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解读:2025/26榨季种植扩张与产量提升 食糖产业稳中趋强 挑战仍存

云南糖网

5小时前

YNTW.COM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12日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上图),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累计产糖1111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显示出中国糖业整体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

YNTW.COM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12日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上图),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累计产糖1111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显示出中国糖业整体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月进一步上调2024/25榨季中国食糖产量至1115万吨,并预测2025/26年度食糖产量将继续小幅增长至1120万吨。

一、播种面积稳步扩张,增幅预估

图表数据显示,2025/26榨季全国糖料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440千公顷,较上年度增长3.2%。其中甘蔗面积预计为1230千公顷,占比超过85%,继续稳居中国糖料种植主力地位。甘蔗种植面积从2023/24年度的1083千公顷增长至2025/26的1230千公顷,累计增幅达13.6%。甘蔗种植扩张的背后,是其较高的经济效益以及政策与企业的合力推动。

二、单产增势有限,广西旱情成掣肘

尽管播种面积增长,糖料单产提升空间有限。图表显示,2024/25年度甘蔗和甜菜的单产均有所回落,分别为64.0吨/公顷和53.0吨/公顷,远低于2023/24年度水平。尽管2025/26年预测甘蔗单产小幅回升至65.3吨/公顷,但广西前期旱情对宿根蔗和新植蔗出苗形成不利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国产量的整体提升。可以看出,自然条件仍是制糖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变数之一。

三、产需缺口稳定,进口依赖仍高

尽管产量增长,但中国食糖消费需求同步上扬。图表预测2025/26年度食糖消费量为1590万吨,较前一年度略增10万吨,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在食糖产量仍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的背景下,中国每年依然需要进口约500万吨食糖,产需缺口稳定在400多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出口食糖的量虽维持在16万吨上下,但在全球市场变化、国际糖价波动和进口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进口依赖仍是制糖业结构性短板。

四、价格区间略有走弱,市场或将震荡调整

在国际市场方面,图表中2025/26年度国际食糖价格区间预期为16.5–21.5美分/磅,较前几年度有下滑趋势,反映出全球食糖供需缓和的迹象。同期国内食糖价格预期区间为5800–6500元/吨,相较2023/24年度的6492元/吨略有回落,或将影响糖料收购价格和种植者收益预期。

五、总结:扩产有力,抗风险能力需提升

整体来看,国内食糖产业正通过扩大播种面积、优化品种和政策激励实现稳步发展,产业供给能力正在逐年提升。然而,面对气候风险、国际糖价波动及持续的进口依赖,仍需警惕结构性问题的积累。下一步,提升单产、增强自主供给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协同,将是中国糖业实现“稳产保供”的关键所在。

注: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机构建议或意见。

YNTW.COM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12日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上图),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累计产糖1111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显示出中国糖业整体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

YNTW.COM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12日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上图),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累计产糖1111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显示出中国糖业整体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月进一步上调2024/25榨季中国食糖产量至1115万吨,并预测2025/26年度食糖产量将继续小幅增长至1120万吨。

一、播种面积稳步扩张,增幅预估

图表数据显示,2025/26榨季全国糖料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440千公顷,较上年度增长3.2%。其中甘蔗面积预计为1230千公顷,占比超过85%,继续稳居中国糖料种植主力地位。甘蔗种植面积从2023/24年度的1083千公顷增长至2025/26的1230千公顷,累计增幅达13.6%。甘蔗种植扩张的背后,是其较高的经济效益以及政策与企业的合力推动。

二、单产增势有限,广西旱情成掣肘

尽管播种面积增长,糖料单产提升空间有限。图表显示,2024/25年度甘蔗和甜菜的单产均有所回落,分别为64.0吨/公顷和53.0吨/公顷,远低于2023/24年度水平。尽管2025/26年预测甘蔗单产小幅回升至65.3吨/公顷,但广西前期旱情对宿根蔗和新植蔗出苗形成不利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国产量的整体提升。可以看出,自然条件仍是制糖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变数之一。

三、产需缺口稳定,进口依赖仍高

尽管产量增长,但中国食糖消费需求同步上扬。图表预测2025/26年度食糖消费量为1590万吨,较前一年度略增10万吨,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在食糖产量仍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的背景下,中国每年依然需要进口约500万吨食糖,产需缺口稳定在400多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出口食糖的量虽维持在16万吨上下,但在全球市场变化、国际糖价波动和进口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进口依赖仍是制糖业结构性短板。

四、价格区间略有走弱,市场或将震荡调整

在国际市场方面,图表中2025/26年度国际食糖价格区间预期为16.5–21.5美分/磅,较前几年度有下滑趋势,反映出全球食糖供需缓和的迹象。同期国内食糖价格预期区间为5800–6500元/吨,相较2023/24年度的6492元/吨略有回落,或将影响糖料收购价格和种植者收益预期。

五、总结:扩产有力,抗风险能力需提升

整体来看,国内食糖产业正通过扩大播种面积、优化品种和政策激励实现稳步发展,产业供给能力正在逐年提升。然而,面对气候风险、国际糖价波动及持续的进口依赖,仍需警惕结构性问题的积累。下一步,提升单产、增强自主供给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协同,将是中国糖业实现“稳产保供”的关键所在。

注: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机构建议或意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