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10日电(潘宇昕)县域经济和县域品牌是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新趋势、新潮流,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活代表,还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和增长机遇。
5月9日,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37个“灯塔品牌”,以及“灯塔指数矩阵”,解码中国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的六大核心力量,为中国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数智升级、价格发现、市场拓展提供助力。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作主题演讲
当传统制造插上数智翅膀,便能锻造出穿越周期的产业韧性。山西加快转型步伐,怀仁陶瓷产业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以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带动日用陶瓷销售大涨,日用瓷电商销售指数增长28%。定襄法兰锻造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升级带动定襄法兰锻造产业产值突破170亿元,法兰年出口量占全国30%以上。文水钢模板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高端钢模装备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带动文水钢模产业发展指数六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循环经济正在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安徽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2024年界首循环经济指数同比增长9.6%,持续夯实再生铅、再生铝、再生塑料等核心循环利用产业优势,成就了“城市矿山”的典范。
因矿而生的“中国镍都”金昌,面对资源环境挑战,重点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循环等6条产业链,2024年产业链创新指数同比增长18.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产值首破千亿元。
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价值重估,河北沙河玻璃价格指数显示,浮法玻璃消费领域正在扩张,玻璃市场的绿色智能转型给沙河带来新的机遇。
农产品标准化带来价值跃迁。以水果产业为例,甘肃静宁苹果连续19年领跑全国收购价,山西运城苹果六年来价格上涨近50%。山西隰县玉露香梨出口额较上年增长了6倍,特级果溢价18%,加工、贮藏等环节的标准化推动了“小特产”变身“国际果”。
营养价值催生消费新刚需。山西稷山鸡蛋建立了多项营养检测指标,每天1400万枚新鲜鸡蛋从稷山走向市场。山西静乐藜麦具有低GI、高蛋白特性,精准契合2.3亿健身人群需求,产业发展指数7年来增长了近15%。山西河曲的红葱、海红果“双红产业”指数显示,红葱价格较邻省溢价15.7%,海红果精品果市场售价显著高于其他规格品,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数智技术助力拓宽农产品市场边界。山西岢岚县的特色“柏籽羊”养殖业,建成全国高端的智能化绒山羊育种中心,面向全国输出优质种羊。山西五寨甜糯玉米产业指数五年来年均涨幅8%,“真空锁鲜+绿色认证+电商直销”模式,使得产品保质期从7天延长至12个月。
“老字号”指数展现了“千年IP”的焕新力。山西清徐的千年老陈醋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加速融合,正在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醋健康”功能型产品贡献了近三成营收增长。近两年来,代州黄酒产值从1亿元增加到3亿元,今年一季度,品牌传播力指数值同比增长1.9%。
千年非遗IP“出山出海”。楚雄彝绣传承1800多年,楚雄时装周连续举办两届,以赛装为名、以时尚为媒,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样板。福建仙游被称为“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仙游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被称为“仙作”,依托工艺美术产业链优势,今年一季度产业发展指数再创新高。
红色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加快价值转换。沁州黄小米蕴含“小米加步枪”的红色文化基因,如今用数字语言、数字名片塑造“沁州黄”新形象,沁州黄小米品牌影响力指数从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涨幅超15倍。
中经社联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依托卫星遥感数据研发“绿水青山指数”,首创“五位一体”生态核算模型,绘制出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生态GDP”的增长曲线。
