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市 | 德国2025年4月:比亚迪逆袭特斯拉,中国力量崛起

智车科技

2小时前

2025年4月,比亚迪在德国售出1,566辆,同比暴涨755.7%,市场份额达0.6%,成功超越特斯拉,排名升至第26位。

2025年4月,德国新车市场维持整体稳定,但电动化赛道竞争格局悄然生变——比亚迪首次在单月销量上超越特斯拉,标志着中国品牌在欧洲主流市场的渗透进入新阶段。

我们从德国车市总体走势、电动化趋势、品牌格局入手,解析比亚迪逆袭背后的多重驱动,并进一步分析中国车企在德国市场的竞争现状与未来潜力。

01

德国车市2025年4月综述:

总量下滑中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4月,德国新车市场注册量为 242,728辆,同比小幅下滑 0.15%,但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仍有 22% 的下降,显示出市场恢复乏力的长期趋势。

今年前四个月累计销量为 907,299辆,同比下降 3.3%,反映出消费者购车意愿尚未完全回暖。

品牌格局:大众依然稳固,Cupra爆发增长

德国本土品牌仍稳居销量榜前列:

◎ 大众汽车继续领跑,4月销量 49,393辆,市场份额 20.3%,同比下降 2.7%,占据五分之一市场。◎ 宝马(+4.2%)首次超越梅赛德斯(-1.6%),跃居第二位 。◎ 斯柯达(+22%)表现出色,市场份额达 7.8%,为前十品牌中增速最快的欧洲品牌之一。◎ 最引人关注的是西班牙品牌Cupra的异军突起。其4月销量同比增长 125%,位列第9,市场份额达 2.9%,继续跑赢母品牌西雅特(-27.3%),年轻化品牌在德系市场的认可度正在提升。

车型层面,大众高尔夫尽管同比大跌 41.3%,但依旧保住销量榜首,表明其基础盘仍具韧性。

与此同时,几款新能源车型快速崛起:

◎ 大众ID.7大涨 584.1%,显示大众在纯电轿车市场正逐步打开局面。

◎ 宝马5系(+86.7%)、奥迪A6(+108.8%)亦展现出豪华车型电动化转型的成果。

◎ 菲亚特杜卡托(+42.4%)借助露营车热潮强势回归。

电动车品牌方面,传统领头羊特斯拉遭遇严重滑坡,销量 885辆,同比下跌 45.9%,排名跌至第 29 位。这也为中国品牌留下了难得的突破窗口。

02

中国品牌集体发力:

比亚迪领军突围,

MG与荣威稳步增长

名爵表现稳健,4月售出1747辆,同比增长34%,年内累计达7245辆,增长26.1%,依然是中国品牌中领跑者。

比亚迪势头强劲,4月售出1566辆,暴涨755.7%,年内累计2791辆,同比飙升384.5%。

零跑首次进入市场,单月售出314辆,累计987辆,开局表现亮眼。

上汽大通4月增长242.9%,虽总量小但增速惊人。

相比之下,蔚来和长城分别下滑64.2%和46.2%,年累计也处于负增长。

2025年4月,比亚迪在德国售出 1,566辆,同比暴涨 755.7%,市场份额达 0.6%,成功超越特斯拉,排名升至 第26位。

虽然绝对数字仍远低于主流品牌,但其成长速度与象征意义不可小觑:

◎ 首次在德国这样成熟、对品牌与质量极为敏感的市场上击败特斯拉,比亚迪品牌影响力在欧洲开始破圈。

◎ 从2024年4月的市场边缘地带(排名第37)到2025年4月的主流边缘(第26),其网络建设、渠道拓展及品牌适应已初见成效。

在特斯拉持续滑坡的背景下,比亚迪正借助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安全和价格的多重考量,逐渐确立“实用派电动车”的形象。

除比亚迪外,上汽集团旗下的MG与荣威在德国也维持稳定表现,MG+荣威合计4月销量为 1,747辆,同比增长 34%,排名第 25位,略高于比亚迪。

从年初累计销量看,MG/荣威已达 7,245辆,同比增长 26.1%,显示出上汽在品牌认知与产品适配上的持续耕耘。

不同于比亚迪主打电动市场,MG产品线覆盖燃油与电动,性价比高、造型欧化、配置丰富,满足欧洲中低端消费群体需求,是典型的“功能导向型”策略代表。

小结

德国市场依然是一个品牌忠诚度高、竞争壁垒强的阵地。比亚迪与MG/荣威的进展固然可喜,但要真正从边缘步入主流,中国车企仍需在本地化、售后网络、质量管理乃至欧盟政策游说等方面付出更大努力。从“数量突破”到“品牌突围”,是未来5年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关键考验。

