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14日电 (葛佳明)中美达成重要共识后,宏观层面利好消息直接强化了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的抢运逻辑,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在经过快速大幅调整后迎来显著上涨,本周以来累计涨幅达32%,升至1700点关口上方,创一个月来高位。
图片来源:新华财经
截至5月14日早盘,A股航运、物流板块持续走高,中远海发涨停,此前宁波远洋、连云港、宁波海运、南京港涨停,国航远洋涨超25%,华光源海、中集环科、中邮科技涨超10%。
目前,出海企业正抢抓90天关键“窗口期”,对90天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或许正催生新一轮“抢运潮”。不少货代公司负责人都表示,本周开始,大家都在抢发货,市场节奏非常紧张,美线整体已经接近爆舱。
但需注意的是,在上一轮因贸易政策造成的抢运期内,美线并未对欧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认为,若美线货量回升,有望缓解欧线6-8月的运力压力,但预计运力仍将高于去年同期,后续欧线运力是否会通过调拨至美线被削减,则需航司依据货量回升幅度及港口拥堵情况来判断。
“抢运”“爆舱”“涨价”现象或再度上演
“这周开始咨询量明显上来了,让我帮忙找船、发货。”长外国际货代业务经理黄德文对新华财经表示,5月底前美线基本全面“爆舱”,后续大概率会涨价,短期内应该有一波“抢运潮”。
黄德文直言,企业不确定90天后的贸易政策,因此买家会尽量在这90天内多备货来应对政策不确定性,抓紧窗口期。
青岛朗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江则认为,从目前来看,集装箱运输市场基本平稳,但预计后续箱量需求量会增多,以美线为主的货代企业后续会忙起来,现在有个时间差,航运市场反应会有所滞后。
新华财经14日从多家班轮公司了解到,5月底前航次出现了仓位紧张的状况,但还未出现“爆舱”情况,其中美线方向仓位紧张状况更为严重。
由于前段时间美国实行的高关税政策,致使许多船公司减少了对中国港口的挂靠,还有些船公司将船投入到东南亚和欧洲航线,使得到美国的运力相对紧张。
一家货代公司的美线业务负责人表示,班轮公司此前缩减美线运力,舱位呈现出紧张状态,市场则一直表现出“爆舱”态势,未来市场出货量能否进一步增加,还要根据班轮公司舱位增加的情况。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在报告中写道,部分中国外贸企业在4月暂停了对美国的出货,关税的缓和可能会引发一波此前积压的出口潮。
“有一家家具公司,今年3月就将货物运到了美国,但一直没有清关,航运公司一直催他们办理关税手续,这周打电话来问协会,还要不要补。”某市海运协会表示,现在正常清关就可以,预计接下来或将有许多卖家大批量出货,7月份有亚马逊的会员日,叠加前期舱位的受限,导致接下来卖家对于舱位的需求将激增,“抢运潮”或将出现。
对于抢运潮的规模,雷悦判断,美线预计会出现抢运,但规模料偏中性,低于市场的乐观预期。目前初步反馈,美线订舱量快速增加,多数是货代为了后续抢运而提前锁仓,来自实际终端需求的订舱尚未启动,仍需观察。
“船司短期燃眉之急解决,部分船司已经计划提涨美线运价,不排除其他航线跟进宣涨,但实际执行成色仍需结合基本面评估,落地可能性相对前期3-5月有所提高。”雷悦表示。
欧美航线运价能否筑底回升?
银河期货航运高级研究员贾瑞林对新华财经表示,4月美线集装箱发运量出现大幅下降,随后船司将部分美线船舶调配至欧线、地中海、南美、西非等航线,进一步加剧了欧线的供应过剩压力,使得欧线运价在4-5月淡季持续下跌。
对于后续运价走势,贾瑞林认为,此次中美谈判关税降幅超出预期,预计将留出抢运窗口期,叠加欧美航线逐渐迎来集装箱传统发运旺季,货主对未来关税不确定性的担忧有望带来短期的抢运和补库,从而减缓美线将多余运力调配至欧线的压力,有望催化欧美航线运价筑底回升。
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短期内欧线运力向美线转移的动能尚不显著,集运欧线价格后续能否持续上行存在不确定性。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2506合约价格升水现货约500美元/FEU(以长度为4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已隐含旺季预期,价格上行动能耗尽。”国投期货航运分析师李海群表示,目前欧线6月运力计划偏饱和,欧线运力是否会通过调拨至美线被削减,则需航司依据美线货量回升幅度及航线装载率进行动态研判,进一步突破需要等待航司协同挺价动作等基本面改善信号出现。
雷悦则表示,根据测算,美线运力回归对欧线周均运力的影响约1.8万TEU(标准集装箱单位),预计6-8月的平均运力从30.9万TEU降至29.1万TEU,依然高于去年同期的26.3万TEU,或缓解部分欧线运力压力,但整体看仍偏高。
