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观察 | 锚定自主可控攻坚 半导体IP吸引资本加码布局

新华财经

10小时前

资本市场与产业是共谋发展、共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资本价值并不止步于资金的投入,更是陪伴企业穿越周期、赋能企业做强生态、助力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并加快全球布局的陪伴者、赋能者与共创者。

耐心资本观察头图.jpg

新华财经上海5月14日电(记者 郭慕清)‌ 在全球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需求持续升温,而作为芯片设计“基石”的半导体IP领域,正成为资本竞逐的战略高地。

近日,一场以“算力之巅·互连新篇”为主题的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下文简称“研讨会”)在上海虹口举行,芯耀辉科技、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半导体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国投聚力、上海国投、中网投等国有资本平台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半导体IP产业迈入资本深度赋能、上下游协同攻坚的新阶段。

国有资本“组团”入场 锚定产业升级核心环节

半导体IP是指集成电路设计中预先设计、经过重复验证的、可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是整个产业链最重要的,也是亟需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产替代”迫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瞄准这一领域,这其中国有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发布的《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均位列首位,本季度共完成514起投资案例,同比上升12.5%;投资金额434.76亿元,同比上升37.0%。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半导体IP领军企业芯耀辉近期完成B轮融资。芯耀辉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曾克强介绍,此次融资将全面用于加速核心技术创新、深化产业生态构建,以及推动国产半导体IP在市场的规模化应用。

研讨会现场,芯耀辉与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华投控),以及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投聚力)、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网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下属投资平台等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签署投资协议。

456.jpg

789.jpg

以“算力之巅·互连新篇”为主题的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近日在上海虹口举行。图为芯耀辉与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华投控),以及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投聚力)、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网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下属投资平台等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签署投资协议。

据悉,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大模型”算力芯片所需的先进工艺上高速接口IP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芯耀辉构建了新一代完整可控的IP技术体系,具备从制程设计自动化到系统验证、封装测试的全流程IP研发方法学,并与近百家上下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业务协同覆盖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汽车、5G 通信及消费电子等前沿领域,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券商研报表示,IP模块简化芯片设计过程,正在不断赋能半导体产业创新。半导体IP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合理的成本、较低的功耗逐渐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核心要素,模块化应用能够大幅减少芯片设计环节中的重复性工作,缩短芯片设计周期,使得芯片的设计成本进一步降低,一批本土企业正逐渐成为AI算力产业链的中坚力量。

“在全球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半导体IP产业国产化空间巨大。”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夏兵说,“我们重点聚焦三类企业,一是技术创新型企业,比如在核心技术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拥有独特的算法、架构和设计理念,能够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二是产业链协同企业,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分工精细的产业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至关重要;三是应用驱动型企业,这些企业能够敏锐捕捉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应用模式。”

从“投早投小”到“陪跑赋能” 产业生态协同释放乘数效应

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了3900亿元,同比增长20.5%,位居国内第一。在EDA、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都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先企业,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推出了一批创新产品。

放眼未来,曾克强指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大模型参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将直接驱动算力需求的爆发式提升。接口IP是AI算力的“隐形支柱”,未来十年,接口IP将定义AI芯片的竞争力,决定算力的传输效率与系统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高速接口IP已经成为市场需求最迫切、增长最迅速的关键领域。

从“投早投小”到“陪跑赋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赋能。

多位一线投资人也表示,背靠广阔的下游市场以及国产化的自主可控需求,中国半导体IP的市场空间广阔,预计随着AI、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IP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半导体IP产业的协同创新备受关注,极具投资“钱景”。

夏兵认为,资本市场与产业是共谋发展、共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资本价值并不止步于资金的投入,更是陪伴企业穿越周期、赋能企业做强生态、助力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并加快全球布局的陪伴者、赋能者与共创者。