农业科技驱动生态保护和产业高效融合。甘肃武都依托山地立体种植和智慧农业技术,花椒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油橄榄实现“良种繁育+有机种植+高值转化”的升级,带动产区亩均收益提升35%。青海柴达木枸杞产业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冷凉气候与洁净环境,建起“荒漠治理+有机种植+全链增值”的绿色体系,建成3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有机认证比例达6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内蒙古鄂托克旗在保障碱湖生态平衡的同时,推动螺旋藻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新兴增长极。青海玉树冬虫夏草通过科学采集和标准化作业,推动高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高端精品虫草价格稳定在每斤10万元至13万元。
消费分级不是简单的价格变化,而是需求颗粒度的极致细分。甘肃兰州牛肉面揭示了“15元经济学”魔力,在于“快、省、好”的亲民消费体验,兰州牛肉面IP指数调查显示,超80%的游客愿意为品尝地道的牛肉面,而专程到访兰州。
甘肃平凉红牛S级顶级优质胴体价格指数较基期上涨52%,高端市场对“平凉雪花”牛肉需求旺盛。
通过“林下牧养+智能卤制”模式,贵州平坝灰鹅产业指数五年涨幅超过80%,产业链质效稳步提升。平坝灰鹅价格指数监测显示,灰鹅价格五年间从22元/公斤上涨至36元/公斤,养殖户单只收益达到50元。
体验式消费场景带来了更多流量经济。山西大同文旅指数连续发布8年,大同已从山西文旅版图中的“潜力股”跃升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在甘肃,乡村游“圈粉”四邻远客,今年一季度,4000多万乡村旅游人次,创造了141亿消费量,同比增长近16%。
当县域经济突破地理边界,也能生长出辐射全球的产业生态圈。我国马铃薯生产规模常年居全球首位,甘肃定西是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近两年来薯制品加工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并迅速占据东南亚市场。
产业链集聚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山西怀仁羔羊产业蹚出了一条“养殖带种植、园区促规模、加工提内涵、产业全循环”的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子,以羔羊肉价格数字化监测加快打造“优质羊肉原产地”名片。
在中药材领域,山西建立“企业+标准+农户”模式,带动连翘、黄芩等品种市场占比达到三成以上,山楂、酸枣仁等药食同源品种展现出强劲溢价能力,自2021年基期以来,“十大晋药”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达27.2%。平顺县立足当地潞党参、连翘等道地药材资源禀赋,建设全国中药材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全国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
李慧敏表示,新华指数将持续打造数据要素驱动的经济坐标系,助力中国产业和中国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准方向定位,让“灯塔指数”更好成就“灯塔品牌”。
新华财经北京5月10日电(潘宇昕)县域经济和县域品牌是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新趋势、新潮流,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活代表,还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和增长机遇。
5月9日,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37个“灯塔品牌”,以及“灯塔指数矩阵”,解码中国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的六大核心力量,为中国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数智升级、价格发现、市场拓展提供助力。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作主题演讲
当传统制造插上数智翅膀,便能锻造出穿越周期的产业韧性。山西加快转型步伐,怀仁陶瓷产业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以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带动日用陶瓷销售大涨,日用瓷电商销售指数增长28%。定襄法兰锻造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升级带动定襄法兰锻造产业产值突破170亿元,法兰年出口量占全国30%以上。文水钢模板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高端钢模装备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带动文水钢模产业发展指数六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循环经济正在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安徽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2024年界首循环经济指数同比增长9.6%,持续夯实再生铅、再生铝、再生塑料等核心循环利用产业优势,成就了“城市矿山”的典范。
因矿而生的“中国镍都”金昌,面对资源环境挑战,重点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循环等6条产业链,2024年产业链创新指数同比增长18.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产值首破千亿元。
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价值重估,河北沙河玻璃价格指数显示,浮法玻璃消费领域正在扩张,玻璃市场的绿色智能转型给沙河带来新的机遇。
农产品标准化带来价值跃迁。以水果产业为例,甘肃静宁苹果连续19年领跑全国收购价,山西运城苹果六年来价格上涨近50%。山西隰县玉露香梨出口额较上年增长了6倍,特级果溢价18%,加工、贮藏等环节的标准化推动了“小特产”变身“国际果”。
