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低空经济凭什么“飞”起来?

川观新闻

9小时前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中,自贡“‘无中生有’抢占低空经济新兴产业新赛道”案例入选。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尹梦奇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开幕,其中一场专题对接活动聚焦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发布120条投资机会清单,共享时代红利。

突破重力、展翅腾飞,天府四川的低空正在“解锁”新未来。

四川海拔最高的县——甘孜州石渠县,用无人机配送打通包裹进村“最后一公里”;泸州深山无法采伐的竹林,随着低空吊运应用从“风景林”变“经济林”;载着血液等急救医疗物资的无人机,极速飞向自贡有关医院为生命保驾护航……过去科幻作品中的一个个场景走进现实,无不预示着低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千米低空,迸发新质生产力的璀璨光芒。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创新飞行器制造,从专用航线开辟到应用市场开拓,一条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在四川加速成型。目前,这里已汇聚200多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航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通航有人机保有量全国第一。

四川新蓝图

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给出成都居全国城市第三位的答案。

低空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地位。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对“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作出部署。

领跑新赛道,四川抢先抓早。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绘制了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新蓝图。去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促进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着力在场景应用、空域开放、配套设施、产品制造等四大关键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川凭什么?低空经济腾飞首先要能“飞起来”。早在2018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将试点空域内飞行计划报批由审批制改为报备制,简化飞行报批申请流程,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已形成环成都平原、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在位于成都彭州的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每日频繁起降十分忙碌,这里只需报备飞行任务便可“想飞就飞”。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多地低空游项目订单火爆,“打飞的”正成为短途出行和潮玩天府的新选择。四川不断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成成都金堂、自贡凤鸣、绵阳北川等19个通用机场,数量居西南第一,德阳什邡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眉山洪雅、宜宾长宁等14个通用机场加快前期工作,通用机场群带动一个个“低空之城”在巴蜀大地拔节生长。

而在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四川依托民航二所、航空工业成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在川行业优势单位,建立了覆盖飞行器整机、机载系统、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的全产业链,中大型无人机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水平。纵横股份、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工业级无人机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纵横股份是我国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

翼展低空、领航未来,四川有能力有条件在新一轮产业竞合中走在全国前列。

按“清单”建圈强链

低空产业能级乘势而起

2024年四川低空经济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驶入发展快车道。建圈强链是推动低空经济腾飞的关键抓手。四川把低空经济列为“15+N”重点产业链,坚持高位推动,由分管省领导担任“链长”,建立“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的协同推进机制,制定低空经济产业图谱以及产业生态体系、重大任务工作、重点项目和支持政策4张清单,打出精准“组合拳”。

四川布局建设成都、绵阳、自贡3个无人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市恰是低空经济主要承载地。

今年一季度,中发天信(崇州)新型航空发动机科研制造基地项目破土动工,作为低空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建成后将解决中小航空发动机及部件高空试验难题。成都近年来引育腾盾科技、沃飞长空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头部企业,飞行器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加速迈向“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绵阳新设立一个创新型机构——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14家企业、院校等单位“产学研用”牵手,重构人们对低空的想象。绵阳以无人机整机研制和应用为重点,设立10亿元低空产业引导基金,成立西南首家低空试验测试中心,基本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仅在北川县,就汇聚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62家,2024年实现总产值38.5亿元。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中,自贡“‘无中生有’抢占低空经济新兴产业新赛道”案例入选。自贡建成全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开区——自贡航空产业园,获批四川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试点空域以及大型无人机试飞空域,形成了全国少见的“双跑道”“双空域”独特优势。

建圈强链协同推进,“四川造”低空产品层出不穷,产业能级不断跃升。腾盾科技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无人机,成功完成小河流域试飞;纵横股份全新推出多旋翼无人值守机库,支持固定点位与车载移动部署;中航工业氢能源无人机30小时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打破国内纪录;沃飞长空“飞行汽车”,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的6座eVTOL产品。