“未来5-10年将是国产技术全面突破和生态完善的黄金发展期,也是耐心资本持续深耕陪伴企业成长的最佳时间窗口。”夏兵如是说。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资本市场与产业是共谋发展、共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资本价值并不止步于资金的投入,更是陪伴企业穿越周期、赋能企业做强生态、助力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并加快全球布局的陪伴者、赋能者与共创者。

耐心资本观察头图.jpg

新华财经上海5月14日电(记者 郭慕清)‌ 在全球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需求持续升温,而作为芯片设计“基石”的半导体IP领域,正成为资本竞逐的战略高地。

近日,一场以“算力之巅·互连新篇”为主题的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下文简称“研讨会”)在上海虹口举行,芯耀辉科技、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半导体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国投聚力、上海国投、中网投等国有资本平台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半导体IP产业迈入资本深度赋能、上下游协同攻坚的新阶段。

国有资本“组团”入场 锚定产业升级核心环节

半导体IP是指集成电路设计中预先设计、经过重复验证的、可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是整个产业链最重要的,也是亟需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产替代”迫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瞄准这一领域,这其中国有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发布的《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均位列首位,本季度共完成514起投资案例,同比上升12.5%;投资金额434.76亿元,同比上升37.0%。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半导体IP领军企业芯耀辉近期完成B轮融资。芯耀辉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曾克强介绍,此次融资将全面用于加速核心技术创新、深化产业生态构建,以及推动国产半导体IP在市场的规模化应用。

研讨会现场,芯耀辉与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华投控),以及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投聚力)、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网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下属投资平台等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签署投资协议。

456.jpg

789.jpg

以“算力之巅·互连新篇”为主题的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近日在上海虹口举行。图为芯耀辉与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华投控),以及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投聚力)、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网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下属投资平台等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签署投资协议。

据悉,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大模型”算力芯片所需的先进工艺上高速接口IP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芯耀辉构建了新一代完整可控的IP技术体系,具备从制程设计自动化到系统验证、封装测试的全流程IP研发方法学,并与近百家上下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业务协同覆盖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汽车、5G 通信及消费电子等前沿领域,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券商研报表示,IP模块简化芯片设计过程,正在不断赋能半导体产业创新。半导体IP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合理的成本、较低的功耗逐渐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核心要素,模块化应用能够大幅减少芯片设计环节中的重复性工作,缩短芯片设计周期,使得芯片的设计成本进一步降低,一批本土企业正逐渐成为AI算力产业链的中坚力量。

“在全球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半导体IP产业国产化空间巨大。”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夏兵说,“我们重点聚焦三类企业,一是技术创新型企业,比如在核心技术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拥有独特的算法、架构和设计理念,能够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二是产业链协同企业,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分工精细的产业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至关重要;三是应用驱动型企业,这些企业能够敏锐捕捉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应用模式。”

从“投早投小”到“陪跑赋能” 产业生态协同释放乘数效应

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了3900亿元,同比增长20.5%,位居国内第一。在EDA、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都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先企业,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推出了一批创新产品。

放眼未来,曾克强指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大模型参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将直接驱动算力需求的爆发式提升。接口IP是AI算力的“隐形支柱”,未来十年,接口IP将定义AI芯片的竞争力,决定算力的传输效率与系统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高速接口IP已经成为市场需求最迫切、增长最迅速的关键领域。

从“投早投小”到“陪跑赋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赋能。

多位一线投资人也表示,背靠广阔的下游市场以及国产化的自主可控需求,中国半导体IP的市场空间广阔,预计随着AI、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IP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半导体IP产业的协同创新备受关注,极具投资“钱景”。

夏兵认为,资本市场与产业是共谋发展、共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资本价值并不止步于资金的投入,更是陪伴企业穿越周期、赋能企业做强生态、助力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并加快全球布局的陪伴者、赋能者与共创者。

“未来5-10年将是国产技术全面突破和生态完善的黄金发展期,也是耐心资本持续深耕陪伴企业成长的最佳时间窗口。”夏兵如是说。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