原文标题 : 欧洲车市 | 德国2025年4月:比亚迪逆袭特斯拉,中国力量崛起

2025年4月,比亚迪在德国售出1,566辆,同比暴涨755.7%,市场份额达0.6%,成功超越特斯拉,排名升至第26位。

2025年4月,德国新车市场维持整体稳定,但电动化赛道竞争格局悄然生变——比亚迪首次在单月销量上超越特斯拉,标志着中国品牌在欧洲主流市场的渗透进入新阶段。

我们从德国车市总体走势、电动化趋势、品牌格局入手,解析比亚迪逆袭背后的多重驱动,并进一步分析中国车企在德国市场的竞争现状与未来潜力。

01

德国车市2025年4月综述:

总量下滑中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4月,德国新车市场注册量为 242,728辆,同比小幅下滑 0.15%,但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仍有 22% 的下降,显示出市场恢复乏力的长期趋势。

今年前四个月累计销量为 907,299辆,同比下降 3.3%,反映出消费者购车意愿尚未完全回暖。

品牌格局:大众依然稳固,Cupra爆发增长

德国本土品牌仍稳居销量榜前列:

◎ 大众汽车继续领跑,4月销量 49,393辆,市场份额 20.3%,同比下降 2.7%,占据五分之一市场。◎ 宝马(+4.2%)首次超越梅赛德斯(-1.6%),跃居第二位 。◎ 斯柯达(+22%)表现出色,市场份额达 7.8%,为前十品牌中增速最快的欧洲品牌之一。◎ 最引人关注的是西班牙品牌Cupra的异军突起。其4月销量同比增长 125%,位列第9,市场份额达 2.9%,继续跑赢母品牌西雅特(-27.3%),年轻化品牌在德系市场的认可度正在提升。

车型层面,大众高尔夫尽管同比大跌 41.3%,但依旧保住销量榜首,表明其基础盘仍具韧性。

与此同时,几款新能源车型快速崛起:

◎ 大众ID.7大涨 584.1%,显示大众在纯电轿车市场正逐步打开局面。

◎ 宝马5系(+86.7%)、奥迪A6(+108.8%)亦展现出豪华车型电动化转型的成果。

◎ 菲亚特杜卡托(+42.4%)借助露营车热潮强势回归。

电动车品牌方面,传统领头羊特斯拉遭遇严重滑坡,销量 885辆,同比下跌 45.9%,排名跌至第 29 位。这也为中国品牌留下了难得的突破窗口。

02

中国品牌集体发力:

比亚迪领军突围,

MG与荣威稳步增长

名爵表现稳健,4月售出1747辆,同比增长34%,年内累计达7245辆,增长26.1%,依然是中国品牌中领跑者。

比亚迪势头强劲,4月售出1566辆,暴涨755.7%,年内累计2791辆,同比飙升384.5%。

零跑首次进入市场,单月售出314辆,累计987辆,开局表现亮眼。

上汽大通4月增长242.9%,虽总量小但增速惊人。

相比之下,蔚来和长城分别下滑64.2%和46.2%,年累计也处于负增长。

2025年4月,比亚迪在德国售出 1,566辆,同比暴涨 755.7%,市场份额达 0.6%,成功超越特斯拉,排名升至 第26位。

虽然绝对数字仍远低于主流品牌,但其成长速度与象征意义不可小觑:

◎ 首次在德国这样成熟、对品牌与质量极为敏感的市场上击败特斯拉,比亚迪品牌影响力在欧洲开始破圈。

◎ 从2024年4月的市场边缘地带(排名第37)到2025年4月的主流边缘(第26),其网络建设、渠道拓展及品牌适应已初见成效。

在特斯拉持续滑坡的背景下,比亚迪正借助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安全和价格的多重考量,逐渐确立“实用派电动车”的形象。

除比亚迪外,上汽集团旗下的MG与荣威在德国也维持稳定表现,MG+荣威合计4月销量为 1,747辆,同比增长 34%,排名第 25位,略高于比亚迪。

从年初累计销量看,MG/荣威已达 7,245辆,同比增长 26.1%,显示出上汽在品牌认知与产品适配上的持续耕耘。

不同于比亚迪主打电动市场,MG产品线覆盖燃油与电动,性价比高、造型欧化、配置丰富,满足欧洲中低端消费群体需求,是典型的“功能导向型”策略代表。

小结

德国市场依然是一个品牌忠诚度高、竞争壁垒强的阵地。比亚迪与MG/荣威的进展固然可喜,但要真正从边缘步入主流,中国车企仍需在本地化、售后网络、质量管理乃至欧盟政策游说等方面付出更大努力。从“数量突破”到“品牌突围”,是未来5年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关键考验。

原文标题 : 欧洲车市 | 德国2025年4月:比亚迪逆袭特斯拉,中国力量崛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