飞入百姓家

多样化拓展应用场景

4月底,四川首发“乐山大佛—峨眉山”等10条低空旅游线路,邀请游客一起邂逅“云端”上的四川。而在“五一”假期期间,眉山彭山区低空文旅项目飞行超205架次,“换个视角看彭祖山”备受游客青睐。

发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是牵引。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在飞行执照培训、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具有领先水平。挖掘和满足市场需求,四川各地积极拓展低空应用新场景,从通航短途运输到无人机物流配送,从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到低空文旅及运动,打开低空经济增长新空间。

去年底,全省首条低空载人运输航线“达州⇋梁平⇋北川⇋达州”低空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同时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跨省(市)低空载人运输航线,助推达州追逐四川低空经济“第四城”的梦想。

低空货物运输应用更为广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与新都区中通分拣中心开通无人机航线,飞行距离18公里、飞行时间20分钟,全流程节约成本40%,配送时效缩短35%。在泸州市合江县,无人机吊运让竹原料运输这件“苦差事”变得轻松。以200米直线距离为例,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无人机吊运的时间效率提升40—60倍,每吨竹子下山的费用减少了1/3。遂宁市今年开通首条无人机外卖航线——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至万达广场航线,每次可运送外卖50单左右,配送时间能减少一半以上。

应急管理领域,去年7月,雅安市汉源县突发山洪灾害,在人员失联、道路受损、通信中断的危急关头,应急救灾型无人机连续出动、侦察灾情,实时传输灾区一线数据和高清画面至应急部门,搭建空中“生命通道”。低空运动领域,2025年1至4月,成都市空中游览、跳伞运动等低空飞行已达到4.5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8.1%。

这样的新场景还有农林作业、生态监测、电线除冰、森林草原防灭火、医疗救护、城市治理……从“空中飞”到“落地用”,加速推动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崛起。

今年8月,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低空火炬传递演示、低空应急救援保障、低空智能安防巡逻、低空赛事宣传服务、低空区域物流运输、低空飞行互动体验,六大低空应用场景不仅赋能世运会,也将向世界展现四川低空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

共赴万亿级“新蓝海”,“翼”起向未来。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中,自贡“‘无中生有’抢占低空经济新兴产业新赛道”案例入选。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尹梦奇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开幕,其中一场专题对接活动聚焦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发布120条投资机会清单,共享时代红利。

突破重力、展翅腾飞,天府四川的低空正在“解锁”新未来。

四川海拔最高的县——甘孜州石渠县,用无人机配送打通包裹进村“最后一公里”;泸州深山无法采伐的竹林,随着低空吊运应用从“风景林”变“经济林”;载着血液等急救医疗物资的无人机,极速飞向自贡有关医院为生命保驾护航……过去科幻作品中的一个个场景走进现实,无不预示着低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千米低空,迸发新质生产力的璀璨光芒。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创新飞行器制造,从专用航线开辟到应用市场开拓,一条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在四川加速成型。目前,这里已汇聚200多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航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通航有人机保有量全国第一。

四川新蓝图

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给出成都居全国城市第三位的答案。

低空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地位。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对“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作出部署。

领跑新赛道,四川抢先抓早。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绘制了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新蓝图。去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促进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着力在场景应用、空域开放、配套设施、产品制造等四大关键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川凭什么?低空经济腾飞首先要能“飞起来”。早在2018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将试点空域内飞行计划报批由审批制改为报备制,简化飞行报批申请流程,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已形成环成都平原、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在位于成都彭州的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每日频繁起降十分忙碌,这里只需报备飞行任务便可“想飞就飞”。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多地低空游项目订单火爆,“打飞的”正成为短途出行和潮玩天府的新选择。四川不断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成成都金堂、自贡凤鸣、绵阳北川等19个通用机场,数量居西南第一,德阳什邡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眉山洪雅、宜宾长宁等14个通用机场加快前期工作,通用机场群带动一个个“低空之城”在巴蜀大地拔节生长。

而在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四川依托民航二所、航空工业成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在川行业优势单位,建立了覆盖飞行器整机、机载系统、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的全产业链,中大型无人机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水平。纵横股份、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工业级无人机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纵横股份是我国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

