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速超预期后怎么走?

招商宏观

4天前

往后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减弱,将影响中国整体出口订单和出口增速。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5月9日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4月出口3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8.1%;进口2195.1亿美元,同比下降-0.2%。贸易顺差收窄,4月顺差达961.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1%。

整体上看:4月出口增速回落,但表现仍有韧性,进口增速低位震荡。

4月出口增速收录8.1%(前值12.4%),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4年4月出口同比1.33%,二是提前出货应对关税,面对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许多出口商选择在关税生效前加快出货,4月“抢出口”、“抢转口”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奏效,尽管对美出口同比下降,但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显著增长,有效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在最近的报告中,我们多次提到:中美互征关税或对我国进出口增速会造成明显的短期扰动,短期我国对美的直接出口或明显下行,尤其是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商品出口增速降幅可能更大,但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或仍有一定韧性。
进口降幅明显收窄,内需修复仍不均衡。进口商品结构性分化明显,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部分农产品进口减少压制进口增速。铁矿砂、原油进口均出现“量升价跌”特征。此外,机电产品进口增长5.7%,一方面或反映国内制造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需求回升,另一方面或意味着中国对美征收的关税同样存在“抢进口”现象;初级产品进口量缩减(大豆-14.6%、天然气-9.2%),显示内需修复尚不均衡。
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维持韧性,低附加值出口增速下行较多。机电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60%,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通用机械设备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表现突出,出口增速分别为8.41%和17.02%。此外,集成电路的出口增速达到20.22%(前值7.88%),集成电路的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市场,部分用于满足当地制造业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其他产品中,新能源领域的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出口仍保持较高增速,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纺织及制品 、箱包及类似容器 、服装及衣着附件 、玩具、 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增速均由正转负,下滑幅度较大。
从出口目的地上看,新兴市场出口增加对冲传统市场疲弱。4月对美出口增速为-21.03%,为2023年8月以来最低值,对东盟出口增速为20.8%,为2023年8月以来次高值,对拉美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7%和25%,对欧盟的出口增长8.3%。从对出口增速拉动的贡献看,4月美国拖累中国整体出口增速约3个百分点,东盟拉动中国整体出口增速约3.6个百分点,东盟、欧盟、印度、日本等地仍对我国出口增速形成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
往后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减弱,将影响中国整体出口订单和出口增速。4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并且连续两个月处于50%以下。具体而言,出口增速仍面临以下压力:1)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较高,尽管部分高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被暂时豁免,但整体对美出口仍面临持续下行压力。2)前期出口增长部分源于企业在关税生效前的集中出货,形成“抢出口”现象。随着这一效应的逐步消退,未来几个月的出口增长动力可能减弱。3)随着多轮关税的落地,东盟对美国的出口增速或下行,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或同样受到负面拖累。不过,近年来出口企业在维持欧美市场的同时,也将出口市场逐渐向新兴市场(中亚、中东)拓展,我国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趋势明显,一定程度上能对冲单一出口市场需求下行的风险。

风险提示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

往后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减弱,将影响中国整体出口订单和出口增速。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5月9日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4月出口3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8.1%;进口2195.1亿美元,同比下降-0.2%。贸易顺差收窄,4月顺差达961.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1%。

整体上看:4月出口增速回落,但表现仍有韧性,进口增速低位震荡。

4月出口增速收录8.1%(前值12.4%),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4年4月出口同比1.33%,二是提前出货应对关税,面对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许多出口商选择在关税生效前加快出货,4月“抢出口”、“抢转口”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奏效,尽管对美出口同比下降,但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显著增长,有效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在最近的报告中,我们多次提到:中美互征关税或对我国进出口增速会造成明显的短期扰动,短期我国对美的直接出口或明显下行,尤其是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商品出口增速降幅可能更大,但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或仍有一定韧性。
进口降幅明显收窄,内需修复仍不均衡。进口商品结构性分化明显,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部分农产品进口减少压制进口增速。铁矿砂、原油进口均出现“量升价跌”特征。此外,机电产品进口增长5.7%,一方面或反映国内制造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需求回升,另一方面或意味着中国对美征收的关税同样存在“抢进口”现象;初级产品进口量缩减(大豆-14.6%、天然气-9.2%),显示内需修复尚不均衡。
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维持韧性,低附加值出口增速下行较多。机电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60%,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通用机械设备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表现突出,出口增速分别为8.41%和17.02%。此外,集成电路的出口增速达到20.22%(前值7.88%),集成电路的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市场,部分用于满足当地制造业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其他产品中,新能源领域的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出口仍保持较高增速,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纺织及制品 、箱包及类似容器 、服装及衣着附件 、玩具、 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增速均由正转负,下滑幅度较大。
从出口目的地上看,新兴市场出口增加对冲传统市场疲弱。4月对美出口增速为-21.03%,为2023年8月以来最低值,对东盟出口增速为20.8%,为2023年8月以来次高值,对拉美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7%和25%,对欧盟的出口增长8.3%。从对出口增速拉动的贡献看,4月美国拖累中国整体出口增速约3个百分点,东盟拉动中国整体出口增速约3.6个百分点,东盟、欧盟、印度、日本等地仍对我国出口增速形成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
往后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减弱,将影响中国整体出口订单和出口增速。4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并且连续两个月处于50%以下。具体而言,出口增速仍面临以下压力:1)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较高,尽管部分高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被暂时豁免,但整体对美出口仍面临持续下行压力。2)前期出口增长部分源于企业在关税生效前的集中出货,形成“抢出口”现象。随着这一效应的逐步消退,未来几个月的出口增长动力可能减弱。3)随着多轮关税的落地,东盟对美国的出口增速或下行,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或同样受到负面拖累。不过,近年来出口企业在维持欧美市场的同时,也将出口市场逐渐向新兴市场(中亚、中东)拓展,我国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趋势明显,一定程度上能对冲单一出口市场需求下行的风险。

风险提示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