营养价值催生消费新刚需。山西稷山鸡蛋建立了多项营养检测指标,每天1400万枚新鲜鸡蛋从稷山走向市场。山西静乐藜麦具有低GI、高蛋白特性,精准契合2.3亿健身人群需求,产业发展指数7年来增长了近15%。山西河曲的红葱、海红果“双红产业”指数显示,红葱价格较邻省溢价15.7%,海红果精品果市场售价显著高于其他规格品,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数智技术助力拓宽农产品市场边界。山西岢岚县的特色“柏籽羊”养殖业,建成全国高端的智能化绒山羊育种中心,面向全国输出优质种羊。山西五寨甜糯玉米产业指数五年来年均涨幅8%,“真空锁鲜+绿色认证+电商直销”模式,使得产品保质期从7天延长至12个月。
“老字号”指数展现了“千年IP”的焕新力。山西清徐的千年老陈醋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加速融合,正在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醋健康”功能型产品贡献了近三成营收增长。近两年来,代州黄酒产值从1亿元增加到3亿元,今年一季度,品牌传播力指数值同比增长1.9%。
千年非遗IP“出山出海”。楚雄彝绣传承1800多年,楚雄时装周连续举办两届,以赛装为名、以时尚为媒,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样板。福建仙游被称为“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仙游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被称为“仙作”,依托工艺美术产业链优势,今年一季度产业发展指数再创新高。
红色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加快价值转换。沁州黄小米蕴含“小米加步枪”的红色文化基因,如今用数字语言、数字名片塑造“沁州黄”新形象,沁州黄小米品牌影响力指数从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涨幅超15倍。
中经社联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依托卫星遥感数据研发“绿水青山指数”,首创“五位一体”生态核算模型,绘制出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生态GDP”的增长曲线。
农业科技驱动生态保护和产业高效融合。甘肃武都依托山地立体种植和智慧农业技术,花椒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油橄榄实现“良种繁育+有机种植+高值转化”的升级,带动产区亩均收益提升35%。青海柴达木枸杞产业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冷凉气候与洁净环境,建起“荒漠治理+有机种植+全链增值”的绿色体系,建成3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有机认证比例达6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内蒙古鄂托克旗在保障碱湖生态平衡的同时,推动螺旋藻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新兴增长极。青海玉树冬虫夏草通过科学采集和标准化作业,推动高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高端精品虫草价格稳定在每斤10万元至13万元。
消费分级不是简单的价格变化,而是需求颗粒度的极致细分。甘肃兰州牛肉面揭示了“15元经济学”魔力,在于“快、省、好”的亲民消费体验,兰州牛肉面IP指数调查显示,超80%的游客愿意为品尝地道的牛肉面,而专程到访兰州。
甘肃平凉红牛S级顶级优质胴体价格指数较基期上涨52%,高端市场对“平凉雪花”牛肉需求旺盛。
通过“林下牧养+智能卤制”模式,贵州平坝灰鹅产业指数五年涨幅超过80%,产业链质效稳步提升。平坝灰鹅价格指数监测显示,灰鹅价格五年间从22元/公斤上涨至36元/公斤,养殖户单只收益达到50元。
体验式消费场景带来了更多流量经济。山西大同文旅指数连续发布8年,大同已从山西文旅版图中的“潜力股”跃升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在甘肃,乡村游“圈粉”四邻远客,今年一季度,4000多万乡村旅游人次,创造了141亿消费量,同比增长近16%。
当县域经济突破地理边界,也能生长出辐射全球的产业生态圈。我国马铃薯生产规模常年居全球首位,甘肃定西是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近两年来薯制品加工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并迅速占据东南亚市场。
产业链集聚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山西怀仁羔羊产业蹚出了一条“养殖带种植、园区促规模、加工提内涵、产业全循环”的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子,以羔羊肉价格数字化监测加快打造“优质羊肉原产地”名片。
在中药材领域,山西建立“企业+标准+农户”模式,带动连翘、黄芩等品种市场占比达到三成以上,山楂、酸枣仁等药食同源品种展现出强劲溢价能力,自2021年基期以来,“十大晋药”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达27.2%。平顺县立足当地潞党参、连翘等道地药材资源禀赋,建设全国中药材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全国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
李慧敏表示,新华指数将持续打造数据要素驱动的经济坐标系,助力中国产业和中国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准方向定位,让“灯塔指数”更好成就“灯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