翼展低空、领航未来,四川有能力有条件在新一轮产业竞合中走在全国前列。

按“清单”建圈强链

低空产业能级乘势而起

2024年四川低空经济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驶入发展快车道。建圈强链是推动低空经济腾飞的关键抓手。四川把低空经济列为“15+N”重点产业链,坚持高位推动,由分管省领导担任“链长”,建立“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的协同推进机制,制定低空经济产业图谱以及产业生态体系、重大任务工作、重点项目和支持政策4张清单,打出精准“组合拳”。

四川布局建设成都、绵阳、自贡3个无人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市恰是低空经济主要承载地。

今年一季度,中发天信(崇州)新型航空发动机科研制造基地项目破土动工,作为低空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建成后将解决中小航空发动机及部件高空试验难题。成都近年来引育腾盾科技、沃飞长空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头部企业,飞行器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加速迈向“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绵阳新设立一个创新型机构——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14家企业、院校等单位“产学研用”牵手,重构人们对低空的想象。绵阳以无人机整机研制和应用为重点,设立10亿元低空产业引导基金,成立西南首家低空试验测试中心,基本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仅在北川县,就汇聚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62家,2024年实现总产值38.5亿元。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中,自贡“‘无中生有’抢占低空经济新兴产业新赛道”案例入选。自贡建成全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开区——自贡航空产业园,获批四川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试点空域以及大型无人机试飞空域,形成了全国少见的“双跑道”“双空域”独特优势。

建圈强链协同推进,“四川造”低空产品层出不穷,产业能级不断跃升。腾盾科技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无人机,成功完成小河流域试飞;纵横股份全新推出多旋翼无人值守机库,支持固定点位与车载移动部署;中航工业氢能源无人机30小时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打破国内纪录;沃飞长空“飞行汽车”,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的6座eVTOL产品。

飞入百姓家

多样化拓展应用场景

4月底,四川首发“乐山大佛—峨眉山”等10条低空旅游线路,邀请游客一起邂逅“云端”上的四川。而在“五一”假期期间,眉山彭山区低空文旅项目飞行超205架次,“换个视角看彭祖山”备受游客青睐。

发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是牵引。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在飞行执照培训、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具有领先水平。挖掘和满足市场需求,四川各地积极拓展低空应用新场景,从通航短途运输到无人机物流配送,从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到低空文旅及运动,打开低空经济增长新空间。

去年底,全省首条低空载人运输航线“达州⇋梁平⇋北川⇋达州”低空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同时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跨省(市)低空载人运输航线,助推达州追逐四川低空经济“第四城”的梦想。

低空货物运输应用更为广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与新都区中通分拣中心开通无人机航线,飞行距离18公里、飞行时间20分钟,全流程节约成本40%,配送时效缩短35%。在泸州市合江县,无人机吊运让竹原料运输这件“苦差事”变得轻松。以200米直线距离为例,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无人机吊运的时间效率提升40—60倍,每吨竹子下山的费用减少了1/3。遂宁市今年开通首条无人机外卖航线——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至万达广场航线,每次可运送外卖50单左右,配送时间能减少一半以上。

应急管理领域,去年7月,雅安市汉源县突发山洪灾害,在人员失联、道路受损、通信中断的危急关头,应急救灾型无人机连续出动、侦察灾情,实时传输灾区一线数据和高清画面至应急部门,搭建空中“生命通道”。低空运动领域,2025年1至4月,成都市空中游览、跳伞运动等低空飞行已达到4.5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8.1%。

这样的新场景还有农林作业、生态监测、电线除冰、森林草原防灭火、医疗救护、城市治理……从“空中飞”到“落地用”,加速推动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崛起。

今年8月,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低空火炬传递演示、低空应急救援保障、低空智能安防巡逻、低空赛事宣传服务、低空区域物流运输、低空飞行互动体验,六大低空应用场景不仅赋能世运会,也将向世界展现四川低空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

共赴万亿级“新蓝海”,“翼”起向未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