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 电商、云+AI是阿里两大核心战略方向

100ec.cn

15小时前

(网经社讯)5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日前在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表示,公司聚焦两大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云+AI”,并提到了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等创新业务。

(网经社讯)5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日前在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表示,公司聚焦两大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云+AI”,并提到了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等创新业务。蔡崇信称,阿里要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每一块环节,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应以AI为驱动。“电商的业务并不占领对互联网的入口,因为电商是一个垂类,有更多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占取了对用户的入口。但如果我们能聚焦在AI上的话,能够对整个入口的突破,也许我们可以把新的入口用AI的方式做出来,让我们增加更多的用户。”

战略聚焦:从多元化收缩到双核驱动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蔡崇信此次重点提及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等创新业务,实则暗含战略聚焦的深层意图。过去几年,阿里通过“履带战略”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但过度扩张导致资源分散。如今将战略锚点收束至“电商+云AI”双赛道,既是对核心优势的回归,也是对市场环境的主动适应——电商仍是现金牛业务,而云与AI则代表未来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蔡崇信特别强调“电商是垂类”的认知,这标志着阿里对自身定位的重新审视。在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单纯依靠电商难以突破用户规模天花板。将AI定位为“新入口创造者”,实则是希望通过技术重构人货场关系,从“交易平台”升级为“需求发源地”。

AI驱动:从业务工具到生态底座

“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的表述,意味着阿里正在推动AI从单点应用向系统化赋能的转变。以闲鱼为例,AI可能重塑二手交易的信任机制;高德地图接入AI后或将从导航工具进化为实时决策系统;钉钉结合大模型有望重新定义办公协同。这种全业务链的AI化改造,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以智能化为底座的商业操作系统。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蔡崇信对“互联网入口”的论述。传统互联网入口被浏览器、社交平台等占据,而AI驱动的交互范式可能催生“场景即入口”的新逻辑。例如夸克搜索若深度整合AI,可能绕过传统搜索直接提供决策建议;1688接入产业AI后,或将成为B端交易的智能入口。这种“去中心化入口”的想象空间,正是阿里试图突破现有格局的关键。

挑战与机遇: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双重考验

阿里布局AI具备天然优势:电商场景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云计算提供的算力支撑、多元业务构成的试验场。但挑战同样明显:在消费级AI应用领域,阿里需要面对字节、腾讯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在基础大模型层面,与OpenAI、Anthropic等国际玩家的技术差距仍需追赶。

更大的考验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前AI技术的高成本与商业化变现之间仍存在鸿沟。阿里能否通过“云+AI”的组合拳,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自身盈利,将决定其战略的可持续性。此外,如何平衡电商业务的短期营收压力与AI投入的长期回报,也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课题。

行业启示:从流量战争到智能竞赛

阿里的战略转向折射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单纯依赖用户规模的增长模式已触及天花板,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选项。当蔡崇信提出“用AI做新入口”时,本质上是在宣告:下一代互联网的竞争,将不再是流量瓜分的零和游戏,而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量创造。

对于行业而言,阿里All in AI的选择可能加速两大变革:一是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二是倒逼企业重构组织架构与文化基因。正如蔡崇信所言,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应以AI为驱动,这意味着人才结构、研发投入、考核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调整。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阿里的双核战略既是对自身转型的探索,也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试水。其成败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为行业提供关于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如何协同的宝贵样本。

(网经社讯)5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日前在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表示,公司聚焦两大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云+AI”,并提到了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等创新业务。

(网经社讯)5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日前在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表示,公司聚焦两大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云+AI”,并提到了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等创新业务。蔡崇信称,阿里要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每一块环节,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应以AI为驱动。“电商的业务并不占领对互联网的入口,因为电商是一个垂类,有更多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占取了对用户的入口。但如果我们能聚焦在AI上的话,能够对整个入口的突破,也许我们可以把新的入口用AI的方式做出来,让我们增加更多的用户。”

战略聚焦:从多元化收缩到双核驱动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蔡崇信此次重点提及闲鱼、夸克、高德、钉钉、1688等创新业务,实则暗含战略聚焦的深层意图。过去几年,阿里通过“履带战略”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但过度扩张导致资源分散。如今将战略锚点收束至“电商+云AI”双赛道,既是对核心优势的回归,也是对市场环境的主动适应——电商仍是现金牛业务,而云与AI则代表未来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蔡崇信特别强调“电商是垂类”的认知,这标志着阿里对自身定位的重新审视。在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单纯依靠电商难以突破用户规模天花板。将AI定位为“新入口创造者”,实则是希望通过技术重构人货场关系,从“交易平台”升级为“需求发源地”。

AI驱动:从业务工具到生态底座

“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的表述,意味着阿里正在推动AI从单点应用向系统化赋能的转变。以闲鱼为例,AI可能重塑二手交易的信任机制;高德地图接入AI后或将从导航工具进化为实时决策系统;钉钉结合大模型有望重新定义办公协同。这种全业务链的AI化改造,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以智能化为底座的商业操作系统。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蔡崇信对“互联网入口”的论述。传统互联网入口被浏览器、社交平台等占据,而AI驱动的交互范式可能催生“场景即入口”的新逻辑。例如夸克搜索若深度整合AI,可能绕过传统搜索直接提供决策建议;1688接入产业AI后,或将成为B端交易的智能入口。这种“去中心化入口”的想象空间,正是阿里试图突破现有格局的关键。

挑战与机遇: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双重考验

阿里布局AI具备天然优势:电商场景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云计算提供的算力支撑、多元业务构成的试验场。但挑战同样明显:在消费级AI应用领域,阿里需要面对字节、腾讯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在基础大模型层面,与OpenAI、Anthropic等国际玩家的技术差距仍需追赶。

更大的考验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前AI技术的高成本与商业化变现之间仍存在鸿沟。阿里能否通过“云+AI”的组合拳,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自身盈利,将决定其战略的可持续性。此外,如何平衡电商业务的短期营收压力与AI投入的长期回报,也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课题。

行业启示:从流量战争到智能竞赛

阿里的战略转向折射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单纯依赖用户规模的增长模式已触及天花板,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选项。当蔡崇信提出“用AI做新入口”时,本质上是在宣告:下一代互联网的竞争,将不再是流量瓜分的零和游戏,而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量创造。

对于行业而言,阿里All in AI的选择可能加速两大变革:一是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二是倒逼企业重构组织架构与文化基因。正如蔡崇信所言,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应以AI为驱动,这意味着人才结构、研发投入、考核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调整。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阿里的双核战略既是对自身转型的探索,也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试水。其成败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为行业提供关于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如何协同的宝贵样本。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