“后续欧线的具体表现可以关注港口拥堵情况作为信号指标。”雷悦认为,欧线船调配至美线的基础,不仅仅是美线抢运,更可能的情境是建立在美线贸易量短期激增和美国港口处理能力瓶颈所造成的港口拥堵,为了恢复常规周班的频次和高运费利润,船司抽调欧线运力至美线,同时收缩欧线运力再度抬升欧线运价。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5月14日电 (葛佳明)中美达成重要共识后,宏观层面利好消息直接强化了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的抢运逻辑,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在经过快速大幅调整后迎来显著上涨,本周以来累计涨幅达32%,升至1700点关口上方,创一个月来高位。
图片来源:新华财经
截至5月14日早盘,A股航运、物流板块持续走高,中远海发涨停,此前宁波远洋、连云港、宁波海运、南京港涨停,国航远洋涨超25%,华光源海、中集环科、中邮科技涨超10%。
目前,出海企业正抢抓90天关键“窗口期”,对90天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或许正催生新一轮“抢运潮”。不少货代公司负责人都表示,本周开始,大家都在抢发货,市场节奏非常紧张,美线整体已经接近爆舱。
但需注意的是,在上一轮因贸易政策造成的抢运期内,美线并未对欧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认为,若美线货量回升,有望缓解欧线6-8月的运力压力,但预计运力仍将高于去年同期,后续欧线运力是否会通过调拨至美线被削减,则需航司依据货量回升幅度及港口拥堵情况来判断。
“抢运”“爆舱”“涨价”现象或再度上演
“这周开始咨询量明显上来了,让我帮忙找船、发货。”长外国际货代业务经理黄德文对新华财经表示,5月底前美线基本全面“爆舱”,后续大概率会涨价,短期内应该有一波“抢运潮”。
黄德文直言,企业不确定90天后的贸易政策,因此买家会尽量在这90天内多备货来应对政策不确定性,抓紧窗口期。
青岛朗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江则认为,从目前来看,集装箱运输市场基本平稳,但预计后续箱量需求量会增多,以美线为主的货代企业后续会忙起来,现在有个时间差,航运市场反应会有所滞后。
新华财经14日从多家班轮公司了解到,5月底前航次出现了仓位紧张的状况,但还未出现“爆舱”情况,其中美线方向仓位紧张状况更为严重。
由于前段时间美国实行的高关税政策,致使许多船公司减少了对中国港口的挂靠,还有些船公司将船投入到东南亚和欧洲航线,使得到美国的运力相对紧张。
一家货代公司的美线业务负责人表示,班轮公司此前缩减美线运力,舱位呈现出紧张状态,市场则一直表现出“爆舱”态势,未来市场出货量能否进一步增加,还要根据班轮公司舱位增加的情况。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在报告中写道,部分中国外贸企业在4月暂停了对美国的出货,关税的缓和可能会引发一波此前积压的出口潮。
“有一家家具公司,今年3月就将货物运到了美国,但一直没有清关,航运公司一直催他们办理关税手续,这周打电话来问协会,还要不要补。”某市海运协会表示,现在正常清关就可以,预计接下来或将有许多卖家大批量出货,7月份有亚马逊的会员日,叠加前期舱位的受限,导致接下来卖家对于舱位的需求将激增,“抢运潮”或将出现。
对于抢运潮的规模,雷悦判断,美线预计会出现抢运,但规模料偏中性,低于市场的乐观预期。目前初步反馈,美线订舱量快速增加,多数是货代为了后续抢运而提前锁仓,来自实际终端需求的订舱尚未启动,仍需观察。
“船司短期燃眉之急解决,部分船司已经计划提涨美线运价,不排除其他航线跟进宣涨,但实际执行成色仍需结合基本面评估,落地可能性相对前期3-5月有所提高。”雷悦表示。
欧美航线运价能否筑底回升?
银河期货航运高级研究员贾瑞林对新华财经表示,4月美线集装箱发运量出现大幅下降,随后船司将部分美线船舶调配至欧线、地中海、南美、西非等航线,进一步加剧了欧线的供应过剩压力,使得欧线运价在4-5月淡季持续下跌。
对于后续运价走势,贾瑞林认为,此次中美谈判关税降幅超出预期,预计将留出抢运窗口期,叠加欧美航线逐渐迎来集装箱传统发运旺季,货主对未来关税不确定性的担忧有望带来短期的抢运和补库,从而减缓美线将多余运力调配至欧线的压力,有望催化欧美航线运价筑底回升。
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短期内欧线运力向美线转移的动能尚不显著,集运欧线价格后续能否持续上行存在不确定性。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2506合约价格升水现货约500美元/FEU(以长度为4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已隐含旺季预期,价格上行动能耗尽。”国投期货航运分析师李海群表示,目前欧线6月运力计划偏饱和,欧线运力是否会通过调拨至美线被削减,则需航司依据美线货量回升幅度及航线装载率进行动态研判,进一步突破需要等待航司协同挺价动作等基本面改善信号出现。
雷悦则表示,根据测算,美线运力回归对欧线周均运力的影响约1.8万TEU(标准集装箱单位),预计6-8月的平均运力从30.9万TEU降至29.1万TEU,依然高于去年同期的26.3万TEU,或缓解部分欧线运力压力,但整体看仍偏高。
“后续欧线的具体表现可以关注港口拥堵情况作为信号指标。”雷悦认为,欧线船调配至美线的基础,不仅仅是美线抢运,更可能的情境是建立在美线贸易量短期激增和美国港口处理能力瓶颈所造成的港口拥堵,为了恢复常规周班的频次和高运费利润,船司抽调欧线运力至美线,同时收缩欧线运力再度抬升欧线运价。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