发展路线以托卡马克为主,其中常规托卡马克装置8台,球形托卡马克装置4台,此外尚有两台仿星器装置尚在建设中,多路径研制的方式,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图表3: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构成(按技术路线)(单位:台,%)

从可控核聚变建设主体上看,由于研发可控核聚变资金投入大、产业下游尚无商业化,因此国内发展可控核聚变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但近年来,国内新奥能源和能量奇点两家企业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1月,新奥能源玄龙—50U(EXL-50U)装置正式启用,并获得了重复稳定的等离子体放电,2024年8月全面达成装置设计的关键性能指标;2024年6月,能量奇点研发建设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洪荒70(HH70)获得第一束等离子体,这标志着能量奇点成为全球首个建成运行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的团队,和全球首个建成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的商业公司。

图表4: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构成(按所有权)(单位:台,%)

3、合肥地区可控核聚变设施建设较多,成都排名全国第二,是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攻关的重要城市

从中国可控核聚变运营及在建设装置区域分布上看,截至2025年3月,合肥市凭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强劲的科研能力,建设数量最多,达5台;成都依赖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设3台,廊坊和西安各有2台,南昌、上海和武汉各有1台。受益于科研资源集中、政策支持有力、产业配套完善等原因,合肥和成都成为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核心区域,是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要基地。

图表5: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分布(按所在城市)(单位:台,%)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从已运营及在建设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类别上看,国内发展路线以托卡马克为主,其中常规托卡马克装置8台,球形托卡马克装置4台,此外尚有两台仿星器装置尚在建设中,多路径研制的方式,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SZ),中国广核(003816.SZ),永鼎股份(600105.SH),西部超导(688122.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汇总;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技术构成;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区域分布

1、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8个在运行,7个在建设中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已开始可控核聚变研究。在当下能源需求增长和科技发展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进一步加快,持续建设相关实验装置。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发和维护的聚变装置信息系统(FusDIS)汇总,以及其他网上公开信息,截至2025年3月25日,国内在运行可控核聚变装置有8个,建设中的有7个。这些装置包括常规托卡马克、球形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等多种类型,体现了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的多路径探索和全面布局,为未来实现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表1: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建设情况(单位:台,%)

基于公开信息整理,截至2025年3月25日,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核心实验装置及研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图表2:截止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设施汇总

2、当前我国可控核聚变设施以公有、托卡马克类别为主,另有两台仿星器处于建设阶段

从已运营及在建设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类别上看,国内发展路线以托卡马克为主,其中常规托卡马克装置8台,球形托卡马克装置4台,此外尚有两台仿星器装置尚在建设中,多路径研制的方式,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图表3: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构成(按技术路线)(单位:台,%)

从可控核聚变建设主体上看,由于研发可控核聚变资金投入大、产业下游尚无商业化,因此国内发展可控核聚变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但近年来,国内新奥能源和能量奇点两家企业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1月,新奥能源玄龙—50U(EXL-50U)装置正式启用,并获得了重复稳定的等离子体放电,2024年8月全面达成装置设计的关键性能指标;2024年6月,能量奇点研发建设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洪荒70(HH70)获得第一束等离子体,这标志着能量奇点成为全球首个建成运行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的团队,和全球首个建成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的商业公司。

图表4: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构成(按所有权)(单位:台,%)

3、合肥地区可控核聚变设施建设较多,成都排名全国第二,是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攻关的重要城市

从中国可控核聚变运营及在建设装置区域分布上看,截至2025年3月,合肥市凭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强劲的科研能力,建设数量最多,达5台;成都依赖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设3台,廊坊和西安各有2台,南昌、上海和武汉各有1台。受益于科研资源集中、政策支持有力、产业配套完善等原因,合肥和成都成为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核心区域,是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要基地。

图表5:截至2025年3月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分布(按所在城市)(单位:台,%)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