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邸云竹:五寨甜糯玉米,还是儿时味道

新华指数

1天前

目前,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通过强化农村数字基建、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可持续数字化生态体系等技术赋能实现产业链升级,保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智能生产+精准营销+链式协同”模式为农业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范例,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核心目标。

新华财经杭州5月12日电(雷丁楠)5月9日,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幕,山西矩阵之五寨甜糯玉米亮相“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夏季发布”平行论坛。本期专访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邸云竹,探寻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回味五寨甜糯玉米儿时味道。

生态资源:发挥生态条件与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作为国内最早种植加工甜糯玉米的地区之一,五寨生态条件优越,还是儿时皮薄、无渣、甜糯、香软味道的甜糯玉米,生长在北纬38°黄金种植带,80里米粮川地势平坦、土地肥沃,1400米海拔和4.9℃均温抑制病虫害,15℃昼夜温差塑造黄金糖度比,120天无霜期适宜甜糯玉米生长;水资源丰富,清涟河纵贯南北、朱家川河横穿东西滋润25万亩沃野,被誉为“坐在水库上的县”“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五寨在传统农耕智慧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基因,投资3.86亿元建设甜糯玉米产业园,集成国内顶尖智能化生产线,构建“卫星遥感+物联网+区块链”智慧农业系统,从种植管理到产品追溯形成全链条数字化闭环,搭配进口封装技术,零添加实现365天常温保鲜,让每穗玉米承载“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承诺。

政策响应: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农户增收实效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牵头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汇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作为山西产粮先进县,五寨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优越,盛产甜糯玉米、小米、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立足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山西农业科技引领示范窗口、五寨创新转型主引擎的定位,示范区促进农户增收实效,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打造“从土地到餐桌”全链条增收范本。2024年,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1275.95点,同比上涨3.84%,近6年年均涨幅8.13%,带动全县6.5万亩种植基地年产2.3亿穗,农民人均增收3500元。

产业规划: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全链条发展模式

自2022年设立以来,示范区累计投资超16.6亿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成为五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政策优势与特色资源,构建甜糯玉米、加工型马铃薯、杂粮、中药材、生态养殖的“科技引领+产业聚集”特色产业体系,拓展甜糯玉米产业选育种植、加工销售、食品研发、秸秆利用的增值空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规模化机械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引进蓝顿旭美与米益康等龙头企业及技术资源,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绿色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

五寨甜糯玉米产业有深厚历史底蕴与坚实产业基础,包括规模化特色种植基地50个、甜糯玉米种植面积6.5万亩,构建以1个龙头企业为核心、6大合作社为支撑、35个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的“1+6+N”产业体系;营造“产加销研旅”五位一体产业生态,创新“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种植规划、水肥管理全流程标准化。

科技赋能:引入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

以数字化提升为先导的农业行业是数字经济发展重点。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亿元,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五寨甜糯玉米产业在生产环节精准化智能化、加工流程自动化与质量追溯、销售物流协同、产业链整合与增值服务、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引入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智慧农业监测系统通过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实现科学种植与精准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与生产效率,2025年,玉米春耕机械化程度超98%。

目前,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通过强化农村数字基建、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可持续数字化生态体系等技术赋能实现产业链升级,保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智能生产+精准营销+链式协同”模式为农业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范例,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核心目标。

品牌升维: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

五寨甜糯玉米精准传递“高海拔冷凉气候+智慧农业”产区优势,将地理标志转化为可量化品质标准,突破地域限制,提升溢价能力,为五寨提供品牌升维路径。

五寨甜糯玉米鲜明优质的品牌故事、产品特色、品质优势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通过同各地采购商、经销商、行业专家合作,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赵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目前,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通过强化农村数字基建、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可持续数字化生态体系等技术赋能实现产业链升级,保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智能生产+精准营销+链式协同”模式为农业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范例,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核心目标。

新华财经杭州5月12日电(雷丁楠)5月9日,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幕,山西矩阵之五寨甜糯玉米亮相“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夏季发布”平行论坛。本期专访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邸云竹,探寻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回味五寨甜糯玉米儿时味道。

生态资源:发挥生态条件与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作为国内最早种植加工甜糯玉米的地区之一,五寨生态条件优越,还是儿时皮薄、无渣、甜糯、香软味道的甜糯玉米,生长在北纬38°黄金种植带,80里米粮川地势平坦、土地肥沃,1400米海拔和4.9℃均温抑制病虫害,15℃昼夜温差塑造黄金糖度比,120天无霜期适宜甜糯玉米生长;水资源丰富,清涟河纵贯南北、朱家川河横穿东西滋润25万亩沃野,被誉为“坐在水库上的县”“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五寨在传统农耕智慧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基因,投资3.86亿元建设甜糯玉米产业园,集成国内顶尖智能化生产线,构建“卫星遥感+物联网+区块链”智慧农业系统,从种植管理到产品追溯形成全链条数字化闭环,搭配进口封装技术,零添加实现365天常温保鲜,让每穗玉米承载“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承诺。

政策响应: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农户增收实效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牵头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汇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作为山西产粮先进县,五寨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优越,盛产甜糯玉米、小米、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立足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山西农业科技引领示范窗口、五寨创新转型主引擎的定位,示范区促进农户增收实效,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打造“从土地到餐桌”全链条增收范本。2024年,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1275.95点,同比上涨3.84%,近6年年均涨幅8.13%,带动全县6.5万亩种植基地年产2.3亿穗,农民人均增收3500元。

产业规划: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全链条发展模式

自2022年设立以来,示范区累计投资超16.6亿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成为五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政策优势与特色资源,构建甜糯玉米、加工型马铃薯、杂粮、中药材、生态养殖的“科技引领+产业聚集”特色产业体系,拓展甜糯玉米产业选育种植、加工销售、食品研发、秸秆利用的增值空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规模化机械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引进蓝顿旭美与米益康等龙头企业及技术资源,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绿色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

五寨甜糯玉米产业有深厚历史底蕴与坚实产业基础,包括规模化特色种植基地50个、甜糯玉米种植面积6.5万亩,构建以1个龙头企业为核心、6大合作社为支撑、35个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的“1+6+N”产业体系;营造“产加销研旅”五位一体产业生态,创新“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种植规划、水肥管理全流程标准化。

科技赋能:引入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

以数字化提升为先导的农业行业是数字经济发展重点。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亿元,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五寨甜糯玉米产业在生产环节精准化智能化、加工流程自动化与质量追溯、销售物流协同、产业链整合与增值服务、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引入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智慧农业监测系统通过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实现科学种植与精准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与生产效率,2025年,玉米春耕机械化程度超98%。

目前,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通过强化农村数字基建、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可持续数字化生态体系等技术赋能实现产业链升级,保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智能生产+精准营销+链式协同”模式为农业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范例,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核心目标。

品牌升维: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

五寨甜糯玉米精准传递“高海拔冷凉气候+智慧农业”产区优势,将地理标志转化为可量化品质标准,突破地域限制,提升溢价能力,为五寨提供品牌升维路径。

五寨甜糯玉米鲜明优质的品牌故事、产品特色、品质优势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通过同各地采购商、经销商、行业专家合作